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地球的神秘地带
10120900000010

第10章 千奇百怪的岛屿

“死神岛”和“死亡之角”

在距北美洲北半部加拿大东部的哈利法克斯约百公里的北大西洋上,有一座令船员们心惊胆战的孤零零小岛,名叫赛布尔岛。“塞布尔”一词在法国语言中的意思是“沙”,意即“沙岛”。

据考证,几千年来,由于巨大海浪的猛烈冲蚀,使得此岛的面积和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最早它是由沙质沉积物堆积而成的一座长120公里、宽16公里的沙洲。在最近200多年中,该岛已向东迁移了20公里,长度也减少了将近大半。现在东西长40公里,宽度却不到2公里,外形酷似狭长的月牙。全岛一片细沙,十分荒凉可怕,没有高大的树木,只有一些沙滩小草和矮小的灌木。

此岛位于从欧洲通往美国和加拿大的重要航线附近,历史上有很多船舶在此岛附近的海塔遇难。近几年来,船只沉没的事件又频频发生。从一些国家绘制的海图上可以看出,此岛的四周,尤其此岛的东西两端密布着各种沉船符号,估计先后遇难的船舶不下500艘,其中有古代的帆船,也有近代的轮船,丧生者总计在5000人以上。因此,一些船员怀着恐惧的心情称它为“死神岛”。在西方广泛流传着有关“死神岛”的许多离奇古怪的神话传说,令人听而生畏。“死神岛”给船员们带来的巨大灾难,促使科学家去努力探索它的奥秘。为了解释船舶沉没的原因,不少学者提出了种种假设和论断,例如:有的认为,由于“死神岛”附近海域常常掀起威力无比的巨浪,能够击沉猝不及防的船舶;有的认为,“死神岛”的磁场迥异于其邻近海面,且变幻无常,这样就会使航行于“死神岛”附近海域的船舶导航罗盘等仪器失灵。

更令人称奇的要数北美洲西北角美国阿拉斯加的巴罗莫角,这个锥形半岛被人们称为“死亡之角”。

该岛的锥形底部连接着湖岸,大约有3公里长,人迹罕至。直到20世纪初,因纽特人亚科逊父子前往帕尔斯奇湖西北部捕捉北极熊,才有人到的记录。当时那里已经天寒地冻,小亚科逊首先看见了巴罗莫角,又看见一头北极熊沉笨地从冰上爬到岛上,小亚科逊高兴极了,抢先向小岛跑去,父亲见儿子跑了,紧紧跟在后面也向岛上跑去。哪知小亚科逊刚一上岛便大声叫喊,叫父亲不要上岛。亚科逊感到很纳闷,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他从儿子的语气中听到了恐惧和危险。他以为岛上有凶猛的野兽或者有土著居民,所以不敢贸然上岛。他等了许久,仍不见儿子出来,便跑回去搬救兵,一会就找来了6个身强力壮的中青年人,只有一个叫巴罗莫的没有上岛,其余人全部上岛去寻找小亚科逊了,只是上岛找人的人全找得没了影儿,从此消失了。

巴罗莫独自一人回去了,他遭到了包括死者家属在内的所有的人的指责和唾骂。从此人们将这个死亡之角称为了“巴罗莫角”。再也没有谁敢去那岛了。

几十年过去了,在1934年7月的一天,有几个手拿枪支的法裔加拿大人立志要勇闯夺命岛,他们又一次登上巴罗莫角,准备探寻个究竟。他们在因纽特人的注目下上了岛,随之听到几声惨叫,这几个法裔加拿大人便像变戏法一样被蒸发掉了。

这一场悲剧引起了帕尔斯奇湖地区土著移民的极度恐慌,有人干脆迁往他乡去了。没有搬走的发现,只要不进入巴罗莫角,就不会有危险。

1972年,美国职业拳击家特雷霍特、探险家诺克斯维尔以及默里迪恩拉夫妇共4人前往巴罗莫角,诺克斯维尔坚信,没有他不敢去的地方,没有解不开的谜。于是在这年4月4日,他们来到了死亡角的陆地边缘地带,并且在此驻扎了10天,目的是观察岛上的动静。默里迪恩拉夫人是爱达华州有名的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她拍摄了许多岛上的照片,从上面可以看见许多兔子、鼠、松鸡等动物,而且岛上树木丛生、郁郁葱葱,丝毫看不出它的凶险之处。因此,诺克斯维尔认为死亡角一定是当地居民杜撰出来或是他们的图腾与禁忌而已。

