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可扬长避短、精益求精;知人,可以让人更好地把握交往的尺度,因人而异地运用交往艺术;知己知人,可以让我们在生话中更从容自信、游刃有余!
【简介】
《冰鉴》这本书是曾国藩总结自己一生经验而写成的观人识鉴专著,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冰鉴,取其以冰为镜,能察秋毫之义。曾国藩观人鉴人,目的都是为了选贤任能,为了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书中,曾国藩摒弃了江湖相术中那种重形轻神、重奇轻常、重术轻理的俗习。他重神而兼顾形,重常而辨别奇,重理而指导术,从整体出发,就相论人,就神论人,从静态中把握人的本质,从动态中观察人的归宿,自成一套独特的观人识鉴理论。百年来,《冰鉴》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推崇。
《神骨》
【原文】
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山骞不崩,唯石为镇”,骨之谓也。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译文】
俗话说:“稻谷的外壳分离出来就是没有多大用途的谷糠,但稻谷的精华——米,仍然存在着,它不会因外壳磨损而丢失。”这个精华,犹如人的神,就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俗话又说:“山岳表面的泥土虽然经常脱落流失,但山却不会倒塌破碎,因为山有坚硬的岩石支撑着。”这里所谓的镇山之“石”,就相当于支撑人形体的骨骼。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主要集中在他的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主要集中在他的一张面孔上。别家相术相一般人的面时,已经能够谈及人的形骸骨骼,而文人相“文人之相”时则先观察他的“神骨”。所以本书开门见山,将“神骨说”放在第一篇来讲。
【原文】
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清浊易辨,邪正难辨。欲辨邪正,先观动静;静若含珠,动若木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才而深思。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之托迹于清,不可不辨。
【译文】
文人在研究、观察人的“神”时,一般都把“神”分为清明和愚浊两种类型。神骨的清明和愚浊之间是比较容易区分的,但是“清”中的正与邪即奸邪与忠正则不容易分辨。
如果想要分辨邪与正,应该先观察他处于动和静两种状态下的表现。安静时,目光沉稳又暗含光辉,真情内蕴,宛如两颗晶莹的明珠,含而不露;行动时,目光敏锐犀利,精光闪烁,宛如春天树木抽出的新芽。安静时,目光清明澄澈,不为他物所扰,旁若无人;行动时,目光锐利灿然,宛如瞄准目标,一发中的。以上这两种神态,澄澈清明,清到极点,是“清”中纯正的神态。
安静时,目光像萤火虫一样昏暗不明,闪烁不定;行动时,目光像流水一样无所归附,游移不定。以上两种神情一种是善于掩饰,一种是奸邪之意在内心萌动。安静时,目光似睡非睡,似醒非醒;行动时,目光像受惊的小鹿一样惶惶不安。以上这两种目光,一则是有智有能而不循正道的神情,一则是深谋图巧又怕别人窥见他的内心的神情。具有前两种神情者多是品行有瑕疵之辈,具有后两种神情者则是合而不发之人。两种都属于奸邪的神情,可是它们都混杂在清明的神情中,是观察神情时须仔细加以辨别的。
【原文】
凡精神,抖擞处易见,断续处难见。断者出处断,续者闭处续。道家所谓“收拾入门”之说,不了处看其脱略,做了处看其针线。小心者,从其做不了处看之,疏节阔目,若不经意,所谓脱略也。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慎重周密,无有苟且,所谓针线也。二者实看向内处,稍移外便落情态矣,情态易见。
【译文】
大凡观察识别人的精神状态,那种只是在那里故作振作,还是真的精神抖擞,都是比较容易分辨的,而那种介于假振作和真抖擞之间的神态就比较难于识别了。
精神不足,是由于故作抖擞并表现于外;而精神有余,则是由于自然而生并且蕴含于内。所以道家有“收拾入门”的说法,用于观察神态。
