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会散财
聚财是一个人聪明智慧的体现,而散财则是人生中一种境界更加高远的大智慧。
巴菲特靠着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努力抒写了最完美的财富人生,与此同时,他又用人生的大智慧创造了绝无仅有的慈善神话。而后者更为震撼人心,意义也更为深远。
2006年6月25日,巴菲特宣布将个人财产的85%逐年捐出给盖茨&梅琳达慈善基金会,市值达370亿美元。这笔捐款创造了世界纪录,也震动了美国和全世界。
盖茨夫妇表示,巴菲特的决定让他们“发抖”。“我们对我们的朋友巴菲特的决定充满敬意,这将大大促进这个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事业,我们对此非常感激。”
巴菲特对自己的举动作出了这样的解释,他说:“我不是财富的热衷者,特别是当世界上60亿人还比我们穷得多的时候,安德鲁·卡耐基说过,从社会获取的巨大财富必将有一天重归社会所有。当我们的财富已扩张到惊人的规模时,我们觉得唯一处理这笔财富的方式就是让它回归社会。”如此沁人肺腑的豪迈语言如果出自一个普通的捐助者嘴中,人们可能会认为是刻意的作秀和蓄意的炒作,但当它由声名赫赫的全球富豪说出时,我们感受到的就只有朴实和无华。
巴菲特完全可以像许多富豪那样将自己财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留给子孙享用不尽,但在巴菲特看来,“那种以为只要投对娘胎便可一世衣食无忧的想法,损害了我心中的公平观念。”因此,多年以前,巴菲特就对自己的子女明确表示:“能从我的遗产中得到一个美分,就算你们走运。”因为“我认为这有损于公平的竞争原则。”也正是如此,2001年,当布什总统废除遗产税一年时,作为最大受益者的富豪们,反而予以了最强烈的反对。包括盖茨父亲老威廉、巴菲特、索罗斯等在内的120名美国大富豪联名在《纽约时报》上刊登广告:“请对我们征税”。富豪们的理由是:取消遗产税将使美国百万富翁、亿万富翁的孩子不劳而获,使富人永远富有,穷人永远贫穷,这将伤害穷人家庭和社会的平衡。
美国几大基金会负责人一致认为,这次世界头号和二号富豪联手捐助慈善事业会促使更多人回报社会。福特基金会的总裁苏珊·贝里斯福特评论说:“巴菲特的慷慨令人鼓舞,我们有望看到更多的个人财富被投入到慈善事业中。这也预示着慈善基金可以更多、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
多年来,巴菲特对慈善事业捐献甚少,这引来了许多批评声音。很多人由此以为这次捐赠是巴菲特的一时冲动。其实不然,早在1986年9月,巴菲特就在《财富》杂志上发表了《你应该把所有财富都留给孩子吗》一文,表达了把自己的财富捐给慈善事业的愿望。那么,为什么直到20年后他才把这个愿望付诸实施呢?
