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概走了全程的一半,我们抵达了城门。此时城门已然大开,我们可以畅行无阻。这种情况令大家都很惊讶,因为按照惯例,平时城门都是在晚上七点关闭,除非特殊情况,绝不会在第二天清晨之前打开。我们询问城门守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殊情况。守卫告诉我们,上头早有命令,让他们早早打开城门,保证我们一行的顺利通过。
经过大门的时候,我看到有一些官员穿着整齐的朝服,站立道路两侧,向我们众人施礼,态度恭敬。
入了城门之后,天地之间依然为无边的夜色所笼罩。我回想自己短暂的人生经历,感觉如今天这样的情况,实在是前所未有,今天的经历实在是太独特了,让人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我暗暗琢磨,现实中的慈禧太后该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呢?见面之后,她是否会喜欢我呢?我们已经从庆亲王口中得知,太后有意要将我们留在宫中。我琢磨要是真的能这样,我将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影响太后的思想观念,进而促成中国社会的全面改革。我为自己设想的光明图景感到由衷的欣喜,若是设想能够付诸实践,我定然会竭尽全力。
正当我还沉醉在美好的想象中时,地平线上展露了一缕淡淡的红色晨曦,预示着美好的一天即将在芸芸众生眼前徐徐露出容颜。随着刚刚初露的晨曦越来越明亮,美好的风景在我眼前慢慢清晰起来。颐和园越来越近,我能看到宏伟壮观的红色围墙,在起伏的小山之间蜿蜒向前,环绕在颐和园周围方圆之地。在清晨明亮阳光的照耀下,宫墙与宫殿顶上黄色或者绿色的琉璃瓦光芒绽放,宛如一幅幅亮丽的风景图画。
途中我们经过了一些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宝塔,到达了海淀村,距离颐和园只有四华里的路程了。我们被告知再前行一小段,就可以抵达目的地。这消息真是及时雨啊!让人心情大畅。我刚才甚至以为我们永远也到不了了呢。
海淀村风光无限,看上去非常美丽,其中遍布砖头砌成的平房,都十分的整洁、素净,无论外形还是环境,都和中国北方的房屋类型一样。孩子们跑出来簇拥着观望这一大队人与车马。我听见其中的一个对另一个说:“这些女子是被选进皇宫里做皇后的。”我听了真是忍不住笑到肚子痛。
走过海淀村不久,我们来到了一处牌楼前(形状像那种拱门)。牌楼是中国古老的建筑形式,它们精雕细琢巧夺天工。从牌楼处看过去,颐和园的宫门已经近在咫尺,大约在我们前面的一百码即到。有几处大门分布在围墙的周围,一个大门在中间,两个小门分居两侧。居中的大门只有在太后出入的时候才可以打开。此时左边的那个小门开着,我们的轿子在那门前停了下来。
在这些门的外面大概五百米的地方,有两处房子。晚上,里面驻扎着镇守颐和园的禁卫军。
刚到颐和园门口,我就看到一些官员在比比画画,兴奋地谈论着什么,有几位此时跑进去大喊:“来了!到了!”等我们下了轿子,马上有两位太监迎上来,他们是四品宦官(从他们的顶戴花翎可以看出品级)。他们帽子上的花翎是一种叫做“马鸡”的羽毛,这种禽类产自中国的四川省,它们的羽毛灰黑皆有,比孔雀翎要宽上许多。
在我们下轿之后,那两位太监带着十名小太监,把几匹黄丝帘披挂在轿子上。他们是在太后的授意下这么做的,这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极大的荣耀。我留意看了看,那些黄丝帘大约十英尺长二十英尺高,两位太监共持一匹。
两名品衔较高的太监站在大门两侧,恭恭敬敬地迎接我们进入。走进大门之后,我们进入了一个足足有三百平方英尺的大庭院,地面以青砖铺就。院内有很多小花坛,还有很多古老的松树柏树,上面挂着形态颜色各异的鸟笼子,里面各色鸟雀鸣声啾啾。
对面是一排红色宫墙,上面也有三个大门,门的左右两侧各有一长排低矮的建筑,各有十二个房间,是作为接待客人之用。我们走在这所大院子里,看到很多身着不同品级朝服的官员来来往往,看上去忙得不可开交,不过仔细观察,他们似乎仅仅是佯装忙碌而已。他们看到了进门的陌生面孔,都停下来默默地望着我们。
2
两位太监引领着我们进入了其中一间会客室。房间大概有二十平方英尺大小,里面摆设着普通的黑色木质桌凳,上面铺着红色的布垫子,三个窗户上悬挂着丝质窗帘。