尚未去掉杂念,不能以静待动的时候,要观察他行动的轻慢不拘;已经去掉杂念能够以静待动的时候,要着重看他精细周到的方面。对于小心谨慎的人,要从尚未摒除杂念,不能以静待动的时候去看他。这样就可以发现,他愈是小心谨慎,他的举动就愈是不精细周密,总好像漫不经心的样子。这种精神状态,就是所谓的轻慢不拘;对于性情豪放率直的人,要从已经摒除杂念,能够以静待动的时候去看他,这样就可以发现,他愈是率直,他的举动就愈是周密,他愈是豪爽,他的举动就愈是一丝不苟,这种精神状态,就是所谓的精细周密。
所谓“脱略”和“针线”这两种精神状态,实际上都存在于人们的内心世界,但是只要它们稍微向外一流露,立刻就会变为情态,而情态是比较容易看到的。
【原文】
骨有九起:天庭骨隆起,枕骨强起,项骨平起,佐串骨角起,太阳骨线起,眉骨伏犀起,鼻骨芽起,颧骨若不得而起,顶骨平伏起。在头,以天庭骨、枕骨、太阳骨为主;在面,以眉骨、颧骨为主。五者备,柱石之器也;一则不贫;二则不贱;三则动履稍胜;四则贵矣。
【译文】
九贵骨各有各的形态:天庭骨丰隆饱满;枕骨充实显露;项骨平正而突兀;佐串骨像角一样斜斜而上,直入发际;太阳骨直线上升;眉骨骨棱显而不露,隐隐约约像犀角平伏在那里;鼻骨状如芦笋竹芽,挺拔而起;颧骨有力有势,又不陷不露;顶骨平伏厚实,又约显约露。
看头部的骨相,主要看天庭、枕骨、太阳骨这三处关键部位;看面部的骨相,则主要看眉骨、颧骨这两处关键部位。如果以上五种骨相完美无缺,此人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如果只具备其中的一种,此人便终生不会贫穷;如果能具备其中的两种,此人便终生不会卑贱;如果能具备其中的三种,此人只要有所作为,就会发达起来;如果能具备其中的四种,此人一定会显贵。
【原文】
骨有色,面以青为贵,“少年公卿半青面”是也。紫次之,白斯下矣。骨有质,头以联者为贵。碎次之。总之,头上无恶骨,面佳不如头佳。然大而缺天庭,终是贱品;圆而无串骨,半是孤僧;鼻骨犯眉,堂上不寿。颧骨与眼争,子嗣不立。此中贵贱,有毫厘千里之辨。
【译文】
骨有不同的颜色,而面部颜色,则以青色最为高贵。俗话说:“少年公卿半青面”就是这个意思。黄中透红的紫色比青色略次一等,面如枯骨着粉白色则是最下等的颜色。骨有一定的气势,头部骨骼以相互关联、气势贯通为高贵,互不贯通、支离散乱则略次一等。总之,只要头上没生恶骨,就是面相再好也不如头好。但是,如果头大而天庭骨却不够丰隆,终究是卑贱的品位;如果头圆而佐串骨却隐伏不见,多半要成为孤寂的僧人;如果鼻骨冲犯两眉,父母必不长寿;如果颧骨紧贴眼尾而颧峰凌眼,必绝子孙后代。这里的富贵与贫贱差别,有如毫厘之短与千里之长,是非常大的。
【点评】
神骨为《冰鉴》之开篇,总领全书,当为全书总纲。同时也说明了曾国藩本人品鉴人物以神为主,形神并重。历代文人都重视外在的“神”、内藏的“骨”。观人的“神”“骨”,犹如门外的大山,门既打开,山势自然可见。山势既幽深,必有来龙去脉,既雄伟,必有深根厚基,自此喻人之命运,其优劣高下,不言自明。
首先,这里的“神”并非日常所言的“精神”一词,它有比“精神”内涵广阔得多的内容,它是由人的意志、学识、个性、修养、气质、体能、才干、地位、社会阅历等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物,是人的内在精神状态。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而这里所论的“神”,不会因人一时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大的变化,貌有美丑,肤色有黑白,但这些都不会影响“神”的外观,换句话说,“神”有一种穿透力,能越过人的外貌的干扰而表现出来。
“神”并不能脱离具体的物质东西而空空地存在,它肯定有所依附,这就是说“神”为“形”之表,“形”为“神”之依,“神”是蕴含在“形”之中的。“形”是“神”存在的基础,与“神”的外在表现紧密相关,如果“神”是光,“形”就是太阳和月亮,日月之光放射出来普照万物;但光又是深藏在日月之中的东西,它放射出来才是光。这就说明:“神”藏于“形”之中,放射出来能为人所见,如光一样;“形”是“神”的藏身之处,但又与“神”有着千丝万缕、分割不开的物我关系,“神”必须通过“形”来表现。
这种复杂的关系,说明日常观时,既要由“神”观“形”,又要由“形”观“神”,二者相反相成,相辅相依,不能完全割离开来,单独地看。
《容貌》
【原文】
容以六尺为期,貌合两仪而论。胸腹手足,实接五行;耳目口鼻,全通四气。相顾相称,则福生;如背如凑,则林林总总,不足论也。
【译文】
凡是观察人的形貌,观姿容以六尺躯体为限度,看面貌则以两只眼睛为主。人的胸腹手足,都与五行相关联,耳目口鼻,皆和四时之气(春夏秋冬)相贯通。人体的各个部位,如果相一照应、匹配,彼此对称、协调,那么这人就有福相,而如果相互背离或彼此拥挤,使相貌显得乱七八糟支离破碎,其命运就可能非常不济了。
【原文】
