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谷园讲通鉴:这才是秦汉
11799900000007

第7章 两句话就灭掉一个王朝

上回讲到,胡亥即位之后,继续施行严刑峻法,一方面在高层大开杀戒,杀兄弟、杀大臣,来巩固权力;另一方面对老百姓实行高压政策。整个国家都很紧张,就像一根弦绷着,绷到一定程度,便绷断了,农民起义爆发了。

打响第一枪的是陈胜。

陈胜,名胜,字涉。古人都是有名又有字的。孔子,名丘,字仲尼;诸葛亮,名亮,字孔明。称呼一个人,要喊谁,一般是叫他的字,孔明先生怎么着怎么着,这样显得很尊重人家。直呼其名的,一般是领导或长辈,或者自己称自己就是名,比如诸葛亮要跟刘备讲个什么建议,会说:亮以为如何如何。

不过,也有所谓“以字行”,人们提到某人时,习惯用他的字,名反而很少有人知道了。比如项羽,名籍,字羽;医圣张仲景,名机,字仲景;蒋介石,名中正,字介石。

另外,国学大师章太炎,“太炎”既不是名,也不是字,而是号。古代文人都有个号。前面提到过,孟尝君、春申君,这都是国君给的封号。后来文人没人给封号,索性自己起个号。

还有,孙中山的“中山”既不是名,也不是字,也不是号。他名文,字载之,号逸仙,“中山”是怎么回事呢?是因为他早年从事地下反清革命活动时化名“中山樵”,慢慢地,孙中山就成了对他的通用的称呼了。

史书里提到陈胜,多用其字,即“陈涉”,不过,现在历史课本里都用“陈胜”,咱也用陈胜吧。

陈胜出身底层,非常穷,贾谊《过秦论》中讲: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

——贾谊《过秦论》

瓮牖绳枢,是说他住的那个破房子,墙上随便掏个窟窿,跟个瓮口这么大,就是窗户了。弄几块破木板,拿绳子一系就是门了,小篱笆门。平时就是给人家扛活的那么个人。绝对是底层的底层。

然而,人贵有志。他相信,自己不会一辈子这样,总有出人头地的一天。有一次,在地里干活,中间歇着,跟一帮干活的同伴闲聊天,他冒出一句:

苟富贵,无相忘。

——《史记·陈涉世家》

哪天咱们弟兄,谁要是富贵了,可别忘了兄弟们啊。

哥几个都乐了:兄弟啊,你快别做梦了,咱就一帮扛活的,还富贵呢?赶紧干活吧。

陈胜弄了个大红脸,心说:做人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呢?我有梦想,错了吗?没错!没错!

于是,陈胜发了一句感慨——这是第一句话: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我的梦想没有错,只是以他们的层次,根本没办法理解,以小麻雀的格局怎会懂得雄鹰的心?

陈胜可能还会气呼呼地想:苟富贵,必相忘。哪天我要富贵了,你们这群人,可别找我!

其实,“苟富贵,无相忘”,实在是个人生大问题。

比如好多同学之间,上学时,一个宿舍,一起踢球,一起逃课,吃喝不分。然而,毕业若干年后,你大富大贵了,真的还能看得起那个混得灰头土脸的兄弟吗?你是不是觉得他游手好闲、没有上进心,混得不好是他不争气,是活该呢?

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孟子有段话非常好:

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

——《孟子·离娄下》

这话不用我解释,多念几遍就能明白的。

接着讲陈胜。这样有志气的人,总会比较打眼,很容易从人堆里被挑出来。所以,公元前209年,当陈胜和900多个穷乡亲被征调去边疆戍守时,他被选出来,成为这900人的头目,另外一个头目是吴广,他俩的关系很好。在他们上面还有正式的秦朝军官是总负责。

这支队伍当时驻扎在大泽乡,就是今天的安徽省宿州市的大泽乡镇,是原来楚国的地方。他们要去的是渔阳郡,大致就是今天北京八达岭长城这边。距离真的很远。

当时正是七月,盛夏,雨季,连日大雨,这900人的队伍滞留在大泽乡,走不了了,一晃就是半个月,肯定不能按期到达渔阳了。按照当时秦朝律法,不能按期到达就得杀头。

怎么办呢?陈胜找吴广商量:继续去渔阳,误期得杀头,那是死路;逃跑也不容易,抓着也得杀头,也是死路;干脆反了吧,咱们光复楚国。

吴广赞同:好,干!

