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处事绝学(下)
10765100000004

第4章 《劝忍百箴》——以退为进的艺术

能忍辱者存,能忍耻者妥,与其说成功者是战而胜,不如说成功者是忍到了最后。

小不忍则乱大谋,不要因一时的成绩而得意,也不要为暂时的遭遇垂头丧气,记住:忍者必胜!

【简介】

《劝忍百箴》是中国最系统的忍学教科书,为元代学者许名奎所著。作者一生饱经沧桑,总结自己和历史人物的经验教训,得出这部忍学精华。他将人一生的所为,以一“忍”字概之。作者所说的“忍”绝不是懦弱、胆怯、“忍气吞声”而是以退为进的哲学,是一个人大智大勇的表现。

该书内涵丰富,涉及忠孝仁义等道德范畴、喜怒好恶等情感领域,涵盖声色酒食、名誉权势、交友治学等多方面内容。书中既有关于忍的理论、忍的方法、忍的功用、忍的要诀,又有关于忍的实践、忍的故事。特别是每一条箴言中几乎都包含有一个乃至多个有关忍的历史故事,这就使得这本书更具可读性和趣味性。从历史典故中获得智慧,从简短的格言中得到启发,读此书能让我们更好地为人处世、得颐天年。

《道德情感》

【原文】

事君尽忠,人臣大节;苟利社稷,死生不夺。杲卿之骂禄山,痛不知于断舌;张巡之守睢阳,烹不怜于爱妾。

养子环刃而辱骂,真卿誓死于希烈。忠肝义胆,千古不灭。在地则为河岳,在天则为日月。

高爵重禄,世受国恩。一朝难作,卖国图身。何面目以对天地,终受罚于鬼神。昭昭信史,书曰叛臣。噫,可不忍欤!

【译文】

侍奉君主应当尽心尽力,这是做臣子应有的大节。如果为国家和人民谋利,即使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颜杲卿曾痛骂安禄山,就算是割掉舌头的痛苦也没有阻止他的行为;张巡守卫睢阳没有食物的时候,把爱妾煮给士兵吃而没有流泪。

面对李希烈养子们的举刀威胁和侮骂,颜真卿面不改色,对李希烈表示了誓死不屈的决心。他的忠义气节,永远都不会消灭。苏轼也曾说:“他们的赤胆忠心在天上就像日月一样光芒四射,在地就像山岳一样宏伟壮观。”

有人享受高官厚禄,世代受到国家的恩德,可一旦大祸临头,为保全自己而出卖国家。这种人有什么颜面来面对天地呢?他们最终是会受到鬼神惩罚的。难怪正史中都清清楚楚地记录着叛臣的名字!所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能动摇自己对君主对国家的赤胆忠心呢!

【点评】

古人把“忠”作为人生第一信条。我们今天则把“忠”分成忠烈和愚忠。通常划分的界线是,是否值得去为其尽忠。于是,我们把岳飞、诸葛亮等人说成是愚忠,因为那个蠢皇帝是不值得为其尽忠的,何不自立门户呢?我们尚且不谈论所谓的历史价值。其实这个问题关乎一种价值观。在那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年代。君王就是国家,忠君就是爱国。赶上好时机摊上个明主是臣子们的福气。如果生不逢时,派上个很愚蠢的君王,那么做忠臣就需要些勇气了,时时做好要死谏的准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是有了死得值不值得之说,这的确关乎价值观。我们无法说哪种价值观是正确的,只能说更敬佩哪种价值观。有些时候,那些比生命、比现实价值更重要的东西。往往更值得我们敬佩。

的确,人生于世,就应该有点精神,就应该承担时代所赋予的责任。

【原文】

父母之恩与天地等。人子事亲,存乎孝敬,怡声下气,昏定晨省。

难莫难于舜之为子,焚廪掩井,欲置之死,耕于历山,号泣而已。

冤莫冤于申生伯奇,父信母谗,命不敢违。祭胡为而地坟,蜂胡为而在衣?

盖事难事之父母,方见人子之纯孝。爱恶不当疑,曲直何敢较?

为子不孝,厥罪非轻。国有刀锯,天有雷霆。噫,可不忍欤!

【译文】

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天地一样广大;为人子女服侍父母时,要怀着孝敬之心。对父母要轻声细语、悦耳动听,晚上要将父母安置好,早上要向他们请安。

做儿子的再难也难不过舜,他的父母用火烧仓库,用土填井,想把他置于死地,他在历山耕田,也不过只是大声啼哭罢了。

要说冤,再也没有比申生和伯奇更冤的了,父亲相信后母的坏话,他们又不敢违抗父命:晋献公祭地,地为什么会凹起来?毒蜂为什么会系在伯奇后母的衣服上?

只有侍奉最难侍候的父母,才能看得出做儿子的纯洁之心。父母的爱恶不太妥当,就算是心中有疑问也不能计较!

做儿子的不孝敬父母,这种罪可不轻啊。国家有刀锯之刑,上天有雷霆之威。唉!父母的恩情深如大海,做孝子的怎么能够不忍受父母对自己的责难呢?

【点评】

父母之恩,等同于天;为人子女应尽孝道。这个道理几乎每个人都懂,但往往做起来很难。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由于忙于自己的事情而很少有时间回家;由于两代人观念的悬殊,我们往往和父母发生争吵。其实,是否真正孝敬父母,常常体现在这些琐事当中:不能回家的时候,隔几天给父母打个电话;有空的时候,少出去游玩一次,回家看看;回家的时候,帮爸爸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和父母聊聊天,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情况;和父母意见不一致时,坐下来慢慢沟通,平心静气地告诉他们你的想法。尽孝道,其实做起来就那么容易。

【原文】

仁者如射,不怨胜己;横逆待我,自反而已。

夫子不切齿于桓魁之害,孟子不芥蒂于臧仓之毁。人欲万端,难灭天理。

彼以其暴,我以吾仁;齿刚易毁,舌柔独存。

强怒而行,求仁莫近;克己为仁,请服斯训。噫,可不忍欤!

【译文】

有仁德的人就像射箭那样,不应怪罪胜过自己的人;别人骄横地待我,自我反思就行了。

孔子不记恨桓魁对他的中伤,孟子对臧仓的诋毁没有丝毫怨恨,他们认为在己者有义,在天者有命,一己私欲又怎么能战胜天理呢?他靠他的财富,我靠我的仁德。牙齿再坚硬也可能毁坏,舌头再柔软也能得以保存。尽力去宽恕别人,这样就离仁德很近了。

【点评】

《说苑》中载有常枞和老子关于齿毁舌存的对话,说明性如刚硬的暴横容易毁坏,而性如柔软的仁义却能长久保存,这是以柔克刚的道理。关于以仁止暴、以柔克刚的效果,有这样一个故事可以说明:晋武帝时,名将石苞镇守淮南,他治军有方,管辖地兵强马壮,颇有名望。这引起了当时在淮南担任监军的王深的忌妒。他向武帝进谗言说石苞与敌国吴国暗中勾结,恰缝此前风水先生也对武帝说东南方将有大乱。于是,武帝便真的派兵去讨伐。石苞知道皇帝的此举,其中必有误会,于是,放下武器步行出城,等候处理。武帝得知石苞的做法后,顿时恍然大悟:如果石苞真有反心怎么会亲自出城接受惩罚呢?如果真勾结敌兵,怎么没有敌人来救援呢?经过这件事后,武帝对石苞的怀疑打消了,并愈加重用他。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被别人无礼对待,这则“仁”的箴言是否让我们明白该怎么做了呢?

【原文】

义者,宜也。以之制事,义所当为,虽死不避;义所当诛,虽亲不庇;义所当举,虽仇不弃。

李笃忘家以救张俭,祁奚忘怨而进解狐。

吕蒙不以乡人干令而不戮,孔明不以爱客败绩而不诛。叔向数叔鱼之恶,实遗直也;石蜡行石厚之戮,其灭亲乎?

当断不断,是为懦夫。勿行不义,勿杀不辜。噫,可不忍欤!

【译文】

义,也就是处理事情恰当准确。以它为准绳行事立身,是没有错的,就算是要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该处罚的,就算是亲朋好友也不能包庇;该推荐提拔的,就算是仇家也不能故意发难。

李笃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救张俭,祁奚不计前嫌推荐解狐。吕蒙不因触犯法令的人是同乡而枉法,孔明不因败绩之人是自己的爱将而不杀。叔向多次责备叔鱼的邪恶,实在是想留下正直人的名声,石碚杀掉了儿子石厚,这样的行为应该说是大义灭亲吧。

该做决定的时候,犹豫不决,那是一种懦弱的行为。不要做不道义的事情,不要杀无辜之人。舍身取义,大义灭亲,是大家所推荐的,为了义,又怎么能够不忍住自己的私情呢?

【点评】

其实道义就是维护正道的精神,中国古代社会之所以有那么长时间的繁荣,可以说正是道义的力量使然。东汉灵帝时,正直而遭诬陷的张俭到孔家避难,孔融替哥哥孔褒做主,收留了他。事发后孔融说他该负责,孔褒说“彼来求我,非弟之过”。他们的母亲说她是家长,她该负责。“一门争死”,侠义感人。孔融、李笃、祁奚、吕蒙、孔明、叔向、石等这些人让人钦佩的正是他们自觉维护道义的精神。其实,无论在什么时代,遵守道义都应该是个人修身处世的行为准则。一个人如果心中没有了道义,那他必然没有归属感;一个社会不重道义,人们必将互相欺诈,社会终会走向没落。一个人、一个社会都应具备一点精神。当我们面对“义”时,自己的私情又算得了什么呢?

【原文】

天理之节文,人心之检制。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当以敬为主,非一朝之可废。

钼麂屈于宣子之恭敬,汉兵弭于鲁城之守礼。

郭泰识茅容于避雨之时,晋臣知冀缺于耕之际。

季路结缨于垂死,曾子易箦于将毙。噫,可不忍欤!

【译文】

礼是根据上天的意志拟制的一些行为规范,也是对人们行为一种制约束缚。出门时就要像迎接地位高的长者,用民时就要像亲临重要的祭祀。一定要以恭敬作为基本准则,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废除的。

钮麂因宣子的恭敬而叹服他;汉军因鲁城守礼而停止攻打。

郭泰在躲雨的时候结识了有德的茅容,臼季途经冀地在田间发现了冀缺的道德。

子路在临死的时候都不忘系好帽带,曾子将身下的席子抽掉才安心地辞世。他们都是没有忘记礼教啊!他们对礼的恪守足以垂教后世!

【点评】

在封建社会,礼义廉耻是人们要遵守的道德标准,而其中对于一个人“礼”的要求又居于首位。“礼”,说白了就是一种规规矩矩的态度。现代社会中,我们也依然将“文明礼貌、讲究礼仪”作为对公民的基本要求。“礼”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可以使得社会变得有序而和谐;对于一个人来说,“礼”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使我们把事情办得更顺利。对他人能做到彬彬有礼,到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这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道德水平。试想,如果在老板、客户面前,你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甚至态度粗鲁,有谁愿意重用你,愿意和你打交道呢?

【原文】

樗里、晁错俱称智囊,一以滑稽而全,一以直义而亡。盖人之不可智用之,过则怨集而祸至。故宁武之智,仲尼称美;智不如葵,鲍庄断趾。

士会以三掩人于朝,而杖其子;闻一知十之颜回,隐于如愚而不试。噫,可不忍欤!

【译文】

樗里、晁错都被人称誉为“智囊”,前者因善于掩饰自己的聪明才智,而得以保全性命并得到善终;后者因性情耿直、仗义直言而被腰斩于市。

人不能没有智谋,但凡事都施用智谋,则会引起很多人的抱怨,而招致灾祸。所以孔子称赞宁俞善用智谋,而认为被砍断了脚的鲍庄智慧还不如秋葵。

士会用杖打儿子,是因为他才疏学浅却炫耀于朝廷;颜回能闻一知十、举一反三,可是表面上看起来却很拙笨。有智慧的人还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做到大智若愚,才能不断地增长智慧。

【点评】

生活复杂多变,我们要学会一套生存的本领。任何人都希望保持自己的个性、任性而为,但很多情况下,这样做的结果是让事情越来越糟,反而离自己的意愿更远。《红楼梦》中,林妹妹性情耿直、眼里不揉沙子,最终只落得个抑郁而死,没能和宝玉有情人成眷属。假如她能学宝钗一分的“愚”,贾母也会将心偏向自己的外孙女吧。由此看来,做人要有原则,但做事不可不讲究方法。有一句名言说:取相于钱,外圆内方。古钱币的圆形方孔,大家都是知道的。为人处事,就要像钱币一样,“边缘”要圆活,要能随机而变,但“内心”要守得住,有自己的原则。处世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这样既可以保全气节,也可以保护自己。

【原文】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而不立。尾生以死信而得名,解杨以承信而释劫。

范张不爽约于鸡黍,魏侯不失信于田猎。

世有薄俗,口是心非。颊舌自动,肝膈不知。取怨之道,种祸之基。诳楚六里,勿效张仪;朝济夕版,曲在晋师。噫,可不忍欤!

【译文】

自古以来,人都会死,这是一个自然规律,如果失信于民,就不能保全统治。尾生因守信的行为而使他扬名后世,解杨也因为履行承诺而获得释放。

范式、张邵没有违背告别时的欢饮之约,魏文侯不因为行酒和下雨的缘故而失信于虞人的狩猎之约。

世间有轻薄的风俗,也有一些口是心非、说话不算数的人;言不由衷,不守信用,往往是招致怨恨的原因,因此这些人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厌恶甚至招致祸害。不要学张仪,诳骗楚国,把割地六百里的诺言改口为六里。晋国早上还受到秦国的惠顾,晚上即遭其攻击,是咎由自取。唉!有信方能立身,有信才能立国,怎能不克制对“信”的动摇之心呢?