容贵“整”,“整”非整齐之谓。短不豕蹲,长不茅立,肥不熊餐,瘦不鹊寒,所谓“整”也。背宜圆厚,腹宜平坦,手宜温软,曲若弯弓,足宜丰满,下直藏蛋,所谓“整”也。五短多贵,两大不扬,负重高官,鼠行好利,此为定格。他如手长于身,身过于体,配以佳骨,定主封侯;罗纹满身,胸有秀骨,配以妙神,不拜相即鼎甲矣。
【译文】
人的姿容以“整”为贵,这个“整”并非整齐划一的意思,而是指人整个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要均衡、匀称,使之构成一个有机的完美的整体。
就身材而言,人的个子可以矮,但不要矮得像一头蹲着的猪;个子也可以高,但绝不能高得像一棵孤单的茅草那样耸立着。从体形来看,体态可以胖,但又不能胖得像一头贪吃的熊那样臃肿;体态可以瘦,但又不能瘦得如同一只寒鸦那样单薄。这些就是本节所说的“整”。
再从身体各部位来看,背部要浑圆而厚实,腹部要平坦,手要温润柔软,手掌则要能弯曲如弓,脚背要丰厚饱满,脚心以自然弯曲到能藏下鸡蛋则佳,这也是所谓的“整”。五短身材虽然看起来不怎么样,却大多地位高贵,两腿过长的人往往命运不佳。一个人走起路来如同背负了重物,那么此人日后必定有高官之运。一个人如果走路像老鼠般步子细碎急促,两眼又左顾右盼且目光闪烁不定,那么这个人必是贪财好利之徒。
这些都是固定的判断标格局,屡试不爽。还有其他的格局:如两臂比上身长(手臂最好超过膝盖),上身比下身长,再有着一副上佳之骨,那么这个人日后一定会被封入公侯之列。如果皮肤细腻柔润,就好像绫罗布满全身,胸部骨骼又隐而不现,文秀别致,再配上一副奇佳的神态的话,这个人日后不是拜相就是入鼎甲之列。
【原文】
貌有清、古、奇、秀之别,总之须看科名星与阴骘纹为主。科名星,十三岁至三十九岁随时而见;阴骘纹,十九岁至四十六岁随时而见。二者全,大物也;得一亦贵。
科名星见于印堂眉彩,时隐时见,或为钢针,或为小丸。尝有光气,酒后及发怒时易见。阴骘纹见于眼角,阴雨便见,如三叉样,假寐时最易见。得科名星者早荣,得阴骘纹者迟发。二者全无,前程莫问。阴骘纹见于喉间,又主生贵子;杂路不在此格。
【译文】
人的面貌可分为清秀、古朴、奇伟、秀致这四种,主要从科名星(印堂与眉毛之间)和阴骘纹(眼眶之下卧蚕宫上之纹)上来辨别。科名星在十三岁到三十九岁这段时间随时都可以看到,阴骘纹在十九岁到四十六岁这段时间也可随时看见。如果一个人阴骘纹和科名星这两样都具备的话,将来定会成为非同寻常的人,即便只能得到其中的一样,也会富贵。
科名星显现在印堂和眉彩之间,时隐时现,形状有时像钢针,有时如小球,是一种红光瑞气,在喝酒之后和发怒时最容易看见。阴骘纹常常出现在眼角,遇到阴天或下雨天便能看见:形状像三股叉,人瞌睡时最容易见到。有科名星的人年轻时就会取得功名,发达荣耀。有阴骘纹的人发迹则要晚些。如果两样都没有,那么前程就不用问了。如果阴骘纹出现在咽喉部位,预示着该人将得贵子;如果阴骘纹出现在其他部位,则不属于“生贵子”这个格局。
【原文】
目者面之渊,不深则不清。鼻者面之山,不高则不灵。口阔而方禄千钟,齿多而圆不家食。眼角人鬓,必掌刑名。顶见于面,终司钱谷:此贵征也。舌脱无官,橘皮不显。文人有伤左目,鹰鼻动便食人:此贱征也。
【译文】
人的眼睛如同面部的两方水潭,神气不深沉含蓄,面部就不会清朗明爽。鼻子如同支撑面部的山脉,鼻梁不挺拔,面部就不会显现机灵聪慧之气。嘴巴宽阔又方正的人必多钱财,牙齿细小而圆润的人,适合在外地发展事业。两眼秀长并延伸到鬓发处的人,必会执掌司法大权。秃发谢顶而使头与面额相连没有限界的,能掌财政大权。这些都是富贵的征兆。口吃的人没有官运。面部皮肤粗糙像橘子皮的人不会发达。文人如果左眼有伤,那么文曲星陷落,该人终生无所作为。鼻子如鹰钩状的人,必定内心阴险狠毒,喜伤人。这些都是贫贱的征兆。
【点评】
古人认为,富相是腰圆背厚,鼻梁高耸,双颧隆起,口角方正,地阁方圆,四角丰隆;气色红润清朗,身体肌肤柔软光滑,面部丰满,骨相清奇;手背肉厚,行立坐卧,姿态端正,神情潇洒,举止稳重。古人对贵相的总结是:贵相要脸黑身白,面粗身细,身体短小而声音宏亮,面部短而眼睛长,身体体味清香。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曾国藩就是对前人的各种说法加以糅合,进而提出了自己对容貌的看法和观点,都有一定的依据。比如说眼睛的神气要深沉含蓄,这样面部才会清爽明朗。只有学识渊博,思想丰富的人,眼睛才会深邃含蓄。这样的人多半不是池中之物。为官者须能言善道,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意见,而口吃的人很难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所以不适合做官。面部皮肤粗糙像橘子皮的人一副风餐露宿的样子,多半不能有很好的生活条件。但曾国藩还强调看“形”与“神”要注意的是,要以“神”为主,“形”为辅。这其实也是在强调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对前途的影响。
