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白话聊斋(中)
10766500000010

第10章 促织

明朝宣德年间,因皇宫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戏,官府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蟋蟀。这东西本来不是西部地区的特产,但华阴县县令想巴结上司,献了一只上去,试着让它斗了一回,发现很厉害,因此就责令华阴县经常进供蟋蟀。县令把这差事摊派给乡里的里正。于是街面上一些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少年每捉到一头好的,就用竹笼养起来,提高价钱当作奇货。乡里那些奸诈狡猾的差役们也借此敲诈勒索,按人口摊派,往往是为了一只蟋蟀,就逼得好几户人家倾家荡产。

本县有个叫成名的书生,多次赶考都没能中个秀才。成名为人迂腐,不善言谈,便被狡诈的差役报请到县上充任里正的差事,他想尽办法也没能摆脱掉。不到一年,就把自己一点微薄的家产赔光了。碰巧,上面征收蟋蟀的任务又下来了,成名既不敢按人口向百姓摊派,自己又没有什么东西可用来抵偿,直愁得要死。妻子对他说:“死了又有什么用?还不如自己去寻找,说不定还能侥幸捉到一头。”成名认为妻子说得不错,于是便早出晚归,提着竹筒和铜丝笼,到墙脚下、草丛中,搬石块、挖洞子,没有一样办法没用到,但仍是无济于事。就是捉到了三两头,也都是低劣瘦小的,不合乎要求。县官制定了严格的期限,十多天的时间里,他就挨了一百多下板子,两条大腿被打得脓血淋漓,连蟋蟀都不能去捉了。成名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只想着要自杀。

正在这时,村里来了一个驼背巫婆,说她能借助鬼神的指示预测吉凶祸福。成名的妻子便带了钱前去问卜。只见红颜少女和白发老婆婆挤满了巫婆的门口。进了屋,有一间密室,密室的门口挂着帘子,帘子的外面摆着香案。占卜问卦的人在香炉里点上香,然后连连磕头。巫婆站在一旁,眼望空中,代人祈祷,两片嘴唇一张一合,也不知念些什么词,屋里的每个人都恭恭敬敬地站在一边听候消息。不大一会儿,帘内就会扔出一张纸片来,上面写着的便是人们想要知道的事情,没有丝毫的差错。成名的妻子把钱放在案上,也像其他人一样点香磕头。约有一顿饭的工夫,帘子一动,一张纸片飘落在地上。捡起来一看,上面没字而是画。画中似乎是一座殿阁,像寺院;殿阁的后面有一座小山,山下怪石纵横,荆棘丛生。一只“青麻头”蟋蟀卧伏在荆棘丛中;旁边一只蛤蟆,摆出一副要跳起来的样子。成名的妻子将纸片看了好一阵,也没弄懂是什么意思。但看到画中有一只蟋蟀,隐隐约约地“画”中了自己的心事。于是把纸片折好装起来,带回家交给成名看。成名反复思量着,莫非是在教我猎取蟋蟀吗?他仔细端详着那张画,发现其中的景致与村东的大佛阁十分相似。于是挣扎着爬起来,柱着拐杖,拿着画,按照画上指示的方向,来到了寺院后面。寺院的后面有一座古墓,在茂密的草丛中高高隆起;沿着古墓往前走,就见一排排的石头像鱼鳞一样排列着,跟画中的一模一样。成名在杂草丛中侧身细听,并缓缓地向前移动脚步,就像是在寻找一枚针或一粒芥菜籽似的。弄到眼睛看花了,耳朵听不清了,可还是没有发现蟋蟀的踪迹,听到蟋蟀的叫声。就在到处搜寻时,一只癞蛤蟆突然跳了出来,逃走了。成名愈发惊奇了,急忙跑过去追赶。癞蛤蟆跳进了草丛中。循着癞蛤蟆的踪迹,成名拨开草丛,发现有一只蟋蟀趴在荆棘的根部,急忙扑捉,那蟋蟀竟又跳进了一个石洞里。他用一根草伸进洞里轻轻拨动,蟋蟀没有出来;又用竹洞里的水去灌洞,蟋蟀才出来。这只蟋蟀的模样十分健壮,成名追着赶着捉住了它。仔细一看,发现它身架大、尾巴长,金色的翅膀青色的头。成名高兴极了,将蟋蟀装进笼子带回家,全家人也兴高采烈地庆贺成名抓到了这个宝贝,好像即使价值连城的璧玉也比不上。将它蓄养在装有泥土的盆子里,用螃蟹肉和栗子果实喂养,精心照料,万般爱护,只等着期限一到,就送到官府应付公差。

成名有个九岁的儿子,趁父亲不在家的时候,偷偷打开瓦盆想看看蟋蟀。瓦盆刚开个缝,蟋蟀就跳蹦走了,速度很快,捉不住。等抓到手时,蟋蟀的腿已断了,吐子也破了,很快就死了。孩子害怕了,哭着告诉了母亲。他母亲听了,气得面色灰白,大声骂道:“祸根,你的死期到了!等你父亲回来,自会跟你算账的!”孩子哭着跑出去了。一会儿,成名回来,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就像被冰雪浸透了一般。他怒气冲冲地寻找儿子,可儿子已无影无踪,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最后,在一口井里找到了儿子的尸体。一时间,成名满腔愤怒化为巨大的悲痛,呼天撞地,哭得死去活来。夫妻俩悲伤痴呆地相对而坐,茅舍里没有点火做饭的炊烟,也没了生活乐趣。