【点评】

是否讲诚信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昔日,商鞅在变法条令公布前夕,怕老百姓不相信朝廷变法的决心,就在国都南门立一根木柱,张贴告示说:“谁能把木桩从南门搬到北门,就给十两黄金。”可是没有人相信。商鞅于是又贴一张告示:谁能搬动这根木柱,而且从南门搬到北门,可得五十两黄金。有一个人,抱着试试的心理,把这根木柱从南门搬到北门,商鞅立即给他五十两黄金。商鞅这种信守诺言的做法,使老百姓相信了他变法的决心,为变法成功争取了群众基础。的确,对于个人来说要以信立身,对于国家来说要以信立国。诚信乃世间之珍宝,人无信不立!只有信才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心灵的桥梁,进行沟通。

【原文】

六气之淫,是生六疾。慎于未萌,乃真药石。

曾调摄之不谨,致寒暑之为衅。药治之而反疑,巫眩之而深信。卒陷枉死之愚,自背圣贤之训。

故有病则学乖崖移心之法,未病则守嵇康养生之论。

勿待二竖之膏肓,当思爱我之疾疚。噫,可不忍欤!

【译文】

阴、阳、风、雨、晦、照六气过分了就会产生疾病。在没生病时就谨慎预防,这是治病的最好良药。

如果衣食调理不当,就会遭遇风寒暑热的侵入而产生疾病。有病就应该及时治疗,可是愚昧的人不相信医药却迷信巫术,结果耽误治病,枉送性命,实在是背离了圣贤的教诲。

所以,有病的时候要采用在病中转移心思,静下心来,那么病就会好起来。没病的时候信守嵇康的修心养生之道。

切勿等到病入膏肓再求医,应当重视治病的苦口良药。疾病尚有药石可治,心疾就只有依靠自己了。

【点评】

人生存在世间,健康是第一位的。保住身体的健康,你才有资格谈将来。健康的身体往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肌体健壮,这就需要平时多注意锻炼,在没有生病之前注意加以预防;二是心理健康,紧张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常常让我们倍感疲惫。学会自我调节,以平和乐观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一切,这是我们都应学会的养生之道。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身体和生命赌明天的人越来越多。殊不知,疾病来时,总是悄无声息。做工作我们要懂得细水长流的原则,如果总是疲于奔命、过于劳累,就等于竭泽而渔,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明白这个道理。

【原文】

志不慑者,得于预备;胆易夺者,惊于猝至。

勇者能搏猛兽,遇蜂虿而却走;怒者能破和璧,闻釜破而失色。

桓温一来,垣之手板颠倒;爰有谢安,从容与之谈笑。

郭唏一动,孝德彷徨无措;亦有秀实,单骑人其部伍。

中书失印,裴度端坐;三军山呼,张泳下马。噫,可不忍欤!

【译文】

干什么事情都不会被突发的事故所吓倒,得益于事先有充分的准备:意志不坚定,胆量不够且毫无准备的人,在突然发生的变故前只会手足无措。

勇者因为有思想准备,所以与猛兽搏斗时毫无惧色,但是与突然而至的蜂蝎相遇时只能仓皇逃跑;愤怒时与和氏璧共存亡的人,却也吃惊于铁锅被打破。

桓温带兵“朝见”皇帝,王坦之吓得连手板都拿颠倒了,而谢安却泰然处之,与其开怀畅谈。

郭晞仗势欺人,白孝德敢怒不敢言,而段秀实却无所畏惧,独自一人去见郭晞,劝其弃恶从善。

中书省丢失官印,裴度镇静自若;三军高呼起哄,张泳面无惧色。面对变故,需要有足够的勇气,聪明的智慧,沉着的心态去应对,否则就会手忙脚乱。唉!当意外变故来临时,怎能不抑制住心中的胆怯和惊慌呢?

【点评】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你不可能对每一件事情都有所防备,很多情况下。我们都无法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因此,防备也无从谈起。那么。面对突发的变故,学会变通,沉着应对,便是最为重要的了。关于遇事沉着、机智应变,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中国驻美纽约总领事要离职回国,纽约市商会为其饯行。美国汉学家夏德被请来做总领事临别致辞的翻译。然而这位中国领事讲的却是一口福建话,夏德一句也听不懂。在领事开始致辞后的一分钟,夏德有些手足无措,他当然不能提出自己听不懂。面对尴尬处境,夏德很快镇静下来,还表现出洗耳恭听的样子。领事演说完毕后,夏德从容站起,用英语声情并茂重新演说一番。他的演说热情洋溢,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夏德是怎样听懂的呢?其实,他只是将错就错,自己进行了一番发挥而已。然而,他的沉着机智却使得事情顺利进行了下去。由此看来,沉着镇定地寻找方法,是遇变的良策。

【原文】

富侮贫,贵侮贱,强侮弱,恶侮善,壮侮老,勇侮懦,邪悔正,众侮寡,世之常情,人之通患。识盛衰之有时,则不敢行侮以贾怨;知彼我之不敌,则不敢抗侮而构难。

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是谓忍侮于小。太王事匈奴,勾践事吴,是谓忍侮于大。忍侮于大者无忧,忍侮于小者不败。当屏气于侵杀,无动色于睚眦。噫,可不忍欤!

【译文】

富有者欺压贫穷者,有官得势者欺侮无官失势者,有力气的人欺侮没力气的人,凶狠之徒欺侮弱小之辈,年轻人欺侮老年人,有勇气的人欺侮懦弱之人,狡猾之人欺侮正义之人,多数欺侮少数,这是人世间的常情,人的通病。然而,如果认识到事物均有盛衰交替,那么就不会轻易欺侮别人,而招来怨恨和祸害;当身处弱势时,不去对抗无知狂妄之徒的欺侮,就能避免反抗所带来的灾祸。

商汤感化好事的葛国、周文王诚服作乱的昆夷,这些都是忍侮于比自己小对手。周武王以自己的德行感化匈奴,勾践臣服于吴国,这些都是忍侮于比自己强大的对手,不会招来灾害;忍侮于比自己弱小的对手不会失败。面对侵夺应不急躁,面对冷眼应不动声色。以德报德,是一个君子应该做的;以怨报德,是小人的行为;以怨报怨是愚者的做法;以德报怨,才是仁者的所为。面对各种欺侮,我们必须明白一条:审时度势,保存实力,以图将来。唉!由此看来,遇到侮辱怎么能不忍一忍呢?

【点评】

人与人之间总有强势和弱势之分。因此,社会中总也不能避免以强凌弱现象的存在。当你处于弱势之时,要明白韬光养晦的道理,要能够忍得一时之侮。勾践卧薪尝胆臣服夫差,能忍得十年之侮,最终实现了复国振兴的宏愿。“忍侮”的过程让他积聚了强大的力量,具备了灭吴的能力。当你处于强势之时,也要做到不以强凌弱,因为任何人都不能保证自己永远强大,另外,善待处于弱势之人,也可以赢得人心。三国时,诸葛亮七擒少数民族首领孟获又七次放还,换来的是孟获的誓死相随。由此看来,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要明白自己的处境和将来的目的。对于受侮辱和辱没他人都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原文】

谤生于雠,亦生于忌。求孔子于武叔之咳唾,则孔子非圣人;问孟轲于臧仓之齿颊,则孟子非仁义。

黄金,王吉之衣囊;明珠,马援之薏苡。以盗嫂污无兄之人,以笞舅诬娶孤女之士。

彼何人斯,面人心狗。荆棘满怀,毒蛇出口。投畀豹虎,豹虎不受。人祸天刑,彼将自取。我无愧怍,何慊之有。噫,可不忍欤!

【译文】

诽谤生于仇恨,也产生于忌妒。如果去问武叔有关孔子的为人,则孔子不是圣人;假如问藏仓有关孟轲的言行,则孟子不行仁义。

(流言)把王吉的衣服说成是黄金,将马援的薏苡的果实说成是明珠。污蔑连兄长都没有的人与嫂子通奸,诬陷娶孤女的士人殴打岳父,这是什么样的人啊!

人面兽心,满腹诡计,口出恶言。这样的人就算扔给豹虎,连豹虎都不肯吃。作恶的人一定会受到老天的惩罚。只要自己没做亏心事,就无愧于天地。上不负天,下不负人,那么就会心胸坦荡,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点评】

诽谤他人,往往是出于忌妒和仇恨。一个人口出恶言,搬弄是非,其人其行,往往让人难以信服;喜欢造谣诽谤他人的人往往也不得善果。因此面对别人的诽谤,我们只要问心无愧,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因为总有一天真相会大白于天下。

面对诽谤,愤怒或争辩,只能让自己陷于烦恼之中。然而,有时我们也需反省自己。无风不起浪,造谣诽谤自己的人固然可恨,但自己的行为是否也有过失和不足呢?从诽谤中吸取教训也是面对诽谤应该做到的!

【原文】

好誉人者谀,好人誉者愚。夸燕石为瑾瑜,诧鱼目为骊珠。

尊桀为尧,誉跖为柳。爱憎夺其志,是非乱其口。

世有伯乐,能品题于良马;岂伊庸人,能定驽骥之价。

古之君子,闻过则喜。好面誉人,必好背毁。噫,可不忍欤!

【译文】

不考虑是否合乎礼仪,一味奉承别人的人是谄媚的人。不辨是非,喜欢听别人赞扬的人是最愚蠢的人。说燕石为美玉,将鱼目当骊珠。将暴君桀尊为仁主尧,把强盗跖称誉为贤者柳下惠。说话颠倒是非,这难道不是善恶不分吗?

世上有伯乐,能够识别良马;庸人和凡才又怎么能够确定坏马和好马的价格呢?

古代的圣贤,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都非常高兴。就连和盗跖一样的人,也认为喜欢当面奉承别人的人,也一定是喜欢在背后诋毁别人的人。所以,要赞美别人,一定要分清是非,别人称誉自己,则一定要格外小心。

【点评】

奉承话往往是没有根据的,说话人往往抱着一定的投机心理,他们无法通过名正言顺的方式博取对方的赏识,只好采取这种不花力气而又有效益的途径——谄媚。他们往往为了博得上司的欢心而不惜贬低自己的人格:说话的口气和表情低声下气、俗不可耐。奉承话让人一听就大倒胃口,因此,喜说奉承话的人往往被称为“马屁精”。

然而,有一种话和奉承话相似——那就是称赞。其实称赞有时候也有一定的“奉承”成分,但它立身于“有其事”,而且称赞往往是出于善意。称赞的语言永远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现代紧张枯燥的生活中,称赞话可以缓解一个人紧张的神经,给生活带去一份美丽。在办公室共事,一般人往往容易注意别人的缺点而忽略别人的优点及长处。因此,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给予由衷的赞美,就成为办公室难得的美德。无论对象是你的上级、同事,还是你的下级或客户,没有人会因为你的赞美而动气发怒,大家一定会心存感激而对你产生好感。

奉承话让人生厌,赞美话让人自信,如何来讲,就要看自己如何把握了。

【原文】

上交不谄,知几其神。巧言令色,见谓不仁。

孙弘曲学,长孺面折,萧诚软美,九龄谢绝。

郭霸尝元忠之便液,之问奉五郎之溺器。朝夕挽公主车之履温,都堂拂宰相须之丁渭。书之简册,千古有愧。噫,可不忍欤!

【译文】

与地位高过自己的人交往不阿谀奉承,是领会了和人交往的关键。花言巧语、察言观色。被认为是为富不仁的小人。

公孙弘将学习的目的歪曲为阿谀献媚,西汉的长孺为人倨傲、正直,能当面指责汉武帝的过失。萧诚因柔善美言,张九龄因此而断绝了和他的交往。

郭弘霸品尝魏元忠的粪便,宋之问为张易之奉便器,赵履温甘做安乐公主之牛马,丁渭在都堂为寇准擦试胡须上的汤渍。这些人的谄谀行为,都被记在了史册上,遭受后世的耻笑和唾弃。唉!谀媚之人遭世人如此唾弃,又怎能不收敛自己的谄媚之心呢?

【点评】

其实,真正聪明的人绝不是那种以谄媚求荣的人。

喜欢谄媚的人可能会得宠,但却往往很少有善果。文中提到的唐代的宋之问非常讨好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在张易之大小便时,都会为其送上便具。然而,后来张易之失势,宋之问也遭贬。赵履温甘做安乐公主之牛马,后来公主失宠,赵履温父子共同受刑,百姓争相割其肉。

另外,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谄媚之言。谄媚者遇到“不识相”者,往往自取其辱。文中所说的唐朝的郭弘霸在武则天时期凭借谄媚的本事当上了御史,御史中丞魏元忠生病,他前往探望,要求察看魏元忠的大小便,并用手指蘸了放入口中尝,以此来判断病势的轻重,但魏元忠却相当厌恶他的谄媚,并将其谄媚之话传开,郭弘霸一时成为笑柄。宋朝时,参知政事丁渭在都堂为宰相寇准擦拭胡须上的汤渍,寇准戏谑他说:“参政是国家的大臣,怎能为上司拭胡子呢?”以致丁渭羞愧万分。

面对权贵,不少人卑躬屈膝,这是一种自我贬低的做法。不畏权贵,表现出士可杀不可辱的气魄,才是真正的勇士所为。而一个人只有荡涤谄媚之心,才会真正有所作为。

【原文】

乐然后笑,人乃不厌。笑不可测,腹中有剑。

虽一笑之至微,能招祸而遗患。齐妃嗤跛而却克师兴,赵妾笑蹙而平原客散。

蔡谟结怨于王导,以犊车之轻诋;子仪屏去左右,防鬼貌之卢杞。

人世碌碌,谁无可鄙。冯道兔园策,师德田舍子。噫,可不忍欤!

