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霉蛋儿从小到大,都很少有个笑模样!我们一家人都希望你在以后的日子里,每一天都能高高兴兴的、快快乐乐的过。所以你就叫马常兴吧!”
马常兴听了,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
乡中学距离古槐村足足有五里地远。
虽然马常兴同样上了初中,可是他没有像他的两个哥哥那样,以距离学校远为借口,从此不顾家里的吃水问题。
母亲悠然因病不能挑水;父亲庚辰又天天儿疲累的顾不上挑水;大哥马福旺又一直逃避着不去挑水。
马常兴对家里的这个状况也是很无奈的!
父母也没有为他考虑过这个事情,没有人来替代,已经干习惯了的马常兴,也只能继续地肩负着家里的这个工作。
从此以后,马常兴天天儿来回徒步二十里,往返于学校家里,开始了更加繁忙的生活。
因为时间紧迫的关系,早晨马常兴挑了水吃了饭,要一路小跑着去学校才不会迟到。
中午小跑着回家做饭,吃了饭还要小跑着去上学。夏天还好一点儿,如果是冬天,中午12:00放学到下午的13:40第一节课开课,中间只有一个小时四十分钟。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步行五里地回家、做饭、吃饭、然后再步行五里地去上学。让我们想想其中的难度!
好在悠然心中尚存着一丝母性,不久就发现了这一点儿,每当到了冬天,悠然就会主动的帮儿子做午饭
到了下午,马常兴还要小跑着回家,喂猪、喂鸡、洗衣服、蒸馒头、做饭……。
就这样在以后的初中三年中,班主任给学生们安排的早自习课,马常兴一次也没有到过。
班主任从别的同学那里了解了马常兴家里的情况,对马常兴的这个行为,一次也就没有过问过。单单默许了这个特殊的学生不用来上早自习课。
为了节省体力,慢慢地马常兴在学校时,除了去厕所解手,平时也只能是一动不动的坐在教室里。
尽管如此,半年以后马常兴的双腿开始发酸发涨,经常难受的令马常兴心烦意乱、焦躁不堪。
当马常兴第一次忍不住向父母提及此事时,庚辰和悠然都沉默了。
自从一家人搬到村子东头以来,生活一直过的不易。
因为当时没有什么农药和化肥,农民还是延续了过去在队上的耕作模式。不停的在地里除草、捉虫子、发酵“草圈肥”……。
家里有两个劳力的家庭,日子都慢慢地好过起来了。
像庚辰家里只有一个劳力的,还要供养妻子的药费和三个孩子。只顾着劳作分到手里的那几亩地了,没有了多余的时间再去另创业。
而地里生产的那点儿粮食,除了交公粮、交村提留和一家人糊口吃的以外。几乎再也粜不出几个钱来!日子也只能是紧巴巴地凑合着过。
等孩子们都长大了一些儿,庚辰可以腾出一点儿时间做木工活儿了。又该给孩子们张罗房子了。
日子一直不见好转,就连平日里的开支都抓襟见肘。
悠然吃的药,还经常无法接续。
马常兴的话也只能让庚辰和悠然的心里充满了担忧!除了担忧以外,其他的也只能是听之任之、无可奈何。
而梓亭一家这几年却是夫唱妇随的,日子一天天儿的好过了起来。
刚分地时,因为梓亭和鸾凤过去在队上一直都是在混日子过。两个人都不擅长地里的劳作。
虽然分到了地,可是不会伺候的两个人,到了收获季节,只能眼热的看着别人家地里产的成堆成堆的粮食。
而梓亭一家地里产的粮食就连一年的吃喝都顾不住,每年都只能依靠腾借别人家的粮食,才能撑到年尾。
连着四五年都是如此,梓亭两口子也成了村里的一个笑话。
可是世事儿无绝对!
