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头苦干一直都是人们对敬业者的最好的形容,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一心扑在工作上,总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干劲。
在职场中,这种敬业精神当然需要。但这样是不是就够了呢?
不够,在市场经济的新时代,处处都讲效益。要实现结果上的效益,就必须重视过程的效率。作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员工,在不怕苦不怕累的同时,还要学会动脑子、有方法、在巧干中创造更大价值。
让勤劳看到效果
“穷忙族”指的是这样一类人:他们整日辛苦奔波、忙得不可开交、累得要死,但却费力不讨好,往往做了一堆无用功。而结果自然是回报也很少:薪水不见上涨、职位不见提升,前途不见光明。于是越忙越穷,越穷越忙。
“穷忙族”很值得人同情,因为他们有把事情做好的愿望,也不吝啬付出自己的努力,但辛辛苦苦却没有回报,自以为下了苦功夫,可是到头来还是白忙了一场。
想把事情做好固然没错,但也得有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白忙乎”。不久前在网上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博客,感触颇多。作者是中国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宫现任主持——张高澄道长。道长曾经留学美国,在浙江大学任过教,他的语言非常风趣幽默。现将这篇博文摘录如下:
往常桐柏宫开会庆典,所有名单都是贫道审议通过后,再打印信封和请柬,然后发出。这次邀请函的名单当然还是贫道亲自审议,所不同的是预处理阶段,从输入名单,到打印这些机械动作,在俺们道观增添了得力帮手后,不需贫道亲自操作了。故此贫道非常胸有成竹地满怀信心地仅仅精心于最重要环节——审核名单。不过这个过程让贫道仔细品味到细节决定成败是咋回事。
首先这些基础名单,是从那些名片上扫描出来的,咱们道观有一台名片扫描机,是北京赵小姐捐赠的,真好使,可以无比轻松地把所有名单直接扫描到电脑里。
在扫描开始之前,我让小道士们每次扫描完毕,要先核查后,核对准确名字地址,再整理一遍,但显然没有引起注意,贫道也认为这些叮咛十分没有必要。经过大约三周以后的扫描,我们得到大约888个名字记录。贫道直纳闷,哪来的这么多人?
赶紧把最后的文件拿过来一看,傻啦!有65个是没有清晰姓名的记录,48个地址不详的记录,12个是有姓没有名的……最后发现完整的有效记录大约占71.77%!
无奈,只好连夜挑灯,奋战几个夜晚,把名单分好类,按照不同地区一一理顺,并且做了记号。把那些只有名字没有地址,或者只有姓没有名的,地址不清晰的,都归到一类:待查。道人们也没闲着,也是日夜奋战,把名单仔细整理了一下。这样就开始打印请柬和信封了。
很快,通过了操作的熟练训练阶段,许多技术环节的突破,终于打印出了一份完整的请帖和信封。大家欢呼不已。于是按照正常的速度,几百个请帖都整整齐齐摆在了桌上,等待发出。贫道及时发出指令,全部立即寄出。不过邮件发出后,觉得似乎有必要再检查一下,多点小心,也不算是看不起青年人吧!看了一阵。觉得看出点味道了!!!!天哪!
一个信封上这样写的:“敬呈上海程大猛先生臺啓”!这个上海这么大,让邮差到哪里去寻找这个大猛呢?另一个上面写的“敬呈天台城关章小冷董事长臺啓”!天台虽说小点,可是城关也有几万人呢,这也不好找呀!再一个更逗:“清溪乡某厂郝须烟女士”!天哪!
看完道长的博文,我们在忍俊不禁的同时,不免感慨:在我们的印象中,道观是最与世无争、最单纯、只需要讲修行的地方。但即使是在我们看来是“世外桃源”的地方,也需要办事,而做事也需要有技巧,否则就会闹笑话、做无用功,更何况是天天身在职场,每天要处理各种事情的人呢?