直到4月14日,他们才开始小心地向死亡角进发,以免遭受不必要的威胁。拳击手特雷霍特第一个走进巴罗莫角,诺克斯维尔走在第二,默里迪恩拉夫人走在第三,他们呈纵队每人间隔1.5米左右,慢慢深入腹地。一路上他们小心翼翼,走了不久,就看见了路上的一架白骨。默里迪恩拉夫人后来回忆说:

“诺克斯维尔叫了一声:‘这里有白骨。’我一听,就站住了,不由自主地向后退了两步,我看见他蹲下去观察白骨。而走在最前面的特雷霍特转身想返回看个究竟,却莫名其妙地站着不动了,并且惊慌地叫道:快拉我一把。而诺克斯维尔也大叫起来:‘你们快离开这里,站不起来了,好像这地方有个磁场。’那里就像幻片中的黑洞一样,将特雷霍特紧紧地吸住了,无法挣脱,甚至丝毫也不能动弹。我就看见特雷霍特已经变了一个人,不久便死去了。诺克斯维尔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我觉得这是一种移动的引力,也许会消失,也许会延伸。”当时,默里迪恩拉夫妇及时返回,才免遭此难。

1980年4月,美国著名的探险家组织——詹姆斯·亚森探险队前往巴罗莫角,在这16人中有地质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生物学专家,他们对磁场进行了鉴定,还对周围附近的地质结构进行考察,没有在巴罗莫角找到地磁的证明。

科学家认为,巴罗莫角与世界上其他几个死亡谷极为相似。在这个长225公里、宽6公里的地带,生活着各种动植物,而一旦人进入,就必死无疑。

“幽灵岛”之谜

欧洲航海历史上有这样一种记载:大海上的一些岛屿,有时候突然就消失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它们又突然出现了。它们简直就像幽灵一样,让人感到一种神秘,也让人感到一种恐惧。

那么,这些幽灵岛到底是怎么神秘地消失,又是怎样幽灵一样地出现的呢?在地球的各大洋都出现过所谓“幽灵岛”。

大西洋

1742年,英国的奥顿船长带着船员们驾驶着一艘船在大西洋的海面航行。当他们航行到离英国本土800海里的时候,发现了一座无名小岛,奥顿船长在海图上标出了它的准确位置,还用自己的名字给它起了一个岛名:奥顿岛。

奥顿船长向英国国王报告了此事,英国国王就派了一支船队去占领该岛。然而,等这支船队赶到奥顿船长说的那个地方的时候,却什么也没发现。

在大西洋北部,有座盛产海豹的小岛,是由英国探险家德克尔斯蒂发现的,至今有100多年,它被命名为德克尔斯蒂岛。因这里盛产海豹,招来大批的捕捉者,并在岛上建立了营地、修船厂。1954年夏季,此岛突然失踪。

加拿大政府派出了侦察机、军舰前来寻求均无结果。事隔8个月以后,一艘在北大西洋巡逻的美国潜水艇,突然在航道上发现一座岛屿,潜水艇艇长罗克托尔上校大为震惊:因为他经常在这带海域航行,航海图上从来没有这样一个岛屿。罗克托尔上校在潜望镜上一看,发现岛上有炊烟,原来有人居住。潜水艇靠岸登陆。上岸一问居民,才知道这是失踪了8个月的德克尔斯蒂岛。

北冰洋

1707年,英国船长朱利叶斯在斯匹次培根群岛以北的地平线上发现了陆地,但他总是无法接近这块陆地,他完全相信这不是光学错觉,更将“陆地”标在了海图上。过了近200年,海军上将玛卡洛夫的考察队乘“叶尔玛克”号破冰船到北极去,考察队员们再次发现了朱利叶斯当年所见到的陆地。1925年航海家沃尔斯列依也在这个地区发现过这个岛屿的轮廓。1928年,当科学家前去考察时,却没有发现任何岛屿的存在。

