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何日君再来: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1080300000005

第5章 第1乐章 歌坛往事说从头(3)

周 恭妙音团50457周 兴蔷薇社10145

徐 洁茉莉社51453汪佛龙蔷薇社10243

周璇名字的由来

2004年9月15日,上海的《新民晚报》发表了一篇署名曹义的文章,标题是《小学同窗话周璇》,文章说:

当年与周璇同班的,沪上尚有几位健在,都已年近九秩,家母屠月英即是其中一位。

周璇就读的“宁波旅沪同乡会第八公学”位于虹口唐山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门牌是313弄元吉里,周璇的家也在这条弄内。“宁波旅沪同乡会第八公学”,顾名思义,专收宁波籍子弟,外地籍的则要加收费用。校长张黎祥和班主任老师刘翠芳在收到周璇的入学申请后,在家访时惊奇地发现,养父母是广东籍的,周璇居然同时说得一口像模像样的宁波话,长相也活泼可爱。张黎祥当下就决定,让周璇享受宁波籍子弟的同等待遇。周璇进小学时的学名叫周守贞,是尼姑庵的主持替她起的。尼姑庵离唐山路不远,周璇常去。尼姑庵养有孔雀,周璇经常带回几枝孔雀毛夹在书本内,说这样会使人聪明。

童年时的周璇性格开朗活跃,弄堂里经常可以看到她踢毽子,跳绳子,蹦橡皮筋以及和玩伴戏嬉的身影……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周璇上小学时的名字叫周守贞,是尼姑庵的师太给她起的,这个名字意味深长。周璇又经常去尼姑庵,和尼姑庵关系密切,她的身世应该沿这个线索追查,也许这后面会有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遗憾的是这一切都已时过境迁,无从考证了。

周璇八岁上学,那是1928年,此前两年她被周家收养,养母为她取名周小红。1931年她经章锦文介绍进入“明月社”(联华歌舞班时期)时,用的名字也是“周小红”。1934年,上海《大晚报》举办“三大播音歌星竞选”,6月14日公布竞选结果时,在当天的第五版发表了介绍“三大歌星”的文章,介绍周璇的一篇是黎锦晖亲自写的。文章说:

民念一年(民国二十一年,即1932年),明月社的小朋友们,共有十姐妹,周女士年纪最小。她原名小红,自己嫌这芳名儿太平凡,教我改做今名。女士性情温柔,心思灵敏,而对人接物偏偏又很圆通周到,猛然想起“璇”字的字义是圆形的美玉,于是取定了这个隽雅的名字……她总之是一位好女孩儿,遵守师长的教导,从来不曾违犯社规,又能自动的勤学,很沉静地与人竞争,在暗地里练习技巧。谁也没注意,她忽然唱熟一支歌曲,非常动听。我,明白了她,年纪轻轻志气不小,将来的希望无限。民念二年(民国二十二年,即1933年),明月社一部分同志另组“新月社”,女士也是一份子。不久,她渐渐感到‘新月社’的前途没有厚望,她不管间是间非,独自潜心学习。这时,她的进步很快,基本的技巧在此短期中获得不少。后来“新月”又生变化,她随严华君共同奋斗多时,于艰苦的环境中照旧努力学习。于是吐字行腔,较前更精进了。迄“新华社”成,播音工作起始,她的节目丝毫不曾敷衍过,一字一句从未含乎,有小的地方,经我偶然提起,下次必改正,从未将错就错。将她的好处归纳起来,可用诚意、虚心、励志、勤学四德包括之。女士年轻得很,今年不过十四岁(虚龄十五),总是含着一种像“观世音”式的微笑,相当的沉默寡言。……我应当特别介绍的,就是她的歌曲,句句有表情,滋味很够咀嚼。但有点可惜,就是表情的变化还不够动。某一种歌曲,应有某一种味儿,味儿既不同,唱时的表情就应该不同。这一层,她还得深深的研究。年纪太轻,音乐上的技巧虽不推板,文学上的修养还欠功夫。我希望周女士再努力用心地去领会歌意。

黎锦晖的文章告诉我们,周璇进联华歌舞班不久,就由周小红改名周璇了。黎锦晖为她取名一个“璇”字,是把她看作一块“美玉”,一开始用的就是带王字旁的“璇”字,长时间里,很多人说周璇的名字是因她演唱黎锦晖的成人歌舞剧《民族之光》的同名主题歌时,因词中有一句“周旋于沙场之上”而得名,“王”字旁是后加上的,有的说是严华建议加上的,也有的说是她从影之后加上的。这些在54年前印在《大晚报》上的黎锦晖的文章面前都是不能成立的。

江青没有报考过“明月社”