有些员工总觉得做事情努力就行了,但如果方向和方法错了,可能干得越多,错得也越多,浪费的时间和精力也就越多。那怎样才能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呢?有几点特别需要注意:
做事情前要有清晰的规划,制定出详细的流程;
养成随时检查和核对的素养,发现有不对,及时纠正;
不只是用手做事,更是用脑做事。
计划好我们的人生
有这样一句名言:“在人生的道路上,必须拟订计划然后一步步迈进”。的确,人生需要计划,工作也需要计划。有计划才能保证做事不偏离目标。但很多不够职业化的员工却总是凭感觉做事:“差不多了”、“大概是这样”、“应该不会有什么事”……这些模糊不清的感觉,往往是靠不住甚至是错的。
之前我们给一家电视台做培训,负责人谈到了这样一件事:2006年《伟大的世界文明》艺术展在中华世纪坛开幕,因为这是中国第一个以世界文明为主题的大型综合展览,电视台对此很重视,特意安排了摄影记者去参加开幕式的拍摄。
摄影记者早早就到了现场,等摄像机摆好了,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却突然发现,居然忘了带录像带。这可怎么办,回台里取已经来不及了,向同行借,同行的带子也有限,最后通过多方协调,才临时借了两盘带子。不过可惜的是,等把带子装上,开幕式已经开始了,一些珍贵的镜头都没有拍到。
失去这么一次珍贵的机会,让摄影师后悔莫及。回顾我们在工作中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经历呢?觉得准备得万无一失了,结果却偏偏漏掉了最关键的东西。
如果养成事先做计划的习惯,很多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假如这位摄影师能提前把需要准备的东西一一列出来,并且一项项检查,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那么也许就不会出现故事中的情况了。
按计划做事,不仅对做好手边的事很重要,而且对每个人一生的发展都很重要。成功的人,往往是善于做计划的人。在职场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从一个最普通的市场专员做到公司副总裁,仅仅只用了一年零七个月,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职场晋升神话。这个人,就是曾任北大青鸟培训中心副总裁的夏雨峰。而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在于他懂得按计划办事:他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计划,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十分明确。之后一步一个脚印,直到实现目的。
读完MBA的夏雨峰选择了在北大青鸟做市场专员,很多人都不理解,作为一个堂堂的MBA毕业生,完全可以找一份很好的工作。但夏雨峰却有自己的想法,他觉得选择这份工作,可以迅速了解北京这个城市的社会特点。同时,他的目标并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市场专员,而是要迅速脱颖而出。
有了目标,接下来就是如何付诸行动。刚工作没多久,就遇到了非典,所有人都只能待在家里,但工资照发。很多同事乐得清闲,每天在网上聊聊天,打打游戏。但夏雨峰却不一样,他并没有因为非典的到来,就放慢努力的脚步。在大家闲着的时候,他却每天给自己规定了一个工作量,查阅大量资料,做大量整理。等正常工作时,他已经用这段时间为将来的业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业绩突出,在做了10个月的市场专员之后,他被提升为青鸟培训中心某学校的校长。但他并没有满足,而是有更高的目标。当时,培训中心之间是有竞争的,但为了提升所有培训学校的业绩,他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成功经验拿了出来,介绍给其他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培训中心。很快,他就被升任为培训中心的副总裁,又一次实现了职场的飞跃。不夸张地说,他每一步的飞跃都和做规划、有计划密不可分。
所有想证明自己的人要想获得迅速提升,在三个月内成为优秀员工,就不能只图省事,过一天算一天,走到哪算到哪,全凭感觉走。而是要像夏雨峰一样,做任何事情都有计划:首先有一个清晰的目标,然后分析要达到这个目标,每一步该怎么做、该付出哪些努力。做到了这些,那么职场晋升的神话就不再遥远。
由“体力劳动”上升到“脑力劳动”
“用手办事”指在做事的时候,只是简单、机械地完成;而“用脑办事”,则会在做事的过程中不断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达到最好的效果。很多总是做不好工作的人,接到一项任务的时候,往往是怎么安排怎么做,一点脑筋都不肯动,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怎么做才能做好却根本不去思考。
我们在给一家著名企业做培训时,一位部门经理谈到了他们部门招的一名新员工。
小朱分到他们部门之后,非常喜欢问问题,一开始大家还觉得他很好学,不懂就问,但慢慢地,大家发现不是这么回事。不管让他做什么事情,他总是问:“我该怎么去做呢?”“就像上次那样去做吗?”“我这样做行不行?”……
他就这样一直追问个不停,自己完全不去思考,如果让他自己想工作该怎么做,他就会说:“我的确不知道该怎么做,您还是帮帮我吧”。最后弄得这位部门经理非常恼火,也是,自己的工作,哪有让别人替自己思考的道理,如果这样,公司招聘他来干什么?最终,小朱被辞退了。
这个例子,就是典型的“用手办事”,别人说什么就做什么,不说就不做,更别说主动做,这样的人,到哪里都不会有发展的机会。那么,在工作中,什么才叫“用脑办事”呢?