怎么干呢?

陈胜提出一个大的思路:要以扶苏、项燕的名义,打着他们的旗号起事,这样才有号召力。

扶苏是皇长子,理应即位,却被胡亥害死。咱就说,他根本没死,而是隐姓埋名,藏在民间了,现在作为咱们的领袖,要把皇位夺回来。项燕是楚国最后的名将,是跟王翦对阵的楚军统帅,最后兵败自杀,在楚人心目中有崇高的威望。咱就说,他也没死——民间也有这个说法,他现在跟扶苏联合在一起了,也是咱们的首领。

这叫什么?用三十六计的说法,这叫“借尸还魂”,用现在的说法叫“借壳上市”。总之,就是借势、造势。

思路有了,然后怎么办呢?

要占卜。这是老传统,古代两国开战之前,都要占卜一下。《左传》里面有类似的二十多处记述,有用《周易》占卜的,也有用龟甲占卜的。我在《简易经》里有篇文章叫“周朝人怎样玩周易”就是分析《左传》和《国语》里涉及的全部占卜案例。陈胜这900人中藏龙卧虎,所谓高手在民间,里面真就有个占卜师,跟陈胜、吴广关系也很好。这人讲:现在这个大思路不错,咱们抬出扶苏、项燕来造势,这是人助。在这个基础上,再有鬼神之助,就更强了,得再抬出鬼神来造势。

怎么造鬼神之势呢?

他们想了一个办法,在一块帛上写了三个红字:陈胜王,偷偷掖进鱼肚子里面。然后,伙房里做饭的师傅收拾这条鱼时,就看见这字条了,觉得很神奇,以为是神启。

另外,他们半夜里找了几个亲信的人,装狐狸叫,让那个叫声就像狐狸在喊,“大楚兴,陈胜王”。

这样,慢慢地,一种神秘的传言就在这支队伍中流传开了,陈胜有了一种神秘的威望。

接下来,这第一枪怎么打呢?总不能,陈胜、吴广两人站在空地上,喊一嗓子“咱们革命啦”,人们就跟着如何如何吧。还需要一个导火索来引爆人们的情绪,也就是得有个引爆点。

于是,他们策划了一场苦情戏。有一天,押送他们的一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在他面前犯了点小错误。这个军官大怒,抡鞭子就打,借着酒劲,越打越来劲,打得吴广满地滚。人们都看不下去了,想阻止,可没人敢,都憋着气。吴广突然翻身而起,夺了军官的剑,就把这个军官给杀了。

与此同时,陈胜也杀了另外的两个军官。

人们一见了血,眼睛都红了。杀得好!这些畜生平常不拿咱们当人,穷凶极恶,早该杀了他们!你们是好样的!一下子沸腾了。

于是,陈胜、吴广振臂高呼——这是第二句话:弟兄们: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就像一道闪电,这一句诘问,击中了每个底层草民的心灵。凭什么?凭什么他们做王侯将相,锦衣玉食,操纵生杀大权,凭什么他们生来就可以这样,我们却生来就在泥土里?

前两天我看刘强东有个演讲,讲他从小生长在苏北最穷苦的农村里,第一次看外面的世界是中考完,穿着拖鞋、跨带背心坐火车去南京。那是他第一次从村里出来,看着火车上一个同龄的小姑娘,人家吃的、穿的,那叫一个好啊,自己在村里都没见过,村长家也没有,平生第一次感觉到深深的自卑。然后,到了南京,他绕着当时南京最高的一栋大楼,转了三十多圈。他一边转一边想的也是这个问题:凭什么啊?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是超越时代的所有心怀梦想的草根的共同宣言。