十年浩劫,江青对30年代了解她在上海的历史的文艺界人士,极尽迫害之能事。

据此,有人演义说,黎锦晖受迫害,是由于30年代江青在上海报考“明月社”,黎锦晖见她眼神不正,没有录取她,因此她怀恨在心,1967年,黎锦晖因她的迫害而逝世。

整个文艺界都在受江青的迫害,这是史实,但这一段演义却没有史实根据。

“明月社”1931年在北平栖凤楼招收第二批学员后,3月回到上海,当月28日曾在上海《申报》以“联华影业公司音乐歌舞学校”招考练习生的名义发广告招生,聂耳就是这次考入“联华歌舞班”的。

史料记载:1930年,16岁的江青(当时的名字是李云鹤)和世家子弟裴明伦结婚,不到一年离家出走,到青岛大学任职员。不久认识了俞启威(黄敬),二人同居,并由俞启威介绍她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为1933年2月。7月俞启威被捕,江青赴上海,1934年10月也被捕,一个月后写了自首书,获释。1935年8月改名蓝苹,在电通影片公司的《自由神》中任配角。1936年4月26日和唐纳结婚。不到两个月又离家去北平找已经出狱的俞启威。唐纳追到济南,自杀未遂,蓝苹随唐纳回到上海。10个月后,蓝苹又离开唐纳,和戏剧家章泯同居,导致章泯家庭破裂。

这一年年底蓝苹在费穆导演的《狼山喋血记》中任配角,1937年在联华影业公司,参与《联华交响曲》的第一个小故事《两毛钱》的演出,又在影片《王老五》中扮演王老五的妻子,参与影片插曲的部分演唱,这一年的8月下旬,蓝苹到达延安,一年后改名江青。

江青的上述经历,说明她根本没有报考过“明月社”。

黎锦晖大半生背着“毛毛雨作家”、“靡靡之音鼻祖”的“黄色”包袱,十年动乱受到冲击,几次被抄家,原本虚弱的病体,不堪折磨,1967年2月15日病逝于上海延安医院,终年76岁。他的受迫害和江青没有直接关系,江青没有报考过“明月社”。

中国时代曲、电影歌曲历史上的三首《夜来香》

在中国的时代曲和电影歌曲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三首《夜来香》。

第一首《夜来香》黎锦晖词曲,问世的时间很早。

据聂耳1932年6月12日的日记显示,社里的小演员在后台唱《夜花园里》、《夜来香》、《芭蕉叶上诗》,都唱得很有味。1933年10月上海大众书局在为黎锦晖出版的新歌第6集《玫瑰室曲谱》中收入了这首歌,1934年由周璇为胜利唱片公司灌录唱片,曾很流行。

第二首《夜来香》,王乾白词,严工上曲,是1935年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影片《夜来香》的同名插曲。

《夜来香》由王乾白编剧。内容是描写卖花女阿香与邻居梅生的爱情故事,由胡蝶、赵丹、舒绣文主演。曲作者严工上也是“明星”的演员,由于他在音乐上有着极厚的修养和功底,从1932年开始为“明星”影片《自由之花》谱写主题歌《良辰美景》之后,曾连续为“明星”影片谱写插曲,由胡蝶演唱的有《空谷兰》和《夜来香》。《夜来香》是胡蝶演唱的电影歌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

第三首《夜来香》黎锦光词曲。1944年由李香兰灌录唱片,一经问世就火爆走红,把李香兰的歌唱生涯推上了巅峰,也成为黎锦光的传世经典。

1945年5月,李香兰在上海静安寺路上最豪华的光明大戏院举行为期三天的“夜来香幻想曲”独唱音乐会,日本作曲家服部良一以黎锦光的《夜来香》为主,把严工上的《夜来香》串联在李香兰的演唱中,也加进了卖花的简短道白,效果极佳。李香兰的这次音乐会盛况空前,反响热烈。首场演出结束后,当李香兰兴冲冲地回到化妆室时,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拨开人群,步履蹒跚地来到李香兰的面前,告诉李香兰,他就是那首《卖夜来香》的曲作者严工上。当时人们传说,那首《夜来香》的曲作者下落不明了,原来严工上还健在,只是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黎锦光和服部良一都上前和老人紧紧握手,向他表示问候和敬意。

1946年李香兰回到日本,1950年推出了日文版的《夜来香》。当时,日本正处于战后的经济贫困期,《夜来香》的唱片竟一下子售出二十万张。《夜来香》不仅红遍中国大陆、港台、日本和东南亚,还被译成英法泰朝捷克等十余种语言,出版的唱片(盒带、CD、VCD)达八十多种版本,是中国流行歌曲在世界上传播最广的一首歌。

