还是一如既往的双城生活。每每从机场接到人后,无论多晚他都会习惯问道“去哪里?”我说“七星路的舒记”,然后直奔主题。可到了七星路看到排着长长的队伍,我却常常选择二楼的仙池八珍粉。女人是善变的,这是男人必须接受的事实。对于邕城的各种名小吃,女人是百吃不厌,也不知道是口味还是情怀,反正乐此不疲,这点,男人做到了“三从四德”,点赞!于是,在后来的一周内人们会看到一对中年男女周游于大街小巷的粉摊前,混迹于一群年轻人的长队中。一周的时光真的短暂,家里不断变换着亲情花生猪脚汤、招牌麻婆豆腐、经典五花肉、香脆白切鸡的满汉全席,让我无法完成考察港宁生料王、宴家生料王、钦州猪脚粉、天等鸡肉粉、大师烧鸭粉、全州红油米粉、远红生榨米粉等任务,每次都留下些许遗憾。还有怀念已经消失了的青环路上肥姐猪肠粉,还有向往清清水玉给我推荐的建政葛村路口的游水丫鸭肉粉。
告别是常有的事,已经习惯了淡定和从容,重逢不再惊喜,分别不必哀伤。这次恰逢七月半中元节,从老家带来的各种小吃依然塞满了行李箱,妈妈糍粑、姑姑馍馍、大哥百香果、小叔花生仁,还有妹夫家龙眼干等,我说不用带那么多,一个人吃不完。谁知他一边整理一边低头说你多吃点,这次回来好像瘦了。我突然想落泪,以为他从来不会关注我的体形,未曾想他默默地在心里关注着。我已经习惯于一个人的出行,背着个小坤包,出入机场,往来无阻,多拿件行李都觉得多余。这次回来参加培训,有许多资料要带回,所以就顺了个28寸的行李箱,没想到却给他塞满了家乡的特产,说是带给同事品尝。这个男人,什么时候变成了婆婆妈妈,难道真的上年纪了吗?
早上,看到他艰难地从楼上提下行李箱,我还是拒绝的。然后看到他笨拙地搬上汽车尾箱,再然后从尾箱搬出,我有种难受般的哽咽,这不是我的风格。分别的时候,他淡淡地重复了这几年来无数次的一句话“到了就来电话”,然后再默默地发动车子,悄然离去。直到看不到车子,我才发现我竟然怅然若失。行李箱很大、很沉,回到房间打开一看,有许多出乎我意料的我最爱吃的小吃,不禁热泪盈眶,于是敲下如上文字,回望走过的历程。
已经是近30年的相扶相伴,可真正厮守却没有多长时间,一直就是这样的两地遥望,年轻的时候还说有过思念,有过比较,有过权衡,到了这般年纪除了儿女情长,已经少了许多繁文缛节。习惯于告别,却从来没有过这样淡淡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