曾国藩借用自己察人识人的能力为自己招揽了不少谋臣志士,为自己稳固湘军,攻克太平天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情态》
【原文】
容貌者,骨之余,常佐骨之不足。情态者,神之余,常佐神之不足。久注观人精神,乍见现人情态。大家举止,羞涩亦佳;小儿行藏,跳叫愈失。大旨亦辨清浊,细处兼论取舍。
【译文】
容貌是骨骼的外在表现,观察它可以弥补我们在“骨相”品鉴上的不足。情态是精神的流露,能清楚表明人的精神状态。如果要长久地关注某人,应该注重发现其精神内质;初见某人,则应注意其情感态度。举止有大家风范的人,他的羞涩情态都显得优雅得体;而小人之态则愈是叫嚣得厉害,愈显得幼稚粗俗。观人情态,要在大处分辨清浊,在小处要分辨其行止主次,方可做出取舍。
【原文】
有弱态,有狂态,有疏懒态,有周旋态。飞鸟依人,情致婉转,此弱态也。不衫不履,旁若无人,此狂态也。坐止自如,问答随意,此疏懒态也。饰其中机,不苟言笑,察言观色,趋吉避凶,则周旋态也。皆根其情,不由矫枉。弱而不媚,狂而不哗,疏懒而真诚,周旋而健举,皆能成器;反之,败类也。大概亦得二三矣。
【译文】
常见的情态有以下四种:柔弱之态、狂放之态、疏懒之态和周旋之态。如小鸟依人,情致婉转,娇柔亲切,这就是弱态;衣冠不整,不修边幅,目空一切,旁若无人,这就是狂态;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分场合,不论忌宜,这就是疏懒态;把心机掩藏起来,处处察言观色,事事趋吉避凶,处事圆滑周到,这就是周旋态。这些情态,都出自人内心的真情实性,不是任意虚饰造作而来。委婉柔弱而不曲意谄媚,狂放不羁而不喧闹嘈杂,怠慢懒散但坦率纯真,处事圆滑却强干豪雄,这些人日后都能成为有用之材;反之,则会沦为无用的废物。只要分辨出大致情态,对一个人的将来就能看出个二三成。
【原文】
前者恒态,又有时态。方有对谈,神忽他往;众方称言,此独冷笑;深险难近,不足与论情。言不必当,极口称是,未交此人,故意抵毁;卑庸可耻,不足与论事。漫无可否,临事退回;不甚关情,亦为堕泪。妇人之仁,不足与谈心。三者不必定人终身。反此以求,可以交天下士。
【译文】
前面说的是在人们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态,称为“恒态”。除此之外,还有几种情态,称之为“时态”。正在跟人进行交谈时,忽然把目光和思路转向其他地方;在众人言笑正欢的时候,他却在一旁冷笑;这类人城府深沉,居心险恶,不能跟他们建立情感。别人发表的意见未必完全妥当,却在一旁连声附和;还没有跟这个人打交道,就在背后对人家进行恶意诽谤和诬蔑;这两种人庸俗下流,卑鄙可耻,不能跟他们合作共事。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置可否,事到临头迟疑不决、犹豫不前;为不值得的事情伤心落泪,大动感情。这类人的仁慈纯属“妇人之仁”,不值得跟他们推诚交心。以上三种情态虽然不一定能决定一个人终身的命运,但若能反以上三种人而求之,那么就可以遍交天下朋友了。
【点评】
曾国藩认为“情态”与“神”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它们是里与表的关系。“神”蓄含于内,“情态”则显于外,“神”以静态为主,“情态”以动为主,“神”是“情态”之源,“情态”是“神”之流。“情态”是“神”的流露和外现,二者一为表一为里,关系极为密切,所以说“情态者,神之余”。如上所述,如果其“神”或嫌不足,而情态优雅洒脱,情态就可以补救其“神”之缺陷,所以说“常佐神之不足”。所谓“久注视,人精神,乍见观人情态”。“神”往往呈静态,“情”常常呈动态;“神”一般能久长,“情”通常贵自然。总之,精神是本质,情态是现象。情态与容貌之间,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容貌为形体的静态之相,是表现仪表风姿的,情态为形体的动态之相,是表现风度气质的,二者质不同,“形”亦有别。然而二者却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曾国藩明确提出“恒态”、“时态”概念,动静结合,仔细分析。他还将静态具体落实到弱态、狂态、疏懒态、周旋态这四种情态上,一一对比。这些其实都是从气质上观人,其中不无科学性。
《须眉》
【原文】
“须眉男子”,未有须眉不具可称男子者。“少年两道眉,临老一付须”,此言眉主早成,须主晚运也。然而紫面无须自贵,暴腮缺须亦荣:郭令公半部不全,霍剽骁一副寡脸。此等间逢,毕竟有须眉者,十之九也。
【译文】
