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最好的总裁
1132000000029

第29章 总裁不应该做的(3)

周朝的贡献,子子孙孙,都可以一直享受殊荣,获得祭祀。可惜韩信不朝这方面去努力,却在天下大局已定,才来阴谋叛逆,全家被杀,不也真是罪有应得吗?”

曾经和若干总裁闲谈,也都觉得汉高祖非杀韩信不可。西方马基维利认为“首长的恩怨与个人恩怨不同”,刘邦以巩固新朝代为第一要务,不择手段地屠杀功臣,可以解释为“居于国家安危”,不得不出此下策。

至于勾践,依据范蠡写给文种的信函,说是“越王这个人的长相,脖子很长,嘴角尖得像乌鸦。这种人只可以共度患难,不能够共享安乐。”有些总裁照镜子看看自己的相貌,并没有这些特征,便放心地说:“勾践是天生要杀功臣的性格,看来也没有办法避免!”

其实,不论是后天的使命或先天的性格,杀功臣毕竟不是好事情。老子说:“大自然无所偏爱,将万物都当做刍狗;圣人也无所偏爱,把老百姓都看成刍狗。”刍狗是祭神时用草扎成的狗,祭祀完毕就丢掉了。

总裁有必要把功臣当成刍狗,大功告成之后,便任意加以迫害吗?

最好预先化解矛盾

凡是功臣,和总裁之间,免不了存有若干矛盾。例如韩信,曾经在闲谈的时候,和刘邦讨论到将领们的本领,各有不同。刘邦问:“像我的才能,能带多少兵?” 韩信回答:“陛下最多不超过十万人!” 刘邦又回:“那么,你呢?” 韩信仍然不知警觉,说:“臣是兵愈多愈好。”刘邦答着说:“既然是愈多愈好,为什么还会被我捉住呢?”

韩信心知不妙,赶快辩解说:“陛下您不善于带兵,但却长于用将。这种才能是天生的,不是人力做得到的。”可惜已经种下矛盾的因,刘邦心中的不愉快,当累积到相当程度时,便像火山一样地爆发了。

韩信的朋友蒯通最先警觉到这种矛盾,劝告他说:“从情势上看,您这个臣子有使君主感到压迫的威势,我真为您感到不安。”韩信自己缺乏警觉,终于引发了杀功臣的悲剧。说起来刘邦固然气量太小,韩信的警觉性,也实在太低。

那么,身为总裁的刘邦,难道没有其他的办法吗?刘邦如果能够冷静一些,不要操之过急,首先借故削去韩信的兵权,给他崇高的地位,来加以笼络,然后用好酒、佳肴、美女,逐渐消磨他的志气,韩信就算真的想造反,恐怕也将无能为力,又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总裁对于某些“功高震主”的功臣,难免会又怕又恨。能够放宽肚量,当然最好。实际上耿耿于怀,不如设法化解矛盾,促使功臣自己反省,彼此各让一步,长久合作,对大家都有好处。

杀功臣的后遗症相当可怕

刘邦的举动,固然令人同情。但是他的残酷少恩,也为他带来十分严重的后遗症。韩信被杀之后,紧接着梁王彭越谋反,淮南王黥布也告叛变。刘邦亲征黥布时,被流矢射中,以致当不到七八年皇帝,就一命呜呼了。总裁迫害功臣,至少有以下五点害处。

1。使其他干部心寒,纷纷设法自保

总裁杀功臣,当然可以找到许多正当的理由,而干部表面上也会赞成,甚至协助总裁去杀害同僚。但是,内心毕竟是害怕的,惟恐有一天会轮到自己头上,因此小心翼翼,处处有顾忌,对组织的正常发展,构成很大的阻碍。

2。使真正人才闻风却步,不敢前来共事

总裁杀功臣,会传扬出去,同业之间,更会添油加醋,说得恐怖万分。原本有意前来投奔的人才,打听之下,赶忙调头他去。而且一传十、十传百,整个企业形象都被破坏掉了。人才不敢来,企业的前途必然黯然无光。

