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林下云烟
1049900000043

第43章 赛金花的一帧画像

《孽海花》为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以赛金花(即傅彩云)为此中线索,涉及朝野掌故,尤其庚子之役,赛氏最为活跃。老诗人樊增祥为赋《前后彩云曲》,影响更大。后人给予赛氏的评价,则毁誉参半。《孽海花》的首几回,出于金鹤望之手,后归曾孟朴续写成书。赛氏于民初下世,张次溪经纪其丧,因请鹤望为撰墓碑,鹤望对于赛氏有诽议,遂请常熟杨云史勉为之。魏绍昌的《孽海花研究资料》,首列赛氏的照片,留着一个小小的印象。最近我翻检旧簏,却发现赛氏的画像照片,那是外间从未见过的。是像出于任立凡手绘。立凡和任渭长、任阜长、任伯年有四任之称,造诣是很高的。画中的赛氏作古婵娟装,有不胜绮罗之态,立于丛梅累石间,仿佛大观园中的薛宝琴,凝情睇视,光艳照人。一使女抱瑶瑟随其后,亦殊妩媚。画之上端,洪状元亲题:“探梅图,丁亥竹醉日,文卿醉后题。”左端,赵叔孺题于沪寓之娱予室,云:“忍寒初试缕金衣,玉貌花光共一围。应教比红诗更好,采梅图倚醉中题。小星偏傍使星明,翟茀貂婵海外行。吐尽千秋儿女气,佳人谁唤作倾城。照读楼新得此图,似文卿殿撰为傅彩云女士作也。”按照读楼为叔孺高足叶逸的斋名,叶字藜青,吴县人,擅丹青。由此可知这画的来历。《赛金花本事》一书的签题,是赛氏自题的,字饶秀逸气。而《本事》乃刘半农所作,半农与赛氏晤叙多次,赛氏口述往事,半农一一笔录。半农病死,赛氏撰一挽联,有:“君是帝旁星宿,侬惭江上琵琶”等语,抑何贴切。人以秀外慧中目赛氏,实则不然。有知其隐者,见告:题签由陆采薇书,而赛氏蒙上薄纸印描的。至于挽半农联,出于半农弟子商鸿逵所捉刀。赛氏本人,是没有什么文化的。

赵冷月的书艺

我生平的朋友,在艺术界的占绝大多数,赵冷月便是其中之一。

他生于一九一五年,原名亮,一丸寒魄,照耀九州,明月俗称月亮,因此取名冷月。月是有盈亏的,所以又署缺圆斋主。他幼年随祖父孝廉公介甫老人学书法,介甫以八法有声苏浙一带,赵冷月得此熏陶,崭露头角。后又从名书家徐墨农游,加之经过数十年的潜心研究和努力揣摩,迄今成为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荣誉特级书法技师,那是芝草有根,醴泉有源的了。

冷月作书,初期自欧、褚楷书及二王行草入手,嗣又宗法颜真卿,晚年则沉酣于汉隶及北碑,虽年逾古稀,每天临池,犹达八九小时,孜孜矻矻,寒暑不辍,倘一天未亲笔砚,就深惜这一天是虚度浪过了。他喜收藏古碑拓片,含英咀华,故其书法充溢着碑版的气息。且善于接受古代的书法及碑版的精髓,一经消化,成为自己的养料。他书作力主苍劲古拙,渊雅浑厚,务使结体章法的生动活泼,天真烂漫,然后创作出具有强烈性的独特风格。

他在书法上,是宽于对人、严以责己的。时常否定自己的作品,经过一次否定,在书法历程上就迈进了一步。且由否定推动了变化,由变化越发加强了否定,直到现在,还是在否定中,变化和否定,循环中起着相互作用。

他把数十年来的书法经验,作电视讲座《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创新》,条分缕析,金针度人,博得社会一致的好评。

一九八四年,为了庆贺上海大阪建立友好城市十周年,他和上海诸书法家代表访问日本,并作了书法交流,彼邦人士称叹冷月书法艺术的演化为不可及。

他早已准备七十五岁办一次个人书展,以多样性、高水准问世,如今竟践言实行了。这次展出,篆隶正草行,无所不备,尤突出的大行草榜书“多闻阙疑”及“投书寄石友,白首同所归”及八尺对联,大气磅礴,自省前人所谓“雕鹗向风,自然骞翥”之概,成就如此,确非幸致。书与人俱老,而人寿百岁,书寿千年。

梅庵谈戏

在报刊上发表评戏文章,创始于郑正秋的《丽丽所剧谈》,登载在民初的《民立报》副刊上,评论戏剧,颇具见解,引人瞩目。实则正秋为新舞台宣传,表面上似乎很客观,各剧场都涉笔及之,而重点却在新舞台,使人不觉,因此功效甚大,新舞台成为剧场的一时翘楚。

