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变革
1182200000183

第183章

这头战士们到了各家以后,放下背包就帮主人家做起家务事,挑水、扫院子、劈柴火,忙得不亦乐乎。尽管主人一再劝阻,战士们就是不听,硬是坚持把这些事做完,才开始洗漱和用主人家打来的热水泡脚。

接连几天“干叫唤”和队里的妇女们等战士们上工后,便去搜他们换下来的衣服,可一件都没找到。原来战士们是随换随洗,不曾留下脏衣服。部队出发前连里做了规定,如果谁的脏衣服被群众拿去洗了,要在班里做检讨,所以“干叫唤”她们这些妇女们没找着一件要洗的衣服。于是她们又来找村长要任务。

赵志明也想不出能为部队做点什么,敲了下脑门说:“现在部队集中开伙食,炊事班的事情多,你们可以去帮他们担水、择菜、淘菜、切菜,为他们干些小事。”

听完赵志明的建议,“干叫唤”领着妇女们走了。

部队入驻村里没两天,车站就通知设备已到站,让他们马上去提货。赵志明接到通知,赶紧组织汽车,和柳入江到车站运货。货整整装了十卡车,按收货清单清点完毕,这才浩浩荡荡往回水坨村开去。第二天,法国设备制造公司的两名安装技术人员到了现场,在村委会的配合下,开始了安装工作。

当地村民还是第一次见到外国人,看这两人身材高大,黄头发、蓝眼睛、白皮肤,浑身像有使不完的力气,干起活来挺认真,一点也不马虎。他们生怕中国工人搞不懂自动灌装线上关键部位的工作原理,以后机器出故障无法修理,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由翻译讲解给工人听。大家挺佩服两个老外。经过几十天努力,灌装生产线顺利安装完毕。

调试那天,村民心里既高兴又紧张,管委会全体成员都来到现场,望着这长长的自动灌装生产线,大家的心情就像丈夫站在临产的妻子床前一样,急切地盼着生产出第一批产品。因为这是全村人花几百万元购回的设备,要是真的有什么问题,村里将怎么办。大伙儿望着在生产线前一直忙碌的柳入江和两个外国工程师,他们正最后一次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培训后的年轻工人早已各就各位,只等发出开机的指令,机器就会运转起来。生产线两头的准备车间和包装车间的工人也各就各位。快十点时,外国工程师才喊出开机的指令,机器立即动了起来。生产线上一排排洗净的瓶子整齐有序地朝前运动着,就像电影放映完毕从出口出来的人流样急急地往前走着。它们在灌装处吃饱喝足后,绕着一个大圆盘走了出来。到了封盖机前,每个瓶子脑袋上都给按了一下,戴上顶有花边的帽子,兴冲冲地朝前走去。前面是检测水质的地方,瓶里有任何一点杂质都会被检测出来,被操作人员从生产线上拿走。最后,到了贴商标的机器前,从一个旋转的轮子旁经过后,这些瓶子身上就被抹上了糨糊、贴上了商标。瓶子经这一装扮也好看了,不像最初那样光溜溜地在生产线上跑。跟新兵体检一样,经过了一道道关口后,矿泉水总算生产出来了。它们按二十瓶一箱放进仓库,一小时就生产出上千瓶矿泉水。全村人别提有多高兴,嘴都笑歪了。他们不得不佩服这套洋机器,放在旁边的那两台手动封盖机显得那么原始、落后。

唐福先看完矿泉水的生产全过程后,无比感慨地说:“要不咱国家叫实行对外开放,就是要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发展自己的生产。你看看才多大工夫,半个库房就快装满了。”

杨永志和张明山也赶来了。杨永志看着这一瓶瓶不断从流水线上下来的产品,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大声地说道:“叫工人们一定严格按操作程序办,照说明书进行维护、保修,尽快掌握关键技术,不懂就问外国专家。如果两个外国专家走后,设备出了问题就不好办了,特别是要把灌装和封盖这两个技术学到家。如果时间掌握不准,要么灌不满,要么灌多了,弄得瓶身到处都是水,影响商标粘贴。”

从矿泉水厂出来,他们俩和村管委会的一帮人往村部走去。路上,张明山问起部队的情况,赵志明做了汇报。张明山听后,对村上工作十分满意。

当听到拥军中出现的一些新人新事时,他指示道:“村支部要在村上大张旗鼓地宣扬,像’干叫唤‘这样过去思想落后的人也开始积极为集体、为部队做好事,这些都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思想上的转变。你们应当抓紧时间在全村进行正面教育,及时地鼓励引导,让这种好的风气在村里发扬光大。”

张明山说到这里,提议到部队驻地看看,便和村里一班人走了。

杨永志要回家看望母亲与长生婶,就自个儿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