我们在这个房间等了不到五分钟,便有一位穿着华美服饰的太监走进来,对我们说:“太后有旨,请裕太太和两位姑娘到东宫等候觐见!”华服太监宣完懿旨,陪我们进来的两位太监马上虔诚跪拜,道:“喳!”按照规矩,无论是谁接到太后的圣旨,都要像见到太后亲临一样,诚惶诚恐,跪拜接旨,以示尊重。
然后,他们又领着我们穿过一个左侧边门,进入另一个院子,这个院子和前面的那个大致相同。只有一点点的区别,就是背面坐落着仁寿宫,而且这院子里的建筑规模比前面的大一些。
两位太监领着我们步入东面的房间,这里的陈设布置十分华美,红木家具上的雕饰玲珑有致,考究精美,桌椅上都铺设着蓝色的绸缎,墙上悬挂着相同材质的装饰品。房间的不同位置悬挂着相同尺寸和形状的挂钟,我数了一下,竟然多达十四个。
等了不大一会儿,有两位宫中侍女走过来,告诉我们太后正在梳妆打扮,请我们略微等一等。这所谓的“略微等一等”,足足耗费了我们差不多两个半小时。此类“漫长的等待”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乃是司空见惯,我们早有心理准备,所以并没有为此感到焦急不安。
在这段时间里,有太监往来,为我们送来了牛奶和二十几种不同花样的点心,这些都是太后特别赏赐给我们的。另外,太后还赏赐了我们每人一枚精美的金戒指,中间镶着大个儿的珍珠。
又过了一会儿,宫中太监总管李莲英身着朝服而来。李莲英应该是二品的官衔,头上戴着装饰有孔雀翎的红顶戴。他是宫中唯一有资格使用孔雀翎红顶戴的太监。他是个很丑的老人,脸上满是核桃皮一样的皱纹。但是他颇有风度,很注重礼仪,且注重细节。他说太后马上就会召见我们,让我们等一等。他还为我们带来了太后赏赐的玉戒。
太后在见到我们之前,就这样慷慨地赏赐精美礼物,我们真是又惊又喜,心想她真是位极令人尊重的人,让人倍感亲切,心里暖洋洋的。
李莲英离开之后不久,庆亲王的两个女儿进来了,询问陪同我们的太监,我们会不会说中国话。这真是好玩的想法,她们真是太有意思了,我听了忍不住发笑。
我干脆主动开口,告诉她们,我们虽然会说几种外国语言,但是依然不会忘记中国话。她们大惊小怪地嚷道:“啊,多有意思啊,她们的中国话说得和我们一样好啊。”
这下子轮到我们惊讶不已了。真让人难以想象,皇宫中竟然有这样缺乏见识的人。毫无疑问,在皇宫的环境中,她们这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人,获得知识的渠道是极其有限的。
她们来的目的是告诉我们,太后已经准备好召见我们了。我们毫不迟疑,谢过她们之后,马上起身前往。
这次同前面的过程很相似,我们又穿过了三道门,经过了三重院子,来到了一处金碧辉煌的大殿,里面雕梁画栋,浓墨重彩,宛如琼楼玉宇。很多牛角灯笼挂在大殿的屋檐之下,红色的流苏直垂下来,每个穗子底端各吊着一块美玉。有两间小殿位于正殿两侧,也同样的精雕细琢,挂满了装饰着红流苏白美玉的牛角灯笼。
我们在大殿的门口遇到了一位宫女,她所穿着的服饰和庆亲王的女儿相差无几,相对特殊的一点是,她的头饰正中多出了一只展翅凤凰,衬托出她的高贵典雅与鹤立鸡群。
这位女子面带微笑,走过来和我们握手,使用的竟然是标准时髦的外国礼仪。后来我们得知,这位女子乃是皇后,当今光绪皇帝的妻子。她对我们说:“太后命我来迎接你们。”她的语声亲切,举止彬彬有礼,容貌倒不是很出众。
这时,我们听到一个洪亮的声音自大殿传来:“请裕太太和两位姑娘立即上殿。”我们马上听命走了进去,看到一位老年女性端坐殿堂中央,身上穿着绣满大朵红色牡丹花的黄色锦缎袍,发冠周围缀满珍珠、玉石和翡翠等物,发冠左侧垂下一条珍珠流苏,中间缀着一只用纯而又纯的翡翠雕刻而成的凤凰。
她的黄锦袍外面罩着一件披肩,我从未见过如此华贵和精美绝伦的东西,这件披肩起码用了三千五百颗左右鸽子蛋那么大的珍珠连缀而成,每颗珍珠都是相同的大小与色泽,真正的珠圆玉润。披肩呈现渔网形状,两边缀着玉制装饰,以两块纯玉扣连结。
除此之外,太后的手上还戴着两只珍珠手镯、一只玉手镯、几只宝石戒指。她右手的无名指和小指上,各戴着一只纯金护指,足有三英寸长,左手的两根手指上,戴着同样长短的玉护指。她的鞋子上也装饰着珍珠小流苏,镶嵌着各种造型五颜六色的小块宝石。
看到了我们,太后站起身向我们招手,脸上洋溢着迷人亲切的笑容。她很惊讶我们竟然如此熟稔宫廷礼仪。与我们寒暄之后,她对我母亲说:“裕太太,在教育女儿方面,您可真是很有一套啊,尽管在外国这么多年,她们的中国话说起来竟然和我一样的好啊,您是怎样教育她们如此温润贤淑、彬彬有礼的呢?”
