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变革
1182200000134

第134章

火车向前奔跑了一段路以后,车身渐渐平稳下来,没有刚才那样摆动,车轮和钢轨发出的碰撞声更加有节奏。这碰撞声铿锵有力,仿佛在告诉他,一个新的、艰苦的创业开始了。赵志明不禁感慨,自己身上的担子是多么重,就像这列火车的车头,得用尽全身力气带着回水坨村一千五百多人奔向致富的道路。这时,赵志明想起退伍时,连长在欢送会上讲的一句话:”战士的精神就是永远向前。你们回去以后要牢牢记住这句话,才会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色,对国家、对人民有所作为。“是的,自己必须像火车头一样,永远保持向前的精神。

火车到站时,天色已经大亮,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赵志明一行下车朝站外走去。在出站的路上,他们生怕走丢了,像幼儿园的小朋友过街一样,一个牵着一个的衣服,直到出口处还没松开,引得旁边的人都在笑他们。赵志军看见有人朝他笑,转过头来,见身后接连牵了好几个人,像是在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难怪别人要笑话。于是他对身后的人说:”以后不要这样牵着,大家互相看着点就是,免得让人说我们是一群土包子。“说完,他便跟着赵志明往站外走去。

他们一行出得站来,连东南西北都摸不清,便在车站附近找了一个小旅馆把东西放下。赵志明没到过省城,虽不至于像其他人样,但毕竟不熟,便在报亭买了一张省城的地图,看了后决定去科大找柳入江给他们当向导。

大家来到了柳入江读书的大学,在门口问清楚了,便在校园里边走边问起来。学校真大,建得很漂亮,他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房子。”干叫唤“老是掉在后面,她每走到一幢房子前,都要停下来用眼睛数着楼房的层数,还没数完,大家就走到前面去了,她只好追赶上去。最后他们在学校图书馆找着了柳入江。

柳入江因中途休过一年学,现在是大三的学生。自从考上大学,他就没见过乡亲们了,便亲热地把他们接到自己住的宿舍,问了这几年村里的情况和境况。赵志明和大家七嘴八舌地回答着。柳入江见肖兰英也来了,心里特别感谢那些年她对他们父子俩的照顾,就亲热地拉着肖兰英的手:”兰英婶,你身体还好吧,秀秀妹妹的手艺一定更精了。“他建议说,”我给我妈写封信,让她帮忙在街上找间铺面,让秀秀干脆上街开个门面。现在全国都在搞活经济,深圳已办成经济特区了。“大家听了他给肖兰英出的这个主意,都觉得很好,一致鼓励肖兰英回去就这么办。赵志明见话已说到正题,便把他们代表全村人到省城来看看的意图说了:”我们这趟来就是想找点发财的路子。另外,大家都不认得省城的路,想让你做个向导。“没等赵志明说完,柳入江就满口答应:”没问题,现在街上吃的和住的也贵,你们就别住在外边,到学校里住算了。大家经济都不宽裕,省一点是一点。人多住不下,可以分开住,女的就住我妹妹那,这儿离她那也不远。“赵志明觉得这样给他们兄妹添的麻烦太多,不同意。但”干叫唤“满口表示赞成,连声说:”这个办法好,大家既方便又可以省钱,人人都节约了。“在场的人觉得她不为别人考虑,只想着自己,一时都没表态。

柳入江见状,一再邀请大家说:”就这么决定。志明哥,你就表个态,给我们兄妹一个报答大家的机会。大家过去那么照顾我们,我们尽这点地主之谊也是应该的。“在柳入江一再地邀约下,大家这才决定下来,便一起去找柳茹辛。

一行人找着柳茹辛以后,便决定到街上去逛。他们以往看见的只是田坝、山坡和乡里那些简陋单调的房子,这会儿觉得眼睛都不够使了,一个个像刘姥姥进大观园,样样都觉得新鲜、稀奇。从没有见过两边的楼房修得这样奇形怪状,而且比刚才在火车站和学校看见的高房子多得多,于是”干叫唤“和杨永秀开始数起楼房层数来。直到前面的人叫她们时,才赶紧跟上。

没走多久,他们来到一幢更高的大楼底下,孙涪江抬头望去,大叫道:

”我的帽子都望掉了,这些人天天往上爬,也不嫌累。“杨永秀接上问:”他们把房子修这么高干啥?“唐福先这一路一直没吱声,这时接上杨永秀的问话说:”节约点地吧。“柳入江听他们一问一答,有的说对了,有的说错了,便纠正孙涪江的话说:”不是走路爬上去,是坐电梯上去。“肖兰英接上来问:”什么是电梯,啥样子?“柳茹辛接着肖兰英的话说:”一时半会儿给你们解释不清楚,过会儿去有电梯的百货商场,我领你们上去坐一次就知道了。“这时对面来了一辆无轨电车,大家更没见过这种车。”干叫唤“用手指着问:”那是什么车,背上还有两个像姑娘毛辫子样的东西吊在上头,跟着两根悬在空中的铁绳子跑,有时还把辫子扯得多长。“柳入江笑了起来,被她这生动形象的比喻和问话逗乐了,说道:”这是无轨电车,上边两根悬着的是电源连接线。“就这样,他们兄妹跟着大家边走边解释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