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校友会“国学旨归”公益讲座
仁道有本,近譬诸身,推以及人,乃其方也。必欲博施济众,扩之天下,施之无穷。必有圣人之才,能弘其道。
2016年12月18日上午九时,重庆乾元国学公益讲座——“国学旨归之《易经》大智慧”如期举行,主讲嘉宾是北京四观书院廖彬宇院长,讲座由乾元国学研究院主办,重庆大学重庆校友会国学分会承办,南川区中医院、慧君文化、无隅文化、八方品等单位联合举办。由重庆大学重庆校友会国学分会执委会周燕秘书长主持,参课学员共计两百人,整个会场座无虚席。
讲座开始,重庆大学重庆校友会国学分会杨晓东会长首先致辞。接着,廖彬宇院长以《国学是治国平天下之学》为题进行了长达七个小时的演讲。
彬宇先生谈到了《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国学的定义,《词典》中说:“国学,一国固有之学的统称。”先生说国学本指国家兴办的教育,近代时频繁说起来,是跟西学相对举的一个词语。那时很多东西都带一个国字,是为了区别于西学。比如武术,叫作国术;汉语,叫作国语;中国文学叫作国文……
但是国学到了今天,成了更加广为人知的一个热门词汇,一个特有词汇,那么《辞典》对国学的定义显然是非常笼统、模糊的。因为按“一国固有之学”来界定,首先无法准确表达中华传统文化的独有内涵,其次这个界定的模糊之处还在于,英国也有“一国固有之学”,德国也有“一国固有之学”,那叫英国国学、德国国学,那么这样的定义,如何能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内涵呢?
所以先生说,他给国学注入了一个全新的内涵、全新的定义——国学者,治国平天下之学也!
第一,国学,是治国平天下之学的简称。
第二,治国平天下,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终极追求。能够代表国学的内涵与宗旨。
据彬宇先生研究,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如同中华文化一样从形而上到形而下、从知到行、从内到外、从宏观到微观都是一以贯之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能够很明确地在为治国平天下全方位服务的。
譬如中医,自古相传着一句著名的言论——“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中医到了最高境界,称为上医,上医除了治病?最重要的本领是什么?就是治国。
其实不仅是中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到了最高境界,都是治国的境界。
有人就会提出来,治国平天下应该是儒家的思想,儒家能完全代表中华传统文化吗?
彬宇先生说许多人把“治国”和“平天下”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有人说治国是把一个国家治理好,平天下是把许多国家治理好。这个看法有问题,第一,你作为一国之主,你可以治理本国的事务,但是你有资格去治理别国的政务吗?第二,治理许多国家和治理一个国家从根本上讲就是一个问题,就都是治国。所以“平天下”不应该再是对“治国”概念的重复。治理好多个国家不是平天下的含义,在中国文化中,那叫“协和万邦。”
什么是平天下呢?
彬宇先生说“天下”是指境界。天,是中国往圣心目中一个至高无上的概念,等同于道,也代表了“道”。天无象无形,所以也代表了“玄”。所以天学也就等同于玄学。
天下是指境界!当你的境界达到无上正等正觉,达到了如来大道之境,那么你看一切,就都在你的境界、眼界之下,这就叫天下。一旦你的境界证到了道的境界、天的境界、无上正等正觉的境界了,这才算是平天下了。
换句话说,治国是用,平天下是体。治国是外王的事业,平天下是内圣修养达到了极致。所以治国不是根本,平天下才是人类的终极追求。
所以《大学》里面才会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也就是说,中华文化诸子百家,方方面面都在谈如何治国,也都在谈内圣功夫的根本修养。
孙子兵法如此,道家思想如此,中医的核心思想如此,无一例外。放眼全世界,我认为,只有中华文化诸子百家的理念是在共同为治国服务,也都在从各自的角度深入阐述内圣的修养。这一点,只有中华文化能做到,这也是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所以我们虽然说百家争鸣,但是其实百家的根本宗旨都是一个,也就是说内在的终极追求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表面形式的、提法的不同而已,所以才能形成如此丰富的“百家争鸣”的现象。大家注意,“百家争鸣”不是“百家争斗”,这是有区别的。“争鸣”的内在是和,而“争斗”的内在则是分。这也如古代禅宗大德所说:“一本而散为万殊。”
所以《大学》里面的这句话至关重要:“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不仅是一个儒家的价值观,同时也是中国历史的价值观、中国政治的价值观。为什么这样说呢?
