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西方音乐简史
1050300000005

第5章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2)

新艺术

菲力普·德·维特里(1291-1361)是一篇题为《新艺术》论文的作者,这篇论文与有节奏的记谱法有关。显然,复调音乐是要求精确记录节奏时值的记谱法,于是一个“量化的”记谱法体系逐渐发展起来,大约1250年由科隆的弗兰科确立。维特里使这个体系得到改进并趋于精确。1350年,著名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写了一封长信,向维特里表示敬意:“为法兰西音乐家……最伟大的,他的时代的唯一的诗人。”我们很难评述作为作曲家的维特里,因为他创作的乐曲留传甚少。因此,新艺术主要是通过马肖(1300-1377)的作品保存下来的。马肖是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作曲家。他出生于法国东北部的香巴尼,做过预备修士,后来受雇于波希米亚国王做他的秘书。他离开这一职务后,到欧洲各地去旅游,后来在兰斯(法国东北部城市)定居下来;他的大多数作品似乎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他的大量作品都是生动而优雅的世俗歌曲,这些作品通常是要乐器伴奏的。他最早使用切分法(将重音移至小节的非重音部分)和三连音(三个音符置于两个音符的节拍之中)。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发现了现代调性的开端,如此,音乐旋律清晰地在C大调的主音中产生。他最伟大的成就也许是他的《圣母玛丽亚的弥撒》。这是第一支由一个人唱的完整的弥撒曲。这里,马肖采用了把丰富的思想置于大型作品结构之中的手法:整个弥撒曲在一个主题下展开。

新艺术显而易见地源于法国,很快在邻近的意大利引起讨论和反响。这是崇尚艺术的时代,是乔托、但丁、彼特拉克和西蒙·马丁尼的时代。现在,佛罗伦萨的作曲家加入了画家和诗人的队伍。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意大利音乐家是弗朗西斯科·兰迪尼(约1325-1397),一个画家的儿子。他自幼饱受目盲之苦,这却使得他成为一个令人敬仰的管风琴家、作曲家、诗人和哲学家。他作为佛罗伦萨圣罗伦索的管风琴师的声誉是传奇性的。他可以为管风琴调音,逐一“进行到最后一根簧管”。他也是著名的吹长笛人和鲁特琴师。

他的同时代人乔凡尼·迪·普拉托(1403一1482),讲述了某一天如何有“上千只鸟儿”在花园里歌唱,兰迪尼应邀用“奥根尼托”(一种小型手风琴)为它们伴奏,看这些鸟儿是否会沉默下来。“起初,”乔凡尼写道,“这些鸟儿听到他的伴奏差不多安静下来。后来它们唱起来,唱得比任何时候都婉转动听,而一只夜莺恰好憩息在他头顶的树枝上”。

兰迪尼的乐曲多以牧歌、叙事歌和猎歌的形式写成。牧歌是一种世俗歌,分二至三节,每一节后面有一个过门,定成二声部或三声部。叙事歌由许多诗节组成,唱的时候用同一旋律。猎歌是很长的歌,单个的声音以极大的热情相互追逐,既描述令人兴奋的市景,又描述狩猎和捕鱼的经历。这些作品显然已经具有非凡的艺术效果。

从那个时代的绘画中,我们知道那时已有许多乐器被用过:维奥尔琴、竖琴、索尔特里琴、鲁特琴、手摇风琴、喇叭、鼓、编钟、钹、风笛、芦笛、号和长笛。维奥尔琴最受宠爱,也是很流行的,既可以作固定的“室内风琴”,也可以是一种外出巡游时可携带的风琴。

管风琴师是经验最丰富的音乐家;他在合奏曲中使演奏者们保持一致,在停顿的地方弹奏过门,让歌手能够调匀呼吸。合奏通常由十二个或更多的乐手组成,每个乐手演奏一种不同的乐器。

意大利的新艺术受法国模式的影响应运而生时,英国似乎形成了一种独立发展的套路。欧洲大陆上,复调音乐已经开始用四度和五度音程,很长一段时间,教会喜欢这种风格,因为它们在听觉上是最完美的音程。可是,英国流行的复调音乐,宁愿采用对我们的耳朵来讲,比刻板的四度和五度音程更甜美的三度和六度音程。一个早期的范例是一首旋律优美而和谐悦耳的乐曲,这首乐曲是英国的,即有名的轮唱曲《Sumer is icumen in》。约翰·邓斯塔布是走出这种地方传统的第一个伟大的英国作曲家。他在巴黎生活了很多年,为法国摄政王、贝德福德亲王、约翰王子工作,因此他被认为对法国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影响,特别是通过他的老朋友归劳姆·迪费。

