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1168900000024

第24章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带毒者及患者为本病的传染源。健康人群中带毒率约为15%。传播途径80%以上患者鼻咽部有EB病毒存在,恢复后15%~20%可长期咽部带病毒。经口鼻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也可经飞沫及输血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但儿童及青少年患者更多见。6岁以下幼儿患本病时大多表现为隐性或轻型发病。15岁以上感染则多呈典型发病。病后可获持久免疫,第二次发病不常见。

有哪些症状

潜伏期5~15天,一般为9~11天。起病急缓不一。约40%患者有前驱症状,历时4~5天,如乏力、头痛、纳差、恶心、稀便、畏寒等,本病的症状虽多样化,但大多数可出现较典型的症状。

发热:无一定热型,体温37.5~40℃,持续4~21天,一般1周左右退热。亦可低热长达3个月。

咽峡炎: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时可见灰白色厚霜样渗出物,可形成伪膜。偶有咽部肿胀、水肿引起喉梗阻。

淋巴结、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为本病特征之一。全身淋巴结均可肿大,但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多见。半数以上有脾大,一般呈轻中度肿大,偶可达盆腔,可随病情恢复而缩小。部分伴肝肿大。

皮疹:10%左右的病例在病程1~2周出现多形性皮疹,为淡红色斑丘疹,亦可有麻疹样、猩红热样、荨麻疹样皮疹,多见于躯干部,1周内隐退,无脱屑。

有哪些并发症

呼吸系统并发症:约30%患者可并发咽部细菌感染。5%左右患者可出现间质性肺炎。

泌尿系统并发症:部分患者可出现水肿、蛋白尿、尿中管型及血尿素氮增高等类似肾炎的变化,病变多为可逆性。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并发心肌炎者约占6%,心电图示T波倒置、低平及P.R间期延长。

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出现脑膜炎、脑膜脑炎、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约为1%。其他并发症有脾破裂、溶血性贫血、胃肠道出血、腮腺肿大等。

应做哪些检查

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增多,最高可达(30~50)×109/升。单个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可达60%以上,其中异型淋巴细胞可在10%以上。

嗜异性凝集试验:是一标准的诊断性试验,在病程早期即呈阳性,约为40%,第二、三周阳性率分别可达60%及80%以上,恢复期迅速下降。正常人、血清病患者、淋巴网状细胞瘤、单核细胞白血病及结核病等患者,血清中也可出现嗜异性抗体,可用豚鼠肾和牛红细胞吸收试验加以鉴别,一般认为经豚鼠肾吸收后的滴定效价在1∶64以上者具有诊断意义。

老中医处方

方1

(组方)黄连10克,地骨皮15克,青蒿10克,栀子10克,丹皮10克,槟榔10克,枳实10克,稻芽15克,厚朴10克。

(加减)

发热重,咽痛轻,加金银花;

发热轻,咽痛重,加连翘、牛蒡子、山豆根;

斑疹隐露,加荆芥;

咽喉痛,加射干;

咽部脓痈不愈,加马勃;

声哑咽干,加元参、蝉蜕、花粉;

舌红苔黄,加生地黄;

咳嗽不爽,喉中痰鸣,加桔梗、浙贝母;

咳吐黄痰,加鱼腥草、黄芩;

痰黏黄,便秘,加瓜蒌、鲜竹沥;

纳呆腹胀,苔白厚,加焦三仙、鸡内金;

舌红苔白腻,加佩兰、藿香、半夏、滑石、甘草;

腹胀痛,加木香、白芷。

(主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

方2

(组方)金银花30克,玄参30克,菊花15克,牛蒡子15克,马勃10克,薄荷10克,僵蚕10克,蝉蜕10克,射干10克,桔梗10克,木蝴蝶6克,甘草6克。

(主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可连用2~3个疗程。

方3

(组方)板蓝根12克,连翘12克,丹皮12克,赤芍12克,浙贝母12克,柴胡9克,黄芩9克,夏枯草9克,僵蚕7克,蒲公英15克,穿山甲6克,黄芪6克,甘草4克。

(加减)

高热者,加生石膏30克,生地黄15克;

咳嗽或肺部透视有病理改变者,加百部8克,炒杏仁8克;

肝脾大,肝功能异常者,加茵陈12克,栀子9克,鳖甲9克;

淋巴结肿大严重者,加元参12克,皂角刺12克或生牡蛎30克;