这里面有三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巴菲特当时认为,如果一个人能以更高的速度积累财富,那么他可以在20年后再考虑捐赠。作为“股神”,巴菲特无疑拥有超出常人的获利能力,财富在他手中将比慈善基金会更能增值。
第二个因素:其妻苏珊2004年去世,是促使巴菲特决定捐献巨额财产的重要原因。他最初的计划是,自己去世后将财产留给妻子,由她将其用于慈善事业。
第三个因素:巴菲特发现“慈善事业在很多方面都像做生意,仅仅走进这个领域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学习其中的一些特性”。他表示,自己并不擅长慈善基金会的运作,而希望选择运作有效的慈善基金会,把财富捐给它们。盖茨基金会无疑能满足巴菲特的要求。2000年成立至2006年,该基金会的总资产超过270亿美元,且每年至少对外捐助10亿美元。这个富可敌国的慈善组织有自己的董事会,已经透明地运作了6年,取得了国际性的成就,表现出了比多数非政府组织强得多的效率。
巴菲特在签署捐赠意向书后表示:“对于(盖茨)基金会所取得的杰出成就,我表示赞赏,我希望通过捐助的方式帮助拓展该基金会的能力。”
在捐赠之前,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早已是好友,且两人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慈善事业。经历了近20年的交往,巴菲特确信,比尔·盖茨就是他能够信任的慈善基金的管理者。
巨额的财富赢得了成就感,之后又还给社会,看似只落得一点虚名,其实巴菲特的一生收获颇丰。没有人仇视他的财富,有的只是尊重和敬佩。一个富人能一辈子不为富所累,潇洒走过一生。这种洒脱,经常忧愁的诗人们没有体验过,众多富豪也难得有几个如此轻松自在。
从当年的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和“钢铁大王”卡耐基,到当代的盖茨和巴菲特,在美国,关心慈善事业,捐献大笔善款早已成为富豪们的一项义务和道德要求。盖茨就曾说过,巨额财富对他来讲,“不仅是巨大的权利,也是巨大的义务”。
如何用好财富,无疑也是巴菲特的一项责任。而他热衷慈善事业义举的背后,则是整个美国社会文化的影响。
首先,在美国富豪中,慈善是二种传统。对于富豪们来说,当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财富本身也就只剩下一个数字,与其守着这个数字,还不如让这个数字发挥更大的作用。巴菲特就非常认同卡耐基的名言:“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其次,富豪们更看重积极奋斗的精神。对于这次捐出大笔财产,巴菲特就表示,他的子女们并没有感到失望,因为对许多美国人来说,他们更看重积极奋斗,白手起家,经历失败和成功。
再次,国家和社会的鼓励机制。在美国,政府对超过一定限额的遗产要征收遗产税,对于富豪捐助慈善事业,则有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而从社会层面来讲,为慈善事业捐助所带来的美誉度,也鼓励着巴菲特以及更多的富豪向慈善事业慷慨解囊。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富豪都有慈善之心。对于巴菲特和盖茨等富豪热心慈善事业的义举,有美国人曾这样评价:“他们将让那些醉心于购买飞机、游艇、豪宅供个人享乐的暴发户们汗颜”。
即使有钱了也要保持节俭
节俭是指对劳动成果和物质财富的珍惜和爱护,法国大文豪大仲马说:“节约是穷人的财富,富人的智慧。”可以说,节约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
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发展,物质生活也日益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变化,这是勿庸置疑的事实。但这与提倡节俭并不矛盾,讲节俭就是要珍惜人类有限资源和人类自身的劳动成果。