中国历朝历代以来,帝王将相都以圣贤自居,这说明了中国政治的根本追求。什么叫政治追求?就是你的执政者要把你的国家和人民引向何处,达到一个什么目的?也就是终极关怀。
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做出了一个充分而有力的证明——圣贤之人引领着天下人民成为像他那样的圣贤之人。
因为圣贤也是普通人做的,他证明了普通人也可以成长为圣贤。他知道了怎么才能从普通人成长为圣贤的方法,他把这个方法告诉给更多的人,大家一起通过这个方法成为圣贤人。这就是“领导”的含义——领袖加导师,是引领和引导者!
成为圣贤有什么好处?答案就是一个:获得真正而永恒的幸福。
第一,有智慧。有智慧,所以不愚昧,不愚昧,自然高明,通透、通达,高明通达的人,不仅能创造财富,还能驾驭财富,所以幸福;智慧是创造和驾驭财富的源泉。他是真正的最大的财富。
第二,有格局。有格局,所以包容,能包容,所以随顺自然,随顺自然,所以幸福。
第三,有担当。有担当,所以能承载,能忍辱。能担当,所以被拥护;能忍辱,所以不烦恼。不烦恼,就是幸福。
如果说人类有一个共同的追求,那就是幸福!而也只有真正懂得了宇宙人生真相的人才能获得永恒的幸福,这种人就是圣人。
很多人在贫穷的时候,没有地位的时候,被人看不起,所以不快乐。于是拼命赚钱,甚至不惜扭曲人格、丢了底线去骗钱、抢钱。最后呢?还没赚到多少钱就犯事儿了,更加被人看不起。退一万步,即便你有钱了,假设也没人知道你的钱从何而来,你也同样不快乐,因为你不知为此扭曲了多少人格,做了多少昧心的事?你的内心是不快乐的。你自己的良知会惩罚你。
我们常说一句话,叫“三生有幸”。三生是佛家的理念,指过去生、现在生和来生。我注入了一个内涵,三生叫生存、生活和生命。
智慧低劣的时候,就在求生存,解决生存问题,这是在生存线上挣扎的人;智慧开发起来了,就在搞生活,讲究生活的质量问题,这是有钱有地位的人;智慧进入高级阶段的时候,就是在思考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意义何在,解决生命的根本问题。这是圣贤之人。
在“生存”层面的人活得痛苦,因为没有智慧,也就没有创造能力和驾驭能力,导致贫乏而极度缺乏安全感;在“生活”层面的人活得表面潇洒,因为有了一定的智慧,也可以运用这些智慧,可以创造财富,但是照样烦恼。为什么呢?因为你的生活质量也许很好,但是你的生命质量非常低。因为你有钱了,可以任性。可以胡吃海喝,可以醉生梦死,可以纸醉金迷,结果呢?我们看到很多富豪,有钱没命花。就像小品《不差钱》里说的,“知道世界上最痛苦的是什么吗?是人还在,钱没了;知道世界上最最痛苦的是什么吗?是钱还在,人没了。”
而圣贤之人,一上来想要解决的不是生存问题,不是生活问题,而是生命的根本意义这个问题,能把生命的真谛找到,能解决生命的问题,一切就都不是问题。一位真正的圣贤,生存成问题吗?生活上他可以金碧辉煌,也可以粗茶淡饭。关键是他还懂得摄生、养生之道了,更懂得了真正的幸福之道了。
黑格尔批判中国没有历史,因为中国的历史只是不断地循环和重复——一个王朝完结了,另一个相似的王朝又兴起。他认为中国的历史是没有进步的。
其实不仅仅是否定中国的历史。近百年来,中国开始越来越流行并且越来越相信这样一些论断:
中国没有历史、中国没有科学、中国没有哲学、中国没有宗教和信仰……
中国几乎成了一个国际笑柄!在欧美国家的眼中,在西方标准的衡量下,中国几乎就是愚昧无知的代名词!