恢复期,热退面黄,纳差,汗出或口渴,舌红苔黄者,加党参6克,山药9克,麦冬12克。

(主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

方4

(组方)板蓝根50克,大青叶30克,山豆根30克,射干30克,熟酸枣仁30克,防风10克,荆芥穗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陈皮10克,藿香15克。

(加减)

皮疹明显,加白鲜皮30克,地肤子30克;

食欲不振或恶心,加砂仁(后下)5克,竹茹10克,焦三仙30克;

肝脾大,加茵陈3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

(主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分2次服,每日1剂。

方5

(组方)板蓝根15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地骨皮9克,沙参9克,生地黄9克,玄参9克,生甘草3克。

(加减)

发热明显者,加荆芥、白薇、知母;

淋巴结肿大者,加鳖甲、郁金、竹茹、厚朴、枳实、代赭石、石斛;

伴咽峡炎者,加牛蒡子、山豆根、生百合、锦灯笼;

白细胞增高者,重用甘草;

若见白细胞减低者,加太子参、黄芪、山药;

有贫血者,加鸡血藤、黄芪、当归、阿胶;

见黄疸者,加茵陈、滑石、栀子、黄芩、川楝子。

(主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4次服。

方6

(组方)金银花15克,夏枯草15克,板蓝根20克,连翘10克,大青叶10克,黄芩10克。

(加减)

风温闭肺,加酸枣仁10克,桔梗10克,桑白皮15克;

热毒蕴结,加射干10克,玄参10克,白僵蚕10克,浙贝母10克;

湿热毒盛,加茵陈15克,炒栀子10克,大黄4克,龙胆草6克;

热入心营,加水磨羚羊角3克,黄连6克,丹皮10克,钩藤15克,石膏30克;

重症,加服安宫牛黄丸,每日2粒,分2次服。

(主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

方7

(组方)黄芩10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板蓝根15克,蒲公英15克,川贝母6克,山慈菇6克,夏枯草9克,白僵蚕9克,玄参9克,海藻9克,昆布9克。

(加减)

往来寒热者,加柴胡9克;

肝旺者,加白芍9克,忍冬藤9克,生甘草6克。

(主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

方8

(组方)大青叶30克,夏枯草30克,蚤休12克,连翘12克,丹参15克,甘草9克。

(加减)

咳嗽,透视肺部可见斑片状阴影,加百部15克,黄芩18克,桔梗6克,玄参9克,生地黄9克,麦冬9克;

黄疸,肝大,肝功能异常者,加茵陈15克,栀子12克,郁金9克;

并发心肌炎者,加玉竹9克,生地黄9克,麦冬9克,全蝎6克;

并发关节炎,加地龙9克,威灵仙9克;

发热,加知母9克,地骨皮9克,麦冬9克,生地黄9克;

食欲不振,恶心,加陈皮9克,神曲10克,麦芽10克,竹茹9克,山楂10克。

(主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每日1剂。

方9

(组方)方①金银花12克,芦根12克,连翘9克,竹叶9克,薄荷6克,葛根15克,板蓝根15克,生石膏(先煎)30克。

方②青黛2克,紫草12克,乳香1.5克,寒水石1.5克,丹皮9克,生地黄9克,地骨皮9克,丹参9克。

(加减)

肝脾淋巴结肿大明显,加夏枯草、昆布、赤芍;

咽喉红肿明显者,加牛蒡子、射干;

夹湿者,症见发热时间长,舌苔黄或白腻,加薏苡仁、佩兰、藿香、滑石。

(主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用法)两方均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分3次服用,每日1剂。

方10

(组方)方①柴胡12克,石膏(先煎)30克,僵蚕9克,板蓝根9克。

方②青蒿9克,鳖甲(先煎)12克,沙参9克,银柴胡9克,麦冬9克,胡黄连3克,地骨皮9克。

(加减)

高热无汗,加薄荷;

口干,加葛根、天花粉;

呕吐,加半夏、竹茹;

咳嗽,加桔梗、杏仁;

胃纳不佳,加山药、鸡内金;

高热渐退,出现夜热早凉,重用柴胡、鳖甲。

(主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方①用于实热证,方②用于虚热证。

(用法)两方均每日1剂,水煎服。

有哪些单验方

大青叶、板蓝根各15克,金银花9克,黄芩12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金银花、白菊花各10克。泡茶饮,每日1剂。

急性期卧床休息2~3周。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患者。

注意口腔卫生,保证营养及热量的供给。

脾脏增大时,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破裂。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疾病流行期间不要到公共场所及人聚集处,勤洗手,戴口罩。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其他系统的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