80年代,流行歌曲从港台传回大陆,第一首走红的就是黎锦光的这首《夜来香》,只是人们不知道词曲作者“金玉谷”是何许人,也不知道这是1944年就被李香兰唱红的歌,以为这是邓丽君的歌。

历史被割断几十年,造成了无数的“历史误会”。2008年有人在上海的《音乐爱好者》杂志第二期发表文章介绍张帆时,说张帆1935年报考“明月社”时,演唱了一首李香兰的《夜来香》。李香兰的《夜来香》问世的时间是1944年,张帆1935年是不可能唱这首《夜来香》的。历史的错位是研究历史的大忌。

“中联”、“华影”和《春江遗恨》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者进入上海租界,上海的“孤岛”时期结束。为了控制中国的电影业,1942年4月,日伪当局要新华影业公司老板张善琨出面,把“新华”(包括同属张善琨的“华新”、“华成”和中国联合影业公司)、“艺华”、“国华”和“金星”等十二家影片公司,合并成立了“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联”。

“中联”从1942年5月到1943年4月的一年间,拍摄影片约五十部,包括张善琨、徐欣夫等人合作编导的《博爱》,张善琨、卜万仓、朱石麟、杨小仲和马徐维邦联合导演的《万世流芳》,用巴金的名著改编的《春》和《秋》,以及《海上大观园》、《恨不相逢未嫁时》、《牡丹花下》、《梅娘曲》、《香闺风云》、《水性杨花》、《情潮》、《断肠风月》、《凌波仙子》、《寒山夜雨》、《难兄难弟》等,多数以爱情、家庭纠葛为题材,也有侦探片和喜剧片。不久,日本占领当局和南京的汪精卫汉奸政府,都认为电影界对“圣战”支持不力。汪精卫希望电影中有更多亲日的东西,能宣扬“大东亚共荣圈”观念,并旗帜鲜明地抵制英美帝国主义。

为了着手拍摄这类影片,汪精卫指使自己的亲信成立了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影),全面负责影片拍摄、发行、放映等事务。“华影”是汪精卫政府宣传部下面的直属单位,由宣传部在上海的头头冯杰任总经理,但制片业务还是控制在日本人川喜多长政和张善琨手里。

从1943年5月到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华影”共拍故事片80部,包括《渔家女》、《鸾凤和鸣》、《凤凰于飞》、《恋之火》、《美人关》等片。

由于这些影片还是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大东亚共荣圈”,一些官员认为,如果中日合拍影片,政治效果会好些。1943年末,中日合作的《春江遗恨》开拍。日方编剧是八寻不二,剧本经“华影”中方台柱子编剧陶秦审查、修改定稿。中方导演是岳枫,后又换上胡心灵(龚秋霞丈夫,曾在日本学过电影)。演员包括日本的老牌影星阪东妻三郎和中国的著名演员梅熹、李丽华、王丹凤、韩兰根和严俊。影片的内容是以19世纪中期,日本商船访华的事件为基础,着力宣传中日两国应该亲善、互助,共同抵御美、英、法等西方国家。

1945年9月3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群众舆论要求处理与敌伪合作的电影人,1946年11月国民党首任上海市长吴国桢开始调查抗战时期的上海电影业,结论《春江遗恨》是由汉奸拍摄的一部宣传“大东亚共荣圈”的附逆作品。

在《春江遗恨》中,李丽华演唱了一首歌,这首歌资料中只注明是《春江遗恨》插曲,没有歌名,徐景行词,梁乐音曲,李丽华唱。歌词是:

海云悠悠,海水悠悠,我怀念着远方故乡,港边微波皱。良友天涯难话旧,而今安康否?

海云悠悠,海水悠悠,往事只有梦中相寻,醒来一番愁。始终深感神明佑,重见故人俦!

隶属汪伪汉奸政府宣传部的“华影”,设有自己的音乐部,负责人是梁乐音,曲作者是陈歌辛、黄贻钧和白明。他们在相当程度上控制了为影片谱写主题歌和插曲的“创作权”。这段时间为电影谱写主题歌和插曲的,主要是陈歌辛和梁乐音,适应日本占领者的需要,陈歌辛创作了《大东亚民族团结进行曲》之类的作品。这段时间是陈歌辛最走红的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上海的六场音乐会

1945年初,日本侵略者的失败已成定局,控制中国电影业的“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的制片业务全面停止,电影界和日本人合作的头号人物张善琨也带着家眷离开了上海。不再忙于拍片的明星们,转而举行个人的或集体的“音乐歌唱会”,上海的歌坛热闹了起来,以致有的媒体说:“1945年是上海的歌唱会年。”

下面按时间先后把当时的新闻媒体对每场音乐会的报导原文转载这里,就算是一次回顾历史的花絮吧!

周璇的首场独唱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