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最好的总裁
1132000000011

第11章 总裁要掌握整体(1)

把组织大分为三层:基层——中坚——高阶

各阶层有不同使命:地利——人和——天时

三阶层要密切配合:不变——应变——善变

要高阶清楚地含糊:发挥清清楚楚地含含糊糊的妙用

要中阶清楚地清楚:做好承上启下的枢纽工作

使基层含糊地清楚:站在不要顺的立场来顺

组织由少数志同道合的人结合起来,居于共同的目标而奋斗。通常可以大致分成三个阶层,分别叫做高阶、中坚和基层。总裁是高阶的首脑,也是整个组织的最高领导人。董事会可以决定总裁的去留,并不能干预总裁的职权。就组织而言,董事会保持所有权,而总裁则拥有经营权。惟有如此,总裁才能够负起全部责任。

总裁既然是高阶的首脑,又要替天行道。那么整个高阶,就应该发挥天的功能,协助总裁完成这神圣的使命。否则,单凭总裁个人的力量,实在很难。为了高阶能够发挥天的功能,中坚和基层,必须分别扮演人和地的角色,从而使组织三个阶层构成天、人、地三才的架构,各自依照特性行事,以求密切配合。

人居于天地之间,必须顶天立地,才不愧生而为人。所以中坚干部应该做好承上启下的“桥梁”,使上情下达,也使下情得以上达。看起来好像是高阶和基层的夹心饼干,经常两面不讨好,弄得自己十分为难。实际上可以成为高阶和基层之间的枢纽,真正发挥顶天立地的作用。中间难为,却也不是不能为。这时候总裁的理念,便成为关键。总裁重视天、人、地三才之道,自然三阶层能够和谐配合。若是以天地为重,心目中只有基层的存在,并不重视中间“人”的运作,那么中坚真的是上下为难,不知如何是好。请问天地之间,假若没有人在活动,宇宙会变成什么样子?以此便知“人”的重要性。

组织分为三阶层

组织大多采取层级制

一般而言,组织为求指挥灵活、事权集中、命令统一、责任确定,大多采取层级制。

当组织规模很小,成员不多,管理者足以掌握全体员工时,通常只划分出两个阶层:一为管理者,一为员工(如图4-1)。这时候分工、专职并不明显,彼此的关系也不确定,职员和工人往往分不清楚,所以通称为员工。

图4-1 组织的两个层级

但是,组织到了相当规模,管理者不足以掌控全体成员时,就产生“管理幅度”或称“控制限度”的问题。觉得必须划分组织阶层,以利工作的有效推行。

管理幅度指一位主管所能够有效监督下属的人数。虽然早期管理学者企图界定理想的管理幅度,以适应一切组织的需要,但是近代管理学者研究认为难以确定普遍适用的具体数字,因为在决定适当的控制幅度之前,必须考虑各种情境的特质,例如被监督的活动形态、被监督的人员素质以及组织的类型等。譬如甲公司的每一位管理者,都有四个下属。全体员工人数为64人。这时候最好划分为四个阶层,才能适当而有效地运作(如图4-2)。

图4-2 组织的四个阶层

然而,管理幅度较大的时候,组织阶层自然就会减少。当乙公司的每一位管理者可以监督八个下属时,只要划分成为三个阶层,便足以容纳全体员工(如图4-3)。

图4-3 组织的三个阶层

划分成四个阶层的甲公司,属于塔形结构,而划分为三个阶层的乙公司,则称为平行结构。前者为纵向结构,组织阶层较多;后者为横向结构,组织阶层较少,每一阶层的下属人数则较多。塔形结构沟通线路较长,管理者较多,有助于主管与部门之间建立密切的工作关系以及紧密的高阶层控制。平行结构沟通线路较短,管理者较少,低阶层获得更多的决策机会,有助于领导人才的发展。

层级并非阶级

阶层和阶级不同。阶级的形成,大致有三种理由,才能够稳定而后深固:一是阶级的划分,由于成见或迷信,显得十分严峻;而是阶级之间,受到严格的限制,不能通婚;三是阶级明确规定可以世袭,或者事实上几乎等于世袭。

组织阶层的构成,是居于“分工”和“专职”的考虑,以及管理幅度的限制,并未存有成见,大家人格平等;婚姻可以互通;父子也不一定嬗连,因此不是阶级的划分。和阶级不同,阶层是可以经由自己的奋斗而获得改变的。

然而,人有智愚之分。孔子分为中人以上、中人、中人以下,中山先生更进一步指出这三等人应该互相合作。中人以上的先知先觉者,要用心创造发明,以造福社会;中人为后知后觉者,应该尽力把先知先觉者的发明,好好地宣传,使大家明白它的好处而广为应用;中人以下为不知不觉者,必须接受宣传家的说明,好好地应用在自己身上,做一个实行家。

任何社会,实际上都是这三等人的组合。因为人的智愚,天生就不平等。一般说来,呈现正常曲线(如图4-4)。

图4-4 正常三等人分布图

精英教育的构想,便是依据三等人的不同而让智能高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以便产生更好的创造发明。社会学者一直想改变这种看起来并不公平的教育方式,认为不应该有特权的存在。不过依据我们多年的观察和体验,人类社会的特权,好像只能转移而无法消除。

