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平心平天下
11255600000009

第9章 以戒为师

——四观书院四期班开课纪实

2015年9月11日,四观书院四期班迎来了开班典礼,并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学习。前两天由廖彬宇先生主讲《易经智慧》,第三天则由书院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李海彬教授主讲《纵横家思想》。

第一天上午,彬宇先生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两个《易经》词语展开,详细论述何谓天地精神、中国精神、人文精神。随之延展到我们为何要学国学,以及学国学对我们人生的意义、国家的意义。大家感到耳目一新,真正明白原来国学离我们并不遥远,也并不虚玄。彬宇先生继之谈了他对国学的理解及定义。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中对《易经》的评价主要有两处:一个是形容“《易经》是一个空套子”;一个是形容“《易经》是一本宇宙代数学”。

彬宇先生借题发挥,他从“空套子”的“空”字出发,说明了《易经》的本体,就是空性。老子感悟了这个空性,提出了道与无的概念。这个空性,与佛家的空性同样是一体不二。所以《易经》不但被儒家奉为群经之首,被道家奉为三玄之首,同时还能与佛经相参。

此后先生又从现代物理学的角度讲解了《易经》的三义:不易、变易与简易。使大家有一个很清晰很有层次感的认识。

先生从学《易经》的难与易出发,引出印度诗哲泰戈尔关于人生中难与易的三个问题:

第一,世界上什么最容易?

第二,世界上什么最难?

第三,世界上什么最伟大?

泰戈尔回答:“指责别人最容易,认识自己最难,爱最伟大。”

彬宇先生于是评论说:“按泰戈尔的意思,最容易的事情绝不做,要做就做最难的事情和最伟大的事情。这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思想。按此逻辑发挥,享受容易、堕落容易,而升华最难、成长最难,慈悲爱人更是难上之难。

“古人讲胸怀天下,仁者无敌,也就是慈悲。我们书院一定要发扬这样的精神——存慈悲心,获修齐志。不做口头禅,真正去践行。同时言论能摄人,一言足以兴邦,一言足以亡国。多欢喜赞叹,少抱怨诽谤。广开方便之门,紧闭是非之口。更不作意气之争,逞一时之勇,失千秋之局。”

“言为心声,行为意动。所以言行都不能自我控制,那内心的滑落就尤难挽救。内心一旦难以挽救,命运必将发生悖失!我们为什么命运坎坷?因为我们的欲望太重,欲望太重,必然迷失心性,颠倒言行。诋毁大道,诽谤贤明。要深以为戒。”

彬宇先生说,这个戒,就是《易经》改变命运的思想核心。《易经》的命题一开始就是改变命运,所谓“趋吉避凶”“趋利避害”就是为了改变未来——使未来变得吉祥、如意。

《易经》之所以要预知未来,就是要预知未来的厄运,然后通过修为来改变这个厄运的结果。这就是《易经》的忧患意识。这个修为是什么?《易经》里提出来,就叫作:“君子以此洗心,退藏于密。”

“退藏于密”,其实就是持戒。戒与节通,节与礼通。所以礼节礼节,即是中国人的戒。知书达礼,克己复礼,都是礼戒。把戒修持好了,小能保身,大能安国。

所以彬宇先生又对戒字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生命中,所有一切因缘的出现,都是我们的老师。顺缘给了我阳光,逆缘促进了我的成长。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走向了觉悟的道路,这就是师法自然。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自然而然会忘记本我,会迷失自我。会深陷财利名色中而不能自拔。在物欲横流之时,不知道谁才是我们真正的老师,也难以生出坚定的对老师的信仰。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当以戒为师。

戒,会令我们反省与自我观照。戒立,则心立。戒是保身之法。儒家有此法,叫作礼。道家有此法,叫作守。明哲保身的含义,就是戒。唯有懂得戒,才能保身。有了保身才有资格去谈成就。