节俭既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创造财富的手段。节俭是很多富翁之所以成为富翁的财富基因。我们惊诧于跨国公司一张纸正反使用、信封重复使用的吝啬,但正是这种吝啬成就了众多富有的企业和身家亿万的超级富翁。
对金钱的穷奢极欲只能是无知的表现。一个高尚的文明人,也应该是一个节俭的人。节俭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方式,穷要节俭,富也亦然。
没错,亿万富豪们大多乘着私人飞机,住着超级豪宅,享用着世界上最好的餐厅,在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购物。毕竟,他们非常富有。但是也有一些世界上最富的人并不奢华,他们很节俭——至少以亿万富豪标准来看是这样,巴菲特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
当取代好友比尔·盖茨成为新一轮的全球首富时,有媒体朋友打电话向巴菲特表示祝贺,巴菲特却幽默地表示:“如果你想知道我为什么能超过比尔·盖茨,我可以告诉你,是因为我花得少,这是对我节俭的一种奖赏。”
对于巴菲特的自谦,盖茨也幽默地表示认可:“我很高兴将首富的位置让给沃伦。上周末我们一起打高尔夫球时,他为了省钱居然不买高尔夫手套,而是用邦迪创可贴。虽然打起球来不好使,但他省了数美元。我想这是他当选首富的主要原因。周末我们再次一起打高尔夫时,我必须连邦迪创可贴也不用,一定要胜过他。”
这些只是玩笑,巴菲特当然不可能靠节俭超越比尔·盖茨,后者也并不是一个奢侈的富翁。
不过,相对于巴菲特对慈善事业的热心,他在个人生活上的节俭的确令人动容。
尽管有“股神”的称号,财产再怎么挥霍,也不见得能花完,但巴菲特没有利用股东们的共同财产为自己建造任何纪念物,没有巴菲特塔,没有巴菲特大厦,没有巴菲特大街,也没有巴菲特公园……他为人低调,不爱抛头露面,不喜欢张扬个性,生活方式尤其简朴。
有人曾这样描述巴菲特的穿着,“他身上的衣服总是皱巴巴的,领带常常太短,位于腰带上方好几寸,鞋子也磨损得厉害,外套和领带通常一点都不搭配,如果穿西装,也是早就过时的保守样式……”
巴菲特在生活中“节俭”异乎常人。《华盛顿邮报》的掌门人凯瑟琳·格雷厄姆在自传里说过一个故事,有次在机场,她向巴菲特借10美分打公用电话,巴菲特从口袋中掏出一枚25美分硬币,转身要先去换钱,凯瑟琳叫住巴菲特,说她用那枚25美分硬币就可以打电话了,巴菲特才不好意思地将那枚硬币交给凯瑟琳。
2006年8月30日,巴菲特76岁生日那天迎娶了60岁新娘门克斯,她与巴菲特已同居28年。
不少人可能会想,当时世界第二富翁的婚礼,况且是与一起生活和等待了28年的女友,一定会规模宏大,十分奢侈和豪华。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场婚礼只有15分钟,由巴菲特的女儿主持,异常低调,获邀前来的宾客也非常少。
巴菲特与60岁的门克斯穿着很普通。15分钟婚礼结束后,他们与客人一起到附近一家海鲜餐馆就餐,没有蜜月,第二天巴菲特按时到公司上班。
巴菲特吃东西十分简单。他的午餐经常是爆米花、洋芋片和可乐。巴菲特最为人知的饮食偏好是喝可乐,已经过世的巴菲特夫人苏珊曾经说他血管里流的都是可乐。他住房的车库和大门入口处,堆放了许多箱可乐。但他亲自购买可乐总是会等到商场打折的时候,一次购买50箱,每箱12罐。
有一次,在香港出差时,巴菲特还用宾馆赠的优惠券去买打折的面包。
家人给他买件新衣服他却拿去退掉,认为自己的旧衣服虽然已经穿了好几年,但还能继续穿。
1958年,巴菲特花31500美元买了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的房子。今天,巴菲特比那个时候的身家高出了几百亿美元,但是他还住在同一栋房子里。
巴菲特喜欢汉堡包,喜欢昂贵的牛排。而当侍应生试着游说他开一瓶稀有年份的葡萄酒时,巴菲特却用手把杯口死死盖住,说:“不用了,谢谢,我宁愿把酒换成钱。”
巴菲特不仅自己节俭,还教育自己的子女要保持这种优良的习惯。当有人向巴菲特问及如何教导少年儿童理财的问题时,他的建议是:培养自己正直、诚实的品德,保持节俭,不要使你的信用卡出现赤字。
想成为富翁就别靠你父母