地中海

1831年7月10日下午,格雷姆船长发现意大利西西里岛南边的海面上像烧开了的水一样沸腾起来,冒出了一团团迷雾一般的水蒸气,海面上涌起一股20多米高的水柱,方圆近730多米转眼间变成一团烟雾弥漫的蒸气,升到近600米的高空。于是格雷姆船长对船员们说:“放慢速度前进,注意观察周围的情况。”船员们连忙把船速减慢下来。

船只越往前航行,那迷雾一般的水蒸气就越浓。突然,从沸腾的海面上“呼”地冒出一个巨大的烟柱。烟柱的冲力把大海搅得如同一个滚锅,格雷姆他们的船在这沸腾的海面上简直就像开水锅里的饺子一样。船员们吓呆了。格雷姆镇静地对船员们说:“别慌!加速前进,赶紧躲开这个地方!”船员们这才急忙行动起来……

船只在波涛中艰难地航行着。到了夜晚的时候,一种更加奇异的景象出现了,从冒出冲天烟柱的海面上放射出一阵阵奇异的光辉。这光辉五颜六色,格外美丽,把整个海面映照得十分光亮,连附近的天空都被照亮了。

8天以后,格雷姆船长再一次从这里经过的时候,一个更加奇特的现象出现了。他发现这里的海面上奇迹般地长出来一个小海岛,四周海水中布满了多孔的红褐色浮石和不可胜数的死鱼。

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开了,人们为了纪念格雷姆的发现,就给这个小海岛起了一个名字,叫“格雷姆岛”。“格雷姆岛”刚开始只有几米高。没过多少日子,它就长得很高了。到了1831年8月,它竟然长得高出海面有60多米,周长足足有200多米。

这座在浓烟和沸水中诞生的小岛在以后的10多天里不断地伸展扩张。由于这个小岛诞生在航运繁忙、地理位置重要的突尼斯海峡里,于是引起了各国的注意,并派人前往考察。正当各国在为建设这座新岛,彼此间争夺其主权的时候,这个岛忽然开始缩小,仅三个月便隐入了水底。但它并未真正消失,一个世纪过去了,奇怪的是“格雷姆岛”又在原来的位置上奇迹般地冒出来了,好多航海家都看见了它。

在以后的岁月,它又多次出现,直到1950年它还表演过一次。于是它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幽灵岛”。

南海

1933年4月,法国考察船“拉纳桑”号来到南海进行水文测量。他们在海上不停地来回航行,进行水下测量的作业。突然,船员们见到在上一回驶过的航道上竟矗立起一座无名小岛,岛上林木葱茏,水中树影婆娑。可在半个月后,当他们再来这里测量时,却又不见了这个小岛的踪影。对于这个时有时无、出没无常的神秘小岛,大家都莫名其妙,不解真情,只好在航海日志上注明:这是一次“集体幻觉”。

3年后,即1936年5月的一个夜晚,一艘名叫“联盟”号的法国帆船航行在南海海域。这艘新的三桅帆船准备开往菲律宾装运椰干。

“正前方,有一个岛!”在吊架上瞭望的水手突然一声呼叫,顿时惊动了船上的所有船员。

船长苏纳斯马上来到驾驶台,用望远镜进行观察。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了一个小岛。他感到纳闷,航船的航向是正确的,这里离海岸还有250海里,过去经过这里时从未见过这个小岛,难道它是从海底突然冒出来的吗?可是岛上密密的树影,又不像是刚冒出海面的火山岛。

船长命令舵手右转90度,吩咐水手立即收帆。就这样,“联盟”号缓缓绕过了这座神秘的小岛。

这时,船员们都伏在右舷的栏杆上,注视着前方。朦胧的夜色映衬着小岛上摇曳的树枝,眼前出现的事真如梦境一般。

此时,船上航海部门的人员赶紧查阅航海图,进行计算,确定船的航向准确无误,罗经、测速仪也工作正常。再查看《航海须知》,可那上面根本就没有这片海域有小岛的记载,而且每年都有几百、上千条船经过这里,它们之中谁也没有发现过这个岛屿。