这时的陈胜、吴广,虽然只是草根,但有大思路、有神奇的故事、有最富鼓动性的宣言,有共同的国民情绪和共同的诉求,所以,立即形成巨大的势能。

极短的时间内,900人的队伍扩大到几万人,挥师西进,顺利打下了陈郡。在这里,陈胜被拥立为王。成国王了,什么国?张楚。不叫楚国,我叫张楚国,我就是张楚国的王。

建国称王,这是一个战略性的大问题。对此,有两个人反对。谁啊?张耳和陈馀。这是两位高人,将来也是整个秦末汉初混战中的主角一级的人物,他俩的故事可以说是史上最让人唏嘘感叹的故事之一,以后会专门讲。现在他们都在陈胜麾下,被重用。他俩给陈胜出主意:您先别急于称王,这样就显得您起义是为了自己。当务之急是,抓紧举兵西进,表现出咱就是要推翻秦朝这个残暴政权的。同时,搜求原来六国的王族子孙,恢复他们的王位,让他们领着各国的遗老遗少遗民,各自发展,一起起来对抗秦朝政府军。

对秦军来讲,“敌多则力分”,多一个敌人,就得分出一部分兵力对付。

对咱们来讲,“与众则兵强”,多一支力量,就更强大一分。

最终,等到打下了咸阳,那时候,还是您拿大头,您做皇帝是水到渠成的。

陈胜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可能他对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了,因为当时胡亥还没进入状态,还犯着“花剌子模的信使”的毛病呢,大将章邯还没有出马。所以,他很快就称王,建立政权了。

接下来,陈胜坐镇陈郡,进行了一个全国的战略规划。他派吴广去打三川郡的荥阳城;派大将武臣跟张耳、陈馀北上打原来赵国那一片;派大将周巿去打魏国那一片;派大将周文带大军向西直逼咸阳。

另外,也有向西的、向东的。而且,兵马一旦朝哪边打过去,不可能跟直线似的,都是随机应变。武臣、张耳、陈馀这一支便继续向北打到燕国地界;周巿这支打到了齐国地界。这个过程里,起义军内部又有各种分裂,打着打着,人马越来越多,跟陈胜这边也经常联系不上,没什么制约,干脆各自称王。先是张耳、陈馀在邯郸拥立武臣称赵王。后来武臣被手下杀死,张耳、陈馀死里逃生,之后又拥立了一个赵国王孙做赵王。武臣手下的韩广,在燕国这边称燕王。周巿在魏国这边拥立原来魏国的公子魏咎为魏王。

齐国这边,田儋自立为齐王。项梁、刘邦等也都乘势而起。

群雄逐鹿,天下大乱。

这时候,秦朝政府开始全力以赴应对,主要的带兵大将是章邯。他一出咸阳,就先打散了周文这支起义军主力。继续东进,又打散了围荥阳的吴广部起义军。在此之前,吴广已经被手下杀死。章邯继续南下,来打陈郡,将陈胜主力打败。

稍后,公元前209年腊月,陈胜被自己的司机——负责驾车的,给杀了。

这个时间,我说得不大规范,规范说,应当是阴历癸巳年腊月,而“公元前多少多少年”这是阳历的说法,咱们知道,一般阴历的某年腊月,就到了阳历的第二年的1月甚至2月了。所以,一般资料上写陈胜的卒年为公元前208年。后面讲到很多地方,都可能涉及这个问题,一到年底的时间就乱套。

还有一个原因,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其中一项改革就是:

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

——《史记·秦始皇本纪》

什么意思呢?就是每年的开始不是从正月开始算的,而是从头一年的十月就开始算。从十月初到转过年来的九月底,这是一年。别扭不?古代历法太复杂了,还有什么干支纪年、帝王年号纪年,太复杂,为了好理解,咱们约定一下,说哪年就用公元纪年,阳历的;说月日,就用史书上的阴历的。

接着说陈胜,他从起义到死,大致也就半年时间。他的生命就像一道闪电,光芒万丈,却极其短暂。

对于陈胜的失败结局,史书认为,问题出在,陈胜未得人心。你想,司机应当是最亲信的手下,却对他下毒手。别人跟他的关系,也就可见一斑了。

据说,陈胜称王之后,很多亲朋故旧都来投奔他,包括他老丈人也来投奔他。按当时的礼节,见了老丈人得跪拜,行大礼。可是,陈胜只作了个揖。老丈人烦了:你真拿自己当王了,礼节都不要了,这么骄傲,怎会长久?说完,扬长而去。