《说文》云:“戒,警也。”警者,警于其幽微之地也,《中庸》云:“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起心动念,阴阳消息,其中吉凶生矣,是故君子戒慎恐惧,善护其念,发而皆中节,不著万法,万法不著,以令其足其所是,归其所该。

所以以戒为师,既是保身保命之法,又是成功成就之法。

戒者接也,戒者介也。以戒与天地相接,以戒而介入大道本体。

故欲谈成就,先谈拯救。没有自我的拯救,何来自我的成就?中华文化,是己达达人之学,是匡时救世之学。

我们每一个俗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拯救自己。连自己都可怜之极,达不起来,又有谁敢妄言拯救苍生,去达别人?

我们要发此深心,痛忏往昔。洗心革面,豹变虎变。

所以戒字是保身之法,也是修身之道。四观书院的观,就与戒字紧密相连。明白了戒,就会随时观自己的心念与言行。不合礼,就一定不如法。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等,莫不是戒。

所以修身以持戒为根本,治国以复兴礼乐为前提。

如何修身呢?先生认为我们要学习天地日月的精神。韩国学习中国文化,就采用了中国《易经》中天地日月即乾坤坎离四个卦作为他们国家的国旗。

天地日月这四个卦就是中国文化中修身最核心的四个字——正大光明。

没有什么东西比地还要方正,没有什么东西比天还要广大,没有什么东西比太阳还要光芒四射,普照一切,没有什么东西比月亮还要明朗皎洁。

所以做人在修身方面,就是正大光明四个字。首先要学习天的心胸广大,地的方正贤良,日的光明照耀,月的皎洁明朗。堂堂正正,大大方方。光明磊落,浩浩荡荡。

彬宇先生多年前写过一首诗:

度量海涵春育,

持身玉壶冰心;

襟抱月朗风正,

气概乾清坤宁。

这其实对应了《易经》的八个卦。

海涵对应了泽卦,泽为江湖河海;

玉壶对应了艮卦,凡事知止则止;

冰心对应了离卦,心性淡泊宁静;

春育对应了震卦,震为生机勃发;

月朗对应了坎卦,以朗朗之心怀涤除危险;

风正对应了巽卦,巽代表了风,使文化如春回大地般风行天下,使天下风气为之大振;

乾清坤宁对应了乾坤二卦。

晚上,四期班全体同学举行晚宴,并彼此交流学习心得。每位同学都发自内心地谈了很多,十分感人。

来自沈阳的王同学、珠海的贾同学更是声情并茂,催人泪下很动情地诉说着与书院的因缘,使大家充分感受到了书院满满的正能量与使命感。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江苏的范跃宁同学,他在多年前通过《贵州日报》的报道了解到彬宇先生的事迹后,近年来一直都在追随先生,到处听先生的课,这次也终于如愿成了四期班的一员。

范跃宁同学是陕西省及延安市的慈善专员、贵州凯里市政府慈善顾问。同时也是纪录片《美丽乡愁》的主人公。

他近20年来89次深入延安、47次前往贵州贫困山区志愿慈善扶贫,累计志愿服务两万多小时,总里程围绕地球13圈之多;长期资助延安、贵州困难学生5000多人、帮助两地贫困农民数万人。

彬宇先生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誉为“国民雷锋”,并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先进典型进行广泛宣传。

范同学分享了他这些年做公益事业的心路历程,催人泪下。彬宇先生说:“跃宁同学为我们书院每一位同学树立了榜样,我们的四观之一是己达达人的人生观,将来,我们都要像跃宁同学一样,多去为社会服务,去做贡献,在此过程中让自己的身心,受到最好的滋养。一个人,最怕的就是良心的麻木。人之所以活着,就是因为这颗心还没有死。如果心死了,我们也就失去了活着的意义。所以孔子说仁者爱人。”

晚上的交流会气氛很热烈。同时有好几位书院导师也来看望四期班的同学,有中国人民大学毛佩琦教授、孟宪实教授、李海彬教授,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王能宪教授,还有陈山枝教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