忽然,前面的岛屿不见了,可过了一会儿,它却又在船的另一侧出现了!船长和他的同事们紧张地观察着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如同黑色幕布般的阴影。

突然一声巨响,全船剧烈地摇晃起来。紧接着,船体肋骨发出了嘎吱嘎吱的声响,桅杆和缆绳相扭结着,发出阵阵的断裂声。一棵树哗啦一声倒在了船首,另一棵树倒在了前桅旁边,树叶飒飒作响;甲板上到处是泥土、断裂的树枝和树皮,树脂的气味与海风的气味混杂在一起,使人感到似乎大海上冒出了一片森林。船长本能地命令右转舵,但船头却突然一下子翘了起来,船也一动不动了。船员们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显然,船是搁浅了。

天终于亮了,船员们终于看清大海上确实有两座神秘的小岛,“联盟”号在其中的一个小岛上搁浅了,而另一个小岛约有150米长,它是一块笔直地直插海底的礁石。

好在船的损伤并不严重。船长吩咐放两条舢板下水,从尾部拉船脱浅。船员们在舢板上努力划桨,一些人下到小岛使劲推船,奋战了两个多小时,“联盟”号终于脱险。

“联盟”号缓缓地驶离小岛。两个小岛渐渐地消失在人们视野之中。这一场意想不到的险恶遭遇,使全船的人都胆战心惊。精疲力竭的船员们默默地琢磨着这一难解之谜。

“联盟”号刚一抵达菲律宾,船长苏纳斯就向有关方面报告了他亲身经历的这次奇遇。当地水道测量局等有关单位的人员听后说,在这片海域从来也没有发现过岛屿。其他船上的水手们也以怀疑的态度听着“联盟”号船员的叙述。显然,大家都认为这是“联盟”号船员的集体幻觉。

船长苏纳斯不想与他们争辩。他决定在返回时再去寻找这两个小岛,记下它们的准确位置。开船后两天,理应见到那两个小岛了,他却什么也没有见到。他们在无边的大海上整整转了6个小时,还是一无所获,两个小岛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苏纳斯虽有解开这个谜的愿望,但他不能耽搁太久,也不能改变航向,只好十分遗憾地驶离了这片海区。

南太平洋

1821年,一位叫埃默罗德的航海探险家,在新西兰南部的海面上发现了一个小岛。他拿出海图一看,那上边根本就没有标着这个小岛,他用自己的名字把它命名为“埃默罗德岛”。可是,当人们在1909年再去寻找它的时候,它早就无影无踪了。

1804年,有几个以捕海狮为生的猎人驾驶一艘船到南太平洋去捕捉海狮。行驶中,他们发现一个小岛,那上边有数不清的海狮。猎人兴奋异常,打死了很多海狮。

这伙猎人把整个船装满海狮以后,为了记住这个小岛,就在海图上仔细地标明了它的位置。这个消息传出去以后,另一伙捕捉海狮的猎人用高价弄到了那伙猎人的海图,驾驶着船只朝那个小岛开去。可是,这伙猎人到了那里,转悠了好长时间也没有看见那个小岛,当然也没有看见一只海狮。他们回去找先前的猎人赔损失,自然免不了一场官司。

不过,这伙猎人真是错怪了首先发现这个小岛的猎人们,他们根本就没有画错海图。1841年的时候,有一个叫多尔蒂的捕鲸船船长路过这里,那个小岛又出现了,而且岛上的海狮多得数也数不清。多尔蒂船长听说过这个小岛的事情,赶紧用“多尔蒂岛”的名字标在海图上,他在航海日记里写着:“……岛上的海狮多得就像沙滩上的鹅卵石。”

1889年,有一伙猎人听说“多尔蒂岛”又出现了,而且岛上的海狮还是像以前那样多,就乘坐两艘狩猎船到了那里。可是,他们抬头一看,多尔蒂岛又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4年以后,当一艘船只从这里经过的时候,那个多尔蒂岛竟然又奇迹般地出现了。

1904年,有个叫斯科特的英国探险家乘着船只到南极去探险。他听了多尔蒂岛的事情以后,特别想解开多尔蒂岛的谜团,就决定先到多尔蒂岛去看一看,仔细地考察一番。没想到,斯科特费了很大周折到了那里,多尔蒂岛又神秘地失踪了。