我友钱化佛,他是京剧的丑角,藏有戏单很多,且保存得很好。他逝世后,由他的后人钱海光继承不失。这些也属戏剧文献,不能以废纸目之。我有集藏癖,但戏单却付诸缺如。去岁,伍季真(翻译名家伍光建之女)以其亡兄况甫所藏有关戏剧的刊物,归给了我。其中便有部分的戏单,有京津的,有上海的,而以上海为多。当时座位分优等花楼、优等官厅、特别正厅、特别包厢、三层月楼,此巧立名目,藉以敛钱。带了佣仆去,另购仆标,且附收手巾小账。

上海舞台的戏单,有“九十老人老乡亲演《逍遥津》”,特大的字,占居戏单的大半幅。原来所谓老乡亲,乃名须生孙菊仙,耄耋高龄,犹能袍笏登场,的确甚为难得。其时,叶楚伧为他撰写了《龟年清话》数万言。我尚听到他唱《空城计》,沉郁苍凉,引为耳福。其他如黄玉麟《龙女牧羊》,这剧本出于陆澹安所编。澹安多才多艺,又擅书法,黄玉麟从之为师,那驰誉南北的青衣花衫绿牡丹,即玉麟的艺名。澹安为了鼓励他,写了许多评论他剧艺的文章,并征集了很多花团锦簇的诗词,刊印了一册《绿牡丹集》,和冯春航的《春航集》,贾璧云的《璧云集》,梅兰芳、陆子美的《梅陆集》相媲美。又刘玉琴的《花楼会》,杨四立的《盗魂铃》,都属名角。又有一张上海舞台的戏单,那老乡亲和黄玉麟演《浣纱记》、《鱼藏剑》双出戏,更见他的矍铄精神。

有一次,伶界联合会假座上海舞台,请海上闻人为公益筹款演客串戏全本《落马湖》,杜月笙饰黄天霸,张啸林饰李佩,麒麟音、林树森、刘奎官、杨瑞亭、贾璧云、金少山、陈鹤峰、王虎辰、赵如泉、陈喜麟、杨四立等均任配角。隔日又演《完璧归赵》,杜月笙饰蔺相如。演《盗御马》,张啸林饰窦尔墩。此外,又有粉菊花、郑法祥、赵君甫等演《大泗州城》。刘汉臣、王虎辰、高雪樵、杨瑞亭等演《新长板坡》,极一时之盛。上海伶界联合会又假座三星舞台大会串筹款,十三班合演全部《浔阳楼》,人才济济。宋江一角,由高庆奎、夏荫培、杨瑞亭、白玉昆、雷喜福五人分饰。饰阎婆惜的更多,有章遏云、云艳霞、芙蓉草、王芸芳、赵君玉、黄玉麟、苏兰舫、韩素秋凡八人。伶界联合会又假座大舞台,十四班合演《太真外传》,梅兰芳、王凤卿、姜妙香、侯喜瑞、萧长华、毕春芳合演。

上海舞台又一戏单,赵如泉、赵君玉、许奎官、郭春华演《鲍自安》,言菊朋、黄玉麟、金少山演《法门寺》,贾璧云演《春香闹学》,赵韵声、刘艳琴演《珠帘寨》,李桂春(即小达子)、张桂芬、孙庆春演《凤凰山》,盖叫天、刘汉臣演《恶虎村》,麒麟童、小杨月楼、刘筱衡、赵君玉、黄玉麟、王芸芳、林树森演《游龙戏凤》,李万春、蓝月春演《战马超》,潘雪艳、蓉丽娟演《嫦娥奔月》。

更新舞台,设在上海开封路,戏单有黄玉麟、杨瑞亭、高秋颦、马志奎、郑法祥、杜文林、霍春林、小三麻子等合演《飞龙传》,标有:“本台新编大宋开基历史,九音联弹,特别武打,异样服装,幻术机关,新奇背景,文武兼全,破天荒之新戏,初次起演,一时登场,一日演完。”海派戏摆噱头,大率如此。大新舞台演头二本《天雨花》,主角为麟麟童、黄玉麟、白玉昆、金少山、高秋颦。这张戏单两面印,反面为《天雨花》的故事。又共舞台,以黄玉麟和白玉昆为台柱,演《霸王别姬》,玉麟饰虞姬、玉昆饰霸王,颇能卖座。其他戏目,尚有夏荫培、碧琴芳的《打渔杀家》,马志奎的《连环套》,龙幼云的《收关胜》等。天蟾舞台,演全部《借东风》,王富英的赵云、李盛藻的孔明、朱盛龄的周瑜,也得好评。又华乐大舞台,贯大元、绿牡丹演《五花洞》及《翠屏山》,盖叫天演《白水滩》,冯子和(即冯春航)、刘玉琴演《妻党同恶报》。又美化戏院,黄玉麟演《貂蝉》。这家戏院,废除开锣戏,主角先登场,具创新精神。又长安大戏院,黄玉麟演《风尘三侠》。这个剧本,也是出于陆澹安手编。又天南大戏院,黄玉麟演《三戏白牡丹》。又长乐大舞台,黄玉麟、刘文奎、刘四立演《华丽缘》。其他限于篇幅,不再赘述。曾几何时,这些京剧名角,什九去世,大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之概。还有一点,戏单偏多黄玉麟,可见这位藏戏单的伍况甫,对黄玉麟是独具只眼,非常赏识的。

