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要对我点头,你也不要对我摇头,就让我带着这一句梦幻般美好的话,离开这个令我心碎的世界吧……”
凌晨,生命挣扎着离开校花孟娜充满青春活力和女性魅力的肉体,那令多少男生心跳、女生嫉妒的披肩发向上翻起,遮住了她如花的面容……涉案犯罪嫌疑人被带进了讯问室。
爱与恨的交锋,罪与罚的冲撞,预审员的灵魂同被讯问者一起承受煎熬。当柴可夫斯基低沉忧郁的交响曲《悲伦》突然奏响,一个被凌辱与被折磨的女性那不为人知的一切,真相大白。
这真相大白的一切,都随着哀怨如泣的乐章成为过去。
“对陈浩的讯问,仍旧由你执行!直到……直到法院把他枪毙!”张处长几乎是在对我叫喊着。他的声音是颤抖的、嘶哑的、疲倦的。我理解他。多少天来,他和我一样,在焦虑和郁闷中备受煎熬。
可他理解我吗?他知道我的心此刻已碎成万片了吗?他的话简直就像一把刀——把锋利的刀!我真想冲他大喊一声:“你先把我枪毙了吧!”然而,我喊不出来。我闭上了眼睛。
猫头鹰,你怎么啦?我痛苦地摇摇头,难道这就是孟娜案件的结局吗?
孟娜是被毒死的。当生命挣扎着离开了她那曾经充满青春活力和女性魅力的肉体,使她的死呈现出无比痛苦的状态时,人们再也看不到她那如花的面容,再也看不到她那藏在两把小黑扇子似的长长的睫毛下的大眼睛。
她脸朝下扑倒在床上,那令多少男生心跳和令多少女生嫉妒的乌黑的披肩发此刻向上翻起,凌乱地遮住了她的整个头部;那一碰上琴键就能弹奏优美、轻快乐曲的灵巧的双手,此刻死死地抓住了那蓝花格儿的床单,仿佛害怕床单被谁夺走;一条腿在米黄色的连衣裙下以一个正常人不可能做出的姿势扭曲着,另一条腿直挺挺地伸到了床沿下。
法医的检验单上写着冰冷的结论:死者为氰化钾中毒所引起呼吸中枢麻痹而窒息死亡;死亡时间在两小时前。也就是说,孟娜死于早上八点至十点之间,残留着氰化钾毒液的水杯,就放在床头柜上。
第一个发现死者的,是房管所的两名水暖工。因为要对该所负责的住宅楼进行一次检修,以便入冬后保证水暖供应,头三天房管所就在各住宅楼的单元门前贴了布告,通知各户九月十五日上午家中要留人,以免暖气漏水淹了家里的“现代化”。孟娜所住的玉渊潭十七号楼,当然也不例外。
三天后,也就是九月十五日上午八点,十七号楼的居民组长刘婶挨家敲门,提醒各家留人。当她敲响孟娜住的三〇五号房间时,还听到孟娜答应了一声。“我听得真真的,是她呀!哎哟,这孩子真可怜,花儿似的,咋就死了呢……”这说明孟娜八点钟时还活着。到了十点三十分,当两名水暖工哼着郑智化的歌,来到三C五号房间时,发现房门是虚掩着的。他们叫了两声,里面没人应声,推门进去一看,吓得差点儿进了安定医院。二十分钟后,接到报案的刑警赶到了现场。
侦查员除发现床头柜上留有带毒液的水杯外,他们还用静电板在现场提取了几个种类不同的脚印。刑警队长拧着眉头,前前后后地打量着现场,觉得孟娜像是自杀身亡的。可是,翻遍了整个房间,他们也没找到死者的遗书或其他可以证明死者是自杀的物证。
孟娜这年二十二岁,是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待分配的学生。因为她漂亮得惊人,被同学称为“校花密斯娜”。已经有好几个外事单位挑中了她,可不知为什么,孟娜都没有同意。像她这样一个具有高等文化水平的年轻姑娘自杀,不可能不留下遗书。
三〇五号房间的门是虚掩着的,保险锁的舌头留在了门锁里面。如果这个门锁保持的是现场的原始状态,那么可以推断,孟娜留门的用意是希望有人能发现她死在屋里了——这个一居室里只有她一个人住。
