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一路阳光一路歌
10333800000003

第3章 央行情(3)

经济发展:金融业功不可没

50年来,巴州作为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一朵耀眼的奇葩,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9亿元,比1957年增长572倍;实现农业总产值38亿元,比1957年增长210倍;实现工业总产值82亿元,比1957年增长1024倍。2003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518元,比1954年增长35倍。巴州州长深有感触地说,金融业已经成为支持巴州城乡建设的重要力量。

50年来,巴州金融部门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紧紧围绕自治州经济建设的重点,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扩大消费、助学、增加就业等方面的贷款支持力度,新增贷款主要投向短期工业贷款、农业贷款、消费贷款、基本建设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等领域。2003年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1.84亿元,比年初增长14.12%。累计发放非农业贷款755277万元,比上年增长17.73%。其中工业贷款余额21.3亿元,比年初增长6.40%;建筑业贷款余额2.78亿元,比年初增长173.27%;基本建设贷款余额15.74亿元,比年初增长13.33%;个人消费信贷余额210921万元,比年初增长75.54%。非公有制企业贷款余额为53.20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重比年初上升6.8个百分点。全年新增贷款主要支持了星美石油管道、凯进苇业、香梨产业化、塔河管理局、热力公司、314国道、和——库段高速公路、农村电网、重点防护林、排污处理等方面,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为巴州经济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

50年来,巴州金融机构坚持支农不动摇,不断加大对“三农”贷款的投放力度,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人行巴州中心支行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实施对区域货币资金运营的调控,适时发放支农再贷款20728万元。巴州农村信用以服务“三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良好的服务质量为优势,以创造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积极支持发展特色农业和优势农业,支持农业产业化建设,大力推广农户联保贷款和小额信用贷款,积极创建信用村镇。库尔勒市农村信用联社率先在全疆进行了利率市场化和统一法人改革试点工作。巴州城市信用社坚持大众化、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方向,发展迅速,由1987年的一家发展为了四家,为自治州两小经济发展和再就业工程提供了方便、快捷、优质的金融服务和巨额的信贷资金支持。截至2003年底,巴州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为22.50亿元,是1960年的513倍,各项贷款余额8.45亿元,是1960年的105倍。经济效益位居全疆各地州农村信用社之榜首。继第一个“信用村”建立后,截至2003年底,全辖农村信用社共创建信用村22个,占全辖行政村个数的5.68%。累计建立农户经济档案30643个,评定信用户3893户。2003年末,全州农业贷款余额为20.70亿元,比年初增长19.79%。全州发放农业贷款174860万元,是2002年的1.66倍,是近年来农业贷款增加较多的一年,有力地支持了巴州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2003年末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18元,比上一年增加了510元,金融部门的功劳不可或缺。巴州城市信用社各项存款总额达到12.20亿元,各项贷款总额达到5.25亿元。巴州城乡信用社为全方位地支持巴州城乡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着巴州对外开放不断发展,各家银行积极支持和促进巴州外向型经济发展。外汇管理实现了汇率并轨和银行结售汇制,从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到顺利实现可自由兑换。同时外汇管理工作按照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实现了由事前审批向事后监督,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的监管,不断提高外汇服务和监管工作效率。通过政策引导、检查督导、规范经营行为,积极与地方党政经济管理部门协作,配合公安、海关等部门严厉打击非法外汇交易活动等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巴州外贸经济的发展。可以说,巴州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从无到有,涉外企业大量入住巴州,结售汇总额持续增长的现状,为巴州地区外向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外汇支持。截至2003年末,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有25个,是1987年的25倍,涉外企业55家,各项外汇存款余额2021万美元,结售汇总额2513万美元,实现顺差2325万美元。

金融电子化:步入发展创新的快车道

随着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和完善,巴州金融机构把提升优质服务作为立行之本,以增加科技服务含量为龙头,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及时更新、配备电子设备,初步形成了安全、高效、规范的金融电子化服务体系,并实现了业务操作计算机化、支付结算电子化、信息处理网络化和管理及办公自动化。实现本系统联网运行金融机构185个,实现各类银行卡同城跨行使用金融机构173个。

同时加快了金融创新的步伐,支付结算方式由原来的票据支付结算、汇兑、托收承付和委托收款发展到通存通兑、电子汇兑以及电子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等方式;支付结算手段由原来的手工处理发展到依靠电子化、网络化,出现了柜员机、自助终端、客户服务中心等客户自助设备,“金卡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03年底全州各金融机构已发行银行卡约7万张,安装自动柜员机(ATM)69台,自助终端机30台。支付结算速度由过去的几天甚至十几天发展到实现了朝汇夕至、适时入账、实时清算、即时清算等;支付结算的范围由原来的货币市场扩大到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由国内支付结算扩大国际支付结算,由客户与客户之间的清算扩大到客户内部资金的划拨清算,由单位支付结算扩大到个人支付结算;支付结算内容由原来的简单资金汇划和清算拓展到单位和个人的理财业务。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务,为地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50年风雨如磐,50年历程辉煌。整整50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成绩斐然的前50年,巴州金融机构广大干部职工无私奉献聪明才智,实实在在地以青丝变白发的艰苦创业精神谱写了巴州金融的序篇;在任重道远的后50年,巴州金融机构广大干部职工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深化金融改革,进一步强化经营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为实施西部的开发战略,为把“华夏第一州”建设得更加美丽做出新的贡献。