法国-佛兰德斯大师

历史学家喜欢说,1453年拜占庭的陷落,标志着中世纪的结束和文艺复兴的开始;后者也是中世纪和现代社会之间的一个缓冲时期。1492年美洲的发现被认为是另一个重要的年代。今天,“文艺复兴”一词已成为意大利的同义词。然而,这一时期的意大利却连一个伟大的作曲家也没有产生,而从北欧引进音乐家,有几代人之久。最伟大的作曲家来自勃艮第,一个从法国北部延伸至荷兰南部的地区。这些作曲家融合了法国和英国的传统,并通过旅行把这种风格带到全欧洲。第一位大师是邓斯塔布的朋友归劳姆·迪费(1400-1474)。他在勃艮第教会音乐中心——坎布累的大教堂——接受教育,后来在意大利度过许多年,在那里吸收意大利新艺术的养料。

迪费写了许多很美的弥撒曲,也写了许多大的世俗歌曲精品。在这里他产生了革命性的新方法:他放弃以格列高利圣歌作歌曲旋律的主干,而以流行歌曲取而代之。在他最后的作品之一,《万福,女王》中,他通过在礼拜仪式歌词中增加附加句,引出了一种个人的声音:“主啊,对你的行将就木的迪费发发慈悲吧!”与迪费同时代的班舒瓦(1400-1460),也在坎布累受过教育,他的迷人的、有时是很哀伤的世俗歌曲令人难以忘怀,这些歌曲是为独唱和乐器伴奏创作的。

迪费最著名的追随者是佛兰德斯的约翰内斯·奥克汉姆(1430-1495)。他从二十三岁至生命的最后阶段,在巴黎和图尔为法国国王工作。他主要创作宗教乐曲,特别是弥撒曲。他给予对位法一份惊人的礼品,第一个创造了模拟对位声部的系统用法,这当中乐曲主要部分的乐旨的变音反复在其他部分出现,因此赋予作品很大的内聚力。第二代大师还有贾科伯·奥布雷契特(1452-1505),他一生活动于英格兰的坎布里亚郡,比利时西北城市布鲁日和北部港市安特卫普,两次到过意大利的非拉拉,最后染上鼠疫而死于此地。他也主要写宗教音乐,包括大约二十四首弥撒曲和最早的复调乐曲,以及根据《马太福音》创作的《卡塔拉》受难曲。奥克汉姆在他的艺术中有某种数学家的品性,而奥布雷契特的乐曲却富于想象,具有即兴写作的特点。他是鹿特丹(荷兰西南部港口城市)的伟大的人文主义者伊拉斯漠(约1469-1536)的音乐教师。

第三代的两位杰出的大师是若斯坎·德普雷和享利克·伊萨克。若斯坎很可能是奥克汉姆的学生(后者极受他的推祟)。他在意大利的米兰、非拉拉、佛罗伦萨、摩德纳的宫廷中度过了许多年,有十年时间待在罗马的教皇圣乐团里。他在艺术中,把前辈们的风格和意大利的影响结合在一起,采用一切现有的音乐手法,使它们服从于歌词的含义,创造了在欧洲每一个角落发生影响的“国际风格”。弥撒曲、经文歌、赞美诗——他的作品洋洋洒洒、蔚为壮观。1502年,欧塔威亚诺·德伊·彼特鲁奇在威尼斯出版了他的弥撒曲,他是第一个获得一整卷书专为他一人印制的殊荣的作曲家。同一个彼特鲁奇也于早一年的时候,印制了第一部音乐集:一部书名为《和声乐曲》的复调歌集。彼特鲁奇之后,罗马、巴黎和安特卫普的出版商开始印刷那些伟大作曲家的作品。

比德普雷年轻而在风格上同样国际化的有亨利克·伊萨克(1450-1517)。他的早年迷蒙莫辨,可我们知道1474年时,他在佛罗伦萨学琴,而且不久即成为管风琴师和佛罗伦萨的统治者、伟大的艺术赞助人罗伦佐的孩子们的音乐教师。后来,伊萨克在维也纳、因斯布鲁克和奥格斯堡为德国皇帝工作,并访问过托尔高和康斯坦次。他于晚年重返佛罗伦萨并在那里去世。他吸收所到之地的本土影响,并以这些风格创作。因此,他在德国音乐的发展上变得很重要。他最伟大的学生是斯威士·鲁得维格·森夫尔(1488-1543)。

世俗音乐的大师是克莱门特·让格恩, 一个法国人,1560年故于巴黎,去世前发表过275首歌曲(或者更多一些)。他师法自然,从自然获取灵感。他的最著名的歌曲是《鸟之歌》和《猎鹿》。

帕莱斯特里纳和他的时代

你可以看到音乐变得何等重要,意大利、法兰西、尼德兰和英格兰怎样为它的发展作出贡献。到处都有弥撒曲和世俗歌曲写出来。不久,一个伟大的名字出现了,一颗音乐苍穹中的明星:乔凡尼·皮厄鲁吉·迪·帕莱斯特里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