天快黑了,成名才拿了一块草席,把儿子裹了准备埋葬。走近抚摸儿子,似乎还有一丝微弱的气息。高兴地把孩子放到床上,半夜里苏醒过来。夫妻俩的心里才稍稍有点安慰。但蟋蟀笼子空空的,看着就让人感到气虚,连话也说不连贯了,但也不敢再追究儿子的过失。从天黑到天明,成名没有合一下眼皮。

太阳已经出来了,可成名依然躺在床上长嘘短叹。忽然,门外传来一阵蟋蟀的叫声。成名惊奇地爬起来察看,那只蟋蟀好像还活着。成名很高兴,急忙捕捉。蟋蟀叫一声就跳走,而且跳得很快。成名又用手掌去捂盖,掌心里空空的,似乎什么也没有。成名的手刚拿起来,它又突然蹦着跳着地逃走了。成名急忙去追,见它绕过墙角,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他转来转去四处张望,发现蟋蟀趴在墙上。仔细一看,这只蟋蟀又短又小,黑里带红,完全不像先前的那只。成名嫌它太小,没有理它,仍然四处张望,寻找刚才他追逐的那只。忽然,墙上的小蟋蟀跳了下来,落在了他的袖子上。成名低头一看,发现它的形状像个土狍子,梅花形的翅膀配上长腿方头,样子似乎还很精神。成名高兴地把它收进了笼子里。想要把它献到官府里,心里又有些慌恐不安,害怕它不合县官的心意。于是思量着让它先跟别的蟋蟀斗一斗,看行不行。

村里有个好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蚌,自己给这蟋蟀起名叫“蟹壳青”,每天都与别人家的蟋蟀角斗,没有不赢的。他将它养起来牟取大利,但价格太高,也就没人买。听说成名想斗蟋蟀,他就径直来到成名的家。一看成名养的蟋蟀,就捂着嘴暗暗发笑。于是取出自己的蟋蟀,放进笼中和成名的相比较。成名一看,人家的蟋蟀又大又壮,便自添了几分羞愧,不敢与人家的较量。那年轻人坚持要和他的较量。成名想,养着这样一个低劣的东西终归也没有什么用,不如就让斗一斗,也让人开开心。于是,就把自己的蟋蟀和年轻人的放在一个盆子里让斗。小蟋蟀伏在瓦盆里不动,呆头呆脑地像个木鸡。年轻人又放声大笑。试着用猪鬃撩拨它的须,仍然不动,年轻人又笑起来。但在屡次撩拨之后,小蟋蟀终于被激怒,它直奔“蟹壳青”,就角斗起来。两个蟋蟀腾身跳跃,互相攻击,振动翅膀,发出搏斗声。一会儿,就见小蟋蟀跳了起来,张开尾巴,伸直胡须,直扑过去咬住了大蟋蟀的脖子。年轻人大吃一惊,急忙把它们分开。小蟋蟀振动双翅洋洋得意地鸣叫着,似乎是在向主人报捷。成名十分高兴。就在人们共同观赏的时候,一只公鸡突然奔窜过来,径直把嘴伸进盆里去啄蟋蟀。成名大惊失色,高声叫喊。幸好公鸡没有啄到,那小蟋蟀跳出一尺多远。公鸡又大踏步地追逼过去,小蟋蟀已被压在爪下了。仓猝间,成名不知该怎样去救小蟋蟀,急得直跺脚,脸上也失去了颜色。可是,只一会儿的功夫,公鸡便伸长脖子,晃动脑袋,不停地拍动着翅膀。成名走近一看,原来小蟋蟀已跳在了鸡冠上,使劲咬住鸡冠不放。成名惊喜异常,急忙捉住小蟋蟀放进笼中。

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县官。县官看它太小,就怒斥成名。成名向县官叙述了这小蟋蟀的奇异之处,县官不信,让小蟋蟀试着与其它的蟋蟀角斗。结果,那些蟋蟀都被斗败了。又试着让它和鸡斗,果然和成名所说的一样。县官奖赏了成名。县官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大人。巡抚大人把蟋蟀用金笼子装好,献给了皇上,并在奏折中详细陈述了它的本领。小蟋蟀到了宫里,皇上让它和全国进贡的诸如“蝴蝶”、“螳螂”、“油利达”、“青丝额”等等稀奇古怪的蟋蟀一一角斗,结果没有一只能斗过它的。而且,这小蟋蟀每当听到演奏琴瑟之音,便会随着节拍翩翩起舞。这使皇宫里的人更加感到惊奇;皇上高兴极了,颁发圣旨,给抚巡奖赏了马匹和锦缎。抚巡大人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荣耀是谁带来的,不久,那个送上蟋蟀的华阴县令便以“政绩卓异”的考绩上报。县官一高兴,便免了成名的徭役。又嘱咐学政,让成名进了县学,成了秀才。

过去了一年多,成名儿子的精神恢复了。据他说,自己曾经变成一只敏捷善斗的蟋蟀,直到今天才苏醒过来。

巡抚大人也重重奖赏了成名。不到几年,成名家便有良田百顷,楼阁万间,牛羊各二百头。每次出门都是身着轻裘,座跨俊马,派头超过了世家大族。

异史氏说:“皇上偶然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事过就忘了,而下面经办的人却把它看作定例。再加上做官的贪婪,当差役的残暴,老百姓天天典弃妻子、卖掉儿女,永远得不到安宁。所以皇上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命运,千万忽视不得啊!只有成家父子因为当里正而贫穷,又因为献上蟋蟀而富裕,穿轻裘,骑骏马,意气洋洋。然而,当他担任里正,遭受毒打的时候,又哪里会想到这一步呢?老天爷想要奖赏这个忠厚老实的人,才使得巡抚、县官一同享受蟋蟀带来的恩惠。我曾听人说过这样的话:一人飞升,鸡犬成仙。真是不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