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集电视剧《辛亥革命》是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而写的。
去年,中央主管部门的领导两次和我约谈,希望我写一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电视连续剧。同时,还明确指示:一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告别革命论”,二要写出参加辛亥革命那一代知识分子的两面性,即革命没有知识分子是不行的,但他们在革命中的言行和功过又是十分复杂的。
我接受了这项写作任务。
近些年来,一个在学术上的伪命题“告别革命论”大行其道,并影响到文学——尤其是电视剧的创作。
世人皆知,历史有着自身发展的规律,史学家的任务是运用唯物史观诠释历史,探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进而达到鉴古知今,为今天的人民创造新的历史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然而坚持“告别革命论”者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们的立论不是建立在历史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上,而是建立在所谓主观的假设上——尽管他们也知道历史是不能假设的。由此,他们得出如下的结论:假设没有鸦片战争、没有太平天国起义、没有中法马江之战、没有甲午战争、没有维新变法、没有义和团运动、没有辛亥革命……没有解放战争等等,中国将会如何强大。换言之,一切志士仁人发动的历次革命活动是错误的;孙中山为推翻帝制、创建共和而建立的同盟会、国民党是错误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动的前仆后继的革命则更是错误的!
结论:中国近代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有了上述一个接一个的革命。
他们为了证明“告别革命论”这个伪命题是正确的,还说英国君主立宪比法国大革命好,还拿英国的科技发展、经济繁荣等先于法国加以佐证。我们姑且不谈英、法两国不同体制孰优孰劣,就说英国实行君主立宪体制吧,稍有世界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英国也是从杀英国皇帝开始的。再者,英国的财富积累,科技发展是起了作用的。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把先进的科技用于制造坚船利炮,侵略弱小的国家,掠夺不同民族创造的财富,大量贩卖黑奴,向外国输出鸦片等,使大英帝国变成了世界第一强国。大英博物馆陈列的所谓珍品,就是这种血腥掠夺最好的见证!再者,这些持“告别革命论”的史学家从不想一想,时下的英国为什么沦落为美国的小伙计呢?是美国的联邦体制优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吗?结论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再把主题回到文学、电视剧的创作上。
细心的读者、观众一定会发现,某些受“告别革命论”影响的作家、剧作者站在所谓反传统的立场上,为没落、腐朽的清朝末年代表人物慈禧太后唱挽歌,为自称是大清王朝裱糊匠的李鸿章唱颂歌,为用权谋、实力推翻帝制又重登九五之尊的袁世凯唱赞歌,好像这三个人物就真的成了清末民初天字第一号的大英雄。
与此同时,孙中山却变成了他们笔下的所谓“搅屎棍”,甲午海战的英雄不知哪里去了,抗击外国侵略的义和团运动被污蔑成无知的群氓,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不见了,辛亥革命牺牲的军民也变成了袁世凯等人手中的玩偶……我真的不知道还有没有真理,持这种观点的所谓史学家是拿哪个国家的薪水。因此,我写《辛亥革命》就是要旗帜鲜明地站在“告别革命论”者的对立面,把某些人妄图颠倒的历史匡正过来,还历史一个公道,还那一代人一个公道!简言之,我要调动一切艺术手段歌颂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儿女,我要赞美二十世纪第一个伟人孙中山!
由此可知,我写的这部电视连续剧《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黄兴等的革命活动为主线,再现那一段波澜壮阔的伟大的革命历史。
辛亥革命从何时算起?史家并无定论。为了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也为了剧情的集中,电视连续剧《辛亥革命》从发起、成立同盟会写起。
辛亥革命到何时结束?史家有比较一致的看法: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失败就结束了。同时,为了完成推翻帝制、反对复辟这两大主题,我有意写到袁世凯之死。但是,为了全剧风格的统一,也为了保持以孙中山等革命者为主线的戏剧发展——更要防止权谋加后宫在这部史诗作品中复活,我有意按简洁的尾声去处理。
辛亥革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革命,从发动到发展,其核心成员、基本队伍都是清末民初那个时代的知识精英。因此,他们每一个人也必然在这场革命大潮中得到洗礼。请看:康有为、梁启超发动公车上书,无疑是站在了清朝末年的文化、思想的制高点,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历史伟人。但是,当维新变法失败以后,他们很快就又变成保皇党,顽固地反对推翻帝制,更不赞成中华民族走向共和;再如章太炎、邹容等摈弃了康、梁的君主立宪的救国之路,向着推翻帝制、创建共和的革命大道上迅跑!他们不仅建立了各种反清革命的舆论阵地,而且还写出了催生革命的雄文《革命军》、《驳康有为书》等。有意思的是,随着革命洪流滚滚向前,章太炎等又和孙中山分道扬镳!如果再考察他们十多年以来——尤其是和袁世凯的关系以及个人在革命、生活、文化等方面的品格,就真的难以下笔了!为此,我仍以敬畏之心去描写被时人、后人引为文化大师的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杨度等人,公平地评价他们在历史上起的积极作用,也批评他们给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应该说,这是《辛亥革命》这部电视连续剧绕不过去的难题。同时,也是这部电视连续剧的一大特色。
自然,对叛变革命的刘师培、孙毓箔等给予了严肃的鞭挞;对胡瑛、李燮和等革命者变成筹安会六君子,支持袁世凯复辟、称帝,就少许有些批评的笔墨。
艺术家的创作理想和追求是美好的,但创作实践和结果却往往不尽如意,作为编剧就不在艺术创作上自吹自擂了。
简之,辛亥革命是伟大的,也是复杂的,而电视连续剧《辛亥革命》则更是难以用三言两语说清楚的。因此,我真诚地欢迎朋友们的批评。
在写作过程中,中宣部各级领导同志,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审查领导小组的李准同志、仲呈祥同志,专家金冲及老师、龚书铎老师,学长郑伯农、李硕儒等,都给了我极大的关注和帮助。其中金冲及老师无私地支持我的创作,不仅愿意提供一个书架的辛亥革命的史料,而且还把自己的大作《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四卷本《辛亥革命史稿》等送给我,为这部《辛亥革命》的创作提供了可靠的史料。还有王兆海同志虽肩负重任,但还从精神、物质上给予我很大的支持。
作为大型电视连续剧《辛亥革命》的承制方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电视台的肖怀远同志、万克同志以及倪祖铭等同志给予了极大的关切和帮助。我希望你们满意这部电视剧《辛亥革命》!
在写作这部《辛亥革命》的过程中,我参阅了几百册史料和传记。我真诚地感谢这些作者,恕不一一列名。
王朝柱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九日于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