我相信,如果这不是蓄意的污蔑和陷害,就是对中华文化的无知和无视。或者说黑格尔先生之类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只停留在表面而并未理解到精髓。
我说,中国有历史,而且从一开始就是人类历史上历史观最明确、最根本、最进步的。
真正进步的历史观是应立足于人类的终极点上来看,而不是仅仅立足于你有了工业文明、有了科技文明、有了商业文明就认为你的历史是进步的……
历史应该有所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了正确的历史观,就必然会拥有一切该拥有的文明。
物质文明绝对不是人类的最终需要,永恒幸福才是人类的终极需求。
“志在圣贤”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一个永恒主题和不懈追求。所以一个王朝覆灭了,一个王朝兴起了,都是在为这一个理念而追求着。表面上看是改朝换代,但是核心追求不曾变,向着这个理念不懈追求,就是在不断地进步着。所以中国的历史,是进步的历史。
“圣贤”是中华文化所共同标举的。无论道家、兵家还是法家都倡导,而儒家无疑提得最多。
儒家文化是被专制帝王利用了的文化。什么叫利用?就是阳奉阴违——在形式上利用儒家的礼教纲常去制约他人,而帝王自己内在又缺乏圣贤的追求。这就叫利用。这本身就不符合儒家的思想——“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通观中国的历史,专制者学好了圣贤之道,就缔造盛世;违背了圣贤之道,就制造出乱世。但是多数专制者毕竟不是圣贤。而由于他总揽大权,缺乏有力的监督和权力的限制,于是逐渐让帝国走向覆灭。由另一群有圣贤追求的人“揭竿而起”,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但是,家天下的制度,让政权的继承者们逐渐只会享乐,而没有或少有圣贤的追求,所以从大趋势来看,每一个朝代,几乎都是一代不如一代。究其原因,就是:“道心的退失,初心的改变。”而当执政者不再是圣贤人以后,就会有另外一批志在圣贤的人站起来,发动革命去推翻他。于是历史的循环开始了。
所以执政者应该是圣贤人,由圣贤人来引领更多的人成为圣贤人。这就是中国永恒不变的历史追求。正因为这个追求永恒不变,所以看起来每一个朝代都似曾相识。
而五代十国、五胡乱华这样的时代,几乎都与圣贤追求无关。因此,反过来充分证明了,没有圣贤追求的时代,就是无休止的欲望、无休止的战乱与争夺的时代。
从这一点来看,中国有历史,而且是真正最进步的历史。正因为有这样的历史观,所以历数千年之久,历久而弥新,与时俱进。虽然亡了无数次国,却依然又再重建和复兴!
这个历史观,也被称为“道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大道。合于此道则兴,背离此道则亡。每一个朝代,都用无数血泪的事实反复证明了这一不变的铁律。
内圣是道,道者恒也,经久不绝之义。所以经的含义,就是恒久,也是指道。先生说许多人解释经这个字,拿织布来作说明。先生对此不是很赞同,因为这不够确切。
经就是日月经天,天长地久之义,所以后世才会说天经地义。经是永恒不变的,那什么东西永恒不变呢?那就是道!所以内圣是经,外王是用。通了经,才能达用,这就叫通经致用、经世致用。所以经典经典,只有承传大道的典籍才能叫经典。
儒家十三经在传承大道,所以称为儒经;佛家三藏十二部佛经在传承大道,所以称为佛经;道家三玄易、老、庄都在传承大道,所以称为道经;医家《黄帝内经》仍在传承大道,所以称为医经……
只要是经,就包含了用。只要通了经,就能致用。
所以国学是内圣外王之道、是通经致用之学。
彬宇先生进一步以《中庸》为例。先生说《中庸》也是一部阐述大道的典籍,其思想完全来自于《易经》。所以才会有“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的说法。
彬宇先生说,柳宗元在《断刑论下》有几句话,对于理解中庸有一定帮助。他说:“经也者,常也;权也者,达经者也。离之,滋惑矣。经非权则泥,权非经则悖。是二者,强名也,曰当,斯尽之矣。当也者,大中之道也。离而为名者,大中之器用也。知经而不知权,不知经者也;知权而不知经,不知权者也。”这里的“大中”和中庸的意思近似。经,是原则、是根本、是底线;权,是权变,是变通。在不突破底线前提下灵活处理事情,用根本的不变的恒久的道的智慧来创造一切、驾驭一切便是中庸。
所以国学,也可以说就是中庸之学。中是经,庸是用。国学也是大学,是大人君子之学。
理解了这个含义,就彻底理解了为什么说只有国学,只有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
彬宇先生的讲座,汪洋纵横,不限于一家一派。他从国学谈起,引申到诸子百家,还重点谈了生活中如何修为自己,如何通过反思反省来提升自己。
彬宇先生说:
“我们平素耗散天根,挥洒福报。一旦大难临头,终将悔之不及!君子夕惕若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哪敢有心存侥幸?半年多来见了太多事情,触目惊心,犹如镜子,反观自照,忏悔不已。感恩诸佛菩萨、大善知识不舍不弃的慈悲加持。
“我们一定要坚持做到一日三省,唯有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之心态,恐怕才能有所进益。如若一味贪功,恐怕欲望膨胀、欲壑难填、欲罢不能,造业无数,后患无穷。”
“人的可怕,不是在逆境,而在顺境。在逆境自然懂得奋发,而在顺境,却最易得意忘形,妄自尊大,不知天高地厚,造下恶业,犹不自知。人若不知反省,必将一意孤行,万劫不复。”
“推己及人、由人达己。我们身处恶世,却不能厚德自强,反而沾沾自喜,以浊为乐,以黑为白,以非为是,又观自己,与此无二,不能自拔于流俗,由是悲痛!”