还有一个穷哥们,当年跟陈胜一块扛活种地的,投到陈胜手下之后,天天跟身边人吹牛:当年陈王那是跟我混的。他怎么怎么要饭,怎么让地主打之类的,陈胜各种糗事都被他抖搂出来。

陈胜听到之后,怎么办呢?竟然把这个人给杀了。

这让人们挺寒心。

他平时对于手下的管理,也是用法家的手段,特别严厉,少恩寡情,慢慢便失了人心。不过呢,虽然陈胜大事未成身先死,但他点起的这把火,已成燎原之势。

陈胜死后,他的部下们拥立景驹为王,继续打着张楚这竿大旗。不久,项梁带着他的楚军,从南方打上来,跟景驹的这支部队遭遇。虽然两支部队都有共同的敌人,都是反秦,但他们之间并没想团结起来。于是开打。景驹兵败,战死,整个军队被项梁收编。

接下来,项梁跟章邯打,战死,楚军首领换成宋义。稍后,项梁的侄子项羽,杀了宋义,夺得领导权,带领楚军破釜沉舟,巨鹿之战大败秦军。然后,又接连打败章邯好几次。

章邯有点吃不住劲了,而且后院起火,朝中大奸臣赵高摆出架势要收拾他。最终,章邯向项羽投降。而此时,刘邦带的起义军已经打到了武关。

眼瞅着,秦帝国大势将去。秦二世胡亥坐卧不安,焦躁、暴躁,瞅谁都不顺眼,动辄杀人。赵高心想:瞅这架势,不知哪天胡亥就得把气撒我头上,干脆我先下手为强。

他就想发动政变,杀死胡亥。不过,他又想:我要政变,朝臣们会不会抵制我呢?我这边杀死胡亥,他们再联手把我杀死,那怎么办?不能贸然行事,我得找个机会先试探一下。

于是,有一天,胡亥跟几个大臣正在一起,赵高给弄来一只鹿,指着这个鹿说:皇上啊,新近我得了一匹很奇特的马,跟一般的马不一样,我想献给您。

胡亥瞅了一眼:噢,不对吧,这不是马,分明是鹿。

赵高:不可能,鹿都长犄角,这个没犄角。这是一种特殊品种的马。您让大家都说说,这是鹿还是马?

结果,旁边的大臣们,绝大多数都顺着赵高的意思说:皇上,这确实是马。事后,凡说是鹿的,赵高全部想办法铲除掉,随即发动政变,让他女婿阎乐带兵打进了皇宫。胡亥猝不及防,抵挡不住,打到最后,身边只剩下一个心腹的宦官。他问这个宦官:事情怎么到了这步田地,你们怎么不早点提醒我?

宦官:我要早点告诉您,就活不到现在了。

胡亥又问政变的首领:阎乐啊,咱商量一下,皇帝我不当了,只当一郡之王行不?

阎乐:不行!

胡亥:只让我当个万户侯行不?

阎乐:也不行!

胡亥:我只要自己的老婆孩子,当个平头老百姓行不?

阎乐:还是不行。

最终,胡亥自杀。

胡亥死后,国不可一日无君,赵高想拥立子婴继位。子婴,有说是扶苏的儿子的,也有说是秦始皇的弟弟的,这不重要了。

子婴一点也不领情,他深知赵高的狼子野心,称病不出。谁来请,他都不出门。

赵高没办法,别人请不来,只好亲自出马。他一进子婴的府门,就被埋伏好的武士给杀了,然后,被夷三族。

再然后呢?四十多天后,公元前207年10月的一天,子婴向刘邦投降。刘邦没杀他,把他交给了稍后进咸阳的项羽,项羽杀之。秦朝灭亡。

这么强大的一个帝国怎么就亡了呢?

也许只是因为一个底层草民的两句话吧: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好了,下回开讲刘邦。

——《史记·陈涉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