梓亭为了把家里有限的粮食,变成足够一家人吃喝的粮食,也为了满足自己的口欲,梓亭出门子学会了炸油条的手艺。
当时的村民舍不得拿钱来买东西,往往是需要什么就用家里现成的小麦来换。
梓亭抓住了大家的这一心理,生意竟然做的红红火火。
地里、生意两不误,在马常兴考入初中这一年,有了积蓄的梓亭,为了自己活的轻松潇洒一些,买了一辆厂家刚刚研发出来,投放市场的八马力机动三轮车。
这可是新奇而又贵重的东西!
一时间,村里一直嘲笑梓亭两口子不会种地的不良话语,一下子的就都变成了一片绝口称赞声。
而家里的老幺梓辰,这几年又是一番怎么样的光景呢?
过去也就是因为他们兄弟关系的不和睦,导致了梓辰迟迟的找不到一个媳妇儿。
谁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到纷争不断的家庭里呢?
话说在古槐村村东三里地,有一个孝仁村。
村里有一户人家,近半百的夫妻,男的名叫吴大罡。长女吴月英,下边还有三个儿子。
吴大罡生就的一副小人心肠。
这一年,从小和吴大罡有点儿恩怨的一个李姓村民,当选了孝仁村的村书记。
让吴大罡心中十分不愤!
碰巧不久以后村里的一个王姓人家死了老娘。请了阴阳先生,摆了灵堂,扎了招魂幡挂在巷口。
到了夜半时分,翻来覆去睡不着的吴大罡,爬起身来,悄悄来到死了人的王姓人家的巷口,偷了人家的招魂幡,来到村书记家的门前。为了恶心人,吴大罡把招魂幡挂在了人家的院门上。
吴大罡以为自己做的是神不知、鬼不觉。
可偏偏李书记的一个侄子,和他的一个伙伴一块儿玩耍回来。借着月光,拐角看到在自己叔叔家的门前走出一个人来。这个人鬼鬼祟祟的,一看见他们两个人过来转身就跑。
打开手电筒一照,发现了叔叔家门上挂着的招魂幡,气的一声大喊,两个人一起向吴大罡追去。
四十多岁的吴大罡那里跑的过两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当场被抓获。
侄子叫开叔叔家的门。
李书记穿衣出来,也发现了自己家门上的招魂幡,惊问之下才知道是吴大罡所为。
此时吴大罡见事儿不好,已经逃之夭夭。
气不过的李书记,叫醒了自己家里的所有兄弟子侄。一伙人气势汹汹的来吴大罡家砸门找人。
吓的吴大罡磕头如捣蒜的求告着李家一家,让大家伙儿放过他。
可想而知吴大罡被狠狠的教训了一通,又赔偿了一大笔的精神损失费,李家人才愤愤地作罢。
回头,李家人怕这个事被乡亲们知道了,全家人跟着丢人现眼,就把挂在门上的招魂幡烧了。
第二天一早,王姓人家发现挂在巷口的招魂幡没了。就知道让小人借了去不知挂在了谁家门口,笑骂着差人四处寻找。
几个人分头找遍了村里的大街小巷,哪里还能找得到?!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找了半天没有结果,有点儿急了眼的王家人,直到中午才打听出事情的始末。
反复确认以后,王家孝子们就差人到书记家门前来看,发现人家门前什么也没有,就知道被处理掉了。
得到这个结果,王家孝子们是无法接受的。
虽然招魂幡是一种迷信的产物,可它也是孝道的一个体现。
传说人死后,灵魂会飞出体外。为了防止灵魂找不到回家的路,才制作了招魂幡。
在出殡这一天,在烈日炎炎之下,又可以让死者的灵魂躲入招魂幡中。让孝子扛了,把死者送入另一个家中。因为不是躲入棺材里,正好让死者认清了两个家之间的路。
在过年过节时,可以随时回来让儿孙们尽尽孝道。
也在提醒着人们,不仅仅是父母生前要好好的对待老人,等老人死后也不能忘了本。
现在白事儿还没有过完,招魂幡就没有了,让自家老娘的灵魂怎么回家?