“她们的父亲管教很严,”我母亲回答说,“他首先让她们学习本国的语言,而且她们自己也的确不忘祖训,专心好学。”
“我很高兴,听到她们的父亲能这样照顾好她们,”慈禧太后说,“还能给予她们这么好的教育。”
太后拉着我的手,仔细地端详着我,她亲了亲我的面颊,微笑着对我母亲说:“您的女儿们真是招人喜欢,何不留在宫中陪着我呢。”我们都感到非常高兴,马上对她的恩典表达由衷的谢意。
太后接下来问了我们与巴黎服装有关的很多问题,她希望我们一直保持这样的穿着习惯,因为她常年深居皇宫,极少有机会看到这样的装束。她对我们所穿的“路易十五”款式的高跟鞋,表现了特别浓厚的兴趣。
我们谈得热烈的时候,有一位年轻人一直静静地站在不远处。过了一会儿,太后说:“现在让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当今皇上吧,不过,你们应该称呼他为万岁爷,称呼我为老佛爷。”
皇上腼腆地和我们握了握手。他是一个身高约五英尺七英寸的年轻人,非常瘦弱,高高的额头,眼睛大而明亮,挺直的鼻梁,大大的嘴巴,唇红齿白,形象优雅,气质突出。我们在场的时候,他一直微笑着。但我能够感觉的到,他文雅有礼的微笑背后,总有种掩饰不住的忧郁。
3
这个时候,李莲英过来了,跪在大理石地板上禀告说,太后的轿子已经准备好了,请太后起驾。太后让我们和她一起上早朝。后来得知,在相隔大约两分钟路程的地方,还有一所大殿,太后每天早上都在那里接见各部大臣,这便是早朝。
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这真是美好的一天。太后的轿子已经等在了外面,这顶轿子精美绝伦,八个身着朝服的太监抬着。李莲英跟在轿子左侧,另一名二品太监跟在右侧。他们与轿子保持着相同的前进速度,分别以手扶持着轿子以保持平稳前行。四名五品太监轿前开道,十二名六品太监跟在轿子后面。
轿子旁边的每位太监手里都拿着东西,比如太后的衣服、鞋子、手帕、梳子、刷子、粉盒、大小不一的镜子、香水、别针、黑色和红色墨水、黄色的纸、香烟、水烟,最后一位太监手持太后的那只包裹了黄缎的凳子。另外,还有两位嬷嬷(皇宫内部老年女性仆人)和四名宫女也拿着东西。皇帝走在左边,年轻的皇后和宫女们则跟在右边。这个前进的队伍看上去应该非常有趣,日常用品一应俱全,会让人感觉好像是哪个贵族女子的梳妆室自己长了腿脚,跑到外面来了。
朝堂大概有两百英尺长,一百五十英尺宽,堂内左侧摆放着一张铺着黄绸缎的长桌子。慈禧太后下了轿子步入朝堂,登上这张宝座面见各部大臣。皇帝坐在左边一张小一些的椅子上。各部大臣隔着宝座,齐刷刷跪在太后对面的地上,个个屏息凝神,庄严肃穆。
在朝堂的尽头,有一座大约二十英尺长、八十英尺宽的大大的“坛”,环绕着大约二英尺高的护栏,护栏精雕细琢非常华美。护栏的前面有两条通道,与六级台阶相连接,同时设置了两扇门,很窄小,一次只能容纳一个人通过。坛的最里侧还布置了一个小小屏风。太后的宝座正是在坛的正中间位置,紧挨着御座的后面,安设了一个很壮观的木质大屏风,二十英尺长、十英尺高的样子,上面雕刻着各类图文,精美绝伦夺人耳目,我以前从未见过这样精美的木刻。
坛上的各类物品陈设和整个朝堂大殿一样,大部分为紫檀木质,无一不雕刻着栩栩如生的凤凰和高贵典雅的牡丹图案。太后的宝座左右两侧,各竖起一柄孔雀翎做扇叶、以乌檀木为柄的大型銮扇。朝堂大殿内的所有陈设物品,都铺着明黄色的天鹅绒垫子。
太后准备登上宝座的时候,曾吩咐我们几个人和皇后、宫女们一起,躲到屏风后面。站在那个地方,太后和各部大臣们之间的谈话声清晰可闻。我的读者朋友们不久之后便会了解到,我是多么好地利用了这个“有利地形”,了解早朝上君臣们共同商讨的各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