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找到你的生命礼物
11470500000014

第14章 怎样做自己

有的人认为坚持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但有时候,放手也会。

——赫曼·赫塞

无论你现在身在何处,请用腹式呼吸,缓缓地、深深地呼吸几次,感受你的整个身体,从双脚到头部,然后再到手指。请放松自己,完全地丢掉你感受到的任何压力。每一次吸气时都舒展自己的躯体,放空自己的内心,迎接你脑海中涌起的每一种想法和心中的每一种感受,用心体会自己当前最真实的感受,感受自己的身体和呼吸。

如果你不再矫饰,或不再奢求自己所没有的,那你会怎么样?如果你取下“假面具”,向世界展示真正的自己,那世界会见到一个怎样的你?如果你不再得过且过,不再取悦你的父母、朋友、配偶或任何其他人,不再奢求他们的许可、赞赏和你想要得到的爱,那你会怎么说、怎么做?你会去向何方?

如果你让世界看到你的黑暗面和光明面,看到你的弱点和优点,你还担心会孤独终老吗?等一等,当你觉得受到了误解,或者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想时,你是不是就不再孤独了呢?

讽刺的是,我们仍不可避免地要问自己:“我该怎么做自己?”你可能认为做自己是很容易也很自然的事,但许多人似乎都没有真正地做过自己。我们为他人而活,取悦他人,得过且过,似乎比坚持己见、遭受他人批评和指责更容易。

那么,问出下面的这个问题就很现实也很合理了:“我是谁?”你的身体、你的心灵和你的思想能够代表你吗?你的感情能够代表你吗?你在心中看到的幻象、头脑中持有的观念能够代表你吗?

你过去的经历,以及你从过去到如今的故事能够代表你吗?你的未来能够代表你吗?你梦想自己成为的样子能够代表你吗?

你究竟是谁?

在我看来,如果你想要幸福,问问自己这个问题,并做出回答是很关键的,你不必听我的,也无须听任何其他人的话。我想要与你分享的,是我问自己这个问题时做出的回答,希望这个答案也能帮你找到自己的答案。

有必要重申一次,语言是无法完全表达真实的。语言只能用于交流我们的感受和经历,但这些都不是语言能够完全表述出来的。语言只是我们理解为人处世经历的一张指示牌,就像地图一样,能够给我们指明前行的路线,但却不是路线本身。

在我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我用尽可能准确的语言,做出了如下结论。虽然乍看上去似乎是无稽之谈,但请耐心读完,因为我想要让你们了解的,不只是我们是什么人,还有如何真正做自己的方法。

1.我的存在,是我的身体和精神的组合体,包括我的身体、思想,以及我的心灵和身体感受到的情感和情绪,我吸入肺部的氧气,以及赋予我活力、个性和意识的生命能量。然而,这些都只是我这个整体的组成部分。例如,一棵树,有树叶、枝干,可能还长着果实,我们就称之为树。然而,还是要记住树这个字,虽然大家都知道我指的是什么,但这个字并不能代表我们真正见到的它、触碰到的它和闻到的它,我们也永不能知道,树本身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2.我和宇宙是一体的,我包括宇宙间的所有能量(原子)、物质、生命形态、大自然、无生命物体和空间。

3.我是有创造性思维的,而且认识那个创造了宇宙,并让它一直存在的造物主(根据不同的宗教信仰,有不同的名称)。

4.我是永恒的、不朽的,我的能量和意识是无法被创造和毁灭的。换言之,我从没有真的出生过,我也不会死去。我只是在某个空间和时间成为一个人,我一点儿也不清楚,我死去化作尘土之后,我的自我会以什么样的形态存在于世间。但我可以确定,我将返回到组成这整个宇宙的能量的海洋中。

有的人在描述这个永恒的“自我”时会称其为灵魂和精神。我也喜欢用这两个词,但它们还是无法解释我是谁、你是谁的问题。但是,按这个观点来看,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其灵魂的不同形态。这也就是说,我们的灵魂、精神跟宇宙的灵魂是一体的。我喜欢这个比喻和观点,但还要重申一次,你要真正做自己,真正获得幸福,没必要相信这一点。

5.我就是爱,只要有爱,我就觉得自己很有活力,很幸福,在这种状态下,我可以自由地给予和收获爱,无须感到恐惧担心。当我参与自己非常喜欢的活动时,我才真正活出了自己,也就是说,爱就是很高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事实上,做自己远不止了解自己的本性那么简单,我们还需要充分地认识自己,并完全地、本能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需要和欲望,而不是隐藏、否认、漠视它们,把它们深藏在心底。大部分人很难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需求和欲望,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自孩童时代起就没有学会如何认识自己的感受。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克制着自己的感情,没有人教我们学着理解自己的感受,并学着化解它们,因为我们的父母和监护人也都没有学会。结果,成年后,我们都意识不到自己的真正感受,也不知道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更不要说用有效而温和的方式表达出来了。换言之,在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之前,我们先要认识自己当前的感受,而这一点大部分人都没有做到。相反地,我们一直在心里思考、分析、评判,于是,我们就形成了自卫型的个性特征,这种特性自小就一直保护着我们,成年后,我们也一直沿用这种特性。无论老幼,大部分人都会下意识地保护自己,既不愿意坦诚面对当前遭遇的伤害,也不愿意感受过去的伤痛。

这样,我们就很容易明白许多人是怎样努力做自己、怎样获得幸福的,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做自己必须对自己诚实。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来做出言行。然而,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感受,我们表述不出来,那么,我们就无法真正做自己。然而,一旦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当前的感受、需求和期待,那么我们就能够平静而清楚地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