“我们现在动不动就谈利益,动不动就谈成功,动不动就谈圈子谈人脉……打开网络,打开微信,太可怕了,物欲横流,铺天盖地,不是利便是欲。没有修为,哪有作为?没有人格,哪有人脉?多少圈子,不是圈套?朋友们,没有厚德,如何载物?生命如此浅薄,拿什么承载福报?”
“平时我们都不反思不反省,就这样处之安然地过活。忽然反省起来,你会发现,满满的罪,满满的业,真正是痛不欲生。今天我们自己主动求苦受,求罪受,胜过将来大难临头被动受苦受罪,忽然发现,想行善积德,想受苦受罪都没机会。想要受苦受罪都是一种福报啊!”
“《地藏经》云:‘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莫不是罪,莫不是业!’赶紧忏悔吧!不悔过,业不消。孔子云:‘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圣人尚如是,我辈复何求?”
彬宇先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提法令人振聋发聩。先生说我们一味贪功,就必然急功近利。人一旦急功近利,就必然会不顾一切乱来,留下无穷的后患。所以好大喜功往往没有根基,经不起大风大浪。但是我们转换心态,倘若以寡过的心态做事,就会小心谨慎,如履薄冰。没有过错,没有过失,前进虽然缓慢,但能够水到渠成,走到最后,变得越来越强大。
彬宇先生说四观书院的四有很多含义,老子有“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的四大之说;《易经》有四正四隅乃至于“知柔知刚知微知彰”四知之说;佛经有地水火风,四大皆空之说;孔子有重言重行、重好重貌四重以及“文行忠信”四教之学;管子有“仁义廉耻,国之四维”之说。
谈及生活,彬宇先生又谈到了酒色财气。他说以前他四处宣讲四为之志,他家就叫“四为堂”,有人问他何为四为。
彬宇先生就说为天地、为生民、为往圣、为万世是四为。但是他曾想,这四为很难做,自身一旦修为不好,就会变成另外一个四为,哪四为呢?为酒色财气也是四为呵!所以先生随时要观照自己的发心和初心,所以专门把自己的书院命名为“四观”,来观这四者,看看有没有偏离。
彬宇先生说饮酒是佛家的大戒,生活中还是要慎饮酒,因为酒能乱性,性乱使情昏,所以好酒之人容易好色,好色之人必邪淫,邪淫费财,所以好色之人必贪财,贪财之人必坏义,坏义之人必失德,失德之人必定脾气暴躁,爱颐指气使,所以酒色财气是一以贯之,从酒开始进入恶性循环。
彬宇先生谈论生活中的修为,令大家陷入了思考。先生说,生活的目的就是有目的的生活。不是幸福了我们才知感恩,恰恰正是有了感恩之心我们才会幸福。
最后彬宇先生让我们保重。不是保住自己的体重,而是要保住我们德行的厚重。彬宇先生让我们学坤卦的八个德行:包容、承载、厚重、安宁、方正、谦卑、奉献、柔顺。
彬宇先生说:当你觉得自己高高在上的时候,实际上你已经处于人生的下坡;当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已处于人生的最高处。
做人当高处立、在平处坐、往宽处行;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彬宇先生重点谈到了当今的一些社会现象——
用娱乐明星偶像,毁掉青少年的志向。
用网络游戏和色情传播,坑害年轻人的意向。
用西化教育,扭转年轻人的方向。
用圣诞、万圣、情人等洋节移风易俗改变中国人的风俗风尚。
拜金主义、物质至上,全是当今国人的心理动向。
物欲横流,人心不足蛇吞象。是谁导演了如此不堪的现象?
