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作为单位一把手,他负责全盘工作,手中掌管贷款,但他从不把这看成是个人权力,而是视为党和人民的信任,是神圣的职责。他常教育职工说:“人民把钱交给我们管,一定要管好、用好”。他坚持信贷原则,不徇私情,需贷款扶持的不用请客送礼,送款上门;不符合贷款原则的给多少好处,不要也不办。职工们说:徐主任最大的特点就是实事求是,过头话不说,违心事不做,金钱面前不动心,亲友面前不破例,威胁面前不退缩。当然,这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可他在所不惜。
徐常友刚来博湖不久,有一贷款户来找他并带来高级酒、烟想要贷款。徐常友说;“你不把这东西拿回去,该贷的款我也不能批”,贷款户听了后,很不好意思地把东西拎了回去。过后,徐常友琢磨了半天,决定亲自到该户了解一下情况。次日,他来到该贷款户的小组,了解到该贷款户肯吃苦、为人好、懂技术的特长,便主动来到该贷款户家中,答应贷款3万元,让他发展养殖业。一年过去了,该贷款户发展养殖业成了富裕户,不仅还清贷款,还盖起新圈舍。后来,徐常友下基层检查工作,正好碰上该养殖户,该贷款户再三感谢徐常友,可他说:“贷款是信用社的,不要感谢我。现在你富了,应该带大家一起富起来。”在该贷款户的带动下,该村村民搞发展养殖业的人越来越多。
五
由于历史原因,博湖辖区贷款质量差,不良贷款居高不下,化解不良资产的任务非常繁重。他认为:信用社既要化解不良贷款,又要管好增量贷款。于是,他组织成立了清收不良资产小分队和审贷审查小组,对各社不良贷款进行清理分类。根据农村季节性的特点,组织进行内部账务核对,采取边对边清收边下发“催款通知书”的方法,对全辖不良贷款进行了详细核对,摸清贷户的底细和生产经营情况,制定还款计划,补充和完善合同内容,充实抵押、担保,使多年无法落实的贷款得到落实。对有些多次催收无效,影响大、有钱不还的“赖账户”、“钉子户”,选好对象,依法起诉,做到“起诉一户,执行一户,收回一户”,突出重点,切实改变“只赢官司,不赢钱”的被动局面。有计划、有步骤地集中对贷款“钉子户”、“赖账户”进行清收,采取“家里堵”、“单位找”、“封财产”的方式,经过努力,截至去年年底,依法执行210笔,金额310万元,当年收回本息78万元。对有还款意识,但因疾病、临时资金不足等原因形成欠账户给予充电供氧,以贷养贷,培养还款能力,此举盘活不良贷款50余万元;通过法院和聘请法律顾问参与此项工作、联社主任分片包干追收不良贷款、各乡干部逐户清收贷等措施,该社资产质量明显提高。
六
已过不惑之年的徐常友,来博湖住一间单身宿舍,条件十分简陋,洗漱的水还要靠水桶去提,吃饭更是大难题。平时工作忙,一年365天几乎所有节假日都在忙公事,宿舍也成了办公室,他没空做饭,天天在外面随便吃点,加上患有胃病,身体越来越瘦,但大家从未听到他吭一声。即使他得了病打点滴都是利用晚上,白天还在硬撑着,有时候一天下来,常常累成一摊泥。职工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时常劝他多休息点,可他却总说,我还能坚持。对自己他是这样,对职工他却倾注了满腔热情,职工有困难都喜欢找他。他认准“培训是对职工最大的福利”,把人才的培养提到重要议事日程,鼓励职工攻读金融电大、函授,报考职称,使职工队伍的文化结构逐步向高层次发展;同时还大力开展计算机培训等。目前,该社干部和社领导有大专以上文凭和正在上大专的分别占职工总数的56%和46%。
尽管他忙,与离退休老职工见面机会少,但他还是挤出时间,亲自去看望和慰问老职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深得老职工的信任与支持。老职工发自内心感慨地说:“有老徐这样的领导,是我们的福气。如信用社有什么事需要我们帮忙,我们无条件的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老职工反复找他好几次,言明不要报酬,愿为信用社发挥余热。其他职工更是为他所感动,大家说:跟他工作心里踏实。职工们鼓足干劲,争先恐后,各项工作呼啦啦的就上来了。
2002年,徐常友作为博湖县金融系统的代表,荣获了县级优秀共产党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先进个人的称号;2007年,他被评为全国支持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他是那种不事张扬的人,不喜欢夸夸其谈却有着异乎寻常的执着与坚定。
陪同我们采访的博湖信用联社办公室主任董正银同志深有感触地说:“我和徐主任在一块最大的感觉是能跟他学点真本事,和他在一起工作根本没有闲着的时候。但是我觉得我们忙得值!忙得快乐!”