《青年文摘》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6个月,从服务生到经理》,作者李玉讲述了自己是如何完成这个跨越的,他的一些方法很值得大家借鉴。
(一)接受任务的同时,思考最佳的完成方案
李玉以服务生的身份应聘到一家酒店工作。当时酒店即将开业,总经理写了78张请帖,让他和其他5名新员工一起,将手中的请帖都送到收件人手中,每人的任务是13张请帖。结果,其他5个新员工最多的也只是送出去5张请帖,而他不仅把所有请帖都送了出去,还让所有收件人都在自己事先做好的表格上一一签了字。
为什么只有他完成了任务?难道他送请帖的那些人都住得近吗?其实不是,只是他在送请帖之前,排了一下路程顺序,先送哪家后送哪家才能最节省时间,都一清二楚。这让总经理很出乎意料,尤其是当他把那张签有所有收件人名字的表格交到总经理手上时,总经理还一愣,忍不住赞赏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在这里有三点特别值得学习:一是接到任务不是盲目去做,而是首先思考最佳的完成方案;二是额外多做一点点,比如没有人要求,他却主动制作表格,让收件人签字,让领导放心;三是事情做完后主动向领导汇报,让领导了解自己的工作进程。
(二)在工作的过程中,思考最好的办法
酒店开业之初,李玉就给总经理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在正式开业后,他被安排到了酒店最好的岗位上——做DJ。很多人会觉得,DJ还不好当,客人喜欢什么歌曲就点什么呗,最多选择一些大众歌曲,满足一下大部分客人。但他却一直在琢磨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当时还没有电脑选曲,为此,他尽量熟悉所有曲目。不光如此,他还开始揣摩客人们的喜好。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他发现有的客人一进门就喜欢唱,有的客人把酒喝到正酣处才会有兴致唱歌。慢慢地,李玉琢磨出一套独特的待客之道。如果看到文质彬彬的中年人,他就会放一些《喀秋莎》等外国名曲,如果看到是一些服饰前卫举止潇洒的年轻人,则会选择放一些最流行的通俗歌曲。如此一来,很多客人就会跟着他放的歌曲一首接着一首唱,几乎都不用点歌了。他的这种做法,赢得很多客人的喜欢,生意也越来越好。
(三)在领导最重视的地方下工夫
后来因为吧台的员工辞职,总经理就让他去了吧台,他接替过工作之后,就把之前开票、收款的两项工作全部包揽下来。以前的职员是两天三天一交账目,但是他想,作为领导,最关心的莫过于每天的收支情况。既然这样,为什么要隔几天才交一次账目呢?让领导每天能够看到账目明细,更好地把握公司效益情况不是更好吗?于是他将原来的习惯改成了天天上交,这让领导更加重视。甚至又夸他:“你真是块宝玉,放在哪里,哪里就放光彩”。
因为处处表现得很出色,6个月之后,当酒店的火锅城开业的时候,他被任命为经理。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懂得用脑做事的员工,不管到哪里,都会发光、都有机会被重用。
让思想更开阔一些
要想从“穷忙”的窘境中摆脱出来,就需要开拓思路,凡事往多处想、往深处想、往新处想,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习惯,办事的能力自然就会大大提升。那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应该重点往三个地方去想。
(一)往多处想