从那儿以后,人们再也没有看见过多尔蒂岛,多尔蒂岛再也没有出现过。可是,在海图上标明多尔蒂岛附近的地方,却新出现了一个叫“布维岛”的岛屿,它归挪威这个国家所有。

1943年,日本海、空军在太平洋和美军交战中节节失利。设在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拉包尔的日本联合舰队总部遭到美国空军猛烈轰炸。为了疏散伤病员和一些战略物资,日本侦察机发现:距拉包尔以南100多海里的海域有一个无人居住的海岛。这岛上绿树成阴,有小溪流水和几十平方公里的面积,又不在主航道上,是一个疏散、隐藏伤病员的好地方。于是日军将1000多名伤病员和一些战略物资运到这荒无人烟的海岛上。伤病员安顿好后,日军总部一直和这里保持联系,经常运来食品和医疗用品。谁知一个多月以后,无线电联系突然中断。日军总部担心美军袭击、占领该岛,马上派出飞机、军舰前来支援,但再也找不到该岛。1000多人和物资也随小岛一起失踪了。美国侦察机也发现过该岛,并拍了详细的照片,发现有日军躲藏,便派出军舰前来搜索,谁知也同样扑了个空。

海岛和岛上的1000多人哪里去了?战后,日本、美国都派出海洋大型考察船前来这一海域搜索,并派出潜水员深入海洋底部寻找了较长时间,都未发现任何踪影。

就在同一时间,是美、日海、空军大战最激烈的时刻,美军为了监视日本海、空军在南太平洋的行踪,在马利亚纳群岛海域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上建造了一座雷达站,发出强大的电波对周围的海域和天空进行探测,它24小时和美军总部保持着联系,不断发出附近海洋和天空的信息,报告日军海、空军动态、行踪。两三个月后,电波突然中断。美军以为雷达站被日军袭击、占领,便派出军舰、飞机前来支援,在马利亚纳群岛海域搜索了几天,再也找不到设有雷达站的小岛了。岛上的十多名美军人员也一同和小岛神秘失踪了。美军派出潜水艇在这一带海底搜索,海岛仿佛是有意与人玩捉迷藏,致使寻找者在这个海域团团打转,终于一无所获。

太平洋的“谍岛”

就在航海技术空前发达的今天,也出现了类似的怪事。在太平洋的战略要地海域,美国中央情报局1990年偷偷地在一座无人居住的小岛上安装了海面遥感监测器,与美国军事间谍卫星遥相呼应,监视前苏联海军、核潜艇在太平洋海域的动态。这座“谍岛”获得的情报可直通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凡是在这一带海域过往的商船、军舰及在此出没的潜水艇、飞机等,无不在五角大楼的监视之中。

1991年年终的一天,“谍岛”的监察系统和信息突然中断,五角大楼大为震惊。开始,他们怀疑是前苏联的克格勃发现了这个秘密,有意破坏了美国的间谍网点。于是美国派出了一支以巡洋演习为名的舰队,悄悄地调查此事。谁知,舰队赶到出事地点时,“谍岛”已经从大洋中消失了。美国的科学家们认真地查核了这一带的海洋监测系统,并没有发现这一带海域发生过地震或海啸引起海底地形变化使小岛沉没水中的事件。另一种分析认为,可能是前苏联埋下了数千吨炸药,摧毁了这个小岛。但该岛处于美国间谍卫星的严密监视中,像这样大的行动不可能不被发现。就算前苏联知道此秘密,也无必要兴师动众炸毁该岛,只要摧毁岛上的设备就可以了。那么“谍岛”是如何失踪的?五角大楼陷入了茫然不知所措之中。

五角大楼的科研人员认真地分析了从太平洋上空过境的卫星高分辨率遥感彩色图像和空中拍摄的照片,结果发现:“谍岛”是在原位上失踪的,但去向如何,仍是谜团。

上述“幽灵岛”引起了科学界的密切关注。茫茫大海中的“幽灵岛”是怎样形成的?这成为世界海洋科学家们的热门话题。他们在研究和探索上下了很大工夫。

日本的海洋地质学家龙本太郎经过细致研究与调查,认为南太平洋上那些来去匆匆的“幽灵岛”是因为澳大利亚的沙漠底下巨大的暗河流冲入南太平洋的海底,带来巨量的泥沙,在海底堆积增高,直至升出海面,形成泥沙岛,然而在汹涌暗河流的冲击下,泥沙岛又会被冲垮,因而消失了。