巴菲特有三个孩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巴菲特曾告诉三个孩子,他不会将自己的巨额财产留给他们,他的钱要用来做慈善事业。他还对子女们说:想过超级富翁的生活,就别指望你老爸。
事实上,巴菲特不仅是这样教导子女的,自己对此也是身体力行,他的财富和名气都是他靠自己一步步挣来的。他的父亲虽然是国会议员,但他父亲并没有留给巴菲特一分钱。老巴菲特不是不爱自己的儿子,而是觉得他有足够的能力成为富翁。在这一点上,巴菲特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在20岁左右的时候,就不止一次地向身边的人谈到自己会在30岁成为百万富翁。虽然他没有从父亲那里得到他投资所需要的钱,但他有能力依靠自己的投资理财能力从其他人那里得到。比如,在他成立首家公司的时候,他最大的股东是他的姑妈和姑父,在他们眼里,巴菲特是个值得信赖的人。当然,他们的信赖在多年以后都得到了超过千倍的回报。
作为巴菲特的儿子,知名音乐制作人彼得·巴菲特曾在美国《商业周刊》发表文章,用自己的创业经历,诠释了其父沃伦·巴菲特的致富理念,并对此感怀于心。
虽然身为亿万富豪兼投资大师的儿子,彼得·巴菲特并没有依靠父亲的庇荫同样从商,而是用仅有的9万美元创业资金——这也是他父亲留给他的全部财产,去追逐自己的音乐梦想。即便过着最简朴的生活,彼得·巴菲特也再没有向父亲求助,而是到处登广告,接受他所能找到的任何工作。
最终,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与奋斗,彼得·巴菲特成为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和制作人,并获得艾美奖多项殊荣。如今,彼得·巴菲特被人称为“富豪音乐家”,然而,这位“富二代”的财富并非父亲所赐。父母留给子女最珍贵的财富,不是巨额现金与豪宅,而是让他们学会独立、宽容和坚韧。具备由奢人俭的勇气与胸怀,人生才有可能精彩。
其实,不仅是巴菲特,大多数富人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要想致富赚钱,要想获得创业的成功,就千万不能指望父辈的荣光。多次获得华人首富席位的荣智健在这方面就有深刻的认识。
少年时代的荣智健,生活非常优越,十几岁时就拥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红色的英国singer敞篷跑车。
荣智健在天津读大学时,很多学生连馒头都吃不起,荣智健却能经常请他的同学去吃排骨。
许多人认为,如果没有荣毅仁这样富有、有名望的父亲,如果不是借助父亲荣毅仁的影响,荣智健根本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创业之路也一定不会顺利。
荣智健本人却不这么看。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我从没想靠父亲来做事。靠别人的名望来做事,长不了,也许一时一事可以,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和巴菲特的论调如出一辙。
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
人可以为了钱而努力奋斗,但千万不能受役于钱。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创造人生真正的财富,才能成为真正的富人。正像巴菲特所说的,“一生能够积累多少财富,不取决于你能够赚多少钱,而取决于你如何投资理财,钱找人胜过人找钱,要懂得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
来看一个真实的事例:
杰利是一位在美国长大的华裔大学生,他以“小气”、“吝啬”闻名于华人学生圈。
一次,由于周末下了课才四点多,所以大家都会提议一起到中国城吃饭,由杰利开车载同学。下车的时候,杰利竟毫不客气向每一位搭便车的同学收取一块钱美金的车钱。
同学们都怨声载道:“太抠门了吧!这种钱你也收。”可是,杰利却会理直气壮地说:“嘿!从学校到中国城,如果坐出租车要花20块美金,每人分摊就要5块钱,我才收你们1块钱,这样比起来,每个人还省了4块钱。别这样看我,难道我不用花钱加油?我的车没有折旧耗损吗?”
