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辉,孕育着家家户户的希望之春。这个宁静的朱家村还是一如既往,春意盎然,春风浩荡,树林郁葱,吐着新芽,竹海碧绿,冒着笋尖,溪水声依旧,叮咚作响,山花烂漫,鸟语花香。然而这个春天,并不是一个美好的春天。电视里播放着有关非典致命的新闻,全国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谈之色变。朱家村虽然没有发生疫情,但是那些在外打工的人牵动着在朱家村父母妻儿的心。朱家村接到通知,学校全部放假,学生全部回家,每天在家量体温,做好消毒措施。学校,村支部,街道,医院,凡是人群密集的地方都撒上了石灰水消毒。
村民们似乎对这种病毒没有出现恐慌,只是觉得那是很遥远的事情。然而现在村里所有的事情都停滞下来。这期间,村民们还是继续干活,每日还得为一日三餐的肚子忙碌。何梅和朱爱明总是每天忙完田地的活,就电话在外的子女。有时,她也带着来贵去村子的窑厂四周转转。
村子后面,原来有几个窑洞都是村子里烧青砖的,自从年轻人时兴外出打工开始,就陆续停止烧窑了,再后来村子里流行红砖红瓦的时候,这几个窑洞就再也没有人烧了。这些曾经日夜烧得热火朝天的砖窑不到三年时间,就被灌木埋没了。似乎那些灌木丛非常喜欢这些常年烧制的黑灰给它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窑洞四周和顶上的带刺灌木都长得异常茂盛,形成了一道厚厚的天然屏障。
随着电器和煤气的深入农村,村里人也渐渐不需要再砍伐那些带刺的灌木当柴禾了,于是这些带刺的灌木越长越茂盛。蔷薇长得两人高,枸骨也高过人头,都没人要了。因此,平日里也没有人敢进入,生怕有狼呀、蛇呀,这些凶猛的动物出没,要了命。
曾经红彤彤的老窑洞就这样悄无声息地隐藏在那里,与世人隔绝。村子里许多年轻人都不知道此地。这里成了年纪稍大人才知道的地方。就是平时山顶的朱小虎没有房子住,也不敢住进那里。
最近不知怎的,朱小虎夜里发起了高烧。朱小虎本来白天睡觉夜里打猎,也不断为非作歹,所以也就无人过问。这各时候高烧,村里人得知后也害怕,据说非典就是吃了野生动物发生的。
六指姑娘看着朱小虎高烧得迷迷糊糊的,便赶紧找村里的赤脚医生。村里的赤脚医生不管有钱没钱就是不接诊。于是六指闺娘想起了认识中药的朱爱明也算半个郎中,于是去找他。何梅不敢让朱爱明找中草药,便拿了家里的两块生姜和剩下的半袋红糖让她回家熬水给朱小虎喝。
经过一夜,退了高烧后的朱小虎久久没有痊愈,大概是村里人说的魂吓飞了。何梅便让六指姑娘便每天天擦边黑的时候就开始站在门口喊魂。这样大概持续了两个月才真正好转。
也就是在这年的五月,全国非典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村长朱前又开始了去村支部上班了。学生们也继续上学了。朱家村又开始恢复了正常。
这个春天学校因为非典放假,暑期的补课热又开始升温了。宋仲鸣的补课班有很多人提前报名了,他在忙着找场地找教师。何梅得知消息后,便让学医学的儿子朱尚德暑假回来参加宋仲鸣的暑期补课班。
本来今年暑假毕业的朱小龙延期了半年,今年年底毕业。不过,村长朱前春节已经去了城里三次,和县人事局的人打过招呼,准备安排到县城银行工作,朱小龙只负责年底把毕业证回家即可。本来朱前想让朱小龙读专升本,但是朱小龙不愿意读书,朱前便只好作罢。
其实,小宝的工作何梅已经找村长托人准备安排在县立医院,也不需要费什么力气的。何梅的意思也是让他回县城,好歹还有熟人照顾。然而小宝的意思工作先是自己尽量找,在一线城市找不到工作便再找大伯朱前回县城医院。
不要小看这个芝麻粒大的县城,在这个工作不包分配的年代,哪怕一个办事员进机关事业单位都要找人托关系,不然就别想进。以前农村人是想着城镇户口,现在农村人才真正明白进城镇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才是铁饭碗。以前包工作包分配的年代,这种铁饭碗是考上中专考上大学的人都可以有,而现在都化作泡影了。于是,近些年来,农村里考上大学的人越来越多地涌向大城市,去那里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
随着高校的并轨和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了,每年毕业找不到工作的也不少,不是专业不对口就是嫌弃工资太低。那些家里有关系的自然不愁工作找不到,那些有一丁点关系的便千方百计找关系,只是从农村出去的第一代一点关系都没有的,拼爹拼妈都拼不到的,就只能拼自己。
尽管这样的话,在大城市工作还是有的,就是苦一点累一点,聪明的人踏实地干还是有发展机会的,有望一天后来者居上。小宝就是这么想的,最好在大城市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