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一路阳光一路歌
10333800000006

第6章 央行情(6)

是个案还是普遍现象?

采访前,我们头脑里就有个想法:贷过款的人多了,但不是人人都成了富翁,吐尔地·克依木仅仅是个特例,还是有着特别的代表性?通过采访,我们有了明确的答案:尽管贷款不是他致富的唯一因素,不是其成功的唯一条件,但却是他致富的最可靠的支撑和原动力。从这个个例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支农再贷款的大力支持,真的就没有吐尔地·克依木今天的辉煌。

从轮台县农村信用社的一组数据来看,自2001年以来,发放支农再贷款分别为:2500万元、3300万元、4100万元、4700万元、7700万元,年均增长48%。农民人均收入由原来的2286元,上升到2004年底的3699元,年均增长12.34%。目前,以农户联保贷款为主的农户小额贷款倍受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联社为此也得到良好的回报。截至2005年9月,轮台县信用社实现利润186万元,同比增长332.6%,创历史新高。农村信用社的领导也反映,这几年由于投资领域受挫,如果不是依靠人民银行的支农再贷款的有力支持,仅靠信用社的资金是无法向几千户农民发放贷款,进而促使轮台县的农业丰收、农村信用社实现盈利。

奥秘探寻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为此,自2004年以来,党中央连续两年以“一号”文件的形式提出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意见。人行巴州中心支行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支持“三农”发展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的同时,积极予以支农再贷款的强力支持。

在上年年底,人行就着手组织辖区金融机构做好次年的春耕生产资产预测工作,并根据农业生产资金需求状况及时向上级行申请支农再贷款限额,确保能够在次年年初有计划、分批次地将支农再贷款限额切块下达到各县市,为农民春耕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资金。通过完善支农再贷款操作管理实施办法,加大对支农再贷款投放使用的指导和检查力度,确保了再贷款资金切实用于支持“三农”经济发展。今年以来,中支领导和主管部门曾先后多次亲临轮台县检查指导支农再贷款的发放和使用情况,多次深入吐尔地·克依木的农庄和田间地头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多次及时敦促农村信用社对支农再贷款使用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并开展了对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监测工作和提示工作,农村信用社对重点户进行了重点监控。

为了确保支农再贷款不被挪用,并切实产生收益。轮台农村信用社对其农业生产的一系列关键环节予以重点关注,把农民的丰产丰收放到事关信用社的兴衰的高度来认识,使农民的收成丰缺牵动信用社员工的心。通过对吐尔地·克依木的再贷款资金全使用的全过程的监控,及时了解和掌握资金的投向和运转,保证了不论其是否遇到自然灾害,农村信用社都有办法尽量减少损失:如每年12月底放贷到手,为他及时筹足购买生产资料的资金,避免因临近春耕时节抢购而导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生产成本增加;信用社代理出面与种子公司等生产资料销售部门洽谈、协商,为吐尔地·克依木订购种子、化肥、农膜等生产资料,实现由信用社出面,提高了销售部门对生产户的信赖程度,避免使生产资料公司收不到货款失信行为的发生,保证生产资料质量,巩固三方的互信、友好、协调的关系,为吐尔地·克依木今后扩大再生产奠定了信用基和获取批量订购可得到价格优惠,仅此一项就为其节约费用50万元的双赢。

正如广袤无垠的轮台的大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一样,荒原上崛起的绿色农庄还有许许多多的宝藏值得去挖掘、有许多苍茫而热烈的风景值得去欣赏、去品味,有许多质朴、感人的故事值得去倾听、去传颂……

2006年写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刊登于2006年2月《新疆金融》《新疆日报》,王玲、肖建华

一片丹心献金融

时玉珍同志,中国人民银行文县支行党组书记、行长。于1972年参加工作,1977年调入文县支行工作,在边远偏僻的贫困山区已默默奉献了30多个春秋。

30多年来,特别是担任文县支行领导的12年来,作为一个女行长,她始终追求的是在奉献中体现人生的价值。她在坎坷中走过的路,充满艰辛,洒满汗水。但她始终认为所付出的都是值得的。

柔肩挑起千斤担

一个人干一番事业难,一个女人干一番事业更难,一个女人在边远偏僻的贫困山区干一番事业更是难上加难!