就管理而言,当组织的规模过于庞大,超过个人的管理幅度时,必须找人帮忙管理。这时候寻找的原则,立即成为特权的源泉。不论采取什么标准,最后总是形成“心腹知己”的管理,似乎全世界都不例外。所不同的只是心腹知己的定义和产生的过程稍有差异而已。

美国管理哲学家杜鲁克预测,二十一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即将凋零,知识社会将会取而代之。当知识管理阶层有效运用知识资源,就像资本家有效利用资本时,知识阶层会不会取代资本家,成为新的特权分子呢?

教育普及,就算大家都成为知识分子,毕竟人的资质有异,智愚不等,所以还是有等级的差距。知识社会仍然需要组织,而组织为求集结整体力量,统一步调,必须有层级的划分。如何将三等人适当地安排在组织的阶层中,值得我们研究。

可将组织大致分为三个层级

我们可以将组织区分为三个阶层(如图4-5)。分别为最高管理阶层、中坚管理阶层以及基层管理阶层。然后,再将三等人和组织三阶层配合起来,尽量做到先知先觉者担任高阶主管,后知后觉者担任中坚主管,不知不觉者以担任基层人员或主管为原则。

图4-5 管理阶层的区分

人分三等,不过是一种概略性的划分。组织三阶层,也应该看成一种粗略的区隔。一般而言,最高决策人士如企业的总裁、总经理、副总经理可以称为最高管理阶层,也就是高阶主管。现场的作业人员及领班、组长,可以看做基层管理

阶层,也就是基层人员或主管。至于其他人员,通通列为中级管理阶层,也就是中坚主管。

可见无论实际上有几个阶层,都可以概括性地纳入三个阶层来看待。巨大规模的公司,总裁和执行官是高阶,现场人员属基层,其他都是中坚主管。再小规模的组织,就算只有老板一人,伙计一人,同样可以把伙计看成基层,老板自己扮演中级主管,而在必要时将老板的妻子拉进来充当高阶,更有利于组织的灵活运用。

三阶层的划分,可以弹性应用。在场三人中,谁的职位最高,就是此时此地的高阶;谁的职位最低,便为基层;剩下的一人,扮演中级。随时随地机动配合,并不一定将自己的身份固定在哪一个阶层。

如果在场三人职位相当,也可以年资、专长、经验等因素来区分。视当时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标准,照样可以划分出三个阶层,以利于工作的进行。

各阶层有不同使命

树立服务的人生观

阶级的特性,在于一方面用强力压迫他人,一方面却掠夺利益给自己。组织阶层的划分,用意绝不在此。中山先生在提出三等人互助合作的同时,指出每一个人都应该确立服务的人生观,抱定人生以服务为目的的宗旨。有能力的人,不可以骄傲,看不起能力比自己差的人,或者要求更多的报酬,以凸显自己的不凡。有能力的人,应该尽力为能力不如自己的人服务,帮助那些资质较差的人。儒家倡导“才也养不才”,正是这种用意。

把人分成先知先觉、后知后觉和不知不觉,目的在于这三种人必须互助,才 能平等。若是彼此争夺,永远不可能平等。因为人的智愚不等固然是事实,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但是观念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智力高的人,看清楚自己得天独厚,比别人享有更多天赋的权利,当然应该比别人尽更多的义务。用自己得天独厚的智力来服务大众,使人类从不平等到达平等的境界,才是大家所乐见的光明大道。

服务的人生观,主要有三个重点。首先,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不以夺取为目的。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以夺取为方法,这不过是短暂的过程,绝对不能当做目的。其次,服务的方式和分工,以人的天生才智高下而定。才智高的责任愈重,所服务的量和质都比较大;才智低的责任也较轻,所服务的量和质都比较小。  最后,用这种不平等的服务方式来弥补人类天生才智的不平等。

在即将来临的知识社会中,服务的人生观更为重要。一个人有没有知识,要看他能不能为社会服务。凡能服务,有所补益于社会的,就是有知识的。同时一个人知识的多少,也要看他为社会服务的程度而定。能够用知识为社会服务,感化很多人,发挥最大的效益,就是有很多的知识。

有了服务的人生观,组织阶层的划分不过是为了垂直分工的方便,不可能变成阶级的对立。有了服务的人生观,组织三阶层便可以配合易经天、人、地三才之道而运作。

从自然现象来看,上为天,中为人,下为地,十分清楚。中国古代以天、人、地为宇宙间主要的对象,其相对位置固定而不变动(如图4-7)。

图4-7 天、人、地的相对位置

天有天的用途,人有人的使命,而地也有地的功能。三者各不相同,却各有所长,各具特性。因此称为“三才”,代表三种不同的才能。三种不同的才能互相配合,彼此发挥所长,造成宇宙的生生不息。这种道理,叫做三才之道。