孟娜既然不想无声无息地离开这个世界,除了留门外,她也一定会留下遗书!可事实却是:现场没有遗书!难道是他杀吗?当然,刑侦队长首先想到的是强奸杀人——这样漂亮的姑娘很容易遭到歹徒的袭击。不过,这个设想很快就被排除了,因为现场勘查没有发现死者生前被强暴、凌辱的任何痕迹。
那么,处女膜呢?处女膜……这个问题令刑侦队长啼笑皆非——法医证明,孟娜生前不但有过性行为,而且还打过胎!可孟娜明明是未婚的呀!刑侦队长苦笑着摇摇头。
刑事技术科很快就送来了《鉴定书》——
鉴定书
一、现场提取的几种脚印,除确认有死者孟娜本人和两个水暖工的脚印外,还有另外一个人留下的两个足迹。这两个足迹,一个是后跟部位清晰、前掌部位模糊;另一个是前掌部位清晰、后跟部位模糊。两个足迹均为右脚所遗留。其后跟部位为粗横条花纹,打眼的分布特征和粗横条状的缺损特征,痕迹较为明显。其前掌部位为对称的块状花纹,在前掌尖内反映了躺线的针脚特征。将这两个足迹合成一个完整的脚印,为四十二码的皮鞋所留。判断是一个男人的脚印。
二、经用铝粉显现,残留有氯化钾毒液的水杯上,除确认有死者孟娜本人所留的指纹外,还有另外一个人所留的完整、清晰的右手中指的指纹。此指纹属反箕型,其乳突花纹的特点是有小眼、伤疤,为三角形结构。
……
《鉴定书》似乎已经指出了一个身份不明的人与孟娜的死有关,这与刑侦队长的设想有很大的出人。另外,根据孟娜本人的情况,她不具备接触氰化钾的条件。
在氰化钾等类烈性毒物被严格控制、管理的今天,孟娜能从哪里得到氰化钾呢?这一切都意味着孟娜的死有可能是他杀!不管是自杀,还是他杀,侦查员决定先从调查孟娜的社会关系人手,查清死因。这是传统的破案方法,实属轻车熟路。侦查员很快了解到,孟娜是一个不便公开身份的负责进出口业务的某部陆副部长的侄女。她的父母双双死于唐山地震,只留下她这个在北京读书的女儿。孟娜随母亲的姓。
孟娜曾经在陆副部长的家里住过一段时间。那是一个由高墙围着的里面有数不清的房子的深宅大院。其中大部分房间几乎成了豪华进口家具和进口家用电器的陈列室。后来,陆副部长的爱人韦君所在单位——市化工局在玉渊潭盖了两幢楼,不等纪委书记兼人事处长的韦君开口,市化工局分房小组就分给了她一套三居室的住宅。韦君得知后,既严肃又恰到好处地批评了分房小组的领导成员,让他们把这套住宅重新分配给住房困难的干部或者职工,使分房小组的成员深受教育。不过,在深受教育之余,几位领导成员又册开揉碎地再三劝说,说韦处长的工作太忙,夏天中午时也该有个离机关较近的地方休息,这样比顶着太阳往家里跑对工作更有利;还说韦处长的儿子陆洁夫早已成家,女儿陆珊珊也老大不小的了,大儿大女不应该老挤在父母家中,打扰父母的休息和工作……总之,全是从工作出发,全是从为人民当好公仆的意愿出发。既然全是从工作和当好人民公仆的意愿出发的,韦君就说不过几位分房小组的领导成员,这才勉强同意要了这套一居室的三〇五号房。
韦君既没有把新房子当做午休处,也没让自己的儿女住进去,而是让给了孟娜。
用韦君在全局干部、职工大会上的话说,这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儿女有任何特权思想和特殊待遇”。想到孟娜虽然是韦君的亲戚,可她毕竟是在地震中失去双亲的孤女,全局的干部、职工都认为韦君要下这套一居室给孟娜住,乃是仁义之举,无可厚非;同时对她主动退出那套三居室,不少人也感动得脸上放光。至于最后得到那套三居室的一位四世同堂、十口之家的老会计,更是感激涕零,恨不得当场给韦君跪下。
除了与陆副部长一家来往之外,在京再无亲属的孟娜,其社会关系并不复杂。结果,侦查员很快就在孟娜这并不复杂的社会关系里,通过排队摸底,查出了重大犯罪嫌疑人——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