1995年9月,时玉珍同志被陇南中支任命为文县支行有史以来的第一任女行长。除了感受到党和人民的重托外,她更深刻地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在身。因为文县所处的环境是外边的人们无法想象的。

文县地处甘肃最南端,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处,面积5000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25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占80%以上。这里山大沟深,交通十分不便。《辞海》中记载的“左担道”这个名词就出自文县,说的是古商人途径文县东南部仅有的一条入川之路时,一直左肩挑担,道路艰难到不能调担换肩行走。恶劣的自然环境,频繁的自然灾害,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文县被列为国家级重点贫困县;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信用环境差,银行经营更是举步维艰,2000年前商业银行亏损总额高达680万元。

面对艰难的处境,时玉珍同志考虑的是如何发挥好央行职能,如何提高支持“三农”的能力,如何提高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如何营造良好的经济金融环境。她暗暗立下誓言:“我是一名党的金融工作者,党把重担交给我,我只能往前走,不能往后退,就是人累倒,也不能让工作偏轨道!”

尽管在事业的天平上,没有什么性别之分,但作为一个女性,肩负着事业和家庭两大责任,比男同志要付出更多。

1994年,文县西家坝金矿50立升的采金船达不到深挖的标准而面临破产,当时189万元的人行专项贷款有被悬空的危险。为了维护人民银行的形象,确保贷款不受损失,时玉珍同志多次向政府部门申报,多次参加法院的口头答辩、书面申辩,多次奔波于政府与法院之间,终于收回贷款本息218万元,省领导来县检查工作时,评价说这是在全国破产案中全额收回贷款做得最好的。

有人曾这样形容女性奋斗的不易“女性要成功,必须付出3分艰苦,5分汗水,7分干劲,13分的努力。”其实,在奋斗的旅途上,赢得事业成功的女性付出的何止是13分的努力,而是100%努力加100%的拼搏。

百折不挠辟新途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面对文县农业基础差,工业起步晚,服务业规模小,社会信用基础差的挑战,时玉珍同志迎难而上,以干克难。带领同志们深入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农民贷款难的真实状况,寻求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为了把资源优势化为经济优势,实现金融和经济的“双赢”,针对商业银行“四面楚歌”的情况,确定了“增效、抓降”两个突破口,她一面争取地方党政的支持,由人行起草、政府批转下发了《金融工作指导意见》,一面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多方筹措资金,采取引导商业银行予以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等多种措施,使全县各商业银行一举扭亏为盈。

2005年,全县金融系统存款、贷款余额分别达10亿元和5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50%、100%。商业银行累计投放贷款5.2亿元,占全县建设资金投入总额的60%以上;文县建成了大小60个项目,兴建商品住宅楼80018平方米,兴修水利、梯田等各项农业基础设施22项;当地GDP达到6.1亿元,财政收入达到6776.8万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了一番多。特别是2005年在文县召开的全市银、企项目洽谈现场会,给文县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攻克难题天地畅

在漫漫30年的征程中,时玉珍同志始终认为:不论千难万难,只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行,以干克难,就一定能完成党交给的工作任务。

1996年,文县农信社与农行脱钩时,经营十分困难,社社是高风险社,90%的信用社存款在百万元以下,存款最少的社仅10万多元,大多数信用社不能正常营业,有的连正常支付都无法保证。面对这个几乎瘫痪的系统,她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农村信用社尽快摆脱困境,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

文县山大沟深,道路崎岖,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一山重一山,出门就爬山;隔山能对话,相见走半天;山是石头山,插在云里边;地是卧牛地,挂在半山间;无雨苗枯黄,有雨地冲光。”特别是一些边远贫困山乡的信用社,山高路远,沟壑纵横,许多地方要靠步行。为了使农信社走出困境,时玉珍同志跑遍了全县所有的信用社,少则几天,多则半月,有时候一干就是20多天。泥里走,雨中行,脚下打起血泡,腋下被脏衣服磨破了,加班加点已是家常便饭。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坚持前行,引导农信社转变观念,加强内部管理,和农民促膝交谈,倾听呼声。当时玉珍同志了解到有的农民宁可常年把钱压在席子底下也不去信用社存款时,立即召开农信社主任会议,提出的“主动上门”的服务理念,通过努力,农信社资金实力明显增强。