彬宇先生说这两天他看到了一则新闻,说我们的科学家张杰院士,下飞机时在机场看到了很多年轻人举着他的名字和五彩旗帜,他感到很高兴,觉得他这样的知识分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尊重。后来忽然发现,原来这帮年轻人去簇拥另一个年轻人去了,他一问才知道,那个年轻人也叫张杰,是个歌星,是演艺明星谢娜的丈夫。他自嘲般地也在带闪光灯的张杰名字牌下蹭了个留影。
彬宇先生举例说,在他青少年求学阶段,老师曾询问同学们的志向是什么。同学们纷纷举手,很多同学告诉老师,长大了想做刘德华、张学友那样的明星。当然,我们不是说做明星就不好,而是说,我们为什么没有更远大一点的理想和志向呢?
彬宇先生说,在他14岁那一年,他读到了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对比身边的同龄人,他忍不住也写了一篇文字,叫《少年中国恨》(附原文如下):
清光绪廿六年(农历庚子年戊寅月甲寅日),梁卓如满怀热血挥笔而就《少年中国说》,飞扬文采,激扬文字,歌我少年,指点江山,乃坚信有吾中国少年在,则吾国必能盛世相传,永无衰败!何等豪情?何等气派?夫《少年中国说》,乃中国少年之精神气势耳!有此精神气势,吾国则永无衰败之日!
多少年含辛茹苦,多少年血雨腥风,吾华夏儿女,前赴后继,终驱逐外侮,复我河山。乾坤旋转,已达于全球化之今日,中国经济日益飞腾,国民生产总值翻而又翻,值此盛世中国,如今少年与梁公昔日寄望之少年已相去天壤矣。今日今时之少年,身强力壮,生而有天伦可享,实是幸福无比,于此自由泛滥之时代,今日之少年已懒得绞尽脑汁去想那恼人之物什。
观今日今时之少年,青春苍白,思想空白,那流逝之岁月业已“逝者如斯夫”,未曾留得任何质感之记忆;观今日今时之少年,于知识之天堂漫步,却成为永无止息之侏儒;观今日之少年,业已习惯于先驱抛头颅、洒热血得来之幸福生活,抑或昂首阔步,抑或高谈阔论,却不能身体力行,躬亲事践;观今日今时之少年,已不知传统文化为几何,甚而对之大加侮蔑,言必欧风美雨,言必“英格里息”,当年列强以炮火入侵中华,今日列强以其文化入侵中华,多少中国少年,已成其俘虏,口喊KTV,脚踏阿迪达斯,身着美特斯邦威,有以为荣,无以为耻,已成为思想上扶不起之阿斗。
夫古之少年,读书之用功,以字字千金为要。书籍不多,尽皆经典。今之盛世,书海漫漫,尽皆俗物。今之少年,如何与古之少年比得?
古人读书,凿壁偷光者有之,悬梁刺股者有之,一字吟得双泪流者,亦有之。
今人读书,日光灯有之,参考书有之,鸡蛋牛奶麦片亦有之。
古之少年之书,乃志于治国安邦之经史,由是胸襟开阔,格局广大,志向高远;反观今日少年之书,不是漫画,便是情话,抑或鬼话!惟留无奈二字。
故今之少年文章,鲜见思想、智慧之光芒,多有无病呻吟、人云亦云之流弊。
文字显露其浮浅,浮浅显露其浮躁,翻开经史子集尚需翻译方能明了,如何可深入解吾国之文化?
呜呼,吾悠悠古国浩瀚文化已成历史矣!吾泱泱古国与今之少年已“故人相逢不相识”者也!
今之少年,安有独特之思想,独立之意识乎?安能激扬文字,挥斥方遒乎?今之少年,丧失文化信仰,缺失文化教养,一味追求俚俗,甚而全然不通千年流传之语言,夫今之少年,如何为国为民耶?夫今之少年,已求诸外,而失诸内也。
今之少年,鲜有能独当一面者也,多有能拈轻怕重者也。梁任公尝云:“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全在我少年。”此语于今实乃大逆不道之论也。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全在老人矣。
既如斯,则今之少年,残缺之青春何来雄迈之气概?
娇嫩之躯体何来拔俗之铁骨?唯以肆意践踏仅存之传统道德而寻求个人之快乐,故而恶俗之电视娱乐方能大行其道,席卷中华!老人终将老矣,今之少年失此靠山,势必误国矣!
古之人,十五岁前定将四书五经烂熟于胸,“学而优则仕”,以为博取功名、为生民立命之用;今之人,五十岁后之古文学博士未必如古之十五岁少年之见解!
