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论语·孟子(最爱读国学书系)
1097400000036

第36章 离娄下(1)

原文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①;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chóu)②。”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③,何如斯可为服矣?”

曰:“谏行言听,膏泽④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⑤: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⑥之,又极⑦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雠。寇雠,何服之有?”

注释~~~①国人:朱熹《集注》引孔氏说:“国人,犹言路人,言无怨无德也。”②雠:同“仇”。③为旧君有服:服指丧服。赵岐注:“旧臣为旧君服丧服。”《仪礼·丧服》:“以道去君而未绝者,服齐衰三月。”④膏泽:恩惠。⑤田里:指禄田和住宅。朱熹《集注》:“三年而后收其田禄里居,前此犹望其归也。”⑥搏执:搜索拘捕。赵岐注:“搏执其亲族也。”⑦极:困穷。朱熹《集注》:“极,穷也,穷之于其所往之国。”

译文~~~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君主看待臣属如同手足,那么臣属看待君主就如同腹心;君主看待臣属如同犬马,那么臣属看待君主就如同路人;君主看待臣属如同尘土草芥,那么臣属看待君主也就如同仇敌。”

宣王说:“礼制规定,臣子要为以往事奉过的君主服丧,君主怎样做才能使人为之服丧呢?”

孟子说:“对臣子的劝谏要接纳、进言要听从,恩惠下及百姓;因故要离开的,那么君主派人引导他离开国境,并派人先期前往他所要去的地方;离去了三年不回来,才收回他的禄田和住宅:这叫做三有礼。这样,臣子就会为之服丧了。现今做臣子的呢,劝谏不被接纳,进言不被听从,恩惠不能下施于百姓;因故要离去,君主就拘捕他的亲人,又派人到他所要去的地方为难他;离去的当天,就收掉他的禄田和住宅:这叫做仇敌。对仇敌一样的国君,有什么丧可服呢?”

诵读星级★★

原文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xǐ)。”

译文~~~孟子说:“没有罪名就诛杀士人,那么大夫可以离去;没有罪名就杀戮百姓,那么士人可以迁徙。”

诵读星级★★★

原文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译文~~~孟子说:“国君仁没有人不仁,国君义没有人不义。”

诵读星级★★★

原文 孟子曰:“非礼之礼①,非义之义,大人②弗为。”

注释~~~①非礼之礼:赵岐注:“若礼而非礼。”即似是而非的礼。下句“非义之义”句意与类此。②大人:这里指有德之人。

译文~~~孟子说:“不是礼的礼,不是义的义,有道德的人是不去做的。”

诵读星级★★

原文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孟子说:“人要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为。”

诵读星级★★★

原文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译文~~~孟子说:“谈论别人的不好,对由此带来的后患该怎么办呢?”

诵读星级★★

原文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①甚者。”

注释~~~①已:程度副词。太。

译文~~~孟子说:“孔子不做太过分的事。”

诵读星级★★

原文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①,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注释~~~①言不必信:《论语·子路》篇中孔子与子贡的一段对话可与此章参看:“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译文~~~孟子说:“有德行的人,说话不一定守信,做事不一定果决,只依据义的所在指导言行。”

诵读星级★★

原文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①者也。”

注释~~~①不失其赤子之心:赵岐注:“大人谓君。国君视民当如赤子,不失其民心之谓也。一说曰,赤子,婴儿也。少小之心,专一未变比,人能不失其赤子时心,则为贞正大人也。”译文从后一说。

译文~~~孟子说:“所谓君子,就是不丧失那种婴儿般天真淳朴之心的人。”

诵读星级★★★

原文 孟子曰:“君子深造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②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③。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注释~~~①深造:朱熹《集注》:“深造之者,进而不已之意。”②资:朱熹《集注》:“犹藉也。”③原:同“源”。

译文~~~孟子说:“君子按照正确的方法来加深造诣,是要求自己自觉地获得大道。自己把握了大道,就能处之安然;处之安然,就能深入地依靠它;能深入地依靠它,取用起来就能左右逢源。所以君子要求自己自觉地把握大道。”

诵读星级★★

原文 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①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②者,未之有也。”

