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加利福尼亚的货运费——银锭——地下坑道——坑木支柱——参观矿井——井陷——一八六三年的总产值
我希望在这一章中谈谈有关银矿的知识,这也是给读者打个招呼,如果愿意的话,可以跳过这一章不读。一八六三年那一年,可以说是“繁荣时期”发达到了登峰造极地步的年代。弗吉尼亚挤满了人群、车辆,那个地方看起来就像个大蜂窝——只要人的视力能够穿过夏日常刮起的那种浓雾一样的碱尘,就会看到这种景象。关于这种碱尘,我要说,只要你赶在它中间走十英里,你和马身上就会裹上两毫米厚的尘土,好像穿了一身淡黄色的制服,马车里面就会落进三英寸厚的灰,这是车轮扬进去的。化验员用的精密天秤密封在玻璃罩中,然而,这种灰尘是那么细小,看不见摸不着,还是钻得进去,弄得那些天秤也不灵了。
投机猖獗,无法无天,不过还是有许许多多的实业。全部物资一部分由驼马队翻山越岭从加利福尼亚运来(一百五十英里),一部分由大马车运过来,那长长的拉车的骡队每一套就是一个大队,有时候,那浩浩荡荡的混合牲口队延绵不断地从弗吉尼亚直拖到加利福尼亚。在横穿内华达地区的沙漠时,它卷起一道蜿蜒如长蛇的尘土,使这条长长的运输大道更加清晰可见。这一百五十英里路程,运小件货物的马车运费是每吨两百美元(驿车运送的直达快件也是同样的价格),大件每吨一百美元。弗吉尼亚有家公司每月收到一百吨货物,每月付出运费一万美元。冬天运费还要高得多。所有的金银块都制成条状由驿车运往旧金山(每条大约有两个生铅锭那么大,依含银量的多少,价值一千五到三千美元),它的运费(大批货物)是其价格的百分之一点二五。因此这些金银锭的运费大约是平均每锭二十五美元以上。小宗货物是百分之二。每天通往各方向的驿车有三辆,我曾看见三辆驿车运走了一吨金银条,我还不止一次看到过三辆驿车一次运走了两吨货物。话说回来,这些都是特殊情况。两吨银块大约有四十条,运费是一千多美元。此外,每辆马车通常还载一些普通小件,也捎带十五到二十个旅客,每人二十五到三十美元。弗吉尼亚城的威尔斯·法戈合营公司随时都有六辆驿马车在外面跑,这是个既重要又赚钱的买卖。
在弗吉尼亚中部和金山下面,有一条两英里长的巨大科穆斯托克银矿脉——它那岩壁间的矿砂达五十到八十英尺厚——有纽约的某些大街那样宽。我想请读者注意,在宾夕法尼亚,一条仅有八尺宽的煤矿脉就被人们认为是极丰富的了。
弗吉尼亚地面上是座房屋林立、街道纵横的繁忙城市。在它下面,也是一个繁忙城市,一直深入地底,在这里,众多的人群在错综复杂的坑道迷宫里川流不息,在闪烁的灯光照耀下来来去去,在他们的头上,耸立着巨大的支架网,分别支撑着窄巷似的科穆斯托克矿脉岩壁。这些圆木有人体那么粗,这些框架向上伸去,在昏暗的光线中,没有人能看到它的顶。这就好比通过一副筋骨剔得干干净净的巨大的骷髅架往上看一样。请想象这种两英里长、六十英尺宽,比美国任何教堂塔尖都要高的框架。请想象一下这宏伟的格子结构伸到百老汇,从圣·尼古拉大街拖到华尔街,七月四日国庆节,参加庆祝的人群都变成了俾格米矮人,在它上面游行,他们挥舞的旗帜在三一教堂的尖顶上空高高飘扬。你也许能够想象到这些,但是你难以想象出那一片浩瀚的支撑木的费用,从华休湖对岸的松林中伐倒,以骇人听闻的高价运费拖过达维森山,锯成方条,放下矿膛,在那里安装起来。二十个富翁的财产加起来也顶不上这些最大的银矿中的一个。西班牙谚语说“要个金矿开个银矿”,这话很对。一个拥有一座银矿的乞丐要是不能把它卖出去,那他就穷得可怜。
我把弗吉尼亚的地下说成是座城。古尔德-卡利矿仅仅是那下面许许多多矿中的一座。然而,古尔德-卡利矿那幽暗的坑道街市总共只有五英里长,共有五百矿工。全部加起来,那地下城市约有三十英里长的大街,五六千人口。直到今天,有些人还在弗吉尼亚和金山一千二百至一千六百英尺深的地下工作,地面的主管通过铃声信号向他们发出指令,就像我们报火警一样。不时有人掉进一千英尺深的竖井。在这种情况下,例常的处理办法是进行调查。
