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5辑)
11254300000006

第6章 书契 文明发展之象

《系辞下传》第二章讲述文明发展的十三个卦中,夬卦是其中之一,也是最后一个卦。夬卦前面是有棺椁之象的大过卦,是阴宅的死象;大过卦前面是大壮卦,有阳宅之象。阳宅之后是阴宅,阴宅之后照讲一切都毁灭了,但是不然,因为精神可以永存,那就是夬卦的象。夬卦在文明发展中就是文明遗产:“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上古结绳而治”,指结绳记事,没有文字之前就是这样,卦爻也是这么来的。“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书契”就是文字,刚开始是刻简,后来改成毛笔书写,现在则什么书写工具都有了。东汉许慎在其《说文解字》的序中说: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箌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这段话其实就搬用了《系辞传》部分文字,强调书契就是文字,文字就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

“书契”取代绳子作为记载的工具,后代人就可以遵循前代经验,“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后代人那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就是根据书契传承的文化遗产去治理天下的;老百姓则根据先人累积的经验(如历法等)安排农事等生产活动。“盖取诸夬”,不管是百官做国家大事的决策,还是一般百姓的日常生活,都从书契之中寻找经验法则,这就是夬卦。《杂卦传》和《系辞传》追求永续的象都是夬卦的象。所以夬卦在《易经》中就很特殊,算是不信邪的一个卦,想尽办法要刚决柔,打破一切、冲破一切,让“君子道长”。这就是人文的奋战精神。毅然赴死的谭嗣同,有一部不很成熟的思想著作《仁学》,里面就提到年轻的生命热情,对真理的追求要不断寻求突破,突破一个个障碍和包袱,最后还要突破佛法的包袱;因为佛法虽然包罗万象,但若放弃自主性,也可能变成学佛的呆子。所以他说人的精神一定要推陈出新、冲决网罗。这就是夬卦的决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