人们常说“须眉男子”,这就是将须眉作为男子的代称。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因为还没有见过既无胡须又无眉毛的人能够称得上是男子。俗话说:“少年两道眉,临老一付须。”这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年少时的命运如何,要看眉毛的相,而晚年运气怎么样,则以看胡须为主。但是也有例外,面部呈紫气,即使没有胡须,地位也会高贵;两腮突露,就算胡须稀少,声名也能显达。郭子仪虽然胡须稀疏,却位高权重;霍去病虽然没有胡须,只是一副寡脸相,却功高盖世。但这种情况,不过只是偶然发生,毕竟有胡须有眉毛的人,占百分之九十以上。
【原文】
眉尚彩,彩者,杪处反光也。贵人有三层彩,有一二层者。所谓“文明气象”,直疏爽不宜凝滞。一望有乘风翔舞之势,上也;如泼墨者,最下。倒竖者,上也;下垂者,最下。长有起伏,短有神气;浓忌浮光,淡忌枯索。如剑者掌兵权,如帚者赴法场。个中亦有征范,不可不辨。但如压眼不利,散乱多忧,细而带媚,粗而无文,是最下乘。
【译文】
眉毛要有光彩,所谓的光彩就是眉毛梢部闪现出的光亮。富贵的人,他眉毛的根部、中部、梢部共有三层光彩,有的人有两层,有的人只有一层。通常所说的“文明气象”,指的就是眉毛要疏密有致、清秀俊朗,不要厚重呆板,又浓又密,缩在一起。远远望去,像两只凤在乘风翱翔,或像一双龙在乘风飞舞,这就是很好的眉毛。如果像一团浸染的墨汁,就是最下等的眉相。双眉倒竖,眉毛向上挑,是好眉相。双眉下垂,呈八字形,是下等眉相。眉毛如果比较长,就得有起伏,如果比较短,就应该炯然有神;眉毛如果浓,就不要有虚浮的光,眉毛如果淡,千万不要像一条干枯的绳子。双眉如果像两把锋利的宝剑,那这人必将成为统领三军的将帅;而双眉如果像两把破旧的扫帚,杂乱不齐,那这人则会有杀身之祸。另外,这里面,还有各种其他的迹象和征兆,不可不认真地加以辨识。但是,如果眉毛过长并遮盖住双眼,使目光显得迟滞呆板;眉毛散乱无序,使目光显得忧劳无神;眉形过于纤细并带有媚态;眉干过于粗密,使其没有文秀之气,这些都是最下等的眉相。
【原文】
须有多寡,取其与眉相称。多者宜清、宜疏、宜缩、宜参差不齐;少者宜光、宜健、宜圆、宜有情照顾。
卷如螺纹,聪明豁达;长如解索,风流荣显;劲如张戟,位高权重;亮若银条,早登廊庙,皆宦途大器。紫须剑眉,声音洪壮;篷然虬乱,尝见耳后,配以神骨清奇,不千里封侯,亦十年拜相。他如“辅须先长终不利”、“人中不见一世穷”、“鼻毛接须多滞晦”、“短笼遮口饿终身”,此其显而可见者耳。
【译文】
胡须有多有少,无论是多还是少,都要与眉毛相称。多须的人,胡须应该清秀流畅,疏爽明朗,不直不硬,并且长短分明错落有致。少须的人,胡须要润泽光亮,刚健挺直,气韵十足,并与其他部位相互映衬。
胡须如果像螺纹一样弯弯曲曲,这人一定非常聪明,目光长远,豁然大度。胡须细长,像磨损的绳子一样到处是细弯小曲,这种人生性风流倜傥,却没有淫乱之心,将来一定会名高位显。胡须刚劲有力,如一把张开的利戟,这种人将来必定位高权重。胡须清新明朗,像闪闪发光的银条,这种人年纪轻轻就会成为朝中大臣。以上这些都是仕途官场上的大材大器的人物。如果胡须是紫色的,眉毛像利剑那样挺拔,声音洪亮;或者胡须像虬龙那样蓬松劲挺,有时还长到耳朵后边去,这样的胡须,再配上一副清爽和英俊的骨骼与精神,这样的人即使成不了受封千里之地的王侯,也能做十年的宰相。其他的胡须,如下巴和两腮先长出胡须,终究没有好处。人中没有胡须,一辈子受苦受穷。鼻毛与胡须相连,命运不顺,前景黯然。鼻唇之间的短髭过长而遮住嘴,将一辈子忍饥挨饿等等。这些胡须的凶象是显而易见的,这里就不详细论述了。
【点评】
一个人的健康、个性、秀美、威严往往可以通过眉毛而显示出来。“少年两道眉”就是说通过看一个人眉毛的情况,来看是愚昧还是聪明,进而判断他事业的成败,命运的好坏。眉相好往往使人显得英俊秀挺,聪明伶俐,最容易给人留下美好又深刻的印象。从而增加施展抱负和实现自我的机会,使其可能少年得志。其实,相术中观眉的方法往往由此而来。
曾国藩认为,眉以疏朗、细平、秀美、修长为佳。眉毛细软、平直、宽长者是聪明、长寿、尊贵的象征。而眉毛粗硬、浓密、逆生、散乱、短促、攒缩者,是愚蠢、凶顽、横死之相。其实,从美学的角度看,也是前者美,后者丑。
关于胡须,曾国藩认为胡须近水,故下长而宜垂。其实,胡须丰润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精力旺盛的表现,这样的人意志力常常也很坚定,工作起来得心应手。这种人经过日积月累,到了中晚年,事业往往会有所成。
曾国藩认为须眉相称方是福相。其实,按常理来推,人的眉毛、胡须都只是人体毛发这个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既然是整体中的各个部分,那就应该相顾相称,均衡和谐。不然,就如同久旱的秧苗,迟迟才有雨露浇灌滋润,其果实也不会圆满。
