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任都督时,由于理念相近,都要复兴汉室、消灭曹操,因此面对刘备的一拖再拖、关羽的蛮不讲理,都十分克制。结果受尽孙权的埋怨,使鲁肃弄得自己两面不是人。鲁肃亡故时,循周瑜方式,荐吕蒙自代。吕蒙的最大责任,便是取回荆州。他全心研究关羽的习性和荆州的形势。他发觉关羽进攻樊城,并没有带走多少兵力,大部分军力,还是留在荆州,以防吕蒙出击。于是吕蒙伪装自己有病,并且放出风声,说要因病辞职。孙权也故意透露要更换将领,以陆逊取代。对关羽来说,吕蒙还稍有分量,陆逊是什么人,简直没有听过。所以对陆逊派来的人,直说“孙权见识短浅,竟然用这个无名小将来代替吕蒙”。殊不知这正是吕蒙和陆逊的最高机密,趁关羽对陆逊不了解的紧要关头,非常谦卑恭敬地呈书备礼,使关羽看得仰面大笑,令左右收了礼物,遂不再担心荆州被袭,把兵力调到襄阳,准备全力对付曹操。
吕蒙装病,却在极机密的情况下暗袭荆州。陆逊接任,采用高帽子策略,使关羽的心防松懈下来,认为东吴无人,找陆逊这样的人来和关羽对阵,有何忧虑?孔明对陆逊,可能也没有多大认识。关羽遂这样使荆州在防备松懈的情况下,被吕蒙偷袭成功,造成大祸。
5吴下阿蒙的厉害:知己知彼占上风
吕蒙字子明,幼年丧父,在战乱中随母亲南渡,依靠姊夫邓当。15岁当兵时,还不认识一个大字,被大家讥笑为“吴下阿蒙”。吕蒙在这种环境下,经常受辱。有一次,他实在忍不了,杀了官吏,投奔到孙策阵营。孙策倒很赏识他,把他安置在左右。邓当死后,还用他来接替邓当的位置。孙权继承大业,他在许多战役都建有功劳,升为偏将军。孙权见他颇有才能,但是口头报告、文字请示时,经常闹笑话,便劝他多读书,才能够出口成章,让大家刮目相看。他起初以军中事务太多为由,推说没有时间。孙权说他的事务更多,时间更少,还不是常常读书?又说曹操一直到年纪很大时,都很认真读书。于是替吕蒙选了一位老师。他自己也下定决心。从此好学不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鲁肃接任都督时,以为他还是跟过去一样。在一次长谈之下,才发现他完全改变了,十分吃惊,夸奖他已非昔日吴下阿蒙。吕蒙反过来提醒鲁肃,关羽好学,又有英雄气概,要和他打交道,必须有一些计谋,否则全凭武勇,大概没有人打得过他。可见那个时候,吕蒙已经在关羽身上,下了很多功夫,几乎把关羽的个人和团体,都逐一分析。在知己知彼的层面,吕蒙已经占了上风。
一个人一生当中,有好的母亲、好的老板、好的上司,便最为幸运。吕蒙三者都有,母亲支持他、孙权教导他、鲁肃赏识他,难怪很快就成为东吴的杰出将领。当然,吕蒙自己的决心和毅力,才是他真正持续进步的原因。
6关羽失荆州:勿轻慢对手
当关羽接过荆州印信时,接连说了两个“死”字,孔明心中已有不祥的感觉。然后关羽又以“分兵拒之”作答,更使他担忧。
打从隆中对策开始,荆州便是刘备所要争取的重要根据地。拥有荆州,将来可配合益州,分东、西两路北伐。孔明对荆州的重视,从亲兄弟诸葛瑾都可以拿来当做演戏的对象,就可以看得出来。但是,负有益州主要职责的庞统和法正,前者已死,而后者生病,孔明实在分身乏术。尤其他和鲁肃的关系,彼此理念相同,而且交情深厚,使他过分相信孙、刘联盟的可靠性。鲁肃死时,他的继任人选吕蒙,又故意装病,使关羽和孔明都认为这个“吴下阿蒙”不是对手,而疏于防范。至于陆逊,在他们看来年轻不懂事,更不必放在心上。关羽这边既然不告急,孔明当然也就不担心。
关羽拒绝诸葛瑾代表孙权提婚的事情,孔明就算知道,也不便多言。糜芳、傅士仁和关羽的心结,孔明大概无从知晓。在这种情况下,历代都说是“大意失荆州”,含有的意思应该是同情刘备这一方,多少有些责备孙权不够君子的气度。然而,事实总归是事实。相信孔明的内心,十分愧疚,却又不得不谨慎应对,因为下一步更艰难。他并不是反对收荆州,而是就先后、轻重而言,他认为应该先伐魏再讨伐孙吴。曹丕刚刚废献帝,出师讨伐,乃是名正言顺。先报私仇再主张公义,说起来总有一点不够理直气壮。但是刘备听不进去,又能怎样?