当一九一二年一月十九日解放思想之壮举——“小学堂读经一律废止”颁布以至今日之结果,乃是罕有人知四书五经为几何也。
为家庭负责、为民族负责、为国家负责、为不可见不可及之社会风气负责……此乃古人义不容辞之职责也。《大学》开篇即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而今已成镜花水月,顾炎武所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今已成一纸空谈矣。
故今之少年,乃高唱“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有花,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我宁愿永远又笨又傻”……坚持不想长大,坚定口号“我喜欢,干卿何事?”……咄咄逼人之自由泛滥,责任感处处失守,已断层于今之少年矣!
概而言之,今之少年,已然拜西欧为干儿子矣。干爹干妈比之亲爹亲妈尤为亲热。不知古之少年“孔融让梨”是为何故,乃始信奉西欧“个人自由主义”之价值观也。倘再过得三五十载,吾国将不复存在而自动消亡矣。
今之少年,乃西欧之义子,败国灭家之功劳何其大焉?故高歌一曲《美哉,我中华美少年》以贺:
时过境迁,百年弹指一挥间。
多少血泪风和雨,换得今日美少年?
嗟乎美少年,起舞共翩跹。
哪管得国恨家仇将来日,且自顾眼前!
嗟乎美少年,无愁还多怨。
祖辈打江山,我坐金銮殿。
衣食无忧朗歌行,传统美德抛一边。
嗟乎今日美少年,英俊潇洒赛神仙。
大事不成,小事不愿。
爹娘挥热汗,老子拿金钱。
粗活不干,细巧嫌烦,考究卫生,护肤美颜,整洁小白脸,只为招红颜。
穿着光鲜,叼着香烟,美哉,我中华美少年!
彬宇先生朗读了一遍《美哉,我中华美少年》,接着说,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像李天一这样的名门子弟,为什么会走上强奸少女的犯罪道路?现在一打开网络,各种不堪入目的画面扑面而来。我们国家这些缺乏辨识能力的青少年就这样被这些暴力和色情所吸引和绑架,欲罢不能,颓废自弃,内心里充满了种种幻想和欲望。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怎样才敢托付给这些年轻人呢?
西方的节日,在今天的中国大行其道,让中国的年轻一代为之疯狂。很难说不是在利益集团或商家和海外敌对势力的操纵下才如此猖獗。
中国自有中国数千年优良的历史传统和节日。中国的每一个节日都可以落实到提升我们生命的境界这个主题上来。好在我们党,提出来了,作为共产党人,不准过洋节。
我不禁为之鼓舞叫好!
领导干部可以带头学国学,但是决不能带头过洋节啊!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出发,洋节的内涵或形式处处与中华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显得格格不入,甚至针锋相对。各国有各自固有的文化传统,盲目推崇西方的节日,并不一定合适,随便列举一下:
西方的情人节到了中国,让中国的青少年学会的是性开放、性自由,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告诉国人的是,人应该有别于禽兽。夫妇肇端于天地。没有行夫妇之礼,就乱夫妇之伦。滥交、乱交,与禽兽何异?当人没有了礼节,人就失去了气节。没有了气节,人恐怕连禽兽都不如!
西方的愚人节到了中国,让中国的青少年学会的是以愚弄别人为乐,通过愚弄别人来证明自己的聪颖及别人的愚笨。中华民族数千年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教导,以别人的愚蠢来彰显自己的聪慧!愚人节,互相愚弄,于是乎青少年们学会了用假话、大话、空话等种种负能量手段来愚弄别人,这不是在无意中唆使我们的孩子在这样一个节日里学成骗子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从来就不会让孩子们去学习如何恶作剧,通过这样反复愚弄别人的练习来让自己成为一个骗人的高手。骗术再高明,终究是骗术;骗子再高明,终归是骗子。
圣诞节,那原本是基督徒的节日,现在在中国,就如同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一般,大行其道,热闹非凡。
万圣节,从形式上说就是一场盛大的彻头彻尾的负能量活动。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是要把鬼变成人;而万圣节从形式上开始就是要把人变成鬼。人们乐于装疯卖傻,乐于装鬼扮妖,真是群魔乱舞。无论你有多么好的理由,对于中华民族的族群乃至于中国人的国情而言,都是借口。中华民族的老祖先早就告诉了我们,社会需要的是正气。《易经》里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意思就是说,装鬼装久了,往往也就成了“鬼”!