写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刊登于2004年6月19日《金融时报》,王玲、石润梅

处处留心皆学问

2005年,人行巴州中支党委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调研中提高真知,在实践中丰富经验,在工作中提升水平。用开放的眼光抢抓发展机遇,用改革的胆识破解工作难题,用开拓创新的思维再造佳绩,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创新实践”。

博弈

拥有242名职工的人民银行巴州中心支行,大学本科学历的有67人,大专学历的有106人,从学历角度看,结构还算相对合理。

古人说,满招损,谦受益。2004年,人行巴州中支获得西安人民银行系统“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后,该中支把“谦”升华为一种真正的自省:尽管56%的职工是大专以上学历,但部分职工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不对口;在信息爆炸、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里,如果不加强自身的学习,实现自然年龄的平均速度,生理年龄的减速度,知识年龄的加速度,就会成为时代的“弃儿”。

从工作角度看,工作任务完成得好,主要得力于区域经济发展快。当然,也与人行巴州中支人努力工作分不开。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在履行央行职责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执法水平不高的问题,始终是一个绕也绕不过去的坎。

发现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学习型组织,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努力实现“拥有文凭”向“拥有能力”的转变,整体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成了该中支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奋斗目标。

飞跃

从数年前一本叫作《学习的革命》风行全国和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后,建立学习型组织也就呼之欲出。

这几年来,作为进入南疆的门户和开发南疆的“桥头堡”位置并具有“承北启南”特殊地位的巴州,逐步成为南疆的经济中心城市。大规模的开发和招商引资,使有现代企业管理技术的上市公司进入巴州。瞬息万变的新名词让全行就是最拔尖的业务骨干,也有闻所未闻的感觉。

有人把执法者和管理对象比喻为猫和老鼠。在猫鼠游戏中,猫的能力总是要比老鼠的能力略胜一筹,才能在游戏中占据主动。从央行是中央的银行、银行的银行的本意来说,人行巴州中支人只有具备了过硬的业务本领,才能在地方经济发展中一显身手。

为此,党委不但按照上级行的要求积极派人参加各类培训,而且组织考察学习组去先进行如人行宝鸡支行学习取经。先进行的业务本领和个人素质,让去考察学习的人行巴州中支人,人人感触颇深。有了这样的体会“工作就像人有10个手指,长短不一,我们应该把自己比喻成最短的那个”。

激励

虽然,在人行巴州中支,不缺乏学习的能力和学为所用。

以前,该中支通过学习借鉴先进行的经验,做了不少努力。但问题是管理层的推动和部分人的努力,能否把建立学习型央行活动整体化,使人行巴州中支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型央行。

个体是组织的细胞,组织是个体的集合。由既定目标,按一定程序连接的个体,构成组织。组织与个体在目标上有差异的,组织为达成一定的目标,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才能命个体向着组织目标努力。中支党委提出创建学习型央行,在全体职工中开展了“你最关心的热点问题”调查,结果有90%以上职工的把“提高综合素质”作为首选。通过调查和启发式教育,不仅解决了“为什么学”的问题,还真正体会到“学习就是最大的实惠、培训就是最大的福利”的道理。党委要求有关部门制定《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并付诸实施。要求除完成上级行组织的“规定动作”的学习培训计划,鼓励职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更多的高难度“自选动作”,做到学习有计划、辅导有教材、辅导有笔记、考试有档案、效果有奖惩。

“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团结协作,再创佳绩”,成了人行巴州中支人争取的目标。对“规定动作”是否“过关”,与相关费用由组织或个人承担是相关的,成绩优异者可以得到额外奖励,成绩不合格者会受到扣罚。该中支管理层对此的解释是:从人们的心理上分析,“天上掉馅饼”并不是好事情。不是一种说法叫“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尽管钱很少,但毕竟使受教育者的心理上多少有点压力。

激励学习法建立以后,学习有一个从形式到内容的深化过程。从少数民族干部过汉语、汉族干部过计算机和向管理型人才过渡并采取送出去培训、请专家讲课、业务骨干授课以及自学等方法相结合。

2005年上半年,人行巴州中支用于人员培训的经费达到十几万元,这还不包括订阅有关业务学习和考察学习等的投入。其中相当部分用于奖励工作人员中学习优异者。

结果

经过不长时间的整体推进,人行巴州中支建设学习型央行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过级率达到80%,少数民族干部汉语水平得到明显提高,90%以上少数民族职工能用汉语撰写公文、调研报告等。计算机考试中,有218人取得了证书,过级率达到了90%。学历教育上,大专以上学历占全辖干部的71.4%。预计五年之后将有85%的干部可达到本科学历。

有形的成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更可贵的是无形的进步。通过创建学习型央行,形成“学习—持续创新—建立竞争优势”的良性循环。职工的整体素质提高了。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对单位所定制度的态度。过去这些制度是用来约束每个工作人员的,是组织和个人在博弈,被你查到了算我运气不好,现在制度成了大多数人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过去搞调研,最多是一、两个职能部门的事,现在是人人动手搞调研;过去职工的一般业务能力尚可,可文字综合能力不高。在创建学习型央行中,行领导带头写文章,开展了每人撰写一篇高质量文章的活动,职工的文字表达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放眼人行巴州中支创建学习型央行的实践,我们看到了成功和创新的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但我们还应看到,学心永无止境。

2005年写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刊登于2005年7月21日《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