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打赢职场遭遇战
10765000000004

第4章 不重“学历”重“学力”

学历,代表了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而“学力”,则是有效学习的能力。

好多员工总有一个误区,觉得自己有学历,就理应受到重视、获得很好的发展。

但学历并不代表“学力”,在职场中,看重的并不是你过去所学的是哪些东西,而关键要看你在职场中学习的能力,包括自我学习、向别人学习的能力。

在职场中,善于学习的人,往往才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人。

职场是人生的另一所学校

很多刚毕业的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学了那么多年。终于毕业了,不用再学习了。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毕业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反而是更重要学习的开始,因为职场中很多东西是学校不会教的。进入职场。必须抱着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越能倒空自己,接纳的东两就越多越快。

为什么学习对于职场中的每一个人来说是如此重要呢?

(一)不进步就是退步

日本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说得好,“毕生保持求知欲,就一定能在自己的重大使命上成就一件事”。自己不学习不充电,不见得竞争对手也不学习不充电。别人进步了,而你还一点长进都没有,固守着原来那点东西不放,那么曾经的优势就可能变成劣势,甚至因为跟不上发展越来越退步。反过来,如果懂得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就算是起点并不高,也可能很快就找到自己的位置。

《智慧》杂志曾刊登过一篇作者为王伟华写的文章——《我怎么败给了她》,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公司曾经招聘了一位非常年轻的女孩给他当助理。第一次见面,他就对这个不注重穿着的女孩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刚开始,就算自己手头的工作一大堆,他也不让女孩做,只是让她做些扫地打水的琐碎事。女孩对此并不在意,每天都快快乐乐地来上班,认认真真地做着那些小事。

女孩毕业于传媒专业,进公司也算对口,但他认为女孩的水平实在不敢恭维。有一次,女孩做了一份简单的广告创意放在他的办公桌上,想请他指正一下,但被他随手扔进了垃圾桶,因为在他觉得那样的创意实在没有点评的必要。

本以为女孩会知难而退,没想到,第二天,女孩又将修改过的创意放到了他的桌上,而在他看来,这次略比上次好些,不过依然不符合他的要求,于是他再次将纸扔到垃圾桶,女孩看着这一切,默默地转身离开。第三天,第四天,几乎每天他的桌上都会出现女孩设计的广告创意,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有所改变,但总体起色不大。终于有一天,他对女孩说:“你并不适合干这一行,你的创意没有一丝新意”。听了这番话,女孩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但她并没有选择离开,而是更加专心地做事。

一次,公司接了一笔很大的广告业务,老总派他带着女孩去和对方洽谈。本来这是一件胸有成竹的事,他们设计的广告也为客户准备好了,但就在准备签约的前一天。对方突然打电话说另外一家广告公司的创意更适合,要终止合作。这让他很恼火,在电话里很不客气地指责客户不守信用。这时候女孩在一旁说,让她试试,事情也许还能挽回。他想,女孩未免太单纯了,哪有那么容易挽回?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一上班,领导就满脸喜色地告诉大家,女孩用自己的作品挽回了与客户合作的机会,为公司增加了一笔大业务。这让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从领导的表情中,他看到和以往不一样的眼神。他明显感觉到自己在公司的地位不保。最后在女孩接二连三的好创意下,他的创意效果却节节败退,最终只好让贤辞职。

这样的故事很让人深思。作为职场新人,女孩一开始并不优秀,但是她通过不断的学习最终超过了自己的上级。而作为很有经验的职场“前辈”,如果不学习、不进步,最终只能把机会白白让给别人。

故事中的女孩表现得非常出色,但在现实工作中,很多人身在职场却并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他们往往自我感觉良好,一是认为个人能力出众,二是认为自己有学历,工作过一段时间的人甚至还觉得资历也有了,有这样的“优势”到哪里会没有发展呢?于是,他们就会格外自信,对工作中的学习不屑一顾,甚至觉得是在浪费时间。结果,自认为的优势不再是优势,甚至失去竞争力和工作机会。

