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女性乌托邦:中国女性/性别研究二十讲
11547500000004

第4章 序言

女性/性别研究在20世纪末成为显学,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新女权运动的成果;在中国,它是80年代新启蒙思潮中“妇女研究运动”的产物。

本书标题“女性”和“性别”并列,其连带关系一目了然,我中有你,在做具体的案例分析时很难分离;但是,在学理上,两者是有区别的:女性研究属于本体论范畴,彰显出“她”的政治立场和鲜明的性别倾向,起于妇女解放并直接服务于女人的成长;性别研究属于方法论范畴,主要用于历史和文化解构,可以浸漫在所有与人相关的科学领域和社会生活中,服务于人类自我认识。鉴于这样的特点,女性/性别研究与民族、文化、时代有最直接的隶属关系,难得将一地一时的结论随意放之四海,也很难通过自我剥离在学界自立门户。

本书以公开讲座为基础,选题多与现实问题有关,在“真/实”的方向上独立思考,力求从我们身处的双重话语困境中突围。1995年(北京)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前后,西方女性主义与国家话语结盟,充斥在有关女人的一切领域,为中国现象罩上了“全球化”外衣。20多年来,妇女问题见诸报章杂志,“概念秀”充斥在学术论文中,女人的面目不是清晰而是更加模糊了。多元杂处,万象更新,“女性”和“性别”似乎都远离了常轨,在时代变迁中不断寻找新的方向乃至迷失方向。前路迷茫,覆辙依旧,不由人不放慢脚步驻足追问:在索新求变的道路上我们究竟能走多远?

世事万变不居,学人的追求始终如一:探寻事物之根性,在“持续”不绝的思想传承中续写“意义”;[1]因此,总将回顾看作当下必修的前课,追索来路上一个个扎实的脚印,从概念里剥离出事实,借助历史的声音说出真相。

未来有相,隐藏在历史的倒影中。

李小江

2010年盛夏于大连海滨(初稿)

2014年10月于日本奈良女子大学(二稿)

2015年12月于陕西师范大学(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