【译文】

心中快乐,发自内心地笑,别人就不会厌恶。卢杞发笑的原因不可估测,是因为他内心狡诈。

虽然笑一笑是件小事,却能招致祸患。齐妃嘲笑却克足跛致使晋国发兵伐齐;平原君的美妾笑言跛脚之客,而使其宾客渐疏。

蔡谟因牛车这种无足轻重的话题开玩笑,而和王导结怨;郭子仪支开妻妾,是担心她们笑话卢杞的丑陋而招来灾祸。

人世多碌碌庸人,又有谁能脱离俗气?冯道因《兔园策》的玩笑而罢免了刘岳、任赞的官,娄师德却不因被讥笑为庄稼汉而发怒。有话说得好,笑可以结怨,笑也可以泯仇。对恶意的笑是不是该忍一忍呢?

【点评】

古人云:“言语伤人,胜于刀枪。”许多人常以嘲笑他人为快事,动不动就戏称别人“笨”、“丑”。尽管其中许多是玩笑之言,但如果细想就会让人觉得不妥。嘲弄之言总难免尖酸刻薄、有失厚道,会让听者心中不快。何况喜欢这样做的人往往察觉不到这些,便屡次耻笑他人,招致怨恨,严重者甚至招杀身之祸。2004年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杀人事件,最初不也是缘于恶意或非恶意的嘲笑吗?所以,古人说:“笑不可测,腹中有剑。”这把剑来自你的心中,却伤害了别人;这把剑来自别人便会伤了自己。可见,简简单单的一笑,真不可小觑呀!

【原文】

君子以公义胜私欲,故多爱;小人以私心蔽公道,故多害。多爱,则人之有技若已有之;多害,则人之有技娼疾以恶之。

士人入朝而见嫉,女子入宫而见妒。汉宫兴人彘之悲,唐殿有人猫之惧。

萧绎忌才而药刘遴,隋士忌能而刺颖达。僧虔以拙笔之字而获免,道衡以燕泥之诗而被杀。噫,可不忍欤!

【译文】

君子用公道正义来战胜私心,所以能充满关心;小人用私心替代公道正义,所以多有害人之心。充满爱心,那么别人有技能就好比自己有技能;心存害人之心,则别人有技能就必然会妒嫉忌恨。

士人不管是否贤明,入朝便会遭到妒嫉。女人不管美丑,入宫便会遭到忌妒。汉代宫中出现了“人彘”的悲剧,唐朝宫廷则有对“人猫”的恐惧。

萧绎忌才而毒死刘之遴,隋代众儒妒能而杀孔颖达。王僧虔自谦书法拙劣而借此保全了性命,薛道衡因诗句之美而被杀害。世上只要有爱忌妒的小人存在,有才有貌者就有被害的危险。唉,忌妒之心是不是该忍一忍呢?

【点评】

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要是谁在哪一方面出人头地,往往会受到别人的攻击、嘲讽、指责。由于被忌妒,你甚至会生活在一种无形的压力之下,时时处处都有障碍。如果忌妒你的人手中掌握着权力,你甚至会面临祸端。因此聪明人往往懂得适时掩盖自己的锋芒,以防因被人忌妒惹火上身。文中所提到的南朝刘宋王僧虔年轻时候就以善写隶书而闻名。然而当时的宋孝帝一向标榜自己的书法技艺,并且极为自负。于是,僧虔就不敢显露自己的才华,还常常故意把字写得很差,这才保全了自己的性命。现代生活中,我们也应该谨记这个道理:某些时候,切不可过分张扬!

【原文】

勿谓小而弗戒,溃堤者蚁,螯人者虿。

勿谓微而不防,疽根一粟,裂肌腐肠。

患尝消于所慎,祸每生于所忽。与其赞赏于焦头烂额,孰若受谏于徙薪曲突。噫,可不忍欤!

【译文】

不要因为微小就不设防,蚁穴尚可以溃堤,蜂虿还可以螯人。

不要认为微小就掉以轻心,恶疮刚发作时不过像米粒大小,但能让肌肤破裂,肠胃腐烂。

人在谨慎的时候,祸患就会消失,通常祸患是因为疏忽所致。与其在大火后奖赏救火者,不如听从改灶移柴的建议。总之,小事能酿成大祸。只有防患于未然,才能将灾祸消灭在萌芽状态,怎能让自己疏忽大意呢!

【点评】

世间万物都是由小到大发展变化而来的,都有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的过程,一个人的本性是善的,可是如果不注意修养自身,日后也可能逐渐地变坏。这就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对小事情疏忽,天长日久就可能引起大祸害。以生活中的小事为例,如刷牙是小事,然而如果人们不放在心上,不坚持每天早晚刷牙,就可能出现龋齿,引起牙疼。而尽管牙疼不是病,但牙疼起来,却会影响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由此看来,生活中的小节我们不可不注意!

【原文】

驰马碎宝,醉烧金帛,裴不谴吏,羊不罪客。

司马行酒,曳遐坠地。推床脱帻,谢不瞠系。诉事呼如周,宗周不以讳。是何触触生,姓名俱改避?

盖小之事大多忤,贵之视贱多怒。古之君子,盛德弘度,人有不及,可以情恕。噫,可不忍欤!

【译文】

骑马不小心摔坏了宝物,裴行俭未加罪于小吏。喝醉酒烧了玉帛,羊侃并没有怪罪宾客。

司马劝酒拉倒裴遐,裴遐跌倒在地而没有发怒。谢安被人从座上推下来,弄掉了头巾,他并没有怪罪蔡系。有人上诉竟直呼其名字,宗如周不以为意。是什么产生了触犯忌讳这一说法,而使人的姓名都要改换呢?

小人物侍奉大人物之时总会有意外,高贵的人对待卑贱的人也常常会生气。如果大人物能为人宽宏大度,善解他人,那么他就拥有君子的品行了。请忍住心中的不满,原谅别人的过失,与人为善吧!

【点评】

别人无意中犯了错误,违背了你的心愿,打乱了你的计划。这时,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气愤,接下来可能会大发雷霆。很多人都会如此。然而这样做也根本于事无补,其结果往往是加剧了对方的恐惧,事情也会越来越糟。其实,如果能够忍住一时的怒火,反过来宽容别人,结局就会不同。美国空军著名战斗机飞行员胡佛在一次领导驾机行动中,飞机险些失事,后来检查发现原来是负责加油的机械师加错了油。问题查出后,那个机械师吓得面如土色,然而胡佛不但没有追究这件事,还让他专门做自己所负责的飞机的维修工作。后来,这个机械师一直跟着胡佛,而且干得十分出色。由此看来,一个人如果能原谅别人的过失,给予他人理解和尊重,这样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原文】

血气之初,寇仇之恨。报冤复仇,自古有闻,不在其身,则在子孙。人生世间,慎勿构冤。小吏辱秀,中书憾潘。谁谓李陆,忠州结欢?

霸陵尉死于禁夜,庾都叔夺于鹅炙。一时之忿,异日之祸。

张敞之杀絮舜徒,以五日京兆之忿;安国之释田甲,不念死灰可溺之恨。

莫惨乎深文以致辟,莫难乎以德而报怨。君子长者,宽大乐易,恩仇两忘,人己一致。无林甫夜徒之疑,有廉蔺交欢之喜。噫,可不忍欤!

【译文】

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最容易与人结怨。报仇雪恨,自古就不断发生。不能对其本人泄恨,就对其子孙进行报复。人生在世应谨言慎行,勿结仇怨。使子孙受辱而终得报仇,吕壹结怨于潘浚而不免被诛。谁又能想到李吉甫和陆贽最后会在忠州化干戈为玉帛呢?

霸陵尉被杀,是因为禁止李广夜行的缘故;庾悦被夺兵权,是因为昔日没给刘毅鹅肉吃所引起。一时积下的忿恨,酿成日后的灾祸。

张敞之所以杀絮舜,只是因为恼怒于絮舜说他只当过五天京兆的话。韩安国能不记恨死灰可溺灭的侮辱之言,而没有报复田甲。

最残忍的事莫过于罗织罪名去致人死地,最难的事莫过于以德报怨。君子也就是长者,他们温和而又平易,能够不计恩仇,使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和谐一致。因而没有李林甫那种一夜数易其住所的恐惧,只有廉颇、蔺相如交欢结好的喜悦。

【点评】

常言道:冤家易结,不易解。仇恨会把一个人带到疯狂的边缘,报复还能把无罪推向有罪。仇恨越积越深,仇争不忍,则会以仇报仇,无休无止,这样对个人、对事业都没有益处。真正胸怀大志者,不会轻易与人结怨。春秋时,齐桓公不计管仲的“一箭之仇”,反用他为相,最终国富兵强,称霸诸侯;蔺相如不计较廉颇的羞辱之言,不与之争势,处处避让。廉颇倍受感动,负荆请罪,两人结好,赵国政治稳定。现代生活中,竞争十分激烈,人们之间会有很多利益冲突,特别是同事之间更是如此。如果不善于处理矛盾,而引起彼此仇视,这对两个人的发展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能忍住仇恨之心,学会化解矛盾,与人团结共事。

【原文】

争权于朝,争利于市,争而不已,不畏死。

财能得人,亦能害人。人曷不悟,至于丧身。权可以宠,亦可以辱。人胡不思,为世大戮?

达人远见,不与物争。视利犹粪土之污,视权犹鸿毛之轻。污则欲避,轻则易弃。避则无憾于人,弃则无累于己。噫,可不忍欤!

【译文】

好权的人争权于朝廷,好利之人争利于市场,争来争去永无休止,就好像杀人夺物之人逞强而不怕死。

钱财能给人带来好处,同样也能坑害人。人们一直没有想明白,因此而丧失生命。权势能使人得到宠爱,也能使人备受侮辱。人们为什么对此不好好深思,而最终被诛呢?

豁达的人有深远的见解,不去争夺外物,把利看成污浊的粪土,把权力看得轻如鸿毛。认为污浊的东西,自然就能比较容易避开,轻视一样东西,也能很容易地抛开它。避开了利则能使人无恨,抛开了权则能让自己轻松。还有什么比得过知足常乐,潇洒利落,无所拖累这样快活呢?

【点评】

人都有欲望,都希望能尽可能多的拥有,这仿佛是人之常情。然而人的欲望如果无限膨胀,得不到适时的抑止便会成为贪欲。月满则盈,水满则溢。人如果总是汲汲于物欲之争,对自己的所有总是不知满足,最终会走向失败。汉代刘邦的谋士张良和大将韩信就是最好的例子。张良明白鸟尽弓藏的道理,功成而身退,领了一小块封地,远离朝廷,去过与世无争的日子,最后保全了声誉和性命。而韩信不明白这个道理,不考虑自己的实力和处境,想与刘邦争一口气,最终误了性命。由此看来,有些时候不去争长论短得失,懂得机智的避退,这并非是软弱无能,而是一种处世的智慧。

【原文】

郁陶思君,象之欺舜。校人烹鱼,子产遽信。

赵高鹿马,延龄羡余。以愚其君,只以自愚。丹书之恶,斧钺之诛。

不忍丝发欺君。欺君,臣子之大罪。二子之言,千古明诲。

人固可欺,其如天何!暗室屋漏,鬼神森罗。作伪心劳,成少败多。

鸟雀至微,尚不可欺。机心一动,未弹而飞。人心叵测,对面九疑。欺罔逝陷,君子先知。波遁邪淫,情见乎辞。噫,可不忍欤!

【译文】

象欺骗了舜,却掩饰说,我思念你万分。管池塘的小吏烹食了鱼却谎称已放生,子产相信了他的谎言。赵高指鹿为马,裴延龄无中生有。欲欺骗君主,只能愚弄自己。

触犯法律的大罪,势必受到诛戮。

“不在细微的事上欺骗君主”、“欺骗君主,是臣子的大罪”,这是胡宿和鲁宗道所说的话,是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

人固然可以欺骗,天又怎么能够被欺骗呢?在暗室和屋角,同样到处都是鬼神。做虚伪的事,会心神不安,往往成功的少,失败的多。

鸟雀虽小,也不可欺。弩机刚动,弹未发而鸟已飞去。人心叵测,难辨真伪。欺骗愚弄对人进行陷害,孔子对此已有先知。偏颇、失误、歪邪、理屈四种人情,都能在言辞中得以表观。唉!欺人总欺不过天,如果有欺人之念怎能不忍住呢?

【点评】

诚实无欺无论什么时代都是人们应该遵守的道德法则。君子守信不欺、忠于他人、忠于朋友,虽死也无憾。然而这世界上总有喜欢行骗之人。这些人往往口是心非。利用他人对自己的信任而聚敛钱财。与人相处,诚信最为重要。欺诈之徒自以为聪明,然而时间长了,人们就会认清他的本来面目,就会鄙视他、蔑视他、远离他。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狼来了”的故事中的孩子,最终受到应有的惩罚。因此,我们需要牢记:欺骗别人,同样是在欺骗自己,做人一定要讲诚信。

【原文】

淫乱之事,易播恶声。能忍难忍,谥之日贞。

路同女宿,至明不乱;邻女夜奔,唐选总执烛待旦。

宫女出赐,如在帝右。面阁十宵,拱立至晓。

下惠之介,鲁男之洁。日碑彦回,臣子大节。百世之下,尚鉴风烈。噫,可不忍欤!