因为这件事杰利在中国同学圈中有了“铁公鸡”的称号。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探索杰利的成长背景,他有这样的称号,真可以说是其来有因。原来杰利的父母在当地社区就是以“节省”出名;杰利的父母早已退休,但因为年轻的时候在美国买下六栋房子,而且这六栋房子已经完全付完贷款,所以除了一间自住之外,其他的五间都分别租出去收取租金,每个月起码也有三千元美金的收入。
但是,杰利的父母还是倡导“节俭是一种美德”,而且住家内凡是有空间的地方,都堆满了不用的二手家具或是电器。“这些东西只要经过修复就可以再回收。”杰利的爸爸说。
为了可以争取更多的家用,家里堆得几乎连走路的空间都没有,更别说生活的舒适度了。更夸张的是,杰利的父母对于使用过后的保鲜膜,不管是经过微波炉微波加热,还是包过油腻的食物,一律都是回收清洗再使用。“所以,我家现在用的保鲜膜还是第一卷。”杰利骄傲地说。
只要是到餐厅或是速食店,杰利的父母就一定会顺便带一些免费的纸巾、番茄酱、胡椒粉回家。厉害的是,用过的纸巾只要不会太脏,一律晒干重新回收使用。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也难怪杰利会那么斤斤计较。
杰利一直交不到女朋友,因为他实在太会精打细算了。年薪有十万美金的杰利,每次追女朋友,都会设定“八次约会”来完成“全垒打”计划,而每次约会的使用额度绝对不能超过50块美金。每约完两次会,就要完成“牵手、亲吻、三垒、全垒打”的标准进度,如果没有达到这个进度,杰利就会认为两人的约会完全不符合“投资报酬率”。想想看,400块美金就要一棒挥出全垒打,这么会算,又怎么交得到女朋友呢?
后来,好不容易,终于有一位不会太计较的美女萝丝,愿意和杰利在一起。萝丝是美国人,是服装设计师,收入也很不错。有一天,萝丝开着心爱的跑车,载着杰利一起到曼哈顿的电影院看电影,两人玩得非常开心。但是没想到看完电影,回到车上却发现一张罚单。
萝丝并没有问杰利怎么办,只见杰利低头久久不语,最后才冒出一句:“算我倒霉,一人一半吧。”萝丝并没有答腔,只是摇摇头就送杰利回家。
这件事萝丝并不是很放在心上,后来两人还曾论及婚嫁,但因为杰利坚持要萝丝签署婚前财产分开协议书,最后两人还是没结成婚。最近几年,杰利在人前还是保持“黄金单身汉”的身份,内心却非常向往家庭生活,不过,很多女孩子在领教过杰利的价值观之后,还是“敬”而远之。
看来,杰利如果希望远离寂寞,还是得挑战自己的价值观了!
由杰利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财富并不只是银行的账户有多少钱,或是拥有多少价值的财产,而是指一个人能以惬意的方式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杰利的“精打细算”,当能不能算是一件坏事,因为小钱如果不聚集,当然也就没有机会由小钱变大钱。但是如果一个人连亲情、友情与爱情,都要用“精算”的方式来拿捏时,那么一个人在拥有了财富之后,也有可能会与“孤独”长相左右!
在这方面,巴菲特就有着深刻的教训。有很长一段时间,他因为忙于投资赚钱,疏忽了对妻子和儿女的感情,结果导致夫妻感情破裂,子女也对他多有怨言。如果不是后来用心补偿,巴菲特很可能成为除了钱什么都没有的孤寡老人。
想想看,守住了金钱,却失去了亲情、友情、爱情,您说,这样的人是幸还是不幸呢?