近一百年来,西方的霸权主义一直暗潮涌动,在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渗透到我国各个领域,目的是要摧毁我们的传统文化,混乱我们的意识形态。让我们落入他们的陷阱中,使国人不知不觉进入民族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然后自动背弃祖国,甘当汉奸。每每想到这些,先生就充满了忧虑。他创办四观书院,不仅仅是要为往圣继绝学,还要营造出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让大家了解国学、学习国学、深爱国学,最后弘扬国学、光大国学。国学的兴衰,关乎于国家的兴衰!先生说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来自有几千年历史教训的忧患意识!
很多同学听得热泪盈眶,现场掌声不断。彬宇先生的浩然之气与悲悯情怀,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同学。
在下午的第二节讲座开始前,举行了重庆大学国学校友会聘书颁发仪式,杨晓东会长为重庆大学国学校友副会长颁发了证书,并一起与廖彬宇院长合影留念。
讲座结束后,重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叶贵本会长作了总结性发言。(内容见附一)
讲座引起的反响极为热烈,听众赞叹廖彬宇先生的演说深入浅出、高屋建瓴,令人耳目一新,大有醍醐灌顶之感。使大家对国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增强了学习国学的热情与信心。
听众蒲滨海先生激动地四处奔走相告,他告诉记者:“我这次带了好几个朋友来听了讲座,廖彬宇院长声如洪钟,妙语连珠,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使听者痴迷,欲罢不能,廖彬宇先生口吐莲花,一堂国学讲座居然能到这个份上,对观众而言简直是一种视听享受!充分体现出讲述者具有的雄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内涵、高超的思想境界和坚强的使命信念,使得现场充满正能量。”
附一 叶贵本先生总结致辞(根据录音整理)
尊敬的廖院长:
今天,廖院长很辛苦,从早晨讲到现在,他的报告我听了过后,很受启发,很受教育,我对于他今天的报告,感到内容很丰富,视野很开阔,主题很鲜明,信息量很大!
他的报告,展现了国学的现代意义和当代价值,我认为,他成功地把国学的要义与现代的呼应进行了完美的演绎。
他的报告,纵横捭阖,左右逢源,开合有度,信手拈来,妙语连珠。(掌声)
听了他的报告,我想,大家都同我一样,浮躁会远去,思想会进化,心态会平和,自己会谦卑。为什么?我们的智慧,和我们的圣人比较起来,和廖院长比较起来,至少我感到非常谦卑。听了廖院长的报告,我自己觉得,我们对《易经》的智慧更加渴望,对传统的道德更加企盼,对儒家的风骨更加向往,对道家的自然更加尊重,对佛教的因果更加敬畏。
在这里,我希望我们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廖院长,给我们带来了道德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芒。(掌声)
廖院长的报告对我,或者对在座的诸位都有许多启示,第一我将更深刻地领悟习总书记的号召,对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的文明要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文化是历史的载体,昨天是今天的母亲,现实的一端连着历史,另一端连着未来。
历史这面镜子铭刻着过去,照耀着现在,展示着未来。
历史告诉我们,要拯救自己,必须拯救文化;要复兴民族,就必须复兴文明。
很多年前,一群老人就向中央建议,要在全国人民当中进行传统价值观的教育,他们说,传统思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传统的经典,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心灵载体,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据,又是中华民族屡遭灾难而未曾解体的凝聚力。
中华民族五千年,天不能够死,地不能够埋,就是因为我们的圣人们给我们创造的传统文化价值,使我们的后人生生不息,勇往向前。
今天我们廖院长讲的主题——《国学旨归之易经大智慧》,使我们知道:国学,是中华之学,中国之学。
国学,我个人认为包括了先秦诸子百家之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明代心学、宋代理学、清代朴学,这些内容,今天廖院长基本都涉及了,而且讲得很深刻,很生动。
国学的价值,我认为:“它是中华的学术,她奠定了国人知识的结构;国学是国民的信仰,他维系了国人的精神家园;国学是国家的道德,维持了国人的基本素养;国学是国家的价值,它关系着国人的处世态度;国学又是国家的礼仪,影响着国人的行为和举止;国学是民族的精神,孕育了我们文化的基因;国学又是我们国家的意志,蕴含了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技能。”当然,我从廖院长的报告中归纳出的价值,他都阐述得很清楚,非常明白。以哲理来引领人生,以文化来哺育我们的心灵。