【译文】

淫乱的事情,最容易败坏名声。能忍难忍之事的人,人们相当敬佩并称他们为贞节之人。

柳下惠旅途中与女人同宿到天亮,仍能做到不与其有淫乱之举;颜叔子让无家可归的女子夜宿其家,持烛到天明。

金日对待赐与的宫女,就像在皇帝身边时那样严肃;褚渊在西阁山阳公主处留了十夜,始终衣冠齐整站至天明。

柳下惠忠直贞洁的品德得到了世人的赞颂,鲁国男子的洁身自好也值得夸赏。金日不近所赐之宫女,褚渊不顺从公主的私欲,他们都保持了为人臣子的操节。千百年来,气节犹为人之楷模。唉!淫欲是最难忍的了,但只有忍住淫心,才能保持名节啊!

【点评】

淫乱,能动摇人的心性,败坏人的德行,毁坏人的事业。一个人如果陷入情欲的沼泽中不能自拔,这将会毁了一生的前途。试看多少历史人物横空出世,却不检点自己的行为,最终丧身在美人的石榴裙下。商纣王宠苏妲己,周厉王宠褒姒,汉成帝宠赵飞燕姐妹,隋炀帝杨广一生好色荒淫不顾血缘之亲,唐玄宗不顾长幼之分而爱杨贵妃……这些帝王因着手中的权力,贪淫好色,最终江山倾颓,贻笑后人。普通人亦是如此,《水浒传》中的潘金莲因淫乱而害人害己,《红楼梦》中贾府的纨绔子弟个个好色贪淫,败坏了祖宗的基业。这些人物不能不给我们今人以警戒。

【原文】

内省不疚,何忧何惧?见理既明,委心变故。

中水舟运,不谄河伯。霹雳破柱,读书自若。

何潜心于《太玄》,乃惊遽而投阁。故当死生患难之际,见平生之所学。噫,可不忍欤!

【译文】

人如果能经常自省而没有发觉愧疚之处,那还有什么忧郁恐惧的?如果对道理非常明白,即使发生意外也能泰然处之了。

乘船过河,韩褐子拒绝祭祀河伯;霹雳击破柱子,夏侯玄读书自若。扬雄潜心于太玄之学,却在惊慌中跳阁摔伤。因此,只有在生死患难的时刻,才能显示出所学与修养如何。

【点评】

一个人如果能做到问心无愧往往他就无所畏惧了。心中无愧事,何惧之有?要想驱赶恐惧,就需忍耐贪欲,忍耐心中的不平,处世光明磊落,宽和待人也就无所畏惧了。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比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害死尤二姐,自己半夜出门不仅寒噤,最终自己也弄出病来。然而对于一般人来说,很多时候,我们遇到一些事情,会本能地出现恐惧不安情绪。比如一些学生由于害怕成绩不理想,一进考场就焦虑不安,以致形成恶性循环,产生厌学情绪;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找工作恐惧就去考研,结果高分低能,很难适应社会。我们对于这些人的忠告就是:正视现实,在生活中磨练自己;只有经历大风大浪我们才能最后站稳脚跟。

【原文】

楚好细腰,宫人饿死。吴好剑客,民多疮瘠。

好酒好财好琴好笛好马好鹅好锻好屐,凡此众好,各有一失。人惟好学,于已有益。

有失不戒,有益不劝,玩物丧志,人之通患。噫,可不忍欤!

【译文】

楚王喜欢细腰的女子,宫女因此而饿死者大有人在。吴王喜欢与剑客过招,于是老百姓身上便有伤痕。

古人有嗜好酒、财、琴、笛、马、鹅、锻造、鞋子等的,爱好这些的人,都有所失。一个人只有喜欢好学,才会对自己有益。

明明知道嗜好会给自己带来过失,却不戒除掉;明明看到对自己有益的东西,却不去努力学习,结果导致玩物丧志,这是人类的通病。

【点评】

好的爱好能开阔人的心胸,培养人高尚的情操,比如书法、绘画、音乐。低级的兴趣爱好,则让人变得庸俗,甚至使人误入歧途。比如文中的“楚王好细腰”、“吴王好剑客”;比如现代生活中人们爱玩麻将赌博等。对于兴趣爱好,还有一点要说的是:兴趣爱好固然可以为紧张的生活调味,但它毕竟是生活的辅料,不可作为“主食”。比如玩网络游戏,可以开发一个人的智力,放松身心。但如果我们用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去玩,必然会耽误我们宝贵的时间,时间长了就会“玩物丧志”,影响我们的业务水平和学习成绩。由此看来,要培养好的爱好以及如何处理好爱好和正常的工作、学习的关系就是十分重要的了。

【原文】

凡能恶人,必为仁者。恶出于私,人将仇我。

孟孙恶我,乃真药石。不以为怨,而以为德。

南夷之窜,李平廖立;陨星讣闻,二子涕泣。

爱其人者,爱及屋上乌;憎其人者,憎其储胥。

鹰化为鸠,犹憎其眼。疾之已甚,害几不免。

仲弓之吊张让,林宗之慰左原,致恶人之感德,能灭祸于他年。噫,可不忍欤!

【译文】

以公正之心,厌恶他人者一定是仁者。出于私心而厌恶他人者,一定会得到别人的歧视。

孟孙讨厌我,就像治病的良药,不以此为怒,反而以此为德。

李平、廖立被诸葛亮流放到南夷。但诸葛亮死后,两人闻讯痛哭不止。

喜欢一个人,连同他屋上的乌鸦也一样喜欢;厌恶一个人,连他的房子也一样厌恶。

就算老鹰变成斑鸠,可认识它的人,还是恨它的眼睛。当然,恨之过度,免不了会招来灾祸。

陈宦为张让父亲吊丧,林宗劝慰左原,使恶人感恩戴德,免去了日后的灾祸。以恰当有分寸的态度对待所厌恶的人。对你讨厌的人如果逼得太甚,只会带来祸害;如果你能使他感恩,那么就会消除灾祸。唉!为什么不忍住对人的成见呢?

【点评】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坏人,即便是犯了错误的人,我们也应该以公正宽和的态度对待他,因为即使是恶人在他的思想深处也往往存在着人间道义。文中所说的左原和郭林宗都是东汉桓帝时人。左原在太学做学生时。因犯法被开除。太学里几乎所有的人都不念及往日情义,鄙视他而不愿意和他说话。郭林宗路上遇到他,便安排酒席安慰他,以古代仁人的典故劝诫他,左原很受感动。左原对太学的人心存怨恨,后来便结交侠客,想报复他们。然而,他来的当天,林宗正在太学里,左原感到辜负了他的教诲没有下手便走了。故事中郭林宗正是出于公心教诲左原,得到了他的敬重。才免去了众人的灾祸。当然,生活中,对于犯错误甚至触犯法律的人给予必要的惩罚是必须的,我们并不提倡一味施以感化。然而,对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人,以公正之心对待,却是我们应该学会的。

【原文】

有事服劳,弟子之职。我独贤劳,敢形辞色。《易》称劳谦,不伐终吉。颜无施劳,服膺勿失。

故黾勉从事,不敢告劳,周人之所以事君;惰农自安,不昏作劳,商盘所以训民。

疾驱九折,为子赣之忠臣;负米百里,为子路之养亲。噫,可不忍欤!

【译文】

有事尽其勤劳,是徒弟和儿子们应尽的职责。假如只有一个人,无论干得多苦多好,也不会有什么抱怨和推辞。

《易经》认为那些勤劳和谦逊的人,一定会有好的结果。颜渊告诫后人:“希望不要因为有善德而矜持,有功劳而声张。”

所以,勤勉劳作,不敢倾诉自己的辛苦,这是周大夫奉行的事君事父的准则;懒惰的农夫贪图安逸,不愿意辛勤劳作,所以商王盘庚训诫其子民。

王子赣快马加鞭驶过九折险路而赴任,被后人誉为忠臣。子路从万里之外背米回来奉养双亲,尽显其孝子之心。唉!辛勤劳作,是一种美德,怎能不忍受辛苦而抱怨呢?

【点评】

勤劳是一种美德,一种职责,也是一个人通往成功之路的唯一途径。我们总是感叹甚至忌妒那些风云人物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却很少能够看到他们成功背后所付出的汗水。那些成功者往往真正懂得勤劳的意义,并付诸行动。当许多人抱怨辛苦,抱怨自己比别人干得多却得到少时,他们在一心一意干着;当许多人大谈享受时,他们一笑置之;当一些人快意于室外活动之时,他们却在闭门不出、挑灯夜战。鲁迅先生说:哪里有什么天才?我不过是把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读书上。其实,不管是读书还是工作,要想出点成绩,都应该如此。

【原文】

浆酒藿肉,肌丰体便。目厌粉黛,耳溺管弦。此乐何极?是有命焉。

生不得志,攻苦食淡;孤臣孽子,卧薪尝胆。

贫贱患难,人情最苦。子卿北海之上牧羝,重耳十九年之羁旅。呼吸生死,命如朝露。

饭牛至晏,襦不蔽骭,牛衣卧疾,泣与妻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饿其体而乏其身。噫,可不忍欤!

【译文】

将美酒当水,将肥肉当野菜,肌肉丰盈,大腹便便。看厌了各色涂脂抹粉的美女,听腻了歌舞音弦的声音。难道这就是快乐到极限了吗?恐怕这也仅仅是命运的安排吧!

人只有在不顺利不得志的时候,才能忍粗茶淡饭之苦,真正做到刻苦攻读。只有被疏远的臣子和庶出的儿子,才能做到像越王勾践那样卧薪尝胆,忍别人不能忍受的痛苦。

贫穷和受苦受难,是世间最为痛苦的事。苏武牧羊于杳无人烟的北海之地,重耳流离在外一十九年。当此之时,他们的生命就如同朝露易于消逝。

宁戚穿着单衣短袄,在城门外喂牛。西汉王章病卧于牛衣之中与妻子相对落泪。上天将大任降于某个人身上,一定会使他历尽各种艰难困苦,这样就可以磨炼他的意志,增强他的能力。因此,苦难是一笔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怎能不忍呢?

【点评】

吃苦,二字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其实很多时候一个人能否吃苦往往是有条件的。勾践卧薪尝胆,是在危急发生之后,如果不是兵败,生杀大权握于他人之手,他岂能有这样的决心?如果没有政变,重耳还在晋国做他的贵公子,他又能否有一分吃苦的意愿?纵观历史上那些以能吃苦著称的人,他们中有些人能吃苦也往往是由于情势所迫。唐玄宗李隆基发动政变经过千辛万苦得到江山,前期颇有些吃苦的精神,兢兢业业,励精图治。但危险一过,很快就又大肆享受,以致出现安史之乱。由此看来,能够在危急险境中吃苦,往往是没得选择,是人之常情。因此,一个人在逆境中吃苦固然值得敬佩,但能否坚持吃苦,在顺境中也不改初衷,这就能看出其本色了。

【原文】

以俭治身,则无忧;以俭治家,则无求。

人生用物,名有天限。夏涝太多,必有秋旱。

瓦鬲进煮粥,孔子以为厚;平仲祀先人,豚肩不掩豆。季公庾郎,二韭三韭。

脱粟布被,非敢为诈;蒸豆菜菹,勿以为讶。食钱一万,无乃太过。噫,可不忍欤!

【译文】

用节俭来修身养性,就不会有太大的忧虑;用节俭的原则治理家务,就不会有过多的要求。

人类所需要的物质,上天对其有一定的限量。就像夏天如果雨水太多,秋天就一定会有干旱发生。

鲁人用瓦鬲盛粥送给孔子,孔子就像对待贵重的馈赠一样接受了;晏婴祭祀先人,所用祭品装不满器皿。李崇经常吃腌、煮韭菜,被门客戏称为“二韭一十八”;庾之澄经常吃腌、煮、生韭菜,友人笑曰:“三韭二十七”。

公孙弘官至丞相,吃粗米,盖布被,一点假都不敢做。粗茶淡饭,不必感到惊讶。每天吃饭用钱上万,实在是太过分了。唉!勤劳节俭是修身治家之本,怎能不忍受俭朴的生活呢?

【点评】

俭能养志。平时以俭朴的生活磨炼自己,能够培养适应艰苦环境的能力,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勇气,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俭也能养德。生活俭朴的人懂得劳动果实来之不易,十分珍惜劳动果实,往往会具备善良纯朴的感情和良好的习惯。在俭朴成为一个人的习惯以后,他往往能抵御不良风气的侵蚀。相反,如果一个人总是追求生活享受,就很容易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带坏。我们周围有许多人不就是因为追求吃喝玩乐,犯了错误,甚至犯罪的吗?

历史上一些有作为的人向来注重勤俭节约的习惯。北宋文学家司马光生活就十分节俭。他不但自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还教育子孙也要戒除奢靡陋习,以俭朴为本。在思想多元化的今天,俭朴的优良传统依然不能丢,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也仍应该作为教育下一代的重要内容。为此,一些教育学家认为父母在这方面应该注意以下三点:不要凡是孩子看到的和喜爱的东西,就都必须成为他个人所有;孩子应该想到的不只是他自己,心里还应有家庭的其他成员;不要满足孩子的每一个愿望和要求。

【原文】

贪财日饕,贪食日餮。舜去四凶,此居其一。

统如打五鼓,谢令推不去。如此政声,实蕃众怒。

鱼弘作郡,号为四尽;重霸对棋,觅金三锭。

陈留章武,伤腰折股。贪人败类,秽我明主。

口称夷齐,心怀盗跖。产随官进,财与位积。游道闻魏人之劾,宁不有于面目。噫,可不忍欤!

