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生必读古诗文辞典(双色本·第2版)
10318700000211

第211章 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山海经·北山经》)

【注释】《山海经》是我国一部富于神话色彩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全书十八篇。主要记载古代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海内外山川、部族、物产等情况,多涉及异物灵怪,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精卫:神话中的鸟名。发鸠(jiū)之山:即发鸠山,旧说在今山西长子县西。之,助词,无实义。柘(zhè)木:柘树,桑的一种,叶可饲蚕。焉:相当于“于此”,在这儿。文首:头上有花纹。文,花纹。首,头。喙(huì):鸟嘴。詨(xiāo):呼叫。炎帝:传说中的古帝,即教人民种植五谷的神农氏。溺:淹死。堙(yīn):填塞,堵塞。

【大意】发鸠山上长了很多柘树。山上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嘴白色,脚红色,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精卫鸟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到东海游玩,被海水淹死了,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常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提示】“精卫填海”是中国远古神话中最为感人的故事之一,人们常以“精卫填海”比喻不畏艰难、顽强执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