如果细细思考,曾国藩的须眉相术对我们自己的养生之道和前途进取也会有所启发。
《气色》
【原文】
面部如命,气色如运。大命固宜整齐,小运亦当亨泰。是故光焰不发,珠玉与瓦砾同观;藻绘未扬,明光与布葛齐价。大者主一生祸福,小者亦三月吉凶。
【译文】
如果说面部象征并体现着人的大命,那么气色则象征并体现着人的小运。大命是先天生成的,但仍应该与后天遭遇保持均衡,小运也应该一直保持顺利。所以如果光辉不能焕发出来,即使是珍珠和宝玉,也和碎砖烂瓦没什么两样;如果色彩不能呈现出来,即使是绫罗和锦绣,也和粗布糙葛没有什么区别。大命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祸福,小运也可以决定一个人几个月的吉凶。
【原文】
人以气为主,于内为精神,于外为气色。有终身之气色,少淡、长明、壮艳、老素是也。有一年之气色,春青、夏红、秋黄、冬白是也。有一月之气色,朔后森发,望后隐跃是也。有一日之气色,早青、昼满、晚停、暮静是也。
【译文】
气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支柱,在内部表现为人的精神,在表面表现为人的气色。气色有多种形态,其中有贯穿人的一生的气色,俗话说的“少年时期气色为淡,所谓的淡,就是气稚色薄;青年时期气色为明,所谓的明,就是气勃色明;壮年时期气色为艳,所谓的艳,就是气丰色艳;老年时期气色为素,所谓的素,就是气实色朴”,就是指这种气色。有贯穿一年的气色,俗话说的“春季气色为青色——木色、春色,夏季气色为红色——火色、夏色,秋季气色为黄色——土色、秋色,冬季气色为白色——金色、冬色,”就是指这种气色。有贯穿一月的气色,俗话说的“每月初一之后如枝叶盛发,十五之后则若隐若现”,就是这种气色。有贯穿一天的气色,这就是俗话说的“早晨开始复苏,白天充盈饱满,傍晚渐趋隐伏,夜间安宁平静”,就是指这种气色。
【原文】
科名中人,以黄为主,此正色也。黄云盖顶,必掇大魁;黄翅入鬓,进身不远;印堂黄色,富贵逼人;明堂素净,明年及第。他如眼角霞鲜,决利小考;印堂垂紫,动获小利,红晕中分,定产佳儿;两颧红润,骨肉发迹。由此推之,足见一斑矣。
【译文】
对于孜孜以求科举功名的士子来说,面部气色应该以黄色为主,因为黄色是正色、吉色。如果有一道黄色的彩云覆盖在他头顶,那么这位士子必然会在科考殿试中一举夺魁,高中状元;如果两颧部位各有一片黄色向外延展,像两只翅膀直插双鬓,那么这位士子距登科升官或封爵受禄已经为期不远;如果命宫印堂呈黄色,那么这位士子很快就会大富大贵;如果明堂部位即鼻子白润而净洁,那么这位士子必能科考及第。其他面部气色,如眼角即鱼尾部位红紫二色充盈,其状似绚丽的云霞,那么这位士子小考必然能够顺利通过;如果命宫印堂有一片紫色向上发动,那么此人经常会有一些钱财之利;如果两眼下方各有一片红晕,而且被鼻梁居中分隔开来,从而互不连接,那么这人肯定会喜得贵子;如果颧骨部位红润光泽,那么可以肯定,此人的亲人必然能够立功显名飞黄腾达。由此而推,足可以窥见面部气色与人生命运关系的情形。
【原文】
色忌青,忌白。青常见于眼底,白常见于后端。然亦不同:心事忧劳,青如凝墨;祸生不测,青如浮烟;酒色惫倦,白如卧羊;灾晦催人,白如傅粉。又有青而带紫,金形遇之而飞扬,白而有光,土庚相当亦富贵,又不在此论也。最不佳者:“太白夹日月,乌鸟集天庭,桃花散面颊,颊尾守地阁。”有一于此,前程退落,祸患再三矣。
【译文】
面部气色忌讳青色,也忌讳白色。青色一般出现在眼睛下方,白色则经常出现在眉端。它们的具体情形又有差别:如果是因为心事烦扰而面呈青色,那么这种青色多半浓而且厚,形状像凝固的墨痕;如果是因为遭遇飞来横祸而面呈青色,那么这种青色一定轻重不均匀,像浮烟一样浓淡不一;如果是因为嗜酒好色精神疲惫而面呈白色,那么它的形状一定像一头蜷卧的白羊,不久就会消散;如果是因为遭遇了大灾难而面呈白色,那么这种白色一定像枯骨一样阴惨,充满死气。还有青中带紫的气色,如果是金形人遇到这种气色,一定能够飞黄腾达;也有白润光泽的气色,土形兼金形人面上呈现这种气色,也会获得富贵,这些都是特例,不在以上所论之列。而最为不佳的,则是以下四种气色:眼圈周围都是白色,额头集聚黑色,或面颊呈桃红色,地阁为浅赤色。只要有其中的一种面色,都会前途黯淡,灾祸连连。
【点评】
“气色”对人之命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大处说,可推测一生的祸福;从小处讲,也能主三五个月的吉凶。大处者,是与生俱来,不会轻易变化的;小处者,是临时而发,随时而变,或明或暗,变动不居的。因此,曾国藩认为,“大者主一生祸福,小者亦三月吉凶”。“气”为“至精之宝”,与人的健康状况和命运的顺畅与否息息相关,由“气”能知人命运;“气”又有人心、人性的指示作用,由人之“气”能看出人的性格优劣和品德高下,即“气乃形之本,察之见贤愚”。不过人以气为主,气在内为精神,在外为气色,气色变化不定,在观察气色时应持变化的观念,不能作机械式的判断。“人以气为主”,是说“气”对人非常重要,处在主宰的地位;“于内为精神,于外为气色”,是说“气”有内外两种存在形式,内在存在形式是“精神”。外在存在形式为“气色”;换句话说,观察“气”,既要观察内在的“精神”,又要观察外在的“气色”。这两句话实际上指出了观察“气”的门径,也指明了“精神”与“气色”的实质。