【译文】

贪财叫做饕,贪食叫做餮。舜除去的四凶中,饕餮就是其中之一。

邓攸因在任刑政清明,百姓欢悦,后因病离职,百姓拉着他的船不放行。

鱼弘作郡太守的时候,搜刮的行为号称“四尽”;安重霸下棋,意不在棋,是想收取贿金。

李崇、王元融背赐布,闪了腰,摔断了腿。这种贪心之徒,侮辱了君王的名声。

嘴里说着要清廉,可心像盗跖一样。家产随升官而增进,资财随位高而积累,要是宋游道听到别人弹劾他的这番话,难道不感到惭愧吗?!

唉!贪欲是人生的一大害,怎能不忍住贪欲的诱惑呢?

【点评】

看到别人赚钱,自己也想发财,这是正常的现象。见到利益,每个人都想得到多些,而且嫌少不嫌多,这是人们共同的心理。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切不可有贪心。居家过日子的人如果过于贪,他就很难开心起来;身为官员,如果有了贪的习惯,那么他的政治前途将会丧失;生意场中,一个人如果太过贪心,那么他很快就会败下阵来,身处孤立的境地。文中提到的李崇和王元融都是北魏的高官。一次他们随太后视察左藏库,太后下令赐随行人员布匹且让他们自己挑选。李、王二人惟恐拿得少,结果由于背得太重,一个闪坏了腰,一个摔断了腿。爱贪小利使得他们成为了千古笑柄。

因此,一个人务必要忍住自己的贪心。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更是我们每个人都应掌握的本领。

【原文】

养气之学,戒乎躁急。刺卵掷地,逐蝇弃笔。录诗误字,啮臂流血。觇其平生,岂能容物。

西门佩韦,唯以自戒。彼美刘宽,翻羹不怪。

震为决躁,巽为躁卦。火盛东南,其性不耐。雷动风挠,如鼓炉燔。大盛则衰,不耐则败。一时之躁,噬脐之悔。噫,可不忍欤!

【译文】

要培养浩然正气,就需要戒掉急躁的性格。用筷子夹不起鸡蛋就愤然把鸡蛋扔到地上;为了驱赶苍蝇,竟然扔下毛笔,抄起长剑;儿子抄字有误,居然咬自己的手臂以至于鲜血直流。这种人在生活中又怎么会宽容别人呢?

西门豹心知性急,因此常佩带皮鞭以警诫自己。刘宽性情温和,别人打翻羹汤渍了他的衣服也不责怪。

在《易经》中:震指东方,雷是决躁,巽指东南方,为木为风,为躁卦。巽是木,能生火,碰上雳风鼓动,就像风箱给炉里煽风,火越烧越旺,到最后都不能扑灭。但是,物极必反,任何事物达到鼎盛的时候便开始衰落。一时的急躁换来的可能是终生的悔恨。唉!急躁是常人的弱点,它只会让事情越来越麻烦,人们啊,为什么不忍一忍急躁的脾气呢!

【点评】

急躁是成功之大敌。因为急躁之人往往急于求成,故做事前没有周密计划就开始动手,结果往往欲速而不达。性情急躁的人往往容易灰心。因为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当事情遭到挫折时,急躁之人往往不能冷静地分析原因,而是带着更加急躁的情绪,不冷静地进行下一步的活动。一个人如此行事,往往不会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时间长了,他对自己的信心就会丧失。急躁之人容易树敌,因为,他在处理与他人的矛盾时,有时会没有理智,易冲动,爱发脾气。尽管有时候他没有恶意,但有多少人能对此宽宏大量呢?

如此看来,急躁的情绪不可不遏。

【原文】

不教而杀,孔谓之虐。汉唐酷吏,史书其恶。

宁成乳虎,延年屠伯。终破南阳之家,不逃严母之责。

恳恳用刑,不如用恩;孳孳求奸,不如礼贤。

凡尔有官,师法循良。垂芳百世,召杜龚黄。噫,可不忍欤!

【译文】

不经教化就杀人,孔子称其是一种“虐”的行为。汉唐时期的酷吏,都被记载在史册里。

宁成就像老虎一样凶狠,严延年因生性凶残被人称为“屠伯”;前者未能免于家破人亡的宿命,后者也没有逃脱母亲的责备。

一味施行刑罚,倒不如施用教化;层层追查奸邪,还不如礼贤下士。凡是为官之人,当效法循规蹈矩的良臣,就像召信臣、杜诗、龚遂、黄霸那样流芳百世。只有爱心待人才能得人心,暴虐待人只会自取灭亡。

【点评】

暴虐待人就等于在自取灭亡。商纣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对内重刑厚敛,对外黩武好战。他沉湎酒色,滥施专制淫威,同时又刚愎自用。纣王的所作所为引起百姓的普遍怨恨和不满,内外矛盾加剧,最后就连军队也阵前倒戈,他自己落得个自焚身亡。文中提到的“屠伯”是西汉时的严延年。他在汉宣帝时做河南太守,嗜血成性,冬月下令将各县的犯人集中处斩,血流成河,他却眉开眼笑,河南人称他为“屠伯”。他母亲从东海来,正遇上处决犯人,便不肯入家门,斥责他说:“天道神明,对人不能只管杀,难道这是父母官的所为吗?我不愿看见你因此受到惩罚,我走了,就等着给你扫墓吧!”果然,第二年,严延年因残暴无道被人杀死,弃于市井。由此看来,天理正道,多行不义,必自毙。

现代社会中,尽管在法律的制约下,一个社会化的人对他人的暴虐行为相对减少了,但对其他生命形式的虐待行为仍然存在。虐猫、虐熊事件不是时有发生吗?这些是否说明我们社会的文明进程还应重新被审视,我们的道德意识是否还有待提高呢?

【原文】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诸侯骄人则失其国,大夫骄人则失其家。魏侯受田子方之教,不敢以富贵而自多。

盖恶终之衅,兆于骄夸;死亡之期,定于骄奢。先哲之言,如不听何!

昔贾思伯倾身礼士,客怪其谦。答以四字,衰至便骄。斯言有味。噫,可不忍欤!

【译文】

金玉堆满了屋子,没有谁能够守住它们。富贵而又骄横奢侈,一定会自食其果。

君主或诸侯对人骄横,就会失去自己的国家;如果大夫对人骄横,则会失去他的领地。魏文侯谨记田子方的教诲,不敢因富贵之身而狂妄自大或目中无人。

所以,恶果以骄傲自夸为先兆;灭亡以骄奢出观而注定。古代圣贤的至理名言,世人怎么能不听从不遵循呢?

贾思伯平易近人,礼贤下士,客人不理解其谦虚的原因。他只有四个字:“衰至便骄。”这句话让人回味无穷。骄傲会使人落后、衰败,甚至身亡。为人处世,人们怎么能不忍一忍骄傲轻狂之心呢?

【点评】

骄傲之气不可存。一个人千辛万苦取得了一点成绩,可一旦骄傲了,很快就会退步。骄傲又容易转化为骄横。骄横自大的人,大多时候不肯屈就于人,不能忍让于人,这往往又是一个人失败的开始。叶圣陶在《古代英雄石像》中,写了石像因为人们不断来瞻仰而变得骄傲,又因此生出骄横之气,最后被下面的石基摔得“粉身碎骨”。生活中也是如此。拿工作关系来说,做领导的过于骄横,则不能笼络人心,他的位子就做不稳;做下属的过于骄横,不服从领导,和同事搞不好关系,他很容易就会被淘汰出局。如此看来,骄气可谓是击溃成功最锋锐的利器,面对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利后果,我们怎能不忍住骄傲之心呢?

【原文】

舜之命禹,汝雅不矜。说告高宗,戒以矜能。圣君贤相,以此相规。人有寸善,矜则失之。

问德政而对以偶然之语,问治状而答以王生之言。三帅论功,皆曰:臣何力之有焉。为臣若此,后世称贤。

文欲使屈宋衙官,字欲使羲之北面,若杜审言名为虚言。噫,可不忍欤!

【译文】

舜告诫禹,你应该温雅而不自大。傅说也曾教导高宗,切勿炫耀自己的才能。圣明的君主和贤能的臣相都是以此来相互规劝和勉励的。人如果有了一点善行就自夸,那点善行就会马上丧失。

东汉刘昆治郡有方,皇帝问他施行了何种德政,他却说纯属偶然;西汉龚遂也因治郡有方,皇帝问他是什么好办法,他用属下王生之言答曰:“这是圣明君主德行的感召。”三位杰出的人在论功时,都说自己无功。这样的臣子,后人称为贤能。

杜审言自吹说:“我的文章应该让屈原、宋玉来做我衙门的小官,我的字应该让王羲之北面朝拜。”唉!面对一点小成就,人们怎能不忍住自负夸耀之心呢?

【点评】

胸怀大志的人,总是喜欢把自己的才能隐藏起来,不让其外露,就像舜、禹、刘昆等人都属于贤能而又稳重矜持之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谦虚稳重的处世态度都会让人左右逢源。曹操谋士苟攸能受曹操器重,也正是得益于“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的哲学。汉高祖刘邦做皇帝后,清除了许多权臣,陈平能成功地保全自己,也正是学到了黄老之术中藏而不露的真髓。在如今这个指挥欲强烈的社会中,要想使事情办得更顺利,就更应去掉骄矜自夸之气。以谦虚矜持的姿态出现在对方面前,表现得憨厚、平和,甚至毕恭毕敬,让对方从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这样在谈事时,他就会放松对你的戒备心,你的事情想不办成也难了!

【原文】

暴虎冯河,圣门不许;真临事而惧,夫子所与。

黝之与舍,二子养勇,不如孟子,其心不动。

故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儿有勇而无义,为盗。圣人格言,百世诏诰。噫,可不忍欤!

【译文】

勇敢而不怕死的人,孔子是不太赞成让其带兵打仗的。孔子认为,遇事谨慎思考而不轻举妄动的人,才能把事情办好。

北宫黝的勇气在于与人相拼志在必胜;孟施舍的勇气在于无所畏惧,他们的勇气都有片面性。孟子的尽心知性才是根本之道。

如果君子有勇气,却缺少道义,便会兴风作乱;小人有勇气却没有道义,便会沦落为盗贼。这是圣人对后人的告诫,人们应该谨记于心。唉,义理之勇不可无,血气之勇不可有,人们怎能不忍住鲁莽之心呢?

【点评】

勇,有小勇和大勇之分。小勇是匹夫之勇,大勇就是勇而不妄为。具有大勇之人往往有这样的风度:遇事不冲动、不盲从、不草率决定,他们能够三思而后行,不会因一时的意气行事,故不会招致无端的麻烦。韩信能忍胯下之辱,非有大勇之人而不能做到如此。而文中提到的北宫黝和孟施舍崇尚武力、讲究气节之勇,或许就有匹夫之勇之嫌了!

如今的时代是一个凡事讲究智慧的时代。即使你有一些能耐也不要逞强。一个人恃勇行事,无意中就会高估了自己,从而轻视对手,这样就将自己置于不利之地了。只有谨慎行事,给自己留有余地,才能进退自如。

【原文】

晋有伯宗,直言致害;虽有贤妻,不听其戒。

札爱叔向,临别相劝;君子好直,思免于难。

直哉史鱼,终身如矢。以尸谏君,虽死不死。夫子称之,闻者兴起。

时有污隆,直道不容。曲而如钩,乃得封侯。直而如弦,死于道边。枉道事人,隳名丧节;直道事人,身婴本铁。噫,可不忍欤!

【译文】

晋国有一个大夫伯宗,因好直言而受陷害。虽有贤妻相助,却也不听劝告。

季札与叔向为友,临别时劝诫叔向:你喜欢直言,当考虑避免灾难。

正直啊,史鱼!终生耿直如箭矢一样。人死了还要用尸体来谏君,虽死犹生。孔子对其表示了极高的称颂,闻者纷纷效仿。

历史上常有邪妄兴盛之时,此时正直之士往往不为人所容。弯曲如钩者被封侯,而正直如弦者却死于道边。违背正直逢迎权势,当然便会丧失名节;而以正直之道供职,则有可能身被刑具。唉!当污道盛行时,正直之人怎能不忍住率直之行呢?

【点评】

我们建议“说话要能忍住率直之言”,并不是说要人们违背坦诚真实的原则,去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而是告诉大家讲话要讲究方式。生活中很多矛盾起于不分场合的对人直言。因此,在对别人提出看法或意见的时候,要尽量采用别人可以接受的方式。其实有时候,同样的意思,你只要在说话时有一个小小的变化,生活就可以变得精彩而又和谐。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我们的周围还可能有小人当道,这时我们就更应审时度势,耐住性子,忍住直言的个性,先保存实力,再图发展。

【原文】

事急之弦,制之于权。伤胸扪足,盗印追贼。诳梅止渴,扶背误敌。

判生死于呼吸,争胜负于顷刻。蝮蛇螫手,断腕宜疾。冠而救火,揖而拯溺,不知权变,可为太息。噫,可不忍欤!

【译文】

有些事情突然来临,就像在弦之箭,令人措手不及,这时必需用权变来处理解决。刘邦被项羽射伤胸部,却谎称射中了自己的脚趾头,以此稳定军心。司农段秀实伪造姚令言兵符,盖上司农印符,以解燃眉之急。曹操以计骗士兵们使之望梅止渴;李穆鞭打主帅以欺骗追兵。

呼吸之间决定生死,顷刻之际分出胜败。蝮蛇咬伤了手,应迅速砍断手腕。穿戴整齐了才去救火,放好船楫慢吞吞地去救落水之人,不知道当机立断,不懂得权变,真是令人叹息。面对危急之事,人们怎能不忍住惊慌失措之心,以求应变之机呢?