(二)工作本身对你有要求

学习力既是让自己在职场中保值和增值的前提,也是工作本身对每个人的要求。每份工作都有标准和要求,要达到这个标准和要求,就必须充电和学习,而且你把标准和要求提得越高,越能激发自己的学习愿望和兴趣,而成长相对来时也会更快一些。

(三)竞争的态势对你更有要求

瞬息万变的职场中随时都在考验我们的能力,只有随时保持学习的人,才能不被职场淘汰。就像前面案例中所说的一样,作者本来是公司器重的人才,不仅个人能力突出,还担任重要的职位。但在工作中,他松懈了自己,不再充电学习,最终被他“看不上”的一位刚毕业的助理给取代了位置。要知道,我们不学习不表示竞争对手不学习,我们不努力不表示竞争对手不努力,如果一旦放松自己,就会有被人超越和取代的危险。

学力,是每个员工都必须具备的。很多著名企业都很注重培养员工的学力,比如德国SAP公司。公司成立之后,之所以能够发展迅速,很快成为全球第四大独立软件供应商,和公司这种重视员工在工作中的学习能力是分不开的。甚至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他们看重的并不是学历,而更在乎员工吸收多少新知识、还能提高多少。

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学以致用,简单说,就是学习不要和现实工作脱节,要能将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际中去。而“用以致学”,则是根据工作的需求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新员工要快速提升自己,最聪明的办法莫过于一边学以致用,一边“用以致学”,尤其是新毕业的人,刚入职场,由于经验和能力都比较缺乏,“用以致学”尤其显得重要。那么,到底哪些“用以致学”的方式最有效呢?

(一)按照工作需要去学习

也就是工作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

在韩国,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女性。她在1979年成为著名企业大成产业株式会社金英大会长的秘书。此后至今30年间,一直是这家超一流企业会长不可或缺的完美秘书和重要业务伙伴,并在韩国秘书界获得了“秘书界教母”的外号。可以说,她的位子从来没有人能够取代,她的办事能力更是让领导们佩服,从某种意义上,她就是公司的金字招牌,一个不能失去的职业能人。她的名字叫全圣姬。

那么,她怎样做到这样的呢?为了做好秘书工作,她学习了一辈子外语。当她看见公司打算和日本企业合作时,她就立刻去学日语,当公司和法国企业有合作的时候,她又跑去学法语。后来公司要和中国企业合作,她又开始学起中文。到了50岁,为了提高自己的英语,她还跑到学校和一群十几岁的高中生一起上课学习。

她就是这样事事要求自己做到更好。比如领导喜欢喝普洱茶,她就潜心研究泡茶的技巧,甚至做到了将普洱茶泡20到30次之后,还能将茶味维持得很好的地步。看到这里,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她为什么能成为最好的秘书。这样不用领导交代。就会主动按照工作需要去学习、并且能够学精学透的人,又怎么不会是领导最器重、最离不开的人呢!

(二)带着目标学习

这就是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围绕这个目标,不断地钻研下去,直到目标实现为止。

陈素萍是浙江隆中公司质量总检员,这位普通的女性,因为攻克了技术难关,为公司创造了很大的效益,曾被评选为全国劳模。尽管自己文化程度并不高,但她始终敢于给自己定目标,压担子,并且利用业余时间大量学习专业知识。

当时公司准备开发发动机气门挺柱,这个产品在国内还是空白,产品一直依赖进口,别看只是个零件,但技术含量要求很高,而且加工过程也有很大难度。公司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难题,专门成立了研究小组,陈素萍是小组的一员。接到任务后,她给自己定了个目标,一定要解决这个难题。

于是她每天认真地研究分析加工工序,不管昼夜反复试验,终于在短短一个月内,成功地攻克了这个技术难关。最后使得新产品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该项目还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陈素萍也因此被评选为全国劳模。本来,她不是科班出身,又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但是她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充电,弥补了自己的不足,也能因此为公司创造效益,成为公司的栋梁之才。

很多人不愿意学习,因为在他们看来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而且付出了也不会百分百有回报。结果越是不愿意学习,发展越是慢。反倒是给自己定一个高的目标,围绕目标去学习,有可能就会创造出想像不到的奇迹。

