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如是东方
10096200000002

第2章 前言:重新定义“府园别墅”

设计理论和设计史专家 王受之

有一次我去“瑞府”会几个老朋友,刚到京郊就淅淅沥沥地下起了春雨,等到了瑞府前面的大样板间,坐在两层楼高的书房里,看见那细细的雨已在院子的青砖墙上留下了一条条的细痕。春天的雨和冬天的雪一样,都是瑞祥的。值得一提的是,瑞府这个项目从开始建设到现在,短短几年的光景,在温榆河、孙河之间的树林里不疾不徐地默默进行,不显山不露水,就造就了一个这么好的府宅。外面是树林,里面是园林,坐在那里看春雨,有一种平静感,写这本讲设计、讲追求的书的念头就是在那祥瑞的春雨中形成的。

我是一个研究设计理论的人,正因为工作关系,参与了许多具体的设计项目。虽然一直在大学里教书,但我很早就担任具体设计项目的顾问工作。早在1996年前后,我就受国内一些规模较大的开发公司邀请,回国参与开发项目的设计顾问工作。二十几年来,可以说是走遍大江南北,参与过几百个大型项目的设计咨询工作,对各地的项目有一定的了解。

北京把最好的别墅住宅区叫作“中央别墅区”,我接触这个地方比绝大多数人要早。那是2003年前后,当时这里还没有形成别墅区,交通不便,项目的区位有些偏远,有个开发公司在这里策划了一个6000亩的地中海风格的别墅项目。我在现场的白杨树林中走来走去,看见温榆河上的野鸭忽而飞起,在北京很难见到这样的野趣景观,我当时就感觉这里有可能成为北京高端住宅比较理想的发展区位,因此对陪我看项目的人说:“你们何不按照‘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的称谓,把这片区域叫作北京的‘中央别墅区’(Central Resort District,简称CRD)呢?”之后的几年,“中央别墅区”的叫法居然真的出现了。

虽然北京的西郊、北郊,五环和六环之间都有一些高端住宅区,但是因为区位方便,特别是因为距离机场比较近,大部分的北京好宅子都集中在东面。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到机场高速之间,分布着不少的高端住宅小区,这里有几条平静的河流:温榆河、潮白河等等。出了东五环,就可以看见这片别墅区在一大片高大的杨树林里若隐若现,建筑风格各异:有纯粹欧陆风格的,也有Art Deco(艺术装饰)风格的,而新中式是最近才出现的。我这次去看的“瑞府”就是新中式风格的一个高端住宅区。

写这本关于府宅的小书,我也踏踏实实地思考了国内独栋住宅发展的问题。“瑞府”的建筑、景观风格均是走新中式方向的,而在国内的住宅小区设计、规划中,的确有一股探索是中式的,在过去近20年中,走出了一条颇为特别的新路。如果用这个项目来对新中式建筑的发展进行一个阶段性总结,我脑海里立即闪现出了四个需要谈到的范畴:第一个范畴是现在市面上很常见的“府宅”,或者说院落形式的豪宅,国内现在高层建筑的豪宅越来越多,因为是高层,不接地气、没有院落,不是这本书需要讨论的类型;第二个范畴就是历史上的“府宅”形式和内容,因为我们现在设计新中式住宅,内部结构、配饰、设备自然是西式的,但是在布局形式、建筑风格、景观内容方面,则以中式为主,用框架结构、现代设备、现代生活风格来建筑中式院落住宅,便需要好好了解一下历史的府宅;第三个范畴就是如何探索新中式;这样才延续到第四个范畴,也就是本书的由来——“瑞府”的设计和现状,以及我对瑞府的感受。

“瑞府”是一个从传统形式、传统布局和传统生活出发而规划、设计的住宅项目,能给人很多启发和思考。可以说,“瑞府”提出了关于设计理念的思考,包括对于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世界与中国的建筑、中国居住文化和自然的关系、建筑对推进家庭和邻里关系的思考。这四个方面是可以形成一整套住宅设计的理论体系的。也正是基于这些思考,我写成了这本书。

本书夹叙夹议,希望能够使读者学会欣赏中国传统住宅之美,也希望有识之士能够对住宅设计提出一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