注释~~~①养:这里是熏陶、教育之意。②王:动词,称王。

译文~~~孟子说:“用善来压服他人,没有能够使人心服的;用善来影响、教育他人,才能使天下的人心服。天下的人不心服却能称王天下的,不曾有过这种事啊。”

诵读星级★★★

原文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①,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②,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③也。”

注释~~~①几希:稀少。希,同“稀”。②庶物:与庶民的涵义相近,指万物。庶,众也。③非行仁义:赵岐注:“非强力行仁义也。”

译文~~~孟子说:“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的地方很少,普通人把它丢弃了,君子把它保留下来。舜懂得万事万物的原理,明白做人的道理,依从仁义行事,而不是勉强去推行仁义。”

诵读星级★★

原文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①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shèng),楚之《梼杌(táowù)》,鲁之《春秋》②,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注释~~~①王者之迹熄:指传统的采诗制度不再坚持了。西周时,朝廷设有采诗之官,负责采集民间诗歌并配乐演唱。平王东迁后,历史进入东周,政令不行,采诗之官废,故《诗经》之诗至春秋中期止。②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朱熹《集注》:“《乘》义未详,赵氏以为‘兴于田赋乘马之事’,或曰‘取记载当时行事而名之也’。梼杌,恶兽名,古者因以为凶人之号,取记恶垂戒之意也。《春秋》者,记事者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时,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也。古者列国皆有史官,掌记时事,此三者皆其所记册书之名也。”

译文~~~孟子说:“王者的事迹泯没了,《诗》也就没有了,《诗》没有了,然后孔子才作了《春秋》。晋国的《乘》、楚国的《梼杌》、鲁国的《春秋》,涵义是一样的。它们所记载的是齐桓公、晋文公的事业,它们的文字就是历史。孔子说:‘它们的大义被我私下取用了。’”

诵读星级★★

原文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①,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②。”

注释~~~①泽:指流风余韵。世:父子相继为一世,又三十年亦为一世。斩:断绝。②私淑诸人:赵岐注:“私善之于贤人。”朱熹《集注》:“人,谓子思之徒也。”又说:“孟子言予虽未得亲受业于孔子之门,然圣人之泽尚存,犹有能传其学者,故我得闻孔子之道于人,而私窃以善其身,盖推尊孔子而自谦之辞也。”杨伯峻《孟子译注》:“淑,借为‘叔’。《说文》:‘叔,取也。’”译文从之。

译文~~~孟子说:“君子的流风余韵五代才断绝,小人的流风余韵味也要五代才断绝。我没有能成为孔子的门徒,(然而孔子的流风余韵还未断绝,)我是私下向人学习来的。”

诵读星级★★

原文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①。”

注释~~~①伤廉、伤惠、伤勇:朱熹《集注》:“过取固害于廉,然过与亦反害其惠,过死亦反害其勇。盖过犹不及之意也。”

译文~~~孟子说:“可以拿,可以不拿的,拿了会损害廉洁;可以给,可以不给的,给了反而会损害恩惠;可以死,可以不死的,死了反而会损害勇敢。”

诵读星级★★

原文 逢(péng)蒙学射于羿①,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②己,于是杀羿。

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

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

曰:“薄乎云尔③,恶(wū)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④,卫使庾公之斯⑤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⑥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⑦,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⑧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⑨,发乘(shèng)矢⑩而后反。”

注释~~~①逢蒙:传说中羿的弟子,射技高超。羿:神话中射日的英雄,与篡夺夏朝政权的有穷国国君后羿不是一个人。②愈:同“逾”,胜过,超过。③云尔:语气词连用,相当于“罢了”。④子濯孺子:郑国大夫。卫:周初所封诸侯国名,始封国君是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其疆土在今河南境内,前254年为魏所灭,后一度复国,前209年复灭于秦。⑤庾公之斯:卫国大夫。庾公之斯、尹公之他等人名中的“之”字是称呼时所加的虚祠,并非是固定的成分。⑥仆:指驾车的车手。⑦尹公之他:朱熹《集注》云:“尹公他亦卫人也。”⑧端人:耿直、正派人。⑨金:指箭头。⑩乘矢:四支箭。古称四马所拉的车为一乘,故乘又可借作数词“四”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