3。小人会趁机兴风作浪,把总裁弄得失去理智

小人一向惟恐天下不乱,如今眼见总裁迫害功臣, 自然不会放弃机会,趁机制造矛盾,使总裁疑神疑鬼,无法专心做事。甚至为小人所包围,除去功臣,招来更可怕的奸臣,今后的日子,势必更加动荡不安,大家难过。

4。人人自危,终久造成总裁众叛亲离的困境

刘邦崩逝之后,经过四天,吕后始终不发布丧事消息,只和谋臣暗中盘算,计谋杀尽将帅们,幸亏有人劝阻,才没有酿成大祸。但是刘邦一生劳碌,弄得众叛亲离,哪里是他当年“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壮志所能比拟的?

5。失去人心,就会危及企业,难以生生不息

企业希望永生,必须得人心,而且人才不断进来。如果为了迫害功臣而失去人心,人才也不敢前来,那么生生不息就会变成“数年之间,宣告倒闭”的命运。

现在民主时代,总裁固然不能杀害功臣,但是迫害功臣的案例,仍然不在少数。功臣自身当然有其应得之罪,总裁也将得不偿失。贤明的总裁,最好设法化解与功臣之间的矛盾,或者采用缓和的方式,以资调节,切忌横下心来,毫无顾虑地鲁莽从事。虽然气魄很够,却后患无穷。

不要冤枉好人

好人常常早死

楚怀王时,十分倚重官拜左徒的屈原。他学识渊博,记忆力特别好,知道的事物很多。又擅长辞令,对内发布政令,对外接待各国使节,都很得体。

同僚上官大夫,既嫉妒屈原的才华,又极力想争取怀王的宠信,常常抓住机会,就毁谤屈原。怀王误信谣言,竟然怀疑屈原自夸其功,心目中没有楚王的存在,因而疏远屈原,许多事情不再交由屈原办理。

屈原备受冤枉,感到痛心,经常忧愁苦闷,把内心的感觉写成一篇《离骚》,表达自己遭遇忧愁的心思。襄王一生气,就把他放逐了。

绝望的屈原,终于抱着石头,投到汨罗江,结束了悲愤的生命。自古以来,好人常常早死,实在令人觉得惋惜。上官大夫陷害屈原,如果怀王不予采信,就不致发生这种悲剧。可见总裁冤枉好人,要比同僚互相斗争,更为可怕。因为总裁通常握有大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去留、荣辱、甚至于生死。

司马迁指出:任何君王,不论智或愚,贤或不肖,都希望能够找到忠臣和贤

士来辅佐自己,把国家治好。但是,亡国破家的事例却不断发生:而仁圣的君主和政治上轨道的国家,则多少世代以来,极少出现。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君王所认为的忠臣实际上并不忠贞,他所认定的贤士,实际上也不贤能。像楚怀王这样,分不清楚好人坏人,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又被张仪所欺骗。他疏远屈原,却信任上宫大夫,以致军事挫败,领土被占领了六郡, 自己也流落在外,死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笑。

当总裁的,如果不能明辨忠奸,往往会冤枉好人。等到有一天清醒过来,已经悔之不及,难以挽回了。虽然说好人被冤枉,难免有其不是的地方。一个好人,除了表现良好之外,还应该有使自己活下去的本领。尤其是民主时代,本来就是“好人同坏人斗”,如果好人斗不过坏人,让坏人耀武扬威,到处做秀,毕竟也是好人的能力不足,有以致之。但是,当家做主的,不能够想办法让好人出头,却只能对坏人低头,显然也是没有尽到应负的责任。

妒忌之心相当普遍

总裁自己妒忌干部表现得好,因而有意无意冷落他,或者故意找他的麻烦,甚至借故找他的差错。这是总裁的修养问题,我们不便置评。孔子说:“一个人不必担心没有职位,要担心怎样才能够在职位上站好;一个人不必担心人家不知道自己,要先使自己有足以使人知道的东西。”便是劝告我们不要害怕别人出人头地,却应该自己努力奋斗。特别是已经当了总裁,还有什么必要妒忌干部的表现呢?若是反过来想:干部表现得好,就是证明自己领导有方,同时也表示自己宽宏大量,岂非大家愉快?