车水马龙的南京西路,有静安新村,闹中取静。我友陆陇梅便住在其间。他早年常涉足梨园,有《顾曲杂忆》数百首,每首咏一戏剧掌故。又家藏两厚本的《戏剧图案册》,首冠梅兰芳、梅葆玖的剧照,上有梅兰芳的亲笔题字。最珍贵的是戏剧图案留影数十帧,标着《缀玉轩制中国戏剧图画留影》。缀玉轩,便是梅兰芳的斋名。原来这是梅兰芳和齐如山考订合辑的。如山为剧学大家,每帧加以识语,尤为难得。图案有旧时戏院之座位式,清光绪间,院中设圆桌以置茗具,旁列坐几。民初改用方桌,直至民七八年,才去掉桌子,成为横式列座。行头方面,有文官朝会之蟒袍,平时治公会客之帔,燕居时之褶子,还有许多官衣锦袄,武官点兵阅操之靠,名目花式是很多的。又梅兰芳博采图画,旁稽典籍,制成的服饰,以配合剧中人物的身份,且与舞姿相融合,巾盔凡数十种,须髯也种种不同。各剧的扮相,各人的脸谱,以数百计。归纳颜色,有血性之人用红色,粗鲁者用黑色,凶猛者用蓝色,有心计者用黄色,其绿赭金颜色,神怪用之。舞姿有孤云、对光、翔风、翻红、蝶逐、振羽、横波、抱月、龙游、顾影、断霞、扬袂、舞月,多至二百种。道具方面,旗帜、令箭、腰牌、梆子、马鞭、印绶、龠翟、军棍、招文袋等。武器也以百计。又乐器有金属、石属、丝属、竹属、土属、革属等三百余件。又有工尺谱、琵琶谱、唐宋词谱、宋元词谱、琴谱、宫谱、律谱、锣鼓谱、僧经旧谱,什么都备。可惜这本《图案留影》,外间没有流传,倘能付诸影印,不但可供戏剧界和戏剧爱好者所探索,且与民族乐器也有很大关系,因为其中即有若干乐器,今仅见少数民族偶尔演奏,实则古代汉族,早已用之于宗庙朝堂了。

《良友》和影星

《良友画报》是一本大型的旧杂志,创刊于一九二六年之春,我就是该杂志的读者,也间或为该杂志写稿。时隔数十年,迄今脑幕中犹留着印象。该杂志是综合性的,政治、军事、国际珍秘、文化艺术、名胜古迹、家庭和社会生活等等,包罗万象,什么都有。那戏剧电影,当然是文化艺术栏的项目之一。该杂志共出一百七十余期,可谓洋洋大观。我虽然购置了一部分,可是在浩劫中付诸荡然。事后在乱纸堆中,捡到一些残页,有关电影的却有整纸。一是《秋扇明灯》中的貂斑华,扮相极好,可和胡蝶媲美。但据我所知,她有其容而缺乏表情,在银幕上成绩不够好,所以不久,她的倩影,也就消失了。一是《风云儿女》中的王人美,当时崭露头角,有人曾以“美人王人美”作为上联,征求下联为“才人袁子才”,一时传为佳话。那阮玲玉的一页,不但有她的演剧照,还有服毒后,用布床抬往中西疗养院抢救,又遗体旁有唐季珊、孙瑜等悲哀情状。又遗信两页,字带行草,一致唐季珊,一致报社,是钢笔写在练习簿上的。复有唐季珊、张达民单身照。其他一页,为胡蝶和梅兰芳赴苏联,在莫斯科所摄的团体照。及梅兰芳演讲《中国戏剧艺术》,胡蝶穿着白大衣,为听众之一,风度绰约,引人瞩目。又一帧是名震寰宇的卓别林来到上海,梅兰芳为尽地主之谊,在国际艺术社殷勤招待,茶会后,陪往新光戏院观马连良演《双姣奇缘》。马氏下场,不及卸其戏服,连忙和卓氏握手言欢,一西装革履,一纱帽高靴,且戴着假须,在感情上的融洽,也就不觉得形式上的乖异了。

据闻《良友画报》有全部影印问世之说,那么以上的数帧照片,又得给读者寓目,这是十分珍贵的形象化的影史资料。况还有许多许多的银幕图片,我已记不起来,只有俟诸异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