到了出殡这一天,如果亲戚朋友们来了,一看连个过白事儿的标志都没有!亲戚朋友们会怎么想?进还是不进自己的家门?
这不是要让乡亲们和亲戚朋友们都骂自己不孝、不靠谱吗?
“这一家人,还不让逝去的老人回头了!”
“是不是报丧的报错了?怎么我的这个亲戚家门前没有亡故了人的标志呢?”
……
可这“招魂幡”又不能扎第二个!
气不愤的王家孝子们,单独留下了家里的老大守灵,其余人等男男女女的都穿着孝衣裳,一群人吆吆喝喝的就来到吴大罡的家里。
乡亲们不知道怎么了,纷纷出来看热闹。
被李家收拾的只能躺在炕上的吴大罡暗叫一声“晦气”!
可是自己主动招来的祸事儿,也没有办法,只能挣扎着爬起来苦笑着相迎。
王家人纷纷责骂吴大罡,非让吴大罡重新扎一个招魂幡,挂回原处去。
自己家里又没有老人故去,“这个东西”就算吴大罡自己会扎,也不能平白无故的说扎就扎呀!
最后吴大罡只能是跪地求饶。
结果又被王家人打了一阵耳光,事情才算了结了。
对于吴大罡的两次挨打,自知理亏的吴家人,也只能是眼睁睁地、羞愧难当的站在一旁小心地赔着一些好话。
王家人如此招摇的来,又如此招摇的去。只是为了让乡亲们都明白,在出殡那天没有招魂幡,不是因为自己王家里的人不孝,不让死者回头,而是招魂幡让他吴大罡破坏掉了。
经过这么一闹,吴大罡的名声彻底在外!虽然事情过去了几年,儿女们的婚事却因为此事,一直没有着落。
气的吴大罡的大儿子经常指着吴大罡的鼻子骂!
偏偏此时辛花为了儿子梓辰的婚事求告亲戚,结果亲戚托亲戚的不知怎么着,最后媒人来到了吴大罡的家中。
虽然辛花一开始有点儿不喜这门亲事,可是年龄不小了的梓辰急着婚配,一问吴月英长的还算可以,那里还顾的上这些闲言碎语。
而吴月英同样也是如此的心情!
梓辰也是家里的老幺,现在要结婚,一家子自然欢喜。
这时侯时兴箱柜的时代已经过去,庚辰亲自给弟弟打了一对实木立橱,一米二宽。前面正中间近六十厘米宽的橱门上,镶嵌着一块儿菱花大玻璃。橱柜整体涂成浅橘黄色,然后明漆罩面。
条几和方桌摆在冲北屋门口以内的靠北墙边处。庚辰让梓辰买一对大圈椅放在两边,梓辰却不愿意花钱,说喜欢哥哥做的靠椅。庚辰听了,高高兴兴的又给弟弟做了一对靠椅和脸盆架。
等两个人结了婚,次年吴月英产下一女。也就是梓亭的两个儿子出事儿的那一年。
第二年春天,鸾凤也再一次的临产,她为梓亭又生下了一个儿子。
在村里分地时,因为梓亭和梓辰都不太会种地,都希望自己家里分的地能紧挨着大哥庚辰。
就是为了日后,大哥庚辰能够随时给他们帮帮忙。
最后队上把庚辰家里的地,分在了两个兄弟家的地的中间。
东边是梓亭,西边是梓辰。
“大哥,以后咱两家浇地就合用一道领水沟吧!这样也方便你教我种地。而且这样可以使得我们两家,都可以多种出两耧腿儿的麦子出来。这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儿?”