从以上这些来看,曾国藩之“气色”识人法还是颇有道理的。
《刚柔》
【原文】
既识神骨,当辨刚柔。刚柔,则五行生克之数,名曰“先天种子”,不足用补,有余用泄。消息与命相通,此其较然易见者。
【译文】
已经鉴识神骨之后,应当进一步辨别刚柔。刚柔源于五行的相生相克,道家叫做“先天种子”,是人先天遗传下来的。刚柔不足的要增补它,有余的要消泄它,使之刚柔平衡,才能达到和谐的状态。刚柔的状态和阴阳的消长与人的命运密切相关,这是在对比中就能很容易发现的信息。
【原文】
五行有合法,木合火,水合木,此顺而合。顺者多富,即贵亦在浮沉之间。金与火仇,有时合火,推之水土者皆然,此逆而合者,其贵非常。然所谓逆合者,金形带火则然,火形带金,则三十死矣;土形带土则然,土形带水,则孤寡终老矣;木形带金则然,金形带木,则刀剑随身矣。此外牵合,俱是杂格,不久文人正论。
【译文】
五行之间具有相生相克的关系,这种关系称为“合”,而“合”又有顺合与逆合之分,如木生火、水生木,这种就是顺合。有顺合之相的人大多富裕,但不会显贵,就算偶尔显贵也只能是一时之事,难于持久。金仇火,有时火与金又相合相成,类而推之,水与土等之间的关系都是这样,这就是逆合。有这种逆合之相的人,往往显贵非常。但是逆合之相中又自有区别。
如果是金形人带有火形之相,便是好事,相反,如果是火形人带有金形之相,那么到了三十岁的年龄就会死亡;土形人带土还好,如果是带有水形之相,那么就会一辈子孤寡无依;如果是木形人带有金形之相,便会非常高贵,相反,如果是金形人带有木形之相,那么就会有刀剑之灾、杀身之祸。至于除此之外的那些牵强附会的说法,都是杂凑的模式,不能归入文人的正宗理论。
【原文】
五行为外刚柔,内刚柔,则喜怒、跳伏、深浅者是也。喜高怒重,过目辄忘,近“粗”。伏亦不伉,跳亦不扬,近“蠢”。初念甚浅,转念甚深,近“奸”。内奸者,功名可期。粗蠢各半者,胜人以寿。纯奸能豁达,其人终成。纯粗无周密,半途必弃。观人所忽,十有九八矣。
【译文】
五行只是刚柔之气的外在显现,称为外刚柔,而内刚柔指的是喜怒情感、激动情绪和心态城府。
遇到喜事则乐不可支,遇到烦心事就怒不可遏,而且情绪转瞬即忘,这种人气质近乎粗鲁。平静的时候没有一点张扬之气,遇到高兴的事情也激动不起来,这种人阴柔之气太盛,其气质接近于“愚蠢”。遇到事情,起初的考虑都很肤浅,然而转念之间,又考虑得非常周到和深入。这种人阳刚与阴柔并济,其气质接近于“奸”。内奸即内心机智的人往往能够成就一番功名。既粗鲁又愚蠢的人,刚柔能够支配他们的心,使他们乐天知命,因此其寿命往往超过常人。纯奸即内心机智的人,如果能够豁然达观,最终会获得事业的成功。那种粗莽而不周密的人,做事必定要半途而废。
从内刚柔这方面观察人这一点往往被忽视,而且人们十有八九都犯这个毛病。
【点评】
“神”和“骨”为相之本,有本才会有种子。“刚柔”是相的“先天种子”。换句话说,“神”和“骨”很重要,而“刚”与“柔”同样很重要,“辨刚柔”,方可入道。
以阴阳刚柔及五行学说来品鉴人物,其说由来已久,并最为术数相学所推崇。曾国藩认为人的“先天”品性与命运,可以通过“不足用补,有余用泄”的方法来补偿,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道家学说思想。特别是其“内刚柔”之说又对“外刚柔”的机械倾向,作了补正,强调要通过人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行来观察人物、品鉴人物,并重点分析了“粗”、“蠢”、“奸”三种人物的品性。这就由“外刚柔”的“五行命相”论,转而偏向于“神鉴”论,如所谓“喜高怒重,过目辄忘,近‘粗’。伏亦不伉,跳亦不扬,近‘蠢’。初念甚浅,转念甚深,近‘奸’。”
曾国藩认为人不可无刚,无刚则不能自立,不能自立就不能自强。人也不可无柔,无柔则不亲和,不亲和就会陷入孤立。然而,太刚则折,太柔则靡。只有不刚不柔,刚柔相济,这才是“福相”之至高境界。曾国藩自己早年刚猛过人,得罪过不少当朝权贵,也因此受到排挤。后来认真研习黄老学说,领悟阴阳相生,以柔克刚等道理,揉以孔子“中庸”之道,所以他后来才功成名就,并能抽身退隐。由此看来,这套“刚柔”观人术正是他饱经沧桑后自身人生经验的总结。
《声音》
【原文】
人之声音,犹天地之气,轻清上浮,重浊下坠。始于丹田,发于喉,转于舌,辨于齿,出于唇,实与五音相配。取其自成一家,不必一一合调,闻声相思,其人斯在,宁必一见决英雄哉!