(三)为了创新去学习

也就是不拘泥于过去的方法,而总在思考,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能不能再做点改进?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位全国劳模、西安铁路局工务机械段维修班工长、被誉为工人发明家的蔡富平的故事。

当襄渝线、阳安线刚投入运行时,蔡富平先被分到承担突发事故抢修的重要工务段工作,后来,又调入科技含量高的工段修配所工作。作为一个初中毕业生,他知道自己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于是白天也学,晚上也学。随着专业知识的不断积累,蔡富平产生了制作维修工具的念头,在不懈的努力下,他研制出了不少工具,研制出来的打桩钻头、卷板机等几项,总共节约资金80多万元。

有一次,做一项桥墩加固工程,由于作为主要施工器械的钻机经常出故障,致使施工进度很慢,于是他下决心研制出一台好用的钻机。这未免有点太异想天开了,连同事都觉得:“你一个初中生,能造出几十万元的钻机,厂家早该倒闭了!”但没想到的是,在他的试验和不断努力下,他居然真的把钻机研制成功了。钻机投入使用后,工程进度加快,任务提前完成,公司为此节省了48万元。

一个初中生,却能够通过学习中,不断创新,甚至完成别人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通过蔡富平的经历,也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只要有创新的决心,就没有什么不可能。

做个悟性高的员工

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在选择人才时就有两条标准:第一看有没有上进心;第二看悟性强不强。

是的,一个人的悟性决定他在职场发展的快慢。最优秀的“学力”不光包括会学,也包括会悟。一个悟性高的人,做什么事情都不需要反复提醒和点拨,一点就通,一点就透。

悟性高的人能够通过别人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领悟到对方要表达的东西。而一个悟性低的人则需要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指正。悟性越高,在职场中越受欢迎。那么,悟性高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反思力强,同样的错误不会犯两次

我们单位有个新编辑,我们发现她不管是在处理本职工作上,还是在团队中,都很注重细节,如每次开完会之后,就算没人要求,她也会主动将桌椅重新归位。了解她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好的素养,她分享了自己的一段经历:

毕业之后,她在一家企业单位实习,被领导安排在车间工作。去过生产车间的人大概都会知道,那里的工作都是一环扣一环的。一个工序的顺利完成才能进行下一个工序。

一天,他们突然接到领导的加急任务,于是在师傅的带领下,他们立即开始工作。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师傅不仅要求他们有质量也要有数量。经过一番紧张忙碌的工作后,她终于忙完了手中的活,完成后产品立即进入下一个流程进行再加工,她也就轻松地回家了。

谁知刚到家,师傅的电话就过来了:“你怎么回事啊?就那么几个元件全让你弄错了,现在要返工重做,你知不知道,因为你的错误,下道工序的工作人员白白浪费了多少时间!”原来因为着急赶工,她把电子板上的几个元件位置插错了,也没仔细检查就急着下班了。没想到自己的粗心导致了下道工序的工作人员无法继续工作,预定的任务量没法按时完成。本来还是加急的任务,现在却耽误了很多时间。

为此她遭到了领导的严厉批评,她也对自己的行为作出了反省:没想到忽视了一个小环节,却带来了那么严重的影响。她进一步认识到:在团队中,一个细节的失误就会引起连锁反应。所以任何小事都有可能是大事,一点也松懈不得。在以后的工作中,她经常会想到这次失误,在方方面面都力求注重细节……

这就是悟性高的表现。不管犯了什么样的错误,都懂得及时反思,并修正自己的行为,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的人自然是成长最快的。

(二)听得懂“弦外之音”

真正悟性高的人,不仅会一点就透,甚至不点都会透,听得懂别人的“弦外之音”。被誉为中国“飞人”的刘翔就属于这一类人。一次训练,教练孙海平要求他加大强度,布置完任务之后的教练就去训练其他的小队员了。于是刘翔在一边开始偷懒,没想到教练的余光注意到他了。于是孙海平走到他面前,让他不要练了。刘翔感觉出了教练的不悦,于是连忙解释说自己在做准备活动,但孙海平还是让他不要练了。