要是你想看看这种矿,如果愿意的话可以走过一条约半英里长的平巷,也可以坐上小吊车,像飞镖一样射进竖井。那就脚朝下像从一座空荡荡的塔筒中落下去一样。到了坑底,点上一支蜡烛,慢慢地穿过巷道,那里有成群的人在挖掘、爆破,你会看到他们运上满载的大石块——银矿砂;你会从那些石块中选取一两块样品,留作纪念;你会赞叹那个支架构成的骷髅世界;你会常常觉得被埋葬在一座山下,离地面有一千英尺;在矿的底部,你会攀登那无穷无尽的、直上直下的梯子,从“一条巷道”爬上“另一条巷道”。到最后,你的腿实在拖不动时,你可以躺进那像半倒立的阴沟一样的“斜坡”里的一辆小矿车里,被拖上去见到天日,仿佛爬过了一口没有尽头的棺材。到了顶上,你会发现一群忙碌的人正在接收升上来的矿车,把矿石从升降机中倾倒进排成长串的每只能装六吨的大箱子;在这些箱子的下面,一排排的马车从箱子的斜槽与活门里装载矿石,大队马车满载着值钱的货物正沿着大街浩浩荡荡地开往炼银场。这样,一切就完毕了,你也回到了地面。你绝对不必再下去,你把什么都看过了。如果你已经忘记了处理矿石,炼出银锭的过程,要是你乐意的话,可以翻回去,再读一读我在爱丝梅拉达那几章。
自然,这些矿井的有些地方偶尔也会坍塌,这时,就值得冒险到井下去察看一下一座下坠的大山的压力发出的粉碎性的威力。我曾经把这种经历发表在《企业报》上,现在从中摘录一段,以飨读者:
在坍塌的矿井中的一小时——
昨天,我们到奥菲尔矿中去看了那场地震。我们无法从那漫长的斜坡里下去,因为有许多地方仍有可能坍塌。于是,我们穿过一条长长的坑道,到了奥菲尔矿本部上面的那座山上,然后爬过一连串的梯子,从第一层巷道下到第四层。我们插过一条小平巷,来到了西班牙生产线,再通过五座没有毁坏的支架,就看到了地震的结果。这里简直是一片前所未见的混乱——大片的泥土和破碎的木头杂乱地堆在一起,几乎没有老鼠钻得过的缝隙。顶上还不时掉下泥土石头,一根早些时候还支撑着其他撑木的木头,这时已经被压倒,脱了节,表明那巨大的泥土的坍塌还在继续进行着。我们是在奥菲尔“北矿”那个地方。回到了地面,我们走进了一条通向“中央”矿的坑道,想进入奥菲尔主矿。在这条坑道中下了一条长长的斜坡,插过一两条小平巷,然后降下一条深深的竖井,就来到奥菲尔第五层巷道。从一条侧巷中,我们穿过一个小洞,又来到了地震的中心——泥土和碎木头混合在一起,丝毫不顾美观和对称。第二、三、四层巷道的大部分已经坍塌,完全毁坏——后两层是在前晚七点钟时毁掉的。
在第五层坑道北尽头附近的转盘处,两大堆泥土从第五层坑道里涌出来,从支架的样子看来,似乎还会涌出泥土。这些横木都是很结实的——十八英寸见方。先是一根木头横放在地上,两头再安上两根垂直的支柱,支撑着另一根水平的横梁,就这样一直向前排去,像窗格子一样。那从上到下的重量足以把那些粗大的支柱压进做横梁的木头三英寸深,把垂直支柱压得像弯弓一样,在西班牙坑道坍塌之前,有些这种十二英寸见方的横梁就像这样给压成了只有五英寸厚!请你想象一下把一根结实的木头榨成这个样子的那种巨大的威力吧。这里还有一排约二十英尺长的木头,在上面塌下来的坑道的压力下,一头翘起六英寸高,你会听见破碎和脱榫的声音,你明白头上那个世界在悄悄地缓慢地向你塌下来,这是不太令人愉快的事。不过,到矿下来的人倒不在乎。
沿着第五层坑道回来,我们来到奥菲尔矿斜坡的安全部分,再沿着这斜坡到了第六层,但我们发现那里有十英寸深的积水,又只得返回来。为了修整斜坡中被损坏的地方,水泵已停止抽水两小时了,其间水又涨了将近一英尺。不过水泵又转动起来,积水退去了。我们又爬上第五层,摸进一条深邃的竖井,本来可以从这里下到第六层没有水的地方去的,但使人失望的是工人已去吃午饭,没有人开鼓风机。于是,我们从“联合”矿的坑道和斜坡中走出来,浑身淌着热汗,糊着烛油,到奥菲尔矿本部共进午餐去了。
在一八六三年那极发达的一年中,内华达(自称已经)生产出价值二千五百万美元的银锭——几乎,如果不是绝对的话,每一千居民可达整整一百万美元,考虑到它没有农业和机器制造业,这确实不简单。银矿的开发是它唯一的工业(注:以上文字付印之后,我从官方得知上述数字虚高,一八六三年的产值其实并未超过两千万美元。但是,实现巨大产值的日子即将来临。苏特罗坑道将贯穿整个科穆斯托克矿脉,深达两千英尺。到那时,开采就会很容易而成本相对低廉;关键性的排水、矿石的提升和拖运作业将不再笨重费力。完成这项巨大的工作将耗费多年时间,耗资数百万美元;不过产生经济效益可用不了多久,因为打到矿脉之日,就是辉煌时代的开始。这条坑道约八英里长,将会创造出惊人的财富。到那时,机车将矿砂运出坑道,送到炼银场,抛弃目前采用的利用骡马进行装运的事倍功半的方式。坑道里排出的水将为炼银场提供动力。这个宏大的计划的发起人苏特罗先生是世界上少有的人才,他胆识过人,坚韧不拔,具备开创、完成这样一项事业所必不可少的品质。他已经说服了几位固执的议员,得到了他们对这项重要的计划的首肯,他还在欧洲上下奔走,以期在那里募集一大笔赞助资金。——马克·吐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