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片片雪花像飘落的白色花瓣满天飞舞,静静地朝地面落去。大地很快便被埋在了积雪之下,远山近丘、屋前房后到处是一片雪白。幼小的树木经不起重压,有的被压折了枝,有的被压断了干。就是大树,周身也被积雪捆绑了起来。房后那些空心的竹子,年纪大的干脆被开肠破肚,齐扑扑地趴在了地上;竹龄短一点的也横在半空,像个没骨气的人在弓背哈腰。远处那些威武的群山也失去了往日的峥嵘,变得平缓起来。大地一片雪光,连夜色也消退了几分。雪是早上才停的,整整下了一天一夜,地上的积雪足有一尺多厚。这是入冬以来下的第一场大雪。刘明芬在乡下休息了两天,要回城里上班了,柳入江也要回去复习功课。
乡下粮食种下以后正是最闲的日子,杨永志的母亲决定要去城里看望亲家母,向她打听王梅华的身世,便和刘明芬母子同行。
雪后的天气特别晴好,太阳一早就出来了。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飘雪时似乎还有一种微微的暖意,化雪时就不一样了,空气里仅有的一点热气也被吸走。三个人在路上走着,一脚下去,雪没过脚踝,都冷得缩手缩脚。走了好长一段路,三个人才开始感到身上有点热气,话也多起来。
再加上彼此又可能是未来的亲家母,就更加亲近。说到自家孩子的缺点时,相互请对方多多原谅。柳入江搭了几句话以后,见和她们说不到一块就走到前边去了。
路边的冬水田和堰塘里结着厚厚的冰,在太阳的照射下,开始融化着。
迎面刮来的风如刀子般削着他们的脸。刘明芬把颈子上的围巾拉起来把脸遮住,只留两个眼睛在外面。由于她走得慢,大半天身子都还没暖和。柳入江在前边挑着两家带到城里去的山货,看太阳都快当顶了,便催促母亲道:
“你俩只顾说话,脚下步子还是放快一点。我在前面走走停停,都快冷凉啦。”
刘明芬听儿子在前面催,便和杨永志母亲加快步子跟上去。刘明芬边走边问柳入江:“李琴惠明年也要考大学,她复习得怎样了?”
“人家可把时间抓得紧,白天卖货时都拿着书在看,晚上学习到深夜。
前几天我们俩还在一起商量复习方法。”
“是得抓紧,以后晚上妈来给你辅导语文、政治、英语。你的复习条件比她好,要多帮着她点。”刘明芬叮嘱着,希望来年儿子和琴惠都能考上。
“他俩很懂事,也是能吃苦的孩子,会有好运。”杨永志母亲夸奖道。
“’文化大革命‘这些年,把你们这一代人的学业都给耽误了。现在恢复高考没两年,题目出得不是很深。过两年就不同了。你们得抓住机会,要不然,以后就很难再考上。”刘明芬对儿子说着明年的考试情况。
柳入江连连点头说:“再过几周学校就把正课都上完了,下学期进入系统复习。我就不再住校,下自习后回家复习。”柳入江答应着母亲,决心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大学。
刘明芬看儿子进城复习后这段时间的努力情况,相信他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做父母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有出息,这也是她和丈夫为柳入江安排的人生出路。昨晚她还和柳刚认真地探讨过儿子的前途。
这些年刘明芬把精力都放在了女儿身上,对儿子关心得很少。她觉得自己欠儿子的很多。把他接到身边后,好好地疼爱他,也算是对他这些年的补偿。
几个人就这样说着到了县城。杨永志母亲便和柳入江母子分手,去了王梅华家。
杨永志母亲来过王梅华家两次,进城后往南几拐就到了。王梅华的母亲曹素珍也是一个人生活,在城关镇一家纸箱厂上班。儿子前几年大学毕业后,分在外省工作,也不在身边。
见亲家母来了,还带来这么多山货,曹素珍忙把杨永志母亲迎了进去。
曹素珍对亲家母格外热情,一会儿就把午饭做好端了出来。她这才问起女儿的情况,还遗憾杨永志母亲没把军军带来。
杨永志母亲忙回答说:“她娘儿俩都很好。梅华学校里的事很多,一个人教几个班。听说今年开始全公社小学要进行统考,她忙着抓学生学习,整天抽不开身。军军嚷着要来,但没人送他,也就没来成。”
“永刚在部队情况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