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树校风(成风化人)
10255200000002

第2章 加强校风建设 提振校园精神

和平区教育局

自区委、区政府开展“机关抓作风、社会抓家风、行业抓行风、学校抓校风”活动以来,和平区教育局以校风建设为抓手,大力弘扬“和谐争第一、实干创唯一”的精神,团结一心抓落实,积极推进各项工作优质发展。

一、加强校风建设,积淀发展底蕴

校风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是一所学校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从学校发展角度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良好的校风是优化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从服务社会角度看,校风、家风、社会风气紧密相连,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是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和平区全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示范区的关键时期,创建优良校风的意义尤为重大。

(一)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培育学校良好风气

一是立好规矩,把好关口。政策立“规”,先后出台《和平区教育系统“弘校风、育人才”系列活动实施方案》《和平区教育系统软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在中小学教师中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教育学习活动方案》《教育系统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等多个文件,通过行政主导来保障良好的风气。机制立“威”,构建环环相扣的纠风工作责任体系,每逢假期前,各学校要同教师签订《承诺书》,郑重承诺远离“三乱”;每逢节假日,通过下发《致家长一封信》《致教师一封信》等形式,表明拒收礼物的态度,倡导廉洁从教风尚。检查立“案”,充分发挥基层纠风举报电话、“民声微博”等渠道的作用,多方联动,推行“影子”监督员跟踪监督,对教育“三乱”现象严肃整理。

二是抓好培育,做好管理。强化队伍建设,组织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廉洁从教等教育培训,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项会议,开展“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示范区”大讨论,搭建“学思分享”讲堂、“和平好课堂”、“一师一优课”等展示平台,有效提高干部教师队伍素养与能力。强化师德建设,精心组织师德教育活动,开展师德理论学习、论文撰写、演讲大赛等系列活动,坚持理想信念“高线”,守住纪律规矩“底线”。强化行风建设,实行“阳光分班”政策、作业分层改革、开展“零起点”教学改革、学业成绩等级评价改革、开发“慧学网”在线学习平台,引导各校关注降低学习成本问题,强力推动减负经验共享,切实把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做好评选,树好典型。以师德为考核标准,严格把关。将师德作为各种荣誉称号和职称评定的第一考评指标,对新任校级干部实行严格的组织考核程序、对在职干部实行定期的履职考评,实行一票否决制。以考评为主要方式,完善机制。鼓励学校不断创新师德建设思路,推出接地气、有实效的考评办法。如四十五中学的师德评价制度、南宁幼儿园的自评互评考核机制、铁路五校个别教师警示谈话制度等。以优秀典型为榜样,树立标杆。连续开展“感动校园人物”

评选、先后推出6本180名教师感动校园人物事迹材料,开展“为教师点赞”、“最美教师”评选、“魅力校园,感人故事”微视频征集等活动,积极培养、树立、宣传各种先进典型事迹,将榜样的力量化为教师发展动力。

(二)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核心,打造学校厚重内涵

一是依托场所,塑造无声的育人环境。校园文化环境是学校的隐性课程,会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学校在改造办学条件的过程中,注重文化与环境的融合,从走廊到操场,从整体到角落,打造集办学特色、校风、校训于一体的标志性符号。如望湖路小学的“学府望湖路少年清华园”、南昌中学的“凤舞南昌梦想飞扬”、铁路实验中学的“百年风雨参天志求真务本铁中魂”等鲜明的校园符号,凝聚了全校师生的精神力量。

二是创新载体,营造积极的文化氛围。各学校充分利用网站、广播、微信平台等宣传阵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弘扬校风。搭建成长平台,广泛开展社团活动。发挥优秀社团引领作用,组织开展“戏剧节”“读书节”“诗歌节”“微电影节”等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校风建设大讨论,集中梳理,凝练提升学校校风、校训,形成《校园文化集锦》。和平一校的“和文化”、南京十校的“君子文化”、南京一校的“灵性教育”、东北中山中学的“家文化”享誉省市,和平区教育局的“春雨工程”荣获全国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工作案例。

三是挖掘优势,培育独特的办学特色。强化内涵建设,构建现代学校制度,鼓励并引导学校挖掘办学特色,评选了和平教育“十大本土经验”与“十项办学特色”。其中,铁路五校的“愉快教育”、二十中学的“悟道教育”、南宁幼儿园的集团化办学,获得沈阳市教育科研“十二五”十大科研成果,《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上海教育》《光明日报》在显著位置对其进行报道。

(三)以家校互动体系为支撑,优化学校生态环境

家风与校风相辅相成。我们在抓校风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多种家校互动渠道,实现互动共赢。

一是依托家长力量促进校风建设。积极组建家长委员会,整合家长资源,发挥家长的作用,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开展“教学开放周”“校园开放日”等活动,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实现家校共建。开展家长满意度测评,形成家长对学校及学科教师的满意度指数,有效提升学校及教师再发展。

二是依托校风建设促进家风建设。开办“父亲学校”和“母亲课堂”,举办“辽海讲坛”,聘请省市知名专家组成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团队,每学期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不断改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将家庭美德向家长传递,提升家庭和谐氛围。

二、认真剖析差距,寻求发展契机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补齐的短板。

一是部分教师的师德师风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教师有偿补课、收取家长礼金等违背职业道德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变相体罚等不当的教育行为仍有发生,这些都深刻影响着学校良好风尚、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

二是部分学校的文化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有的学校校园文化环境、校风校训等办学理念缺少时代感,有的学校教育活动形式单一缺少感染力。这些问题是阻碍学校前进的实际瓶颈,更不利于学校良好校风的积聚。

三是校风建设的长效监管机制还需不断完善。社会和家长对校风、师德师风的监督作用还不明显。

三、定位全国一流,做好长远规划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推进校风建设必须与时代同行,与和平区软环境建设、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示范区的发展目标一致。

一是着眼创新,继续探索高效课堂模式,优化学校课程体系,坚持传统文化与国际视野接轨,高效整合资源,构建多元化可选择性课程体系,增强育人活力。

二是着眼协调,继续完善家校合作机制,扩大家长及社会力量的参与度,进一步畅通意见征求渠道、缩短意见征求周期、优化意见反馈流程、落实社会及家长监督意见,营造家校共建的和谐氛围。

三是着眼绿色,继续思考如何把学校办学理念、文化内涵与校风建设进一步有机融合,立体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使文化浸润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感染每一个人,激发每一个人。

四是着眼开放,继续加强与域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合作,打破教育发展界限;积极承办国际化交流活动,扩大教育视野和沟通能力;积极与国内外的学校建立生源基地校,实现校际间互动、学生间互访、教育资源的共享,不断拓宽教育发展的国际化渠道。

五是着眼未来,继续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用发展的眼光,完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学生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今天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明天的发展前景,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发展。

校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抓“四风”建设的精神,创新理念,主动作为,持续加强校风建设,提振校园精神,为和平区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示范区、建设东北地区综合实力最强区,做出和平教育人的贡献。

学校是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是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升综合国力的根本保障。作风建设,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关系到良好班风、学风、教风、校风的形成,而且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作风,是指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态度或行为风格,展示的是作风主体的形象、素养、心态和责任担当。学校只有把作风建设与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师德教育、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等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