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梦笔汶川
11675100000004

第4章

丁香发现,汶川县城有一种奇异的风韵,这种风韵究竟是什么,一时半会理不出头绪。

街道上富有藏族、羌族建筑风格的白墙、黄墙、红墙楼房,似乎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丁香第一次这么集中地接触到如此亮丽、如此新颖的少数民族风格建筑,立即就喜欢上了。她想,如果在半个月前,或者一个月前,当然,只要是发生地震以前的任何一天来到这里,哪怕是漫卷西风,大雨滂沱,她也会喜欢,会放大对这里风和日丽、秀美山川的欣赏和想象。

倒塌的房屋主要是低矮的平房和老旧的楼房。许多直立着的楼房也不能细看,一细看,就会发现不少楼房和平房一样危机四伏,破绽百出,随处可见或粗大或细小的裂缝、错位。

丁香走到街道的一个拐角处,看见一面青砖墙上贴着几张寻人启事。其中一张是复印纸,文字显示这是一个五岁的男孩,头戴尖尖的帽子,左手叉腰,右手高举一支塑料手枪,神气得快要从纸面上蹦出来了。另一张是个女孩,十一岁,喇叭花一样盛开的背带裙已经辨别不出颜色,双手捧着一只展翅欲飞的白鸽,女孩仰起稚嫩的脸庞,望着鸽子想要飞翔的方向,而那个方向是一片空闲的白净。为了看清楚最上面的寻人启事,丁香踮起脚尖向上跳了几下,鼻子快要碰触的地方,是一张蓝色细横线的手抄纸,上面没有照片,从内容看是孩子寻找爸爸妈妈的启事。启事上说,爸爸妈妈在地震那天到汶川县城卖小猪崽,十多天了,音信全无,有知情者,请与本人联系,后面是一串手机号码。紧挨这张启事的是一张告示,告示上描述了一个孩子的特征,已经被某某人收留,请其亲人前来相认,后面也是一串手机号码。

寻人启事和告示还有好几张,丁香越看心里越沉重,她不想再看这些子弹一般的文字,于是信步向旁边走去。旁边有一扇开着的窗户,窗户边上贴着一张稍微大点的白纸,白纸上用毛笔写着——专卖老衣、花圈、香、表、蜡、纸等。

丁香向窗户里面望去,看见一盏油灯,灯芯耷拉在灯盏沿上,伸不直腰的样子,火苗明明灭灭,飘忽不定,一会儿辉煌昂扬,一会儿幽蓝萎靡。一缕阴暗潮湿的气息飘出来,夹杂着淡淡的火纸和香表气味。在火苗幽幽暗暗的闪烁中,晃动着一尊若隐若现的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瞬间慈眉善目,端庄可敬,倏忽又獠牙翻卷,面目可憎。观音菩萨旁边立着几个重叠着的花圈,花枝招展,扑朔迷离。花圈像一座活动着的坟茔,在幽静黯淡的灯影间摇曳婆娑,随波逐流。她不敢再看,怕变幻莫测的观音菩萨改了性情,怕花里胡哨的花圈翩然而至。

看看四周,没有行人,没有声音,甚至连树木和尘埃都是那么静默冷清,她被这种漫无边际的无声无息笼罩着、裹挟着、浸泡着。她有点怀疑自己的视力和感觉,这可是风情万种、生机盎然的春末夏初啊,难道这真的是二00八年五月末的汶川?是令人向往的川西北藏族羌族自治县汶川县城?汶川,真的成为一座耸立着的废墟,一座悄无声息的荒凉空城了吗?

不远的地方,有几间尚未完全垮塌的房屋,从外表看不出是学校、机关还是社区。丁香走了过去,终于有了声音,她被这种声音吓了一跳,立即停住脚步。声音是从一堆废墟中发出来的,风在废墟中鼓噪着,凄婉着。废墟中有一些杂乱的物件,衣柜、碗筷、竹席、电话……其中有一张放大的照片引起了丁香的注意。照片是一张彩色结婚照,这是两张青春幸福的笑脸,新郎系着红领结,穿着藏蓝色燕尾服,新娘浓妆艳抹,洁白的婚纱上点缀着艳丽的花朵。

婚纱一般都是白色的,上面怎么会有醒目的花朵哩,是不是在这少数民族集聚的汶川县城,有着与汉民族不同的习俗,觉得白色婚纱不够热烈,不够盛装,才要让婚纱点缀些花朵,令其璀璨夺目,光彩照人?但花朵怎么大小不一,色泽不同,有的地方还像泼洒上去的哩?婚纱再怎么浪漫,也不至于是泼墨画啊。

丁香干脆爬上废墟,真真切切地看清了那张照片。新娘的婚纱上不是红色的花朵,而是血浆,婚纱上凝结着干枯的血浆。她像触电般弹跳起来,想赶快跑下废墟,脚却被坚硬的东西纠缠住了。低头去看,是一根弯曲的钢筋,把她的脚刚好套进去,她只好停止不前。屏住呼吸,凝神静气,才确定声音发出的地方,声音忽高忽低,起伏不定。

原来是一本课本,课本翻开着,上面落了厚厚的泥土,从泥土的缝隙间,还能看清文章的标题,是胡适的《我的母亲》。紧挨着课本的是一册音乐书,音乐书被风吹拂着、翻卷着,哗啦哗啦响着。丁香伸长脖子去看,还没看清歌曲的名目,风吹过去,书页翻卷了。丁香踮起脚尖踢了一下,把一小块砖头踢到书页上,书页不翻卷了,没有了声音。空气像犯了错误的小男孩,立即安静下来,但只是一瞬间,再一阵风吹过,声音随之飞扬,窸窸窣窣,哗哗啦啦。丁香又踢了一下,踢出一枚核桃,核桃在书面上滚动两圈,不滚了。一册音乐书就这样被强行展开,展开后,才发现是一首熟悉的歌曲,丁香只看了一眼,就知道整首歌该怎样唱了。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

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用生命点燃未来

丁香站在原地没动,站在高高的废墟上,任凭五月的山风吹拂,身上有点燥热,有点出汗。不知站了多长时间,当书页像洪流般咆哮的时候,她才小心翼翼地走下废墟。

废墟的另一侧,有一个小小的祭台。祭台由三块红色的砖头搭成,两块砖竖立着,一块砖架在上面。砖前面的地上,一左一右摆着两只红色的可口可乐空瓶子,瓶盖上摆着燃烧过的烟头,烟头长长短短,或随便放置,或有意直立在上面。红砖上面堆放着绒毛小熊猫、布娃娃、水果糖,还有一朵枯萎的向日葵。向日葵的花瓣已经蜷缩,但依然显示着春天的明媚,金色的华丽。丁香不清楚这个祭台祭奠着什么人,但她清楚这里曾经发生过凄惨的事情,失去过如花的生命。

她下意识地掏自己的衣兜,什么也没掏着,长途跋涉从成都赶到这里,仅有的食品都吃光了。她把背包取下来,打开背包翻找一阵,还是没有任何可以当作祭品的东西。她有点犯难,再次翻找起来。找到的是那片梦笔山的树叶和那枚军大衣的纽扣。她犹豫了一会,便双手捧着树叶和纽扣,轻轻拿起向日葵,放好树叶和纽扣,再把向日葵压在最上面,然后,一瓣一瓣舒展好金黄的向日葵花瓣,在祭台前默立了一小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