庚辰面对弟弟梓辰成家后的第一次殷勤要求,也只能应承下来。
因为合用一道领水沟,庚辰当然帮助梓辰的时间要多一些。
加上还有自己家里的地。
梓亭有了不懂的时候,已经脱不开身的庚辰也只能是对梓亭口述一番,或者在自家地里给梓亭现场演示一番。
看着梓亭和鸾凤好像也是认认真真地学了,可是从小就习惯了享受的梓亭,哪里会安心劳作!
鸾凤也习惯了在队里蹭工时,现在突然单干了,又受梓亭的影响,种地也不愿出力。
致使一年耕作下来,梓亭家里的地,老是打不出多少粮食来。
两年过去了,每当到了收获的季节。梓亭和鸾凤嫉妒地看着地头的场地里,明明比自己家里还少着一个人的地,梓辰家场里的粮食却比自己家里的还要多。
鸾凤在一旁看着通过这两年种地,关系已经是打的一片火热的庚辰和梓辰两兄弟,不禁觉得自己一屋子人,遭到了他们两家的冷落。
鸾凤没有因为家族里的关系,变的和睦融洽而感到高兴。鸾凤只觉得家里的人,都以她和梓亭为中心的和睦才是最好的。
鸾凤无法容忍这种自己“被冷落了”的感觉。同时还觉得因为大哥庚辰没有好好的帮助自己,才造成了自家地里打不出足够一家人吃的粮食。
鸾凤悄悄找到吴月英说道:“你们屋里只有三个人的地,而大哥屋里却有五个人。你们浇地时,大哥家里的地有多么宽?你们的呢?出电费时你们按每家的地亩数来均摊,你们不觉得自己吃亏吗?自己拿了自己家的钱贴补了人家,看你家梓辰!还一副自己得了便宜的样子,你们两个傻不傻?啧啧!”
虽然吴月英没有正面回答嫂子鸾凤的话,可是在内心里,吴月英觉得鸾凤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慢慢地梓辰两口子中,负责地里的吴月英。在两家浇地时,经常不来地里和大哥庚辰一块儿浇地,或者出电费时开始抠抠嗦嗦的。
庚辰慢慢地也觉察到了势头不对。第三年秋收以后,庚辰就对梓辰说出了分开各自种地的提议。
“已经三年了,你们应该什么也都学会了。我们就分开领水沟吧!这样我们把领水沟都弄到自家地里的中间,向两边浇地。这样子我们两家都方便快捷省时间。我们还是分开的好!”
梓辰这三年因为地里有大哥的帮忙,他自己可以独自在外边打拼。平时不用自己去地里,只到了收获的时候才去,而且粮食也不少打。
自己个人和地里,两个方面的收入,让梓辰的心里对现状很是满意。
尝到了甜头的梓辰听了大哥庚辰的话,当然不会同意。
梓辰对大哥庚辰是一番好言相劝。可是看到大哥这一次非常坚决的态度,梓辰知道已经没有了回转的余地。
觉得大哥是存心的不想让自己好过,才不想帮助自己的!梓辰禁不住又把大哥庚辰,恼在了心里。
从此以后兄弟三人各自过着自己的日子。
第二年,吴月英又产下了一对龙凤胎,儿子最小。
乐的辛花从此以后牌也不打了,专门照顾吴月英和两个孩子。
当又过去了一年的时间,村里通了电。已经有点儿家底的梓辰,在几个朋友的提议下,借钱和另外的三个同龄人合伙儿开了一个面粉厂。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梓辰,迈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
在二哥梓亭买了机动三轮车以后不久,梓辰投资跟吴月英的娘家三兄弟买了一台拖拉机。为同样婚配难的小舅子们长脸铺路!
而后一年,梓辰又买了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
兄弟两个在生活上,把大哥庚辰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为了追赶上两个兄弟,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也为了自己能更好更快的工作。庚辰不得已又借钱买了一台,积电锯、电刨、打眼儿与一体的小型木工电刨机。
因为有家庭和地里的双重拖累,不能让庚辰专心创业。使借了债的庚辰一家人,比其他村民又多吃了三年的粗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