而美国的海洋地质学家京利·高罗尔教授却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他认为太平洋上的“幽灵岛”并非由泥沙堆积而成,岛上的基础是花岗岩石,岛上有茂盛的植物和动物群,因此它形成的年代长久,是汹涌的暗河流冲击不垮的。为什么“幽灵岛”会突然消失呢?他认为是由于海底强烈地震和海啸使它葬身海底的,因为“幽灵岛”出现的海域是地震频繁活动地区。高罗尔教授还认为:如果太平洋西北部的海底板块由强烈大地震产生大分裂,日本本岛、九州也同样会沉没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之中,会有和“幽灵岛”同样的命运。他认为自己的说法并非危言耸听。日本的科幻电影《日本岛的沉没》就是依据这一设想拍摄的。

但高罗尔教授的论证又无法解释美国“谍岛”失踪之谜,因“谍岛”在美国间谍卫星严密监视之中,它消失期间,这一带海域并未发生任何地震和海啸。那它是因何而消失的呢?

1994年,澳大利亚的海洋科学家们发现:在太平洋的珊瑚海域有几个珊瑚岛突然失踪了,还有一大片珊瑚礁也突然消失了。这一现象引起了科学界的强烈关注,政府专门派出科学考察船来这一海域调查研究。

考查船在珊瑚海域中捕捉到一种状如“飞碟”形的怪“星鱼”,此鱼状似一个大圆盘,直径在一米左右,周身长有16只爪子,爪子是“星鱼”取食用的工具。星鱼的游动方式很特别,靠自身转动而前进后退。澳大利亚科学家们给它取了个雅号叫“水中飞碟”。

观察发现:星鱼专门吃珊瑚,而且胃口大得惊人,星鱼群居而生,常常发生吃食竞赛,就如运动场上的比赛一样,在吃珊瑚上比个你高我低,所以有些珊瑚岛的失踪,是被这“水中飞碟”如蝗虫般的蚕食所致。

而美国的“谍岛”是珊瑚岛,因此它是消失在“水中飞碟”的肚子里了,这是澳大利亚海洋科学家的看法。但对“水中飞碟”居然有这么大的“胃口”和能量,许多人都表示怀疑。

择捉岛死鱼复活之谜

日本择捉岛是一个神秘的小岛,由于它深藏着许多解不开的谜团,被人们列入了世界几大谜岛之一。

1936年,法国旅行家安让·里甫乘坐着一艘轮船在北太平洋上旅行。有一天,太平洋上飓风大作,安让·里甫乘坐的船翻了,他抓了一个救生圈,在海洋中挣扎着。最后,他以惊人的毅力奇迹般地游到了一个小海岛边,这个小海岛就是择捉岛。

安让·里甫爬上择捉岛以后,只见这个小海岛不见人烟,显得特别荒凉。里甫休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忽然觉得身后背着个什么东西。他用手一摸,顿时高兴起来。原来,他的那个随身携带的旅行包还在。他急忙解下旅行包,打开一看,发现那里边只有一口旅行锅和几件生活用品。里甫觉得饿了,他想在择捉岛找点东西吃,于是拖着疲惫的身体,漫无目标地朝着小岛的深处走去。

他在一个小水洼里面发现了几条僵硬的小鱼,看起来这几条小鱼已经死了。里甫从旅行包里拿出旅行锅,舀了一锅水。然后,他从小水洼里捞起那几条僵硬了的小鱼,架上锅,烧起火来,准备吃一顿鲜美的鱼汤。

过了一会儿,锅里的水还没被烧开,可是已经饿极了的里甫实在等不及了,他把锅盖打开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本来已经僵硬了的那几条小鱼,竟然在热气腾腾的锅里游动着呢。而这时候锅里水的温度至少也有五六十度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里甫揉了揉眼,终于相信这是真实的了,并不是自己看花了眼。那么,这些已经死了的小鱼,为什么用热水一煮竟然能够活过来呢?里甫怎么也想不明白。