但是,同僚之间,妒心喋喋,处处呈现着韩愈所描述“忌者畏人修”的情况。

总裁就应该以“怠者不能修”来劝告那些故弄玄虚,毁谤同仁的人。让“不能修”的人肆意破坏“能修”的人,以达到“畏人修”的不正常需求,乃是总裁必须有效遏阻的行为。

《孟子》<万章篇>记载:“万章问孟子说:‘我听别人讲,孔子走到卫国的时候,曾经住在卫国一个专治无名疮毒怪病的外科医生家里。走到齐国的时候,就住在齐国一个宦官瘠环的家里。究竟有没有这回事?’孟子回答说:‘不,没有这回事,全是好事的人编造出来的。’”谣言止于智者,完全在孟子的身上,获得印证。

万章又问孟子:“我听别人说: ‘百里奚自己卖身给秦国养牲口的人,得到五张羊皮,就替他放牛。他想趁这个机会要求秦穆公起用他做官。’这些话是真的吗?”孟子说:“不,不是真的,是好事的人捏造出来的。”好事之徒,为什么这样喜欢造谣生事呢?

有些人由于妒忌,常常编造一些无中生有的故事,来破坏别人。孟子的启示,使我们提高警觉,不要随便听信旁人的话。尤其是总裁,更应该细心求证,尽量查明事实,做到既不冤枉好人,也不纵容坏人。

好人也要有好人的修养

前面提及民主时代其实就是好人同坏人争的时代,好人如果争不过坏人,民主就会变质,变成坏人当权,好人倒霉。所以好人为了胜过坏人,实际上也应该有一套生存的本领。总裁是好人,不轻易听信坏人,有时坏人也会转而把总裁当目标,加以攻击。总裁一方面要鼓励好人,好好应付坏人,一方面自己也要加强这一方面的修养。

好人对付坏人,首先要记取唐朝两位高僧寒山和拾得的对话。寒山问拾得:“如果有人侮我、辱我、慢我、冷笑我、藐视我、毁伤我、嫌恶我、欺诈我,那么,我该怎么办?”拾得告诉他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忍受。用依他、让他、敬他、避他、苦苦忍耐他、装聋作哑、漠然置他、冷眼看他,倒要看看他怎样收拾

这个场面。”

民主时代,做官的第一修养,说起来十分可笑,正是大家所嘲笑的“叫骂由他叫骂,好官我自为之”,要不然,活活被坏人气死,还不是活该?

《论语》记载曾子的话:“虽然有充实的心得,自己觉得好像很空虚;有人冒犯他,他一点也不计较。”就是这种“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功夫。对付坏人,请问除此之外,有更好的办法吗?

屈原若是具备这等修养,上官大夫就没有那么容易击败他。屈原持心端正,行为正当,虽然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为国服务,却由于小人的挑拨离间,楚王因此和他疏远。屈原如果有现代某些人的修养和智能,当受到冷落的时候,不发牢骚,也不到处抱怨,只默默地到学校去教书,等待一切误会过去,重新出任要职,就不至于投江自尽了。

当然,让被冤枉的好人自求多福,也要配合总裁不受小人的蒙蔽,不一时冲动,便置好人于死地。有些总裁,为了确保自己的职位,顾不得下属受到冤枉会产生什么后果,就横下心来,毫无顾虑地给予处置,实在是残忍的性格。楚怀王死于他乡,恐怕也不是他所愿意承受的命运。当初不冤枉屈原,又何至于如此可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