【译文】
人的声音,犹如天地之间的阴阳五行之气,也有清浊之分。清亮的声音轻悠而上扬,浑浊的声音沉重而下坠。声音从丹田开始启动,在喉头发出声响,随着舌头的转动,在牙齿那里形成清浊两种音,最后经由嘴唇发出来,这恰好与宫、商、角、徵、羽五音相对应。听人的声音,要能辨识这个人声音的独特之处,而不一定完全与五音相符合。只要听到声音就会想到这个人,这样就会闻其声而知其人,不一定非要见到本人的面貌才能看出他究竟是个英才还是庸人。
【原文】
声与音不同。声主“张”,寻发处见;音主“敛”,寻歇处见。辨声之法,必辨喜怒哀乐;喜如折竹,怒如阴雷起地,哀如击薄冰,乐如雪舞风前,大概以“轻清”为上。声雄者,如钟则贵,如锣则贱;声雌者,如雉鸣则贵,如蛙鸣则贱。远听声雄,近听悠扬,起若乘风,止如扬琴,上上;“大言不张唇,细言不露齿”,上也。出而不返,荒郊牛鸣。急而不达,深夜鼠嚼;或字句相联,喋喋利口;或齿喉隔断,喈喈混谈:市井之夫,何足比较?
【译文】
声和音不同。声是由发音器官的启动而产生的,可以在发音器官启动的时候听见;而音在发音器官的闭合的时候产生,在发音器官闭合的时候才可以感觉到它。辨别声的方法首要的是要辨别发音之人的喜怒哀乐。人在欣喜之时发出的声,宛如翠竹折断,清脆悦耳;愤怒之时发出的声,就如平地一声惊雷,豪壮有力;悲哀之时发出的声,就如击碎一块薄冰,凄切悲伤;在欢乐之时发出的声,就如雪花于疾风吹来之前在空中飞舞,宁静洒脱。总之,都以清脆、轻扬为悦耳之声。如果是刚健雄浑的阳刚之声,像钟声一样激越宏亮、充满阳刚之气的声为最佳,如果像敲锣之声一样浮泛无力,就很卑贱。如果是温润文秀的阴柔之声,那么,像鸡鸣一样清朗悠扬,就高贵;像蛙鸣一样喧嚣空洞,就卑贱。
发出的声远远听来,刚健激越,而在近处听,却又温润悠扬,起声的时候如乘风悄动,悦耳动听,止声的时候又如高手抚琴,雍容自如,这才是所发之声中的最佳品。俗话说“高声畅言也不需大张其口,低声细语也要牙齿含而不露”,这是发声中的较佳者。如果发出的声像荒郊旷野中独牛的哀叫,虚浮没有余韵;或者像夜深人静时老鼠偷吃东西时发出的吱吱咯咯的声一样,急切而不畅达;说话时一句紧跟一句,急促却又语无伦次;说话时口齿不清,吞吞吐吐,嗫嚅含糊。这几种都属于市井中人的粗鄙俗陋之声,又怎么能与以上几种声比较呢?
【原文】
音者,声之余也,与声相去不远,此则从细曲中见耳。贫贱者有声无音,尖巧者有音无声,所谓“禽无声,兽无音”是也。凡人说话,是声散在前后左右者是也。开谈多含情,话终有余响,不唯雅人,兼称国士;口阔无溢出,舌尖无窕音,不唯实厚,兼获名高。
【译文】
音,是声的余波或余韵。音和声差距不大,但它们之间的差异从细微的地方还是可以听出来的。贫穷卑贱的人说话往往只有声而没有余音,显得粗野不文,圆滑尖巧的人说话则只有音而无声,显得虚伪做作,所谓“乌叫无声,兽叫无音”,说的就是这种情形。普通人说话,只不过是一种声响散布在空中而已,并没有余音。如果说话的时候,一开口声中就饱含着情,到话说完了,仍有余音缭绕,这种人就是温文尔雅的人,而且可以称得上是社会名流。如果说话的时候,即使口阔嘴大,却先出气而后发声,即使口齿伶俐,也又不矫造轻佻。这不仅表明这个人自身内在素养深厚,而且预示着他还会获得盛名隆誉。
【点评】
人类的声音,由于人与人不同,健康状况不同,生存环境不同,先天禀赋不同,后天修养不同等原因而有很大差异,所以声音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一个人的文化品格——他的雅与俗,智与愚,贵与贱(这里指人格修养),富与贫。在五行分配上,古人把声音分为:金声,特点是和润悦耳;木声,特点是高畅响亮;水声,特点是时缓时急;火声,特点是焦灼暴烈;土声,特点是厚实沉重。
曾国藩承前人之说,认为人禀天地五行之气,其声音也有清浊之分,清者轻而上扬,浊者重而下沉,由是清者贵,浊者贱,道理说得很明白。
曾国藩认为,声音中上佳者,应是始发于“丹田”中的。发于丹田的声音深雄厚重、韵致远响,是肾水充沛的表现。肾水充沛,身体自然健康,能胜福贵,因而主人福贵寿全。不好的声音,则是那种发于喉头,止于舌齿之间的根基浅薄的声音。这种声音底气不足,给人虚弱衰颓之感,为肾水不足的表现,主贱主夭。
在曾国藩看来,“声”与“音”的区别是:人开口之时发出来的空气振动产生“声”,此时空气受振动的密度大、质量高,发音器官最紧张;闭口之后,余下来仍在空气中振动而产生的是“音”。人有喜怒哀乐七情,在语音中必然有所表现,即“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因此,由音能辨人之“征”,即心情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