但里甫还是把鱼煮熟并吃掉了。后来他收拾好了旅行包,又朝着小岛中心走去了。

在小岛深处,里甫发现了一个火山。他发现这个火山的火山口的直径足足有3公里那么大,它的形状就好像是一口巨大的锅。里甫怀着好奇心,爬了上去。只见火山口上有一圈千奇百怪的巨石,火山底部就好像是一口巨大的锅底,锅底里边还有蓝蓝的湖水。里甫还发现在火山的山涧里流淌着一条小河,那河水是炽热的,却散发着一股酸气。

里甫又在火山口南部发现一块块黑色、褐色和浅绿色的石头。这些石头特别大,特别光滑。里甫走近一看,这些石头上面不知道是什么人凿刻了奇异的线条和花纹,在线条和花纹当中还夹杂着许许多多的符号和各种飞鸟的图。那些符号里边有人们非常熟悉的加号、减号、等号,还有罗马字“Ⅳ”和“V”的字样,有拉丁字母“Y”和“S”。这些神秘的符号一个紧挨着一个,好像是古代人留给后人的一篇莫名其妙的文章。

里甫望着眼前刻有各种符号的石块,望着眼前这奇特的火山,又想起了在热水中竟然复活了的死鱼,感到了一阵阵迷惑。

后来,里甫走下火山,又往前走去。他发现岛上生活着几家居民。在这几家居民家里,他得到了食物。再后来,他离开了这个小小的择捉岛。

里甫回到法国以后,将自己在择捉岛的所见所闻告诉了人们。人们立刻对择捉岛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不久,好几个国家的科学家来到了择捉岛,想弄清楚这当中的奥秘。

科学家们研究分析后认为:择捉岛火山的山涧里散发着酸气的小河和那些能够在热水里复活的死鱼,属于这座古火山活动时所形成的一个热湖中的生命。当火山爆发的时候,这些小鱼没有被消灭,而是侥幸地被保存了下来,只不过它们因为离开了原来生存的热水而变得“僵死”了。当里甫把这些僵硬了的死鱼放进锅里,等到水温上升到这些鱼原来生存的温度时,就恢复了生命,在热水里面游动了起来。

这个死鱼碰到热水复活了的问题就算是弄清楚了。可是,另外一些问题科学家们还是弄不明白:这些僵死的小鱼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如果它们真的是由于火山爆发才造成僵死的,那么它们又是如何度过了这漫漫岁月而没有腐烂呢?火山口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怪石,却看不见火山灰呢?看起来,这还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团!

择捉岛上的那些奇异的符号,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他们对这些神秘的符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仔细地研究和分析,经过反复推敲,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测。不过,他们始终也没有得出什么肯定的结论。

奇异的旋转岛

在西印度群岛中有一个无人小岛,岛上分布着一片片沼泽地。奇怪的是这个小岛虽然不大,但却有一种别的岛都没有的奇观:它竟然像地球那样在自转。

1964年,一艘货船发现了这个荒无人烟的小岛,水手们抛下锚,船长在抛锚附近的一颗大树上刻下自己的名字、时日和船名,然后和船员们绕岛走了一圈。半小时后他们回到上岸地点时,竟发现船只和刻字的大树位置相差竟90多米。科学家经研究发现,这座小岛竟像地球自转一样,每24小时自己旋转一周,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人说这岛就如一座冰山浮在海上,因潮起潮落而推动旋转,但这也只是一种证据不足的猜测。直到今天小岛仍在旋转,科学家们还在研究旋转原因。

西印度群岛是位于接近赤道不远的地方,这里一年中没有四季,只有夏季,温度高达30℃以上,怎么会有冰呢?故冰山之说不能成立。我们猜测,是不是这里有特殊的地质结构,岛底形成支持点状结构,且岛上部分与海底岩石部分分离,在岛上可能有什么磁铁矿之类的东西,在地磁场的作用下便产生了扭转力矩,于是整个岛转动起来。另一种解释是,这里的岛屿大部分都是珊瑚岛。据专家发现,海洋中有一种专吃珊瑚的微生物。在这种微生物的日久天长的蚁食下,使岛的底部形成蛀牙状尖顶,最后形成具有支点形状的尖底结构,在地磁或月球等天体的引力作用下或地球自动力的起动下像陀螺一样地转了起来。这种解释听起来更合乎物理定律。但到底原因是什么,也只有对该岛进行彻底勘测考察后方可定论。

