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变革
1182200000110

第110章

黄有新自拘留所回来后,就一直忙着筹备给自己做生冲喜的事。他打了一大挑稻子,赶了几趟集,买回一堆东西。昨天一早又把养着过年的肥猪赶到食品站交掉,拿回按国家规定给返还的四十多斤肉和猪下水。生日这天,他在自家院坝里摆上八张桌子和板凳,找了几个吹唢呐的人,拼凑成个乐队,要高兴地闹腾一场。上午十点刚过,喜气的唢呐声就在院子响了起来。

坝子多年没听到过这种民乐演奏的声音了。人们听了心里感到特别欣慰。小孩子们更是好奇,一窝蜂地朝吹唢呐的地方跑去。

随着中午的临近,迎客的乐曲声一遍连着一遍。加上锣鼓合奏,喜庆的气氛更加浓烈起来。这是黄有新为了给自己冲冲晦气,两口子商量后忍痛搞的庆生活动。因为他们知道农村中只要是做生,四邻团转的乡亲都要来朝贺,送的东西便宜不说,大人娃儿都会过来吃上你一顿。

这会儿黄有新在大门口迎接着客人。“干叫唤”在屋里名为打杂,实际是监视厨子做席,生怕人家偷了她席上的材料。今天她家的门一早就打开了,十多斤重的磨盘放在一边,像个长年在门后站累了的汉子,静静地躺在墙根边上休息。

还没到开席的时候,“干叫唤”见人来了不少。有的女人还穿着从别人那借来的新衣服,有说有笑地坐在桌子上等着吃头轮。“干叫唤”见来了这么多人,心里很不情愿。她在脑子里飞快地算着账:就送两三尺红布、一挂火炮,全家人吃我一顿,亏老本了。再加上门口的唢呐还在不停地吹,人还在不断地来,她觉得心都快痛得缩到背脊骨上去了。她越听越烦躁,越听越不是滋味,恨不得把院子的大门关上。这一阵,几个吹唢呐的人腮帮子鼓得像两个小气球,挣得脸红脖子粗,上气不接下气地又迎来了几十个人,可攒足了劲。

“干叫唤”内心并不感激,小声地说:“你们使那样大的劲干啥,吹饿了,中午我的干饭又得多遭两碗。”好像这些来坐席的人都是几个吹唢呐的人给叫来的,“干叫唤”把怨愤都加在了乐队身上。一会儿鞭炮响起来,黄有新来叫开席,领着乐队进屋喝水休息。黄有新忙着去给这些人倒水,叫“干叫唤”去抬几个凳子。她理都不理,装作没听见,到院坝里清点每桌的人数去了。她生怕桌子上的人没坐够,就吃掉她一桌菜。她在院坝里依次检查着桌子上的人数,见没有坐满的赶紧叫人补上。走到“想发财”跟前,见她身边空着一个位子,也不问原因,便叫人补上。

“想发财”忙解释说:“我娘要来,这是给她留着的。”

“干叫唤”没理她,对她说:“你娘来了坐二轮吧。”“干叫唤”在心里鄙视道:你这种吃空缺的把戏少在我面前使,还是收起来吧。接着,她又到另外的桌子检查去了。

酒席在进行着,菜不断地送上来。男人坐得多的桌子上的菜跟不上,刚一送上来就一扫而光。女人们坐的桌子就不一样了,肥一点的肉片子总要留着,散席后用菜叶包好藏在怀里拿回去,下顿当油炒在菜里吃。很快,二轮席开始入座了,这轮都是头轮没有吃的人。

“钱如命”是在“干叫唤”清点完人数后才坐到里间屋那一桌。她觉得席桌太差,吃完肚子里还没感觉,便又厚着脸皮到院坝里坐二轮,吃复席。

肖二娃看见,跑去对唐桂香说:“快看,你妈又坐二轮吃复席。我们也去。”

唐桂香毕竟是五年级学生,知道这是丢人的事,忙把肖二娃的嘴捂住,把他拉到外面说:“我妈是那种好吃的人,你别说出去,就算帮我一次好不好。”

肖二娃见她说得如此认真,他们又是一个班的同学,本来对她就很亲近,也就点头同意。

唐桂香怕肖二娃又回到院子里去,就拖着他玩了一会儿,见有人吃完出来了,才和肖二娃回去。

这会儿帮忙的人已在收拾桌上的碗筷。吃完饭的人有的坐在桌子边晒太阳,有的在屋里烤火,也有的向主人告辞回家。“干叫唤”在大门口送着客,看到那些怀里鼓鼓的藏有东西的妇女,嘴巴说的话比糖还甜:“你们一年四季都在忙,下午在这儿多歇会儿。活什么时候也干不完,何必忙着走。”她边说边和要走的人拉拉扯扯,有意在别人胸前揉搓,几拉几揉就把人家怀里包肉的菜叶给揉烂了,油都浸到衣服上。“干叫唤”见达到目的了,假惺惺地说:“她嫂子你实在要走,我也不留你。慢慢走,以后来玩。”

这些被油浸了衣服的女人哭笑不得,吃个闷盘亏。特别是那些借别人衣服穿的人,回家少说得贴上半块肥皂,洗不干净还不好意思给别人还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