刘翔一看,知道自己错了,也就不再辩解,只是站在一边默默地看。而孙海平一上午也没跟他说话。当天晚上,刘翔就主动给教练写了检讨。从那以后,刘翔在训练中再也没偷过懒。

这就是悟性,真正对自己负责的人,哪怕别人只是一句话,也懂得自己该怎么做。

(三)懂得举一反三

我们可以把人分为三种:

第一种,不管说多少次、犯多少次错,就是坚决不改,顽固得像石头一样。不夸张地说,这种人是最可怕的。正如一位人力资源总监所指出的:因为在这种人身上,兼具了“猪性”和“驴性”:因为有“猪性”的笨拙,什么东西到他那都漏光了,一点都吸收不了,什么都学不到;而“驴性”则意味着倔强,即便悟出了道理,也坚决不改。第二种,能从每件事情中学到一点东西。第三种,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第一种,是最让人生厌也最不可能有发展的;第二种,能吸收一些东西,但成长起来会比较慢;惟有第三种,才是职场中最需要、也最能获得发展的。

(四)拥有“空杯”心态

我们都知道,杯子越空,能装进去的东西也就越多。反过来,如果杯子过满,那就不可能吸收别人的东西。一个悟性高的人,往往也是敢于倒空自己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通过吸收别人的好东西来达到提升自己的目的。

在失败中学习,在成功处前进

学习能力,还体现在善于总结上。对于员工来说,应该记住一句话:凡事都有总结的必要,凡事都有改善的余地。

不管是失败的教训还是成功的经验,都值得总结。失败了,为什么会失败?下次如何才能避免?成功了,经验又在哪里?下次可不可以再用,能不能再改进?

任何时候,总结可以说都是改进工作流程、找到工作诀窍的最佳途径。

王学文是北京西单商场精品女鞋区非常出名的青年职工,也是两单商场的服务小行家。

为了做好服务,她可没少下工夫。除了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她还在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贴心服务六法”,并且将这些经验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她的服务也渐渐成为公司的一面旗帜。

她总结出来服务六法体现在售前、售中、售后三个环节。比如在售中,可以采用“迎声倾身服务法”。具体指的是:当顾客到柜台后,要面带微笑有迎声——“欢迎光临××专柜!”并使用倾身服务法为顾客服务,即:请顾客在试鞋凳上坐下,在距客人半米的位置,以“倾身式”蹲姿将鞋盒放在身前地面上,取出鞋,清除鞋内杂物,附带松开鞋带,双手呈坡式,鞋跟朝前将鞋递给客人,准备好鞋拔,请顾客试穿。

不要小看这些小细节,这都是王学文经过反复观察和实践摸索出来的。而她这些服务,更重要的是令顾客非常满意,好评不断。

方法一旦总结出来,那么工作就会随之变得有效而轻松。

当然,我们不仅要从好的工作经验中总结出规律,也要学会从失败中总结教训。

李经理在一家饭店任职,有一段时间,他为就餐高峰期上菜太慢、因此不断被客人投诉的问题所烦恼。尽管他也想了一些办法,但效果并不明显。

为了彻底解决问题,他决定对饭店所有客人的投诉记录进行分析,最后发现在就餐高峰期,收银员会同时录入十来份菜单,而每一张需要近两分钟,再加上经常还需要接订餐电话,时间还会延长。

因为厨房不能及时看到菜单,所以上菜太慢也就在所难免。既然这样,那就再增加一个录入人员。然而经过试验,发现效果并不明显,而且每天的高峰时间毕竟不长,为此额外增加一个人并不合算。

那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通过反复的思考和实践,他终于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要求每个服务人员为客人点完菜后,要随时注意客人的桌面,如果五分钟后菜还没上,就要及时和划单员沟通,而划单员对照客人的单子,发现10分钟没上菜,就要及时通知厨房催菜。这样一来,出菜慢的问题解决了,客人们抱怨的现象也随之消失了。

尽管这只是工作中的一件小事,但这位经理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却值得借鉴,有时候,问题往往不是一次就能解决的,或者尽管解决了,但却不尽如人意。这时候,就需要反复琢磨,一次次改进,最终找到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