【点评】

危急时刻,一个人只有做到沉着、镇定、果敢和自信,才能争得走出险境的希望;同时,只有懂得变通,以灵活的方式处理问题,事情才会切实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东汉光武帝时大司马吴汉奉命讨伐割据一方的公孙述,进入成都地区。结果一战下来吴汉大败,被敌军围困,而援兵也未到。一些部将要求率主力杀出重围。在这危急关头,吴汉丝毫不乱阵脚,召集各部将要他们稳住军心。之后,吴汉关门闭户三天坚持不再出战,同时以酒肉款待将士,喂足战马,以逸待劳。他还令人在寨中增设战旗,大放烟火以迷惑敌人,后乘敌军大意之时,夜间率精兵杀出重围,成功与援兵会合。沉着冷静、随机应变,让吴汉在险境保存了再战的实力,最终反败为胜。生活中,在危急时刻,我们如果也能做到如此,又何愁不能渡过“难关”呢?

【原文】

人谁不欲生,罔之生也,幸而免;自古皆有死,死得其所,道之善。

岩墙桎梏,皆非正命;体受归全,易篑得正。

召忽死纠,管仲不死,三衅三浴,民受其赐。

陈蔡之厄,回可敢死!仲由死卫,未安于义。

百金之子不骑衡,千金之子不垂堂。非恶死而然矣,盖亦戒夫轻生。噫,可不忍欤!

【译文】

有谁不想好好活着?但活着却不遵循天理,只能说是侥幸活着。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逃脱死呢?但只要死得有价值,那就是一种道了。

被墙压死或被诛杀,这样的死是毫无价值的。从父母那得来的身体应完好地归还。曾子病重仍挣扎着起来换下季孙送给他的席子,并说:“我可以心安离去了。”召忽因公子纠而死,但参与其事的管仲却免遭厄运。不仅如此,齐桓公还三次洗浴,三次熏香,隆重迎接管仲归国为相,管仲为相后,使民众受到他的恩泽。

孔子被困在陈蔡,颜渊后来才赶来,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呢?”颜渊回敬道:“您在,我怎么敢轻易去死呢!”仲由因参与宫廷斗争而死于卫国,孔子认为他死得没有意义。

家有百金的后代不骑在栏杆上玩,千金之家的后代不坐在堂边。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怕死而这样,亦告诫人们勿轻率行动。舍身取义,死而无憾,但没有意义的轻生,也不可取。唉!在生死面前,还得三思而后行啊!

【点评】

生命最为宝贵。作为一个人,不管是大人物还是普通人,都应该珍视自己的生命,即使是危急时刻,面对死神,也应该懂得死得其所的道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因为坚持日心说而受到教会的制裁,面对教会对自己施行火刑的威胁,伽利略选择宣读悔过书,受到众人的鄙视。然而,他却死在了科学巨著《对话》完成之后。

一部《对话》给世界带来的价值和一种无谓的牺牲,哪个更值得称道?在生命的历程中,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面对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追求。在我们遭遇挫折时,在心中对自己说:没什么大不了,失败了从头再来,没有什么能让我放弃生命。

当然,古之仁人的“舍生取义”,留给后人的是另一种价值。这关乎所处环境和价值观,不能相形而较。

【原文】

所欲有甚于生,宁舍生而取义。

故陈容不愿与袁绍同日生,而愿与臧洪同日死。元显和不愿生为叛臣,而愿死为忠鬼。天下后世,称为烈士。读史至此,凛然生风。

苏武生还于大汉,李陵生没于沙漠,均为之生,而不得并记于麟阁。噫,可不忍欤!

【译文】

所抱志向超过生命的人,往往能舍身取义。

因此有陈容不愿与袁绍同日生,而宁可和臧洪同日死的事。元显和不愿活着当叛徒,甘愿死而做个忠鬼。普天后人称他们为烈士。读史至此,依然能感受到他们的凛然正气。

苏武牧羊,仍能保持节操到汉廷,李陵兵败被俘,贪生怕死,降于匈奴。他们都保住了性命,但李陵变节投敌,客死沙漠,而苏武得以生还,他的画像被供在麒麟阁受人敬仰。唉!生命诚然可贵,但为了道义,又怎能乞求苟活呢!

【点评】

人生有生则有死,切不可把生看得过重,也不可把死看得过重,一个人能够豁达于生死,做到生死皆能忍,便足以为人敬佩了。所谓生死之忍,就是要洞彻生的意义和目的。人在世上,不能生而无正理,死而无正道,这样的生死都不足取。然而,面对生死,我们应该做怎样的抉择?当你周围尽是奸人、小人的时候,是不降以志,还是苟且偷生?面对着敌强我弱、寡不敌众的严峻形势,是舍生抗争,还是保存实力?这值得我们深思。

人生在世也不过百年光景,或生或死,无须一概而论,只要能做到问心无愧即可。

【原文】

伯益有满招损之规,仲虺有志自满之戒。夫以禹汤之盛德,犹惧满盈之害。

月盈则亏,器满则覆,一盈一亏,鬼神祸福。

昔刘敬宣不敢逾分,常惧福过灾生,实思避盈居损。三复斯言,守身之本。噫,可不忍欤!

【译文】

伯益有“满招损,谦受益”的规劝;仲虺有“德日新,万帮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的告诫。像大禹和商汤这样盛德的人,仍然时时心怀自满招损的恐惧,不断在行为上鞭策自己。

月亮到了圆时,就会逐渐走向缺损;器具装得太满就会倾覆。盈亏福祸,非人力能控制,而是由鬼神的意志来主宰。

晋刘敬宣不敢有超越本分的行为,常担心福满而招来灾害,总想着如何避开富足而处于不足之中。若人们都能做到他们这样,那么肯定能安身立命了。唉!人们怎能不遵循谦逊而忍住自满之心呢?

【点评】

古语云:“满招损,谦受益。”的确,谦虚,是一个人可以依傍一生的美德。孔子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由此看来,即使是圣人,在他专长的领域之外,也有不知道的东西。然而,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是因为他总能保持谦虚的心态,把自己放在平地上。

《内外荣辱》

【原文】

恂恂便便,侃侃阎阎,忠信笃敬,盍书诸绅。讷为君子,寡为吉人。

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口三五之门,祸由此来。

《书》有起羞之戒,《诗》有出言之悔,天有卷舌之星,人有缄口之铭。

自硅之玷尚可磨,斯言之玷不可为。齿颊一动,千驷莫追。噫,可不忍欤!

【译文】

谦虚谨慎,口齿清晰,不急不缓,和颜悦色,竭心尽力,诚信不欺,忠厚老实,毕恭毕敬,这些皆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一个为人称道的人言语通常极少,而一个言语严谨的人才称得上君子。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口是三五之门,祸害由此而生。一个不善辞令,口不择语,语言表达上把关不严的人,他所处的环境往往会混乱不堪。对此,古人早就有过先见之明,对后人有过警示。

《尚书·说命》记载:言从口出,一旦不合乎礼仪,就会招致羞辱。同样,《诗经》中有“有欺不可为”的警句。天上有卷舌星能识别谗言,在那金铸人像的背后更有闭口不言的铭文。

需要牢记的是:白玉破损了,还可以通过磨砺来修复,可一个人的言语失当,就没有办法去补救。古人曾感叹:“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怎能不忍住自己的多嘴多舌呢?

【点评】

言辞不忍有百害而无一利。言多必失,话一出口,妄下结论,所造成的影响,再用几百句、几千句话也弥补不了。三国时,杨修善于卖弄小聪明,凡事都愿意开口点破,使得本来就疑心很重的曹操十分反感。最后,终于因道破“鸡肋”的意义,招来杀身之祸。其实,曹操的意思,别人未必不懂。杨修只道是自己聪明,说话不看场合,图误了身家性命。现实生活中,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注意说话的艺术。只图一时之快,不注意言语的轻重对错,任性而为,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

【原文】

燥万物者,莫嫫乎火;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与火值,扇炎起凶。

气动其心,亦蹶亦趋,为风为大,如鞴鼓炉。养之则成君子,暴之则成匹夫。

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欤?

噫,可不忍欤!

【译文】

在能使万物干燥的东西中,再也没有比火更炽热的了;在能使万物动摇的东西中,再也没有比风更猛烈的了。当风与火同在时,火借风势,风壮火威,引起的后果恐怕是灾难性的。

人同此理,火和风就像人和气,人在气头上,如果再听信流言就会产生可怕的后果。所以说,气对人的状态好坏影响非常大,就好比鼓风机向火炉鼓风一样。只有临危不乱,沉得住气能培养“刚烈之气”的人才能成为君子,而那些遇事动辄发怒、暴躁之气尽现眼前的人注定了只能做庸人。

如果因一时的愤怒,而将自己和亲人忘却于脑后,这难道还不叫糊涂吗?

请牢记:“为人处世务须忍声吞气”。

【点评】

动不动就发脾气,终会自己害了自己。容忍心中的怨气确实不大容易,但只要遇事多思虑一下,又怎能让一时之气冲昏头脑呢?关于这个道理有这样一则故事:古时候,有一位大臣受国王派遣到其他国中采购本国没有的物品。大臣来到一国,听到市场上有一位老者在叫卖“智慧”,感觉新奇,便决定买下。他将五百两银子付给老者,老者对他说“长虑谛思惟,不当卒行怒,今日虽不用,会当有用时。”买到智慧之言的大臣,趁星夜回家。他怕惊醒妻子,悄悄进屋,不料却看到床边有两双鞋,心中怀疑,顿起杀心。

这时,他却突然想起自己所买的智慧之言,不觉念叨出声来。声音惊醒了屋中人,“儿子回来了!儿子回来了!”床上之人喊道。原来是大臣的妻子生病,母亲前来照看。明白情况的大臣,不觉大喊:“这智慧之言真是便宜!”对老者所授的智慧之言,暗自称道。试想,如果大臣没有及时克制自己的怒火,岂不是白误了亲人两条性命?

【原文】

音聋色盲,驰骋发狂,老氏预防。

朝歌夜弦,三十六年,赢氏无传。

金谷欢娱,宠专绿珠,石崇被诛。

人生几何,年不满百;天地逆旅,光阴过客;若不自觉,恣情取乐;乐极悲来,秋风木落。噫,可不忍欤!

【译文】

《老子·十二章》说:“五音会造成人耳聋,五色会造成人眼瞎,纵横驰骋去打猎会使人心发狂。”

白天歌舞,夜里奏乐,短短三十六年,秦王朝就此灭亡。在金谷园内纵情欢愉,宠爱妾绿珠,石崇因此被杀:人一辈子能有多久,还不到百岁时光。天地只是暂时居住的旅馆,光阴是永远的过客;如果不珍惜这短暂的时间,只知道一味地恣情取乐,到头来必会乐极生悲,像秋风过后的草木凋零一般。

唉!物极必反,乐极生悲,怎能不忍受恣意享乐的欲望呢?

【点评】

什么是快乐?功成名就、身居高位是吗?腰缠万贯、富甲一方是吗?这些也许可以成为人们快乐的理由,但却永远不是快乐的充分条件。一对夫妻以卖烧饼为生,虽清贫辛苦,但也恩恩爱爱,每天有说有笑。忽一日,卖烧饼归来捡了一袋金子,二人异常欣喜。然而烦恼也接踵而至。他们既怕失主找上门来不敢声张,又怕被邻居发现遭人算计;还怕别人知道了被说成行窃而来。于是,两人整天大门不敢出,疑神疑鬼,脸上再也没有往日的笑容了。其实,有时候,快乐并不需要充足的理由。能和家人周末一起吃一顿香喷喷的炸酱面,能和爱人孩子一起在白雪飞扬的冬日堆雪人,这难道不是最大的快乐吗?其实,快乐是一种心境,而不是恣情享乐、贪图安逸。

【原文】

子孺避权,明哲保身;杨李弄权,误国殄民。

盖权之于物,利于君,不利于臣,利于分,不利于专。

惟彼愚人,招权人己,炙手可热,其门如市,生杀予夺,目指气使,万夫胁息,不敢仰视。

苍头庐儿,虎而加翅,一朝祸发,迅雷不及掩耳。

李斯之黄犬谁牵。霍氏之赤族奚避?噫,可不忍欤!

【译文】

张良放弃高官重权,用这种高明的方法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杨国忠靠皇亲国戚的身份官至宰相、李林甫靠阿谀奉承登上相位。二人仗势欺人、玩弄权术,误国误民。

一般说来,权这种东西有利于君主治理国家,而不利于大臣掌握;有利于等级名分,而不利于大臣专权。

只有愚人才会将权势招揽到自己手中,才会专权。当他们得势之时,人人巴结奉承,门庭好像市场一样热闹;他们手中掌握着生死予夺的大权,用眼神和脸色也可以使唤人。别人对他们恭敬畏惧,甚至不敢仰视。

小人得势,就像老虎添翼,更是胡作非为。孰不知灾难的种子早已种下。一旦灾难来临,就会像迅雷不及掩耳一样,躲也躲不了。

李斯败落时,他家的黄狗还有谁去牵呢?霍光家族遭到诛连,又有谁能够逃脱呢?唉,由此看来,面对权势的诱惑怎么能够不忍一忍呢?

【点评】

权力对于人的诱惑永远不能消失,一个人权力在握时,金钱美色、他人的恭敬,即使不想要也难以拒绝。其实,权力最让人神往的莫过于它给予人的那份被众人拥捧的感受。人是虚荣的动物,当条件适合时,这种劣根性往往就会暴露无遗。权力能满足人们的虚荣,虚荣心的满足往往又能让人感到最大的幸福。如果不信可以看看那些从高位上退下来的人,他们的脸上往往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其实,物质享受也许并没有多大变化,让他们不平衡的是他人前后差之千里的态度。

那些把人拉入泥淖甚至深渊的东西,有时往往是当初将你推向颠峰的东西。权力就是这样一种东西。任何社会,权力之争都是最为残酷的。正是因此,曾国藩在他的家训中,反复告诫子孙要远离官场是非地。身居高位的人,或许应该明白争权夺势适可而止的道理吧!

