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二照例回娘家,带上叔叔一家,然后往车后厢塞满年货,兴高采烈回家去。
一路上欢歌笑语,婶婶说起堂妹开车的趣事令人忍俊不禁。堂妹开车从广西日报社回到军区距离3公里,据说可以用一个多小时,还是在没堵车的情况下,她的千金说坐她妈妈车子回外婆家都可以睡上两觉了。堂妹说别人都夸她这个解放军真好,见什么人什么车都让,因为她不会超车,只能跟随行人或三轮车前进,活脱脱是我当年的翻版。我洋洋得意向堂妹介绍经验说,当时我还在车尾玻璃贴张“已婚,离远点”的纸条。叔叔哈哈大笑,把他那据说万元一斤的茶水喷到前窗玻璃上,先生狠狠地说了我一声“蠢!”
回到锣圩镇上,赶上圩日。味合粉店的生榨米粉需要排队,我夸奖店主说她们的米粉很好吃,我是专程从南宁回来吃米粉的,加粉加料,还要打包回去。店主高兴得眉飞色舞,给我装了三大碗,还装上沉甸甸的祝福。
103岁的奶奶身子还健朗,端坐在火塘边和叔叔婶婶唠家常,红包收得都不知道是谁给的了,但她嘴里还是念叨做大生意的唐华。我们告诉她唐华会很快赶回来的,会给她一个最大的红包,奶奶这才放心,可是没过一会儿还是念叨为何没见唐华的人。叔叔才道出因为堂弟每年给她的红包是最大的,足有好几千元,她就只记得堂弟了。我们哈哈大笑说奶奶真的不糊涂,她知道谁的钱最多,即使收到的钱她一分也没花,可她心里最明白了,怪不得堂弟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原来都是老寿星天天在祝福他。一说到这,一些晚辈又在掏红包给奶奶,我恨不得帮奶奶数钱了。
妈妈的身体也很好,穿着我买的新衣,一张菊花脸就一直放射着光芒,我们都在聊天而妈妈却忙碌不停,张罗着给亲戚们退回半边鸡鸭,还不忘记告我独苗侄子的状。这时还见到了25年没见过面的小姨,原来漂亮的小姨也会青春褪色。
姐姐的屋后养鸡场初具规模,一百多只的鸡苗在山上自由飞翔,只要一开后门便扑棱扑棱地从山上飞下来觅食,可爱又淘气。妞说她第一次看到那么多的白鸡仔,兴奋得想抓鸡,我才想起城里的孩子缺乏实地教育。
我带着女儿、侄女和远方来的亲戚绕着村子走一圈,给她们指点当年我挥洒汗水的田地,给她们普及农作物知识,还带领她们实地考察了我当年打水的水井。村里的水井建于“四清”时期,现在年久失修需要上级拨款修建,队长委托我打报告向上级要钱,我通过关系从市里到县里一级一级往下疏通关节,事情已有些眉目,修建指日可待,这也得益于我的同学麒麟的帮助,所以趁着回娘家再去井边回忆当年的情景。当我绘声绘色地向晚辈们说起当年水井边的美丽故事时,她们面面相觑只是笑,谁也不出声,原来我所说的离她们已太久远了,眼前的已不是我描绘的绿水青山。
虽然,村子还是当年的村子,风景却不是当年的风景了,但是每每回到我生长的地方,我还是觉得温情依旧,我的亲人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我的家乡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