肥皂岛和美容岛

在希腊爱琴海中,有一座阿尔金塔里亚岛,人们把它叫做“肥皂岛”。

这个岛上的居民们在很早以前,就把岛山的“油性泥”当作肥皂来用,用它来洗澡、洗衣服。到了下雨的日子,这个岛覆盖着许多肥皂泡泡,如同浴缸中的“泡泡浴”。这时,岛上的男女老少都从家里跑出来,用双手捧起水和肥皂泡,擦洗起身子来。究竟是什么物质存在于这个岛上,能产生这种肥皂样的效果,人们却说不出原因来。

一些科学家研究后认为,岛上广泛分布着含碱性物质的岩石和这些岩石风化后的土壤,雨水与碱性物质一接触便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了许多泡泡。这个岛上的居民是不用花钱买肥皂的,浆洗衣服时,抓起一把土撒在衣服上,就能当肥皂用了。

在意大利南部,有个巴尔卡洛岛,这个岛上的泥浆能洁白和滋润肌肤,使之嫩滑雪白,并能治妇女的腰痛和起减肥作用。因此,这个岛就是天然美容岛。

巴尔卡洛岛对那些爱美的人很有吸引力。意大利爱美的人们,只要花一笔不大的旅费,便可以在这个美容胜地做一次全身“美容护肤”,还可以享受那里的日光和海水浴。

每到夏天,这个岛上的十几个泥浆池里,总是挤满了来自各地的人们,只见无数男男女女穿着泳衣,在泥浆里爬来滚去,往身上涂抹,连最漂亮的姑娘也变成“泥鬼”,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以便成为更美的人。

胖子岛和巨人岛

汤加塔布岛是南太平洋袖珍小国汤加王国(由169个小岛组成)的主岛,面积257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37%;人口5万,占总人口的一半。汤加王国历史悠久,1900年沦为英国“保护国”,1970年重获独立。

汤加男女老少自古都是胖乎乎的,瘦子是稀罕事。他们的标准美人是:粗圆、短脖、无腰身,细腰者要用布条圈圈缠绕,壮其腰身,以掩瑕疵。外国人登上汤加塔布岛,来到首都努库阿洛法,看到的全是胖子。据普查,这里的男人平均身高1.8米、体重81.72公斤;女人平均身高1.6米,体重72.64公斤。全国胖子冠军是在位国王图普四世陛下,最高记录199.76公斤,因压迫心脏、危及健康,才在御医的建议下忍痛减掉60磅,维持在172公斤的水平上。

汤加人为何发胖呢?原来他们以薯类为主食,食量很大,淀粉过量蓄积,加上气候闷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昏昏酣睡,睡眠时间过长,平时很少参加体育活动,致使脂肪的大量囤积,越老越胖。他们食量之大,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一个成人一餐能吃掉一个5公斤重的大芋头。摆起宴席来,十几人席地而坐,食物不是一碗一碗地上,而是一台一台地抬,个个埋头啃嚼。全席鸦雀无声,中途无人退席。最后结算,十几人累计可吃掉25头烤猪(乳猪)、30只烧鸡、数十只大龙、成堆的芋头和大量蔬菜。

加勒比海中有个叫马提尼克的小岛,生活在这个岛上的人个个都是高个子,更为奇特的是,成年的外地人只要在这个小岛上生活一段时间也会长高。一位洪都拉斯的记者写了一篇十分有趣的报道:“来到这里,好像进入了童话世界的大人国,他们当中两米多的人到处可见,普遍的是一米八九。女人也很高,十来岁的男孩子都比岛外的普通成年人高,我在他们眼里像是从小人国来的,人们都围着我用惊奇的眼光上下看,好像我是立在地上的一个小玩物。”

据考察,这个岛地下埋藏着放射性矿物质,它放射出的钾射线,具有使人长高的神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