徐常友知道,这一年里,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星期天节假日差不多全搭进去了,整日没明没夜地在基层跑,不是订规划就是跑吸储,常常忙到深夜,欠自己妻儿的实在太多了。这一年里,他没有帮妻子做过一件家务,妻儿生病他没能照看在床前,一心扑在工作上,很少回家。即使是匆匆回一次家,都是屁股还没有坐热就又走了。也许有人说,他是个“工作狂”,根本没有“家”的概念。但他却淡淡一笑:“谁不爱自己的妻儿?实在是时间太紧,家里的牵挂再多也只能忍下来了。”
徐常友的述说低缓而沉静,像是在讲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我们却分明看见,他的眼里轻轻眨动了一下,眼圈红了,里面有泪光在闪闪烁烁。
我们知道,徐常友这个有血性的汉子,他给自己加的担子太沉重了,为了农业合作金融火红的艳阳天,他不允许自己有丝毫的疏漏和心有旁骛。
写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刊登于2002年6月26日《新疆日报》、2008年2月21日《金融时报》
五十年风雨如磐 五十年历程辉煌——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金融业50年发展巡礼
跨越了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满载着50年的奋斗成果,2004年6月23日,被称为华夏第一州的新疆巴音郭椤蒙古自治州迎来了50年华诞。天山放歌,塔里木起舞,在各民族群众为巴州50年辉煌庆祝之时,更不会忘记深深扎根于这块土地上的金融业50年来立下的丰功伟绩。
改革开放:金融业生机勃勃
在巴音郭椤蒙古自治州成立50周年的今天,当您走进这座驰名中外,被誉为“华夏第一州”的新型城市,很难把眼前所见和50年前的风沙漫漫、戈壁荒滩联系在一起,漫步在绿树成荫、鲜花盛开、高楼耸立的街道,特别是眼望着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具有现代气派的办公大楼和分布在各街道上的营业网点,无不显示出金融业为这座新城所做的贡献和昨天的光彩。
50个春秋岁月,金融业作为经济的核心,在这个少数民族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巴州金融业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这个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货币政策,稳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大力拓展金融新领域,努力提高金融服务新水平。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洗礼,今天的巴州金融组织体系已由50年前以人民银行为主体大一统的组织体系发展到现在的以人民银行为核心,政策性银行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城乡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等多种金融机构分工协作、互为补充的多元化并存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金融组织体系,形成了以首府库尔勒市为中心,所辖8县为支点的金融机构纵横交错,布局合理的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2003年底,巴州辖内共有各类金融机构328个,比1954年增长了14.62倍。其中:人民银行7个,政策性银行5个,国有独资商业银行164个(工行51个,农行51个,农行兵团支行29个,中行13个,建行20个),城市信用社9个,农村信用社103个,邮政储蓄机构40个。50年来,巴州金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从业人员由1954年的214人发展到目前的2954人,增长了12.8倍,特别是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在茁壮成长,一大批能适应金融体制改革需要的政治性强、业务素质高多民族的金融职工队伍,使巴州的金融事业充满了新鲜活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州金融系统共有总行级文明单位5个,自治区级文明单位41个,州级文明单位13个,县级文明单位8个,各级金融红旗手和标兵模范1113人次。
如今,巴州的大街小巷,星罗棋布、装饰一新的金融机构网点给城市增添了现代气息。当您需要存取钱或要办理结算时,面对的是一张张如花的笑脸,听到的是一句句甜美的笑语,特别是除银行传统的存贷款和结算业务外,顺应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各种新的金融业务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崭新金融业务体系呈现在边城人民面前。如今,金融电子化步伐加快,提高了票据清算速度,解决了企业资金周转缓慢的困难;支票、本票、汇票的使用,满足了企业转账结算的需要;信用卡的推行,避免了各民族群众外出、购物等携带大量资金的不便。
到2003年末,储蓄存款余额在2003年度突破100亿元大关,各项存款余额达207.34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63.86亿元,储蓄存款余额111.69亿元,分别为1957年的2061倍、2838倍和2455倍,为巴州经济建设筹集了雄厚的建设资金。2003年末,巴州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31.8亿元,为巴州的经济发展投入了巨额资金,充分显示出金融业的勃勃生机。
金融业:经济核心地位日趋凸显