7关羽败走麦城:勇武败给阴谋暗算
鲁肃接下周瑜的位置,继任都督。开始时看不起吕蒙,后来经不起大家的劝说,才和吕蒙长谈。吕蒙提出好几条计策,要对付关羽,使鲁肃深受触动。鲁肃为了表示敬意,特别拜访了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成好朋友。
吕蒙似乎全心全力,以关羽为目标。他不但向鲁肃提计划,还三番两次建议孙权,一定要拿回荆州。好像不灭掉关羽,便永不罢休的样子。反观刘备这边,一心一意要打通汉水,使荆州和汉中连在一起。关羽擒于禁、杀庞德威震华夏,弄得曹操几乎要迁许都以避其锋,魏、吴不得不联合对付关羽。而孔明的高度警戒,在这种时候竟然没有体现出来,实在是难以想象。至少他应当指派张飞或赵云,进驻江陵以资支援,可是居然全无动静。
鲁肃死后,吕蒙接任都督。他密献进袭关羽的计谋,令士兵改穿白衣,伪装客商,赠送财物给江边烽火台的驻守军士,使其相信,而得以把船停泊江边。二更时分将烽火台官兵击倒,一声暗号,八十余船精兵尽出,占领紧要关卡。接着长驱直入,径取荆州。他知道与关羽对峙了这么多年,东吴官兵对荆州恨之入骨,攻入城后,很可能滥杀无辜百姓,或者抢夺财物。因此特别传令军中:如有妄杀一人,妄取民间一物者,必定依照军法严办。
关羽在荆州的防务,实际上十分严密。江边烽火台原为第一道防线,随时可发布前方讯息。但是吴船日夜兼程并进,未曾走漏消息。吴军又扮成客商,瞒过守台人员,守台官兵当夜全部被俘,根本不能有所行动。留守的人员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十分可靠。关羽在襄樊,既然没有得到什么消息,便可以放心向北方推进。
问题出在关羽的部将傅士仁身上,他驻守南郡。由于关羽好强,动不动就摆出舍我其谁的架子,对部属也不知尊重,以致傅士仁早已怀恨在心,对关羽的前方补给,常三心二意。关羽扬言回荆州后要依法治罪,其内心更加恐惧。荆州有失,傅士仁立即赶来见糜芳,说并非不忠,而是势危力困,不能支持,表示自己向东吴投降,也劝糜芳早降。糜芳正在犹豫,关羽又差人来催粮米,并说迟交便要立斩,糜芳大惊。忽报吕蒙引兵杀至城下,两人乃出城投降。孙权大喜,分别加以重赏。
关羽对荆州的情况不明,还时常派人返回城中。吕蒙对这些人都十分厚待,并使他们到眷属家中问候,眷属们也趁机要求问候军中家人。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军士早已人心归吴,全无斗志。忽然在魏营中传来荆州已失的流言,探马证实,并说糜、傅二人已降。关羽自知中计,孤军无力作战。一面派人往成都求救,一面引兵取荆州。军士潜逃的很多,到麦城时只剩五六百人,且多半带伤。城中无粮,忽报诸葛瑾前来劝降,关羽当然不依。吕蒙献计,令潘璋引精兵五百,埋伏于小路上。先把关羽坐骑绊倒,擒获关羽父子。孙权以礼相待,极力劝降。后以曹操礼遇无效为鉴,斩关羽父子。赤兔马不食草料,随之饿死。吕蒙不久病死,曹操接受关羽首级,也被吓死。这一连串变化,岂是一般人为的能力所能够做得到的?莫非那一只看不见的手,在那里默默地翻转?
8关羽受到后世崇敬:成为忠义精神的符号
关羽号云长,是河东(现在的山西,在黄河以东)解县人。从小便富于正义感,表现出明显的豪侠性情。他生于公元161年,卒于公元219年,享年58岁。
不管桃园三结义是不是确有其事,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义同手足,誓言要共存亡,史书已经有明白的叙述。大庭广众之中,常见到关、张二人,侍立在刘备两旁,终日不离,表示他们对刘备的忠心、尊敬与礼貌。
许多人看《三国演义》,看到关羽阵亡,便掩卷悲戚,再也看不下去。似乎黄巾当年所呼喊的“苍天已死”,再度在心里响起。三国的希望,全都在“忠义”二字。如今代表忠义的关羽,忽然消失,表示忠义不复存在。所有的一切,都已经没有意义。再看下去,又有什么用?干脆不看,心中还好过一些。现代经济挂帅,想起曹操对关羽的礼待,上马金、下马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看到关羽马瘦,立即赠以名马赤兔。一方面羡慕,一方面也想不通,关羽为什么这样不开通?可见每一时代,都有不一样的风气。不过这样想的人愈多,这个时代的世道人心愈乱,社会忠义也愈差。幸好历代尊敬关羽的人,一直很多。关羽虽然有很多缺失,但是他的大忠大义,活在大家的心中,随着时代的演变,给大众以不同的启示。我们可以这样说,尊敬关羽的人愈多,那一个时代的忠义精神愈旺盛。失荆州,缺乏政治智慧,并不致损害关羽的卓越品德。
