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对淮海中路情有独钟,淮海路有太多的诱惑,从头脑至口腹,从购物至美食,以及十分养眼的俊男靓女,似乎对女人来说都难舍难分。
从地铁1号线陕西南路站的2号出口,只在百盛停留几分钟,便急匆匆赶去光明村大酒家排队。传说中的光明村大酒家在淮海中路588号,开业至今已经60年,是一家老字号,算得上是中华名小吃,主要经营老上海的点心,最负盛名的是鲜肉月饼、小馄饨、绿豆糕、酱鸽、八宝鸭等。点心的外卖窗口每天都排长龙,生意超好,门口的两个熟菜窗口外面永远有排队的人,据说中秋节这里排队买鲜肉月饼要5~8小时,曾一度成为淮海路上一道奇观。从张贴的告示得知,因为排队的人实在太多,只能每人限购60只月饼。今天排队的人不算多,下午3点时我只排了1小时就买到20只月饼,外带一盒绿豆糕。上二楼堂吃同样需要等待,在等待的过程中鲜肉月饼发出阵阵香味,又忍不住就偷吃了2个,还好不到半小时,我的蟹粉小笼和虾饺皇便热腾腾地隆重登场。蟹粉小笼,虾饺皇,每一只都晶莹剔透,精致精巧得让人不忍下箸。光明村的小笼是真正的含着一汪子汤,一笼屉里8只袖珍的包子,连笼屉上桌,热气腾腾,包子底下垫着一张白纸,包子扁扁地软塌塌地趴在蒸笼上。夹的时候要眼明手快,抓住包子的皱褶后猛然提起,包子皮骤然下坠,像是被婴儿嘬瘪的乳房一样,趁包子没有破裂,赶快放进碟中,轻轻咬破包子皮,把其中的汤汁吸饮下肚,然后蘸些醋,再吃空皮。没有经验的人,看着笼里的包子,又怕烫手,又怕弄破包子皮,犹犹豫豫,结果大都是皮破汤流,一塌糊涂。其实吃这种包子,其乐趣就在那一抓一吸之间。曾经有个笑话,就是两个素不相识的人聚在同一张桌子上吃汤包,其中一位一只咬下去,包子里的汤汁照直溅过去,把对面客人溅了个满脸花。但肇事者毫不觉察,仍旧低头猛吃,对面的那位也沉得住气,不动声色。倒是饭馆的伙计看不过眼,急忙递上热毛巾,那位客人却说“不忙,他还有两只包子没吃完”。因为名气在外,光明村竟然傲慢得不给预订,如果你真的想吃只能提前来,不然看到那条长龙你的食欲会经受不住。
当吃饱喝足之后有一个地方不得不去,那就是上海书城淮海店,也就是与时尚同行的新华书店。书店坐落于淮海中路627号3楼,书店整齐的陈列、宽敞的大厅、舒适的沙发,以及书香墨香咖啡香弥漫于四周,让人静心地阅读。书店体现了人文特色和阅读分享的快乐,它不仅是一家书店,它倡导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我想找虹影的新作《饥饿的女儿》,无奈书店缺货,顺便就收了沈从文的《边城》、毕淑敏的《女心理师》,留着慢慢地品读吧。
物质和精神都已满足,剩下的就是虚荣心了。和娟姑娘相约逛淮海中路旁边的茂名南路,于是一家一家地试旗袍,娟姑娘真是好身材,无论新款旧款,每一款旗袍都像是为她定制,修身合体,婀娜多姿,令我艳羡不已。从庄容的传统旗袍到蔓楼兰的改良旗袍,无不令人欢欣鼓舞,只是价格难以接受,从3000元到10000元的幅度,我想今晚娟姑娘一定会辗转反侧,就为买与不买而纠结。
不管怎么说,就为了吃为了穿也一定再去淮海路的,即便口袋空空也去饱饱眼福,在淮海中路上的巴黎春天、百盛、永新百货、东方商厦、妇女用品商店、真丝大王,和那些成千上万元的品牌等,打个持久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