“天”的形象十分重要

从空间看,天高高在上。处于这样的位置,形象十分重要。人们很注意天象的变化,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地低低在下,居于基础的位置,所以它是否的坚实可靠,相当重要。中国人特别重视地理环境,因为它和我们的居住、作息有密切的关系。人居天地之间,必须体会和认知天体刚、地体柔,做到刚柔并济,才能合理行事。人的主要功能,即在合理行事,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到合理的地步,便合乎仁义道德(如图4-8)。

图4-8 三才的空间特征

从时间看,天象重在未来的预测。因为过去的气象已经成为过去,对大家的影响也已经固定下来。重要的是未来怎样变化(如图4—9)。我们如何预先准备好来适应它。地理的形成,乃是过去数不清年代累积演变的结果,带给我们可用或不可用的场地。它未来也许可能发生变化,但至少依目前来看,不如过去的成果那么重要。人应该汲取过去的教训,面对未来的变化做出合理的因应,亦即随时调整以求合理。而其表现时间,则以现在为最实在,也最可贵。珍惜现在的时刻,才能应用过去的经验,开创出未来的前程。

图4-9 三才的时间特征

综合起来,天以阴阳变化为主,有时阴雨,有时出太阳,这样的变化,以“时”为主。太久不下雨,或者长期阴雨,对人类而言,都不是好现象。中国人向来注重“天时”,认为人应该密切注意天时的变化,及早做好万全准备,以因应天气的变化。

地以刚柔配合为主,有的地方刚,适合建筑高楼大厦;有的地方柔,便于播种植物。如果全国都是沙漠地带,人们的生活必定非常艰难;若是全区都是沼泽,生活也十分不容易。必须有山有水,有高原也有平地,刚柔相配合,才有利于人类居住和生活,所以地以“利”为主。

人以仁义道德为主,表现为合理的行为。中国人相信管理和伦理具有密切的关系,因为管理是外在的伦理,而伦理则是内在的管理。我们认为事情的成败、得失,都是人们善的行为或不善的行为所造成的结果。所以人应该修身正己,才能得到天时、地利的帮助,达到人和万事成的良好结果。人以“和”为主,才能获得大多数人的爱戴,得到众人的协助。

配合三才之道而运作

组织三阶层,配合三才之道。高阶依天道,一切作为,仿效“天”的样子,以“时”为主要使命,重在预测未来、掌握未来的变化、制定发展的方向。中级依人道,一切作为,按照“人”的样子,以“和”为主要使命,力求和谐互助,彼此协力合作,合理解决问题,完成预定的工作目标。基层依地道,一切作为,依据“地”的样子,以“利”为主要使命,将所负责的工作依照工作规范,在限

定时间内完成,以谋取组织最大利益(如图4—10)。

图4-10 配合三才之道而运作

高阶的使命,在像“天关照一切”,站在组织全体的立场,来实施综合性的策略指挥。中级的使命,在像“人沟通协调”,将高阶的策略加以具体化、明确化,并且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以维持组织的正常运作。基层的使命,在像“地生长万物”,确实做好计划、认真执行、严格控制,并且如期完成作业。

三阶层必须密切配合

1。 三阶层变与不变的配合

天善变,所以高阶主管常常变来变去,说出来的话好像不算数。因为他的想法,必须因应未来的变化而改变。刚刚下一道命令,马上又变更内容,甚至于完全取消。

地不变,基层员工必须一切按照既定的工作规范去做,一点也不能够改变,品质才会良好而稳定。如果基层员工擅自作主, 自己爱怎么变就怎么变,那么制造出来的东西,品质必然非常不稳定而令人担心。

人不可以不变,也不可以乱变。中级主管对上要承受上级的变,对下又要适当地让基层员工保持不变,所以应该及时调整自己,以求适时应变而达于合理的地步。

这种天变、地不变而人应变的特性,构成高阶善变、基层不变而中级应变的配合(如图4-11)。

图4-11 三阶层变与不变的配合

2。 三阶层用与被用的配合

天从来不做事。高阶主管也不应该事必躬亲,却必须了解下属,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才是“用天下”的气度。

地长万物。工厂的产品,是基层员工做出来的;所有对顾客的服务,也都是基层员工直接提供的。基层员工像地,应该无怨无忧地生产物品、提供服务。

人应该做事。中级主管依照人的样子,承受高阶的命令,合理地指派基层人员的工作,辅导他们把工作做好,因此必须处理很多事情,叫做“治天下”。

这种天不做事、人做事、地生长物的特性,构成三阶层用与被用的配合原则。高阶用天下,中级治天下,而基层为天下用(如图4-12)。

图4-12 三阶层用与被用的配合

3。三阶层情理法的配合

天有情,尽力照顾每一个人。高阶主管对组织成员也应该尽力照顾,使大家安居乐业。但是,遇到实在不好好工作的人,在多次劝告,细心辅导之后,也不得不透过中级主管让他离开组织,以免少数害群之马害了整个组织。这种严厉的措施,必须经过一段沟通、辅导的过程,才不致引起大家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