9后人设祠祭祀关公:忠义精神长存
三国众多人物当中,关羽的地位,在千年以后,成为最崇高的一位。他的封号,由侯、王、帝、圣、天,一路向上跃升。不但融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跨越时空和种族,覆盖了中国社会所有阶层和地域。这位历史上最为奇特的神圣偶像,一直到今天,其信徒仍然遍及海内外。他的神化,实际上从关羽死时就有。当时,说他由于英魂不散,来到荆门州当阳县玉泉山,大叫:“还我头来!”当时有一老僧,法号普静。问关羽说:“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呢?”关羽大悟,乃常常在玉泉山显圣护民。乡人就于山顶上建庙,四时致祭。我国民间对于有功于社会国家的人士,死后常常设祠祭祀。关羽显灵的传说,愈传愈远。所建的庙愈多,信徒也就愈来愈普遍。实际上是民间对于关羽的忠义,非常敬仰。而社会上忠义之士,愈来愈少。大家怀念往日的忠孝节义,便借着祭祀关公,来唤醒大众,振兴忠义的精神。关公活在百姓的心中,虽死犹生,才把他当做神明看待。
清兵入关以后,看见老百姓祭祀岳飞,心中很不是滋味。因为岳飞当年作战的对象是金人,这很容易将金人和满清民族联系在一起,增加反清复明的意识。清世祖皇太极又爱读《三国演义》,对关公尤为推崇。因此十分巧妙地,以提高关公的地位,来逐渐淡化岳飞的影响力。另一种作用,则是为了笼络蒙古民族。由于蒙古人崇拜关公的程度,仅次于喇嘛。清朝统治者以三结义的精神,来促进当时蒙古族与藏族的结合,对自己的执政,非常有利。
历代对于关公的封号,颇有不同。蜀国刚开始所用的称号,是壮缪。宋朝时谥为义勇。清高宗特谥为忠义,道光年间加上仁勇两字。于是关公集忠义仁勇于一身,逐渐与孔子相提并论,被尊称为武圣人。
清代设关帝庙,奉忠义神武关圣帝君神位,规定于五月十三日致祭。事实上这一天是关平的生日,他是关公二十岁时所生的儿子。关公先把自己的家庭安好,娶妻生子,对祖先有所交代,实在是先尽孝再尽忠的典范。忠孝难两全,关公可以说两边兼顾,十分难得!
西方思想,采取神本位,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神高高在上,可以掌控人类的一切,一句“信我者得永生”,就把信徒的心,全都抓住了。中华思想,自来以人为本,采取人本位。出于人们的需要,才反过来造成很多神明。而且各种不同的神明,系统分明。文圣以孔子为首,孟子、曾子、朱子,一路相承。武圣以姜太公为首,孙武、孙膑、张良、关公,同样前后呼应。后来由于《三国演义》的神化,加上清朝的捧场,关公才一路高升。
但是,孔夫子自居老二,认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虽然不反对创新,却主张继旧开新,力求持经达变。关公在桃园三结义当中,位居老二。所以文武两大领域,很少有人自称大哥,却大多自称为二哥,实在很有意思。老子倡导不敢为天下先,好像也有这种意味。可惜老二的真正用意和价值,被西方人喜欢当老大哥的气氛,给淹没掉,使得老二精神,受到很大的扭曲和伤害。这恐怕也是人类必须共同慎思、明辨,用心体会的事情。
10刘备听不进孔明规劝:关羽之死的考验
曹丕自立为大魏皇帝,对孔明来说,汉朝的寿命已告终止。汉中王到底是汉朝的,还是大魏的,还有争议。为了延续大汉的正统,刘备必须立即继位,承接献帝之后,登上皇帝位。刘备则表示这是逆贼的行径,他不能仿效,一再强调自己虽然是景帝的孙辈,但并未有德泽以布于民,若是自立为帝,与篡窃有什么不同?
孔明没有办法,只好装病,托病不出。刘备焦急,亲到府中探望,问孔明得的是什么病?孔明答以忧心如焚,命不久矣!说来说去,便是要刘备登皇帝位。刘备拗不过他,说待军师病好之后,行之未迟。孔明立即从病床上一跃而起,把屏风击倒。外面文武百官,纷纷进入,拜伏于地上,请刘备择日以行大礼。孔明知道刘备急于复仇,又劝他先公后私,先灭魏,再来伐吴。
事实上,当孙权派遣诸葛瑾向关羽求亲,关羽不但不答应,反而用“虎女岂肯嫁与犬子”的难听话,来刺激孙权时,孔明已经警觉:荆州危矣!不久荆州传来捷报,这才打消换人镇守的念头。又说关羽在江边多设墩台,提防十分严密,大家于是很放心。
隐秩序在这个紧要关头,用关羽之死来考验刘备,看他能不能拿捏分寸,做出合理的应对,大汉能不能延续?显秩序能不能更新?这时,世界的重心,已经从孔明身上,转移到这位即将继承皇帝大位的刘备身上。可惜他似乎没有这种警觉性,有些话应该听,却偏偏听不入耳,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