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变革
1182200000133

第133章

回到乡上后,杨永志又把这个新情况向县体改委主任赵志清汇报。他正在总结全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过程中的情况。赵志清每天忙得不可开交,要下乡,又要向书记汇报。这会儿听了杨永志反映的村里状况,同意他的安排,让愿意出去见见世面的人由村里组织去省城看看。

赵志明照乡长的吩咐,让各队开了一个会,叫大家讨论。大家听说去省城考察,集体给一些补助,有的人想去,但考虑到自己还要花一大笔钱,就打退堂鼓了,最后只有六七个人去:唐福先、赵志军、孙涪江、肖兰英、”干叫唤“、杨永秀等人。人员定下来后,这些人就认真准备起来,由赵志明带队。经过讨论,大家找出了回水坨村的有利条件:劳动力、粮食、山上的石灰石、树木、药材、土特产等资源。

出发的那天上午,赵志明把大家编成两个组,女的由肖兰英照管,男的由赵志军负责,还讲了些注意事项。这些人中,除赵志明和赵志军到过大城市外,其他人从没出过远门。因此他们就像出国似的严肃、庄重,还没到出发时间,衣服领子理了又理,头发梳了一遍又一遍,衣襟上装钱的口袋缝了一道又一道,还翻出来让村长检查。赵志明又把这次的日程安排说了一遍,叫大家回去吃午饭,下午到火车站,搭晚上的火车。这样大家能在城里待上三个白天,还能省下些旅费。大家都对这个安排没有意见,回去整理行装去了。

当天下午,赵志明就带着这些自愿出去考察的人赶到了四十多里外的火车站。到火车站时,天刚黑下来,大家便在候车室的木椅上坐下。赵志明去看火车时刻表,见是晚上一点过的车,就叫要吃干粮的到前面去打开水,不吃的还可睡上一觉。大家便把带的干粮口袋放到一起,里面都是些家里人为他们准备的好东西。”干叫唤“带的吃食最多,油饼、鸡蛋、花生装了一满袋。其次是唐福先,他爱喝酒,把家里酿的玉米酒也装了一瓶,还有腊肉、香肠等。肖兰英带的盐蛋、炸饼。杨永秀母亲给女儿准备的是干鸡、米糕。孙涪江带的是用灰面掺野棉花做的火烧馍,外表呈金黄色,敲起空空响,让人一看就口水直流。赵志明和赵志军两人过去当兵时探家,每次回来大包小包的,觉得很不方便,这次什么都不想带,随便装了几个煮鸡蛋。

杨永秀和肖兰英把开水打来后,大家便在候车室里吃起来。肖兰英非要赵志明、赵志军和大家一道吃,唐福先也拿出酒喊他们喝。杨永秀见两人扭捏不动,带点气地说:”客什么气,拘来拘去地反显得生分。“大家都明白她这话是冲着赵志军说的,催赵志明道:”他不好意思来就算了,你快来跟唐福先喝酒呀。“在大伙儿的一再催促下,两人才走过来。赵志军边走边解释说:”我们带得有鸡蛋。谁不知道填肚子,各人吃了各人好。“”叫你们过来尝尝,一块儿吃热闹,这些东西又没放药。“杨永秀接上话说着,完了把带来的干鸡给每人撕了一块。

”我知道你心里欠着我,我不来吃点,你过意不去。“赵志军开着玩笑,大伙儿听了都笑起来。

赵志明在心里说:这丫头今后过了门,准得把赵志军管得严严的,又是一个鸡公不叫鸡母叫的家庭。接着他对赵志军开玩笑说:”这辈子你的命注定要苦啰!“赵志军因嘴里在吃杨永秀给的干鸡,没空说话,点头表示默认。

杨永秀一把抢过他手里的干鸡,放回口袋里不给他吃了,立刻又拿起一块米糕往赵志明嘴里塞,笑着说:”看你这张嘴还臭人不。“她还没说完,赵志军在口袋里找了块更大的干鸡吃起来。

他们就这样在候车室里吃着闹着,这顿凑起来的丰盛晚餐使旁边候车的人看见都眼馋,直往肚里咽口水。

眼看人们已在窗口前排队买票了,”干叫唤“催促着去站队。赵志明一看表还有一个多小时,便说:”不急,让他们站去。大家把车票钱都交到赵志军那,等他们买完了我们再去买,上车还早。“说完,他继续与唐福先喝酒。

又过了一阵,几个女的不想在那闻他们的酒气,起身说:”我们去站队,你几个也收得场了,别上车时栽倒在地上,我们可抬不起你们。“说完她们到前面去了。

火车进站了,他们几个满嘴酒气进到车厢里,在两节车厢的接头处站着,等几个女的找到座位后再来叫他们。

车子开动起来,慢慢加速,赵志明倚在车门上,透过火车窗子漏出去的灯光,可以看见树木、电杆、房屋、稻田、小山等都在飞快地朝后面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