2000年,文县信用社全部是高风险社,资不抵债社,不良资产高达80%以上。时玉珍同志在组织抓存款的同时,提出“让全县国家干部行动起来带头还贷款”的思路,当她边啃着干馍边向县委政府汇报时,一位县长感慨地说“人民银行还真有这么搞工作的同志”。这件事很快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有效化解了信用社的贷款风险,让全县人民感受到了央行维护辖区金融债权的威力。与此同时,她组织人行累计向信用社发放了上亿元支农再贷款,为信用社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彻底扭转了农信社的经营困境,由原来的社社亏损变为社社盈余,2005年存款突破了亿元大关,贷款超过了9000万元,分别比与农行脱钩时增长4.8倍、3.8倍,累计发放支农贷款7785万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全县农村贫困面由1996年的29%下降到9.6%。

一腔热血献央行

在文县这个边远偏僻贫困县的金融工作岗位上,时玉珍同志已干了30多年。30多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在人生旅途中,却是一个漫长的人生岁月。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时玉珍同志数年如一日,踏踏实实的工作。从1995年国家实行双休日制度后,她没休过几个完整的节假日,从未回家过一次春节,吃过一次团圆饭。说实话,为人妻哪有不想尽责的?为人母哪有不疼爱自己孩子的,可在事业和家庭的天平上,她早已把砝码摆在了事业上。有一次,时玉珍同志的丈夫打电话问给他的药买了没有,她才想起他胃痛卧床不起好几天了,当时愧疚的心情让她几乎吃不下饭……

时玉珍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女人,一个为工作几天不回家的女人。刚开始,丈夫不理解,有些怨言。后来,看着她这么辛苦,这么劳累,这样得到大家的尊敬,丈夫也因她而骄傲,支持她的工作了。

在文县支行办公楼拆除、得到上级行支持给予立项建设新办公楼的过程中,时玉珍同志硬是凭着一片诚心,感动了县政府领导,将地处黄金地段且已拍卖的2.2亩土地划给人行。针对当地少数人多次无理闹事、阻挠工程建设的行为,她紧紧依靠当地政府,排除干扰和困难,一年多的时间里,她把精力倾注到这件关乎人行发展的大事上,终于如期建成了新的办公大楼,为人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艰苦的工作环境,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时玉珍同志透支了健康。她时常感到背部隐隐作痛,但仍然强忍病痛坚持工作,致使病情日趋严重。一天夜里,时玉珍同志疼得大汗淋漓,当晚被送进医院。医生诊断为已患胆结石多年,结石直径已达3公分,发病部位发炎,必须立即进行胆囊摘除手术,否则会危及生命。当时玉珍同志的丈夫出差途中闻讯赶来,看到她被病痛折磨得憔悴不堪的样子时,从不流泪的男子汉,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禁不住流下了心痛的眼泪。在丈夫的眼泪中,时玉珍同志倍感亲人的疼爱,更加感到自己付出的所值。

一个人一旦迷恋上事业,迷恋上工作,即使在生命受到威胁时,也对自己的工作割舍不下。当时,她人虽躺在病床,但心里想的还是工作。同事们到医院里来看望她,她不谈自己的病情,总是询问单位的工作。由于文县医院没有条件做稍大一点的手术,按医生的嘱咐,必须立即去外地医院手术。但时玉珍同志硬是支撑着病体,爬起来安排好工作,直到实在撑不下去了才去外地做了手术。术后身体还未痊愈,就又拼搏在工作岗位上,同志们劝她休息,她说:“我的生命只有在工作岗位上才有活力”。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时玉珍同志的付出得到了组织的肯定:她所在的支行被上级评为先进集体、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考核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她本人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被评为总行级先进工作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个在艰苦的山区工作了30年的女行长,她选择的是一条无悔无怨为党守住深山里的央行几乎一辈子的路!她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扎根山区,献身金融、奉献岗位、业绩报国”的铮铮诺言!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2006年写于西安,2006年5月18日被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网站刊登并被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先进事迹报告会采用

绵长的情意 蕴藏的感动——中国人民银行《女职工工作之窗》编辑手记

2006年最后一个季度,受总行委托,由我们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承办20—27期中国人民银行《女职工工作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