如果说,20多年前,在旧计划经济体制下,金融业只是财政的出纳,金融对经济宏观调控和经济核心作用没有得以充分发挥的话,如今,随着经济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巴州金融业恪尽职守,认真执行国家的经济金融政策,积极灵活的运用货币信贷政策,努力促进经济建设的持续增长,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命脉。
50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过去的大一统国家综合性银行逐步发展到以制定和执行国家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为职能的中央银行。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银行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重心,以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资金投入,增加对巴州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提高信贷资产使用效益为目标,通过窗口指导、信息疏导、督促劝导、工具引导、市场传导等途径,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努力拓展信贷市场,加大了对新型工业化、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力的协调发展。2003年末,巴州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31.8亿元,是1957年的560倍,年平均增长率15.1%,贷款年均增幅高于2003年全州GDP增幅和物价上涨之和3.5个百分点,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效应日益显现,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的地位得以确立。
50年来,巴州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始终坚持“存款立行”的经营观念,通过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管理体制,引入竞争机制,合理设置储蓄机构,形成了遍布城乡的储蓄网点;进一步严格结算纪律,加强现金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拓宽服务项目,不断创新业务品种等措施,使存款业务呈快速增长之势,特别是储蓄存款余额在2003年度连续突破90亿元和100亿元大关,为巴州经济建设筹集了雄厚的建设资金。截至2003年年底,巴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98.17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67.19亿元,储蓄存款余额98.8亿元,分别比1957年增长了482倍、504倍和978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72%、14.84%和16.54%。人行巴州中心支行充分发挥利率、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作用,适时发放了商业银行头寸再贷款、支农再贷款和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及时办理了再贴现,有效缓解了商业银行临时头寸不足、融资困难,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紧张,城市信用社头寸不足等问题,确保了巴州金融业健康、稳健运行。
金融监管:确保一方金融平安
在巴州金融业发展50年的历史长河中,人民银行依法有效的金融监管,维护了经济稳定和金融业安全运行,确保了一方金融平安。特别是经过20多年的金融改革,在过去的实践中,全州人民银行系统依据审慎监管原则,认真执行与巴州经济金融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有关金融机构市场准入、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市场退出以及反不正当竞争等一系列金融监管法律法规,形成了以金融法律法规为标准,以中央银行监管、金融机构自律管理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金融监管体系。其中,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的审批程序,金融业务操作规范,金融会计统计操作规范,金融机构同级管理人员资格审查,以现场检查、非现场检查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机构风险监管体系,对违规金融机构及责任人的查处,对支付危机金融机构的救助方案及市场退出程序,外汇监管程序等监管制度都在实践中日趋成熟。1993年以后,人行巴州中心支行进一步规范金融市场行为,建立多层次的金融监管体制,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和处理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金融“三乱”、“两非”和金融违法违规行为,为全辖经济金融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进一步维护了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合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