【原文】

迅风驾舟,千里不息;纵帆不收,载胥及溺。

夫人之得势也,天可梯而上;及其失势也,一落地千丈。朝荣夕悴,变在反掌。炎炎者灭,隆隆者绝。观雷观火,为盈为实,实天收其声,地藏其热。高明之家,鬼瞰其室。噫,可不忍欤!

【译文】

顺着强势之风行舟,日行千里,岂不快意!但是倘若一味如此,忘了适时掌握舟船的方向,也难逃覆舟淹灭的命运。

人的势力同样如此。人在得势时,可以平步青云;一旦失去权势,就会一落千丈。一个人的权势是瞬间变化的,早上还身为卿相,尽享荣华富贵;晚上失势时却是布衣平民,这种变化就如反转一下手掌般容易。熊熊大火是要灭的,隆隆的雷声是要绝的,看着雷和火,有满耳之声,有耀眼之光,可是天收雷声,地藏火热。地位高的人,鬼神时刻窥视着他的家室。

啊!势力的变化是如此迅速而无常,面对它的诱惑,难道不该忍耐吗?

【点评】

仗势欺人者,说到底自己也是一介平民,却到处宣称自己与众不同,偏要借助于他人的权力,作威作福,欺压乡里邻人。这种人其实是最没出息和最不懂做人的人,他们不懂得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他们往往只看重眼前的一点利益,殊不知他们得了芝麻,丢了西瓜。那些仗势欺人者的下场往往是可悲的。西汉时,霍去病被汉武帝封为骠骑将军,为击破匈奴立下汗马功劳,其弟霍光官至大司马并接受武帝遗诏辅佐太子,霍氏家族显赫一时。然而,霍光贪恋权势,为人跋扈专横,又放纵家人仗势为恶,全然不识进退保身的为人臣子之道。霍氏家族气焰过盛,招致朝廷上下的不满,甚至对皇族权力构成了危险,最后终于被满门抄斩。由此可见,权势是最靠不住的,仗势欺人者多行不义必自毙。

【原文】

富而好礼,孔子所诲;为富不仁,孟子所戒。盖仁足以长福而消祸,礼足以守成而防败。

怙富而好凌人,子羽已窥于子皙;富而不骄者鲜,史鱼深警于公叔。

庆封之富非赏实殃,晏子之富如帛有幅。去其骄,绝其吝,惩其忿,窒其欲,庶几保九畴之福。

噫,可不忍欤!

【译文】

富有而爱好礼仪,这是孔子对富人的教诲;一心贪图致富便不能施行仁义,这是孟子对世人的告诫。通常行仁义者能保持幸福而消灾灭祸,爱好礼仪的完全能保持已有的成就而防止失败。

凭借富有而喜欢欺侮别人,子羽已经看到了子皙的下场;富有而不骄奢的人少有,这是史鱼对公叔提出的深刻警告。

庆封的富有并非是上天的赏赐,实际上反而是一种惩罚,晏子因为明白“富者不可安益,益则取之”的道理,坚持操守,拒绝更加富有。

富有不是罪过,但如无克制之心则会招来灾祸:若是能除去矜夸之态,去其鄙俗吝啬之心,消其心中之怒,堵其淫欲贪念,那么差不多可以保享五福了。因此,一个人拥有一定的财富之后,怎么能够不忍住自己的骄奢之心呢?

【点评】

其实,富有不是罪过,但凭着自己有钱就对人傲慢无礼,让淫欲贪欲泛滥就是不懂得自求多福的道理。的确,钱可以带给我们物质享受,让我们生活得更好。然而,钱却并不是我们一生可以依傍的东西。钱可以有了,也可以没了,一夜暴富和一夜倾家荡产的例子不在少数。而真正可以让我们一生依傍的是美好的品性、知识和才干。一些有见识的有钱人,往往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们懂得节制自己儿女的物欲。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父亲约瑟夫是美国最知名的五大企业家之一。为了防止今后不测,约瑟夫给每个孩子存了一千万美元的委托金,但他决不让富裕腐蚀他们。为使孩子们懂得如何节俭,他每月给他们很少的零花钱。肯尼迪成为总统后,报纸曾公布过他十岁时向父亲递交的一份正式请求,请求父亲将他的零花钱由每星期四毛提高到六毛,但父亲未予准许。然而,另一方面,约瑟夫又十分注意培养孩子的美好品性。他经常邀请知名人士来家里聚宴,鼓励孩子们上餐桌参加他们的谈话。他让男孩子们全部进非教会学校读书,扩大视野。他的四个儿子后来全进了哈佛大学,并个个有作为。这就是富而知礼的最好例子。

【原文】

婴儿之病伤于饱,贵人之祸伤于宠。

龙阳君之泣鱼,黄头郎之入梦。

董贤令色,割袖承恩,珍御贡献,尽入其门。尧禅未遂,要领已分。

国忠娣妹,极贵绝伦;少陵一诗,画图丽人;渔阳兵起,血污游魂。

富贵不与骄奢期,而骄奢至;骄奢不与死亡期,而死亡至。思魏牟之谏,穰侯可股栗而心悸。噫,可不忍欤!

【译文】

婴儿之所以生病,一般是因为吃得太饱的缘故;富贵的人遭祸,一般是因为受到宠爱的缘故。

龙阳君对着钓上来的鱼哭泣的原因是怕失宠,黄头郎进入汉武帝梦中,只为使邓通得宠。

董贤凭借俊俏的容貌得到哀帝割袖的恩宠。得到的珍宝贡品数不胜数,哀帝连位都想让给他,可惜还没有成功,他却已身首异处了。杨国忠兄妹,势焰熏天,权幸无比,杜甫为此还作了《丽人行》,描绘此景。安禄山在渔阳起兵反叛,贵妃也因此被赐死。

富贵并没有和骄奢相约,但骄奢自动会来;骄奢没有和死亡相约,死亡也会不请自到。想起魏公对自己说的话,穰侯不禁感到心有余悸。因宠而贵,因贵而富,因富而骄,因骄而亡命,这是一条必然的归宿啊!面对宠幸的诱惑,怎能不克制向往之心呢?

【点评】

人生在世谁不想荣誉恩宠集于一身?但恩宠过盛往往会招来祸端。汉代董贤因长相俊俏得到哀帝割袖之宠,官至大司马,操纵朝政。其父、弟及妻父等也都靠他官至公卿,建第宅,造坟墓,费钱以万万计。董贤的宅邸也极尽奢华,收有四方珍宝。朝中上下甚至太后都对此大为不满。哀帝死后,董贤很快被罢官,他知道大祸临头,即日与妻自杀。由此看来,受到恩宠虽好,但一旦所依凭的势力倒下,接踵而至的就是祸端。《红楼梦》中贾家的败落不也正缘于元妃的失宠吗?

【原文】

能忍辱者,必能立天下之事。圯桥匍匐取履,而子房韫帝师之智;市人笑出胯下,而韩信负侯王之器。

死灰之溺,安同何羞;厕中之箦,终为应侯。盖辱为伐病之毒药,不瞑眩而曷瘳。

故为人结袜者延尉,唾面自干者居相位。噫,可不忍欤!

【译文】

能够忍受侮辱的人,一定能够成就一番大事。张良在桥下爬着给老人拾鞋,后修得胸怀帝师的智慧;市井小人讥笑韩信从别人胯下爬过,其实他负有王侯将相的气量。

《说苑·众谈篇》说:“能够忍受耻辱的人会很安全,能够忍受羞辱的人方能生存。”韩安国曾被人与不可复燃的死灭同等看待,可见他受到的侮辱到了什么程度;尽管范睢曾被人裹在席子里扔在厕所,可最后被封为应侯。侮辱实在是给人驱疾病的毒性药物,不使病人昏迷又怎么能治好疾病呢?

所以,为别人系上裤子的人当上延尉,心甘情愿让别人往自己脸上吐沫而让它自己干掉的人最后居于宰相之位。张良、韩信、韩安国从辱至荣的过程,正说明了忍常人之不可忍,终成大器。

【点评】

其实,世界上没有甘于受侮辱的人,要不要忍辱需看情况。春秋时。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故意让人在正门旁开一洞,让晏子从那里钻进。面对侮辱,晏子毫不退让,说出“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等言辞,让楚王对其刮目相看。晏子以使者身份出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尊严。他不甘于受辱,既为自己和国家赢得了尊严,也使得出访任务顺利完成。而张良为圯下老人取履、韩信甘受胯下之辱,自然又是另一情况,不可一概而论。由此看来,忍或不忍,要看场合,要看目的。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我们有一个忠告:当一个人还处于创业之初,缺兵少马之时,要忍得住寂寞,要忍住因人鄙薄而将起的口舌之争。在别人忽略你的情况下,借着良好的外界条件,来壮大自己的力量,达到强大自己的目的。

【原文】

宴安鸩毒,古人深戒;死于逸乐,又何足怪。

饱食无所用心,则宁免博弈之尤;逸居而无教,则又近于禽兽之忧。

故玄德涕流髀肉,知终老于斗蜀;士行日运百甓,习壮图之筋力。

盖太极动而生阳,人身以动为主。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噫,可不忍欤!

【译文】

过于追求安逸的生活,就像鸩酒一样对人产生毒害,这是前人的告诫;安乐一定会导致死亡,这并没有值得奇怪的!

吃饱了饭却不用一点心思,无事可干,这样不行,就算是学学下棋也好啊;安逸地住着,却没有受到教育,这样和禽兽有什么两样。

所以,刘备因为腿上长了肥肉,而自己年事已高,却又功业未建而泪流满面;陶侃每天来回搬运一百个坛子,是为了锻炼自己的体力,恢复图霸中原的筋力。

太极运动能产生阳气,人的身体应以运动为主。运转的门轴决不会被虫蛀,流动的水也决不会发臭。生命在于运动,成功在于勤奋。面对安逸享受,怎么能够不忍受呢?

【点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的生活固然是一种享受,但往往又是致人失败的开端。明朝作家刘元卿曾有一篇名为《猱》的寓言:猱的体形很小,长着锋利的爪子。老虎的头痒,猱就爬上去搔痒,搔得老虎飘飘欲仙。猱不住地搔,并在老虎的头上挖了个洞,老虎因感觉舒服而未觉察。猱于是把老虎的脑髓当作美味吃个精光。其实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况也很多。如今商场多变数,许多大企业由强变弱,最终惨遭淘汰。其实,这些企业败走麦城的根本原因往往相同,即在其最为辉煌的时候,管理者缺少一种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安而忘危,缺少远虑,对面临的危险认识不足、准备不足,才最终导致失败。

【原文】

围棋制淝水之胜,单骑入回纥之军。此宰相之雅量,非元帅之轻身。盖安危未安,胜负未决,帐中仓皇,则麾下气慑,正所以观将相之事业。

浮海遇风,色不变于张融;乱兵掠射,容不动于庾公。

盖鲸涛澎湃,舟楫寄家;白刃蜂舞,节制谁从。正所以试天下之英雄。噫,可不忍欤!

【译文】

淝水之战取得胜利时,谢安正与友人下围棋;郭子仪曾单骑入回纥军营,退其师,不战而胜。这是宰相恢弘的气度,而并不是元帅拿自己的生命在开玩笑。通常在安危还不曾明朗,胜败还没决定的时候,假如军中主帅惊慌失措,那么他的部下官兵也会气馁。在这个时候,正好可以表现出将相的修养和造诣。

在航海时遇到风暴,张融面不改色;在混乱中双方相互攻击,你砍我杀,庾亮的脸色一点都没有改变。巨浪汹涌,寄身于船上;白刃乱舞,于环境没有其他选择,这时候正好可以考验天下的英雄豪杰。危难之时,能考验一个人的胆识、雅量与镇定,而胆识、雅量、镇定正是一个人成功应具备的性格基础。

【点评】

危急面前沉着镇定,才能取胜。危急情况发生时,人们大多时候没有心理准备,所以通常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吃惊、恐慌。其实,很多时候事情本身的情况,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好的多。是我们自身的情绪以及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所做出的反应,让事情陷入更为复杂的境地。其实在危险面前,任何人都不可避免会出现焦虑或紧张情绪,这就要看是否能够自我调节、自我克制了。淝水之战时,谢安和张玄下棋时神闲气定,其心中未必不忐忑或激动。这一点在他听到捷报客人告辞后的反应中便可看出:当时的谢安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舞跃入室,把木屐底上的屐齿都碰断了。由此看来,面对危急,自我调节,才能最终走出危急,这时能保持果敢、沉着、镇定的态度,方显英雄本色。

《安身立业》

苛察

【原文】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瑾瑜匿瑕,川泽纳污。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老子此言,可以为效法。

苛政不亲,烦苦伤恩,虽出鄙语,薛宣上乘。

称柴而爨,数米而炊,擘肌折骨,如此用之,亲戚叛之。

古之君子,于有过中求无过,所以天下无怨恶;今之君子,于无过中求有过,使民手足无所措。噫,可不忍欤!

【译文】

水如果太清澈就不会有鱼,人如果太认真就不会有朋友。美玉里面或许会包含着瑕疵,江河中也会容纳有污浊。

如果政府太苛刻,人民就会狡黠。老子的这句名言,可以作为治理国家的法则。

苛刻的政治,使统治和被统治者之间不和睦,太严厉琐碎,就会失去百姓的拥护。薛宣虽然以粗俗的语言规劝帝王,却有大臣的祥德之气。称了薪柴烧火,数着米粒煮饭,用这种斤斤计较的态度去接人待物,势必会众叛亲离。

古时候的君子,力求在别人的过错中寻找没有错的地方,所以,天下的人们没有怨恨。而现在的所谓君子恰恰相反,他们喜欢在没有错误的人身上找缺点,吹毛求疵,弄得天下人手足无措。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怎能不忍住吹毛求疵之心呢?