财富与快乐是两回事
快乐本身是人生的一大财富,但不能说财富就等于快乐,快乐和财富之间是不可逆的。创造财富的过程也许是快乐的,但一旦拥有了财富,未必就一定拥有快乐。因为拥有财富的快乐远不及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获得的欢乐多。
拥有财富只是一个生命过程而绝不是生活的目的,这是一个铁定的不容改变的生活道理。一个人或一个社会追求财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生命的快乐,财富不过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来看看巴菲特是怎么说的:
爱等于快乐。如果有许多的人爱你,那么你就是一个快乐的人。健康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但是那只是运气,我在健康方面只是运气很好。如果你让我在200亿美元与爱我的20个人之间作出一个选择,我会选择爱我的那20个人。
我喜欢成为一个老师。在下一个学年,在奥马哈有48所学校,包括大学、学院等等,我希望可以去。我喜欢教学,我把整个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看做一个教学机构,我和我的伙伴查理·芒格对应该怎样进行生意运作等等有着自己一定的理念,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就是一个展示项目,我们希望它会成为一个教学项目。
我犯过各种错误,我还会继续犯错误,这是我可以向你保证的。如果你每天、每周都会进行决策,你肯定会犯错误,你不能让这些错误去伤害你的财政状况,不能冒这个风险。这并不会让我为难,我并不追求完美,我会犯错误,没有人是完美的。我认为,明天总会是最美好的。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浮躁,很多人心中只有钱,没有了亲情也没有了爱。为了钱兄弟反目,为了争夺财产而忙得不亦乐乎,最后只剩下钱。钱在大家一起花的时候它是温暖的,当一个人花的时候它是冰冷的。
来看一个流传久远的哲理故事:
有位国王,天下尽在手中。照理,应该满足了吧?但事实并非如此。国王自己也纳闷儿:为什么对自己的生活还不满意?尽管他也有意识地参加一些有意思的晚宴和聚会,但都无济于事,总觉得缺点儿什么。
一天,国王起了个大早,决定在王宫中四处转转。当国王走到御膳房时,他听到有人在快乐地哼着小曲。循着声音,国王看到是一个厨子在唱歌,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快乐。国王甚是奇怪,他问厨子为什么如此快乐?厨子答道:“陛下,我虽然只不过是个厨子,但我一直尽我所能让我的妻小快乐,我们所需不多,头顶有间草屋,肚里不缺暖食,便够了。我的妻子和孩子是我的精神支柱,而我带回家哪怕一件小东西都能让他们满足。我之所以天天如此快乐,是因为我的家人天天都快乐。”
听到这里,国王让厨子先退下,然后向宰相咨询此事,宰相答道:“陛下,我相信这个厨子还没有成为99族奴。”
国王诧异地问道:“99族奴?什么是99族奴?”
宰相答道:“陛下,想确切地知道什么是99族奴,请您先在一个包里,放进去99枚金币,然后把这个包放在那个厨子的家门口,您很快就会明白什么是99族奴了。”国王按照宰相所言,令人将装了99枚金币的布包放在了那个陕乐的厨子门前。
厨子回家的时候发现了门前的布包,好奇心让他将包拿到房间里,当他打开包,先是惊诧,然后狂喜:金币!全是金币!这么多的金币!厨子将包里的金币全部倒在桌上,开始查点金币,99枚?厨子认为不应该是这个数,于是他数了一遍又一遍,的确是99枚。他开始纳闷:没理由只有99枚啊?没有人会只装99枚啊?那么那一枚金币哪里去了?厨子开始寻找,他找遍了整个房间,又找遍了整个院子,直到筋疲力尽,他才彻底绝望了,心中沮丧到了极点。
他决定从明天起,加倍努力工作,早日挣回一枚金币,以使他的财富达到100枚金币。由于晚上找金币太辛苦,第二天早上他起来得有点晚,情绪也极坏,对妻子和孩子大吼大叫,责怪他们没有及时叫醒他,影响了他早日挣到一枚金币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他匆匆来到御膳房,不再像往日那样兴高采烈,既不哼小曲也不吹口哨了,只是埋头拼命地干活,一点也没有注意到国王正悄悄地观察着他。
看到厨子心绪变化如此巨大,国王大为不解,得到那么多的金币应该欣喜若狂才对啊。他再次询问宰相。宰相答道:“陛下,这个厨子现在已经正式加人99族奴了。99族奴是这样一类人:他们拥有很多,但从来不会满足,于是拼命工作,为了额外的那个‘1’,他们苦苦努力,渴望尽早实现‘100’。原本生活中那么多值得高兴和满足的事情,因为忽然出现了凑足100的可能性,一切都被打破了,他竭力去追求那个并无实质意义的‘1’,不惜付出失去快乐的代价,这就是99族奴。”
当事业蒸蒸日上,财富与日俱增之时,你是比以前更快乐了,还是正相反呢?金钱只能保证生活必需品的满足,却不能保证虚荣心极度膨胀所追求的那种虚幻的快乐。所以,重要的是想明白自己到底追求的是什么,然后享受追求和得到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