我想我们现在,弘扬国学,传承国学,更重要的是要唤醒那些尘封很久很久的良知和本性,只有善良才能够沟通人与人的精神和情感,它是一座桥梁,来连接你我他。
廖院长讲了很多因果和善良,我个人认为,如果我们都善行天下,人人都有颗善良的心,就会形成庞大的道德力量,就会促进社会的和谐。
廖院长讲到,善良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为别人做的,终究是为自己做的。利人与利己,害人与害己,始终统一,真诚和善良,是世间最伟大的存在,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真诚加上善良,就是天堂。”我们听了廖院长的报告,在每个人的心灵中都要以善良作指南针,没有良心为方向的人生,就是没有罗盘的航行。
善良对国家、对民族,对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习总书记号召大家读好书,读善书,要制造一种向善和向上的氛围,养浩然之正气,树高尚之人格。习总书记还号召我们:“要行君子之道,走圣贤之路,为了民族为了国家的未来,发出正义的声音”,我想,这些都在廖院长的报告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与诠释。
至于这个报告,以《易经》为主线,今天很遗憾,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听廖院长来讲《易经》,当然,他已经讲了,不久的将来,希望我们国学院陈院长安排时间,他将再度来重庆为我们讲《易经》。(掌声)
我个人理解,《易经》要求我们要把形而上、形而下作为整体来看,要把天地人作为整体来看,要把祸和福作为整体来看,它启示我们一有忧患的意识,二有理性的思维,三有变革的精神,四有中庸的思想。
《易经》的意义,是昭示文化的源头,指明人生的方向,启发个人的智慧。廖院长讲得很好,但我告诉你们,你要把《易经》学懂,必须有三个条件,一是发心,二是慧根,三是德行(道德和行为)。心意相通,以德行来养(没有德行养不起的哟,所以你们如果说今后想向廖院长学《易经》,现在就要很好的注意德行哦,没有德行,你是不容易学懂《易经》的)。
廖院长、各位朋友,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的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我们对民族文化,民族历史的尊重,唯有尊重才能建立民族自信,唯有自信我们才能自觉地坚守和践行,唯有自觉地坚守和践行才能够把传统文化融入我们的民族,形成我们民族的集体性格,当然,我历来都主张,对传统文化根本的尊重,恒久的继承,对外来文化也要借鉴和吸收,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化的春天才能够真正地到来,我们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就为期不远。刚才廖院长讲了,只有文化才能够使国家伟大!
各位朋友,今天是我们文化的大餐,是文化的盛会,我们要感谢廖院长,他是今天这个文化大餐,文化盛会的创造者,我们也要感谢陈院长、国学院和重大校友会为我们创造了这样好的条件,使我们有机会来聆听廖院长讲授中华文化。最后,我希望大家能够奉献善良,追求美好,来提升我们生命的品质。谢谢大家!
附二 听众罗乾江的学习笔记——《国学旨归,盛世之观》
乾元国学,年终盛宴,高朋满座,济济一堂,诚邀彬宇先生,布道国学旨归,殊盛无比,精彩跌宕。彬宇先生,正值盛年,血气方刚,声如洪钟,势如奔雷,柔则柔矣刚则刚,微则微矣彰则彰;警世之言,有如雷霆霹雳,睿智之语,盛似菩提花开,惊人之觉,可比桃源之窥,铺陈之势,更是霞光朗照。若臻时日,更成一家之言,可同日月辉耀。
其维度之论,投影源之说,可谓精妙绝巧,令人耳目一新。逻辑辟析,次第分明,进阶有序,其相可观;所谓五蕴皆空之照见,此为细腻之阐述,精微之明言。诚感,致广大而极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既可放之四海,又可纳于弹丸,此为一可探究之门径。二维之于一维,可投影一维之线条;三维立体,可投影二维之平面;四维之时空,可投影三维之空间;五维之扭曲维度,可投影四维的时空穿越……如此,N维度可投影N-1维度之一切景象,物象与质象,物质与精神,能量与意识,诸如此类,等等。所有如此无限空间之叠加,关键于投影源,源者,心也。阳明先生,心外无物,无可谓之空,空可谓之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道乃久,弥身不迨。于是乎生生不息,循环不已,此乃天地之性,复归于心也!是以善良之心,沟通于天地,和融于人伦,纯朴于人心,净化于民风,是以护佑苍生,是以北斗未来!北斗之星,亘古千年,来自于遥远,耀于当下,亦走向于遥远,复以永恒。生民仰察天文而观之,须臾不离,北斗俯察地理而观之,昼夜不息。生生不息,繁衍不绝,大观化成,以开盛世!
彬宇先生,洞悉浩淼,考究璀璨,乾江略感万中之一,更待其复渝之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