【点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不要总是求全责备。经常以“难得糊涂”自勉,能容人,你就会有许多朋友。如果眼里不揉半粒沙子,过分挑剔,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论个是非曲直,容不得人,人家也会躲你远远的。你只能关起门来“称孤道寡”,成为使人避之惟恐不及的异己之徒。

勇退

【原文】

功成而身退,为天之道;知进而不知退,为乾之亢。验寒暑之候于火中,悟羝羊之悔于大壮。

天人一机,进退一理,当退不退,灾害并至。祖帐东都,二疏可喜,兔死狗烹,何嗟及矣。噫,可不忍欤!

【译文】

功成名就之后应激流勇退,这才符合自然规律。只知前进而不知退守,就会出现《易经·乾卦》中所说的盛极而衰。自然界的变化是寒尽暑来,暑尽寒来,交替不止。人也是如此,如果你达到鼎盛时期,就预示着马上要走向衰退。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就会像羊角插入篱笆一样进退两难。

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事的变化都是一个道理,进退盛衰的规律同样如此。在应该抽身引退的时候不引退,灾难和祸害就会同时来到。西汉人疏广、疏爱在功成名就之时毅然向皇帝提交辞呈,请求回家安度晚年。大臣们为他送行成为一时之美谈。韩信辅助汉高祖平定天下,成为三杰之一。但却不知引退,结果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令人叹息。唉!当功成名就时,人们怎能不忍住留恋之心呢?

【点评】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权势于人也往往如此。正真聪明的人,往往都懂得适时而退的道理。春秋时,范蠡看到勾践“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处事”的本性,在帮助其大败吴国之后,功成身退,经商治产,落得个富甲一方,逍遥自在。其实,不只政界,奉劝其他领域的杰出人士们,也应该审视度势,懂得适可而止、以退为进的道理。

随时

【原文】

为可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不可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故言行之危逊,视世道之污隆。

老聃过西戎而夷语,夏禹人裸国而解裳。墨子谓乐器为无益而不好,往见荆王而衣锦吹笙。

苟执方而不变,是不达于时宜。贸章甫于椎髻之蛮,炫绚履于跣足之夷,轸烯冰雪,挟纩炎曦,人以至愚而谥之。噫,可不忍欤!

【译文】

在能够做的情况下去做能做的事情,就会获得成功;在不能做的情况下去做不能做的事情,就会失败,甚至有危险。所以个人的言行是高洁还是谦卑,就要看世道是否清明。

老聃到西戎国学习那里的语言,夏禹到裸国就脱掉衣裤。墨子不喜好音乐,认为乐器没什么好处,但到了荆楚之地也是穿锦衣,吹起了笙。

固执己见、不善变通,这是一些不合时宜的人。到闽越之地去卖棉帽,到光脚行走的地区去卖鞋子,在天寒地冻时穿汗衫,在烈日炎炎的时候穿棉衣,就会被人认为是愚蠢的人。唉!人们怎能不忍住固执之心呢?

【点评】

古语云:“伸缩进退变化,圣人之道也。”一个人只有顺应时势、善于因势利导,才能成就大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就是一个极能驾御时势的人。她最初做唐太宗的才人,太宗病危时,她年龄尚小,太宗有让她陪葬的意思。这时,武则天除了及时地和当时的太子——后来的高宗建立私情外,还选择了当时颇为流行的一种衍罪修身的方式——出家为尼。这样既表示了对皇帝的忠贞,还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关于武则天此举是否符合传统的伦理道德准则,我们无需多做评价,但正是此顺时应势之举,让她在最为关键的时刻把握了成功的方向盘。

同寅

【原文】

同官为僚,《春秋》所敬;同寅协恭,《虞书》所命。生各天涯,仕为同列,如兄如弟,议论参决。

国尔忘家,公而忘私,心无贪竞,两无猜疑。言有可否,事有是非,少不如意,矛盾相持。

幕中之辨人,以为叛;台中之评人,以为顺,昌黎此箴,足以劝诫。噫,可不忍欤!

【译文】

在一起为官的人叫同僚,这是《春秋》上定义的;同僚之间应相互合作,相互尊敬,做到亲密无间,这是《虞书》所要求的。虽出生的地方相距很远,但在一起为官,就应该像兄弟一样,有事相互商量决定。

为国而忘家,为公而忘私,心里没有贪念和好斗之心,就不会相互利用和陷害。所提的建议有行和不行,所做的事有对和错。如果同事之间互相体谅,就不会产生矛盾进而针锋相对了。

在官府中当众说人好坏,人们会认为你居心叵测;在闲谈时评说别人,别人会觉得你有敬慕之心。韩愈的这番箴言,足以引起那些不顾场合说话随便之人的警戒了。唉!对待同僚,人们怎能没有包容忍耐之心呢?

【点评】

自古而今,“同僚”、同事关系都是最让人敏感的人际关系之一。同事之间矛盾一旦出现了,就很难愈合,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处理这层关系。

那么要想在工作中,有融洽的人际关系,我们应该做到哪些呢?一以大局为重,多补台少拆台;二与同事、上司交往时,保持适当距离;三对待分歧,要求大同存小异。在发生矛盾时,要宽容忍让,学会道歉;四对待升迁、功利,要保持平常心,不要忌妒。

为工

【原文】

不善于斫,血指汗颜。巧匠傍观,缩手袖间。

行年七十,老而斫轮,得心应手,虽子不传。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犹君子学以致其道。学不精则窘于才,工不精则失于巧。

国有尚方之作礼,有冬官之考阶,身宠而家温,贵技高而心小。噫,可不忍欤!

【译文】

不善于使斧子的人,伤了手指并弄得汗流满面,而真正的巧匠却袖手旁观。这样,岂不是白白浪费了他们高超的手艺。

等到了七十高龄,砍制车轮还是得心应手,这种技巧无法通过教导而使别人掌握,即使他儿子也无法了解他的技艺。

各行各业的工匠只有在工场里才能学成技艺,就像君子只有学习才能明白道理一样。学习不精就缺乏才能,工匠不熟练就会缺乏技巧。国家有专门管制造供给皇帝所用器物的官署,有由冬官来掌管工程制作的机构。有的工匠身受皇恩而居于高位,家庭温暖并有丰厚的给养,这是因为他技艺高超,且为人小心谨慎所致。唉!作为一个工匠,要比一般人更加专心致志,又怎能不忍住自己的三心二意呢?

【点评】

人一生有五件法宝:身体,朋友,良妻,书籍,一技之长。不论其他四宝如何,单“一技之长”就很有些说头。如果看那些成功人士,我们会发现他们中很多人的成功就开始于掌握了一技之长。做菜的萧玉斌专门研究整条鱼脱骨法,结果成了驰名国内外的名厨;美国人沃伦·巴菲特专门研究股票,结果成了股票投资专家、亿万富翁;比尔·盖茨专门研究计算机软件,结果成了世界首富。由此看来,研究任何东西都可以让你拥有一技之长,在如此纷繁与喧闹的现代社会中有所成就。

为商

【原文】

商者,贩商,又日商量。商贩则懋迁有无,商量则计较短长。

用之缓急,价有低昂,不为折阅不市者。苟子谓之良贾,不与人争买卖之价者;《国策》谓之良商,何必鬻良而杂苦,效鲁人之晨饮其羊。

古之善为货殖者,取人之所舍,缓人之所急,雍容待时,赢利十倍。陶朱氏积金,贩脂卖脯之鼎食,是皆大耐于计筹,不规小利于旦夕。噫,可不忍欤!

【译文】

商人,就是贩商,也叫商量。有商贩就会互通有无,有商量就会因价格而发生争执。

物品的需求有缓有急,价格有低有高,没有讨价还价就没有市场。苟子认为,精明商人不与顾客争执价钱,更善于抓住时机。《战国策》认为:好商人不必在好商品中掺杂次品,像鲁国人早晨给羊喝水一样。

古代善于经商的人,买来大众不急需的物品,而卖掉人们需要的东西,从容地等待时机,以谋取更大的利润。陶朱氏积下千两黄金,贩油卖脯的小贩能够成为商富,都是能够考虑长远,而不是贪图小利于一朝一夕。唉!经商要讲究等待时机。面对蝇头小利,人们怎能不忍住追逐之心呢?

【点评】

这段话的意思是经营的商品,务必品质优良,才能受市场欢迎,商品不会积压,资金不会闲置。在经营活动中即使价格不断上涨也不要惜售,不贪图高额利润。留货“居贵”,可能受市场价格的变动而蒙受损失。

因此,当市场商品价格趋贵时,应似粪土一样抛售,毫不吝惜,勿囤积居奇,牟取暴利;当市场上商品物关价廉时,要像珠玉一样不惜代价大量收购。这样资金如行云流水周转迅速,获利丰厚。由此看来,商人要“审时度势”,把握好牟利的“度”,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交友

【原文】

古交如真金百炼而后不改其色,今交如暴流盈涸而不保朝夕。

管鲍之知,穷达不移;范张之谊,生死不弃。

淡全甘坏,先哲所戒;势贿谈量,易燠易凉。盖君子之交,慎终如始;小人之效,其名为市。

郧子迎谷臣之妻子至于分宅,到溉视西华之兄弟胡心不恻。指天誓不相负,反眼若不相识。噫,可不忍欤!

【译文】

古人的交情就像真金一样,千锤百炼也不会改变颜色;现代人的交往,就像七、八月的洪水,早晨是满的,晚上可能就干涸了。

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相知如一,不管是穷困还是通达,都不改变;范式和张劭间的友谊,不管生死都不离异。

君子之交淡如水而能长久,小人之交虽甜却很容易毁坏。这是先哲告诫我们的;以权势相交,以利益而交;互有予求相交;容易热起来也很容易凉下去。所以,有道德的人交友,应始终如一,市井小人的交友,就像市场做生意一样。

邱成子接来谷臣的妻儿,把自己的住房分给他们居住;到溉对旧识任防的儿子们却没有一点关怀之情。交友在朋友得势时,指天发誓决不相负,一旦失势,就形同陌生人。唉!君子之交淡如水,人们怎能不忍住结交之心呢?

【点评】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生于世,是离不开朋友,少不了朋友支持的。然而,交什么样的朋友,这就有一个选择了。古人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僻,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就是说,与正直、讲信用、有学问的人交朋友,会得益匪浅;与那种献媚奉承、心术不正、华而不实的人交朋友,会带来坏处。这句话在今天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年少

【原文】

人之少年,譬如阳春,莺花明媚,不过九旬,夏热秋凄,如环斯循。人寿几何,自轻身命;贪酒好色,博弈驰骋;狎侮老成,党邪疾正;弃掷诗书,教之不听。玄鬓易白,红颜早衰,老之将至,时不再来。不学无术,悔何及哉!噫,可不忍欤!

【译文】

人在少年的时候,就像春天一样阳光明媚,但时光易逝,好景不长,莺花明媚之时,倏忽间就过去了,不过三月,一转眼便到了炎热的夏季,随之是万物凋零的秋季,继而又到了冰天雪地的冬季,如此循环往复。人的寿命又能有多长呢?怎能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贪恋美酒,迷恋美色,赌博驰马。与坏人做朋友,与好人结怨,侮辱老年人;不读圣贤书,听不进别人的教导。一旦黑发变白发,红颜随着时间而衰老,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回头,而自己又不学无术,此时后悔就来不及了。唉!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怎能不忍住放纵之心呢?

【点评】

青春时光最为宝贵,古人在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揭示。曹操在其诗《短歌行》中有“人生几何”的感叹,杜甫在其诗《漠陂行》中感慨:“少壮几时奈老何?”李白在其诗《将进酒》中也有“朝如青丝,暮成雪”的诗句。诚然,时光如白驹过隙,人即使今日身处少年,但必有“老之将至”之时,如何让自己青春以后的日子过得更好,那就看我们自己如何利用年轻时的大好时光了。

将帅

【原文】

阃外之事,将军主之,专制轻敌,亦不敢违。卫青不斩裨将而归之天子,亚夫不出轻战而深沟高垒。军中不以为弱,公论亦称其美。

延寿陈汤,兴师矫制,手斩郅支,威振万里,功赏未行,下狱几死。

自古为将,贵于持重;两军对阵,戒于轻动。故司马懿忍于妇帻之遗,而犹有死诸葛之恐;孟明视忍于郗陵之败,而终致穆公之三用。噫,可不忍欤!

【译文】

朝门之外的事情,由将军主持,即便将军专制轻敌,别人也不能违抗:卫青不斩失职的副官而交由皇帝处置。亚夫不轻易出战,而以深沟高垒坚守,军中不认为这是软弱,而公共舆论也赞扬他们!

西汉的甘延寿和陈汤,假称奉皇帝之命发兵攻打匈奴,杀了单于,威震西域,但对他们的功赏还没兑现,陈汤就被下狱,几乎死于狱中。自古以来,为将者以持重为贵;双军对垒,最忌轻举妄动。所以,司马懿忍受诸葛亮说他是妇人的挑衅,更有死诸葛吓着了活着的司马懿之说。孟明视能忍辱负重,最终打败晋国,实现秦穆公吞并西戎的霸业。唉!作为将帅怎能不忍受挑战和挫折呢?

【点评】

林肯任总统后在参议院发表演说,一位参议员站起来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往,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林肯说:“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作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作鞋匠做得那么好。”他又转头对那个参议员说:“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是我从小就跟随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

林肯正是用这种坦然自若的态度,让他的反对派们折服。试想,一个人如果有了这样的气度和心胸,则何事不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