也就是说,一种方法行不通的时候,千万不要就此打住,而是多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北京东四邮局是北京邮政最早的支局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获得过无数的光荣称号,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工作人员。邮局一直秉承“用户是亲人”的服务理念,只要是用户提出的要求,都尽可能满足。一天,一位操外地口音的小伙子来到东四邮局,负责接待他的是营业员马晶晶。小伙子一进门就着急地说,因为父亲生病,家里急需用钱,一定要让那边马上就能收到。
马晶晶建议他用邮政实时汇款业务,但在询问完小伙子的汇款地址后,她发现小伙子的家在偏僻的农村,超出了实时汇款的范围。一听这种情况,小伙子更着急了。马晶晶一边安慰他,一边想办法。她通过邮政编码搜出来三十多个离当地能够实时汇款比较近的网点,然后又逐一询问小伙子的家离哪个网点最近。
然而询问了三十个网点之后,都没有找到离小伙子家稍近的网点,这时的小伙子已经急得满头大汗。马晶晶让小伙子别着急,又认真地再次筛选网点,最后问到台州县城可不可以时,小伙子立刻说,那个网点离自己家最近,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马晶晶第一时间帮他办理了汇款,不到两个小时,家人打来电话来说钱收到了。关键时刻正是马晶晶的“多想”,才帮助小伙子解决了燃眉之急。
如果每个人对待工作都能像马晶晶一样,遇到问题不是退缩、或者总以“没办法”来推脱。那么再“棘手”的问题也能够解决。
(二)往深处想
也就是说,看事情不要光看表面,而要多往深处想想,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王利芬曾经是中央电视台著名的主持人和策划人,当她还是一名新闻记者的时候,她用“顺藤摸瓜法”找到了铁路亏损的重要原因。1996年,中国铁路面临改革。当时关于铁路的传言很多,有人说中国铁路亏损,问题多多,老百姓怨声载道。为此,王利芬来到沈阳铁路局采访,在采访中,她了解到了一个信息,局领导告诉她,现在火车上几乎没有乘客了,大家都坐大巴出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王利芬不禁在心里打了个问号。
一天,她在餐厅吃饭的时候,突然看见一列火车进站,而站台上人山人海。这和局领导说的没有人坐火车不一样啊。来不及多想,她马上放下碗筷,飞快地跑到了站台上,并且跟随大家一起挤上了车。而上车后调查的情况更是让她没有想到:这列火车竟然超员200%。
为了找到原因,接下来,她在沈阳开往上海的四趟列车中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一列车是超员的,但其他三列都是空空的,上座率不到30%。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解之后,原因终于找到了:那列超员的火车是平价火车。原来,并不是大家都坐大巴去了,而是大家都挤在了便宜的火车上。通过层层追问,王利芬深入剖析了铁路运行机制存在极大的问题,也为中国的铁路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王利芬的执着和刨根问底的精神感动了许多人。连时任铁道部部长的韩杼滨在接受采访时都说:“我们铁路的干部如果有像《新闻调查》记者这样的调查态度,我们的改革早就实现了。”的确,任何工作中,都不要浅尝辄止,蜻蜒点水,而要下工夫深挖。越往深处想,思考就会越全面,做事也就会越透彻。有这样的精神,何愁不能在单位中脱颖而出!
(三)往新处想
也就是说做事要有创新精神。很多人总有一种依赖的心理,觉得既然有职场前辈的指点,那就按照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去工作就行了,何必自己费劲去创新。
这样做开始可能会省事,但时间一长,就会越来越没有创造力。而没有创新的能力,就等于缺乏竞争力,最终就会被淘汰出去,更不用谈什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