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夜幕下的田子坊更能体现她的活色生香,白天熙熙攘攘的景象此时此刻已经进入到安静的时刻。当游人散尽,剩下的都是朦胧的光景和真正来感受田子坊小资情调的新时代文艺小资们,或情侣,或单身,步履不必匆匆,神态一定安详,他们和我一样。
与白天感受最大的不同,就是晚上有充裕的时间可以一间一间小店去看,看到特色小店是逢店必进。这里的小物件很有特色,这里的商品也有故事,这里的店主更有个性,我每每过来都同样感受到他们根本不是做生意,而是在那里享受他们宁静的世界。如果有人打扰偶尔抬头招呼一声,然后继续埋头做他的事情,放心地让顾客随意翻动那些精致的物品,甚至放在门外的那些,根本就没有人去理会,不知道是摆设还是摆卖。我担心如果有顾客一时喜欢得不得了,口袋又少了些银子,是不是可以直接拿去,有没有摄像头都难说。
就这么一家一家地走着,其实我要找的是那些民族饰品,围巾、披肩、壮锦包等。受蔡姑娘影响,我和她一样对广西少数民族的纺织饰品很是喜欢,一心想到上海滩来寻找出路,让全世界人民都知道这是我们壮民族的瑰宝。但苦于找不到地方销售,只好在田子坊借地展览,把广西民族工艺美术研究所的产品带到上海,希望有识之士慧眼识珠。
我又一次踱步到一家名叫丹的日本咖啡店,在这里驻足良久。白天可以看到他们的制作表演,夜晚则是另外一种景象。这里弥漫着温馨浪漫的情调,在无人陪伴时一个人端坐一楼,准备点份提拉米苏点心来安抚虚荣的心灵。小姑娘介绍说来一份蟹黄蛋卷吧,很有特色,是我们家点单最多的。我听从她的建议。这里的餐具古朴醇香,最爱的是他的筷子套,上面一只栩栩如生的千纸鹤,诱惑着陪伴着你耐心地等待着。当热腾腾的蛋卷端上来时,我知道我错了,还真的彻底地错了,88元就只排列五只拇指大小的蛋卷,一杯清水静静地耻笑着我。好在香味袭来,忍不住动筷时,才记得用手机拍摄当作纪念。蛋卷入口松嫩,和平时口感无异,没有感受特别的日本风味。室内的古朴风格倒让我想起小时候老家的农舍,一根大腿粗的木头支撑着柴草编织的隔断,参差不齐,粗糙有加。我想这老板小时候肯定是个不用功的孩子,因为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大都会编织一些草席、竹垫,而他这个手工实在不敢恭维,真正的胡编乱造了。好吧,权当回忆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蛋卷的腻让我没有心情继续走下去,正好路过一家上海老冰棍小店,一根6元的绿豆冰棍让我又回到4分钱的童年回忆,然后义无反顾地爱上了田子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