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推销人员派出去后,已陆续发回矿泉水订单合同。赵志军这两天根据这些合同,把矿泉水发往了订购单位。这些销售人员在推销中还有所创新,已收回当地总代理商交的产品经销保证金六十多万元,货到后付款的汇款单每天都有。短短的一个月就汇回来一百多万,高兴得赵志明和杨永国觉都睡不着。自动灌装线也没什么毛病,生产一直很正常。两个外国工程师早已回到了他们驻中国的办事处了。按照计划,第二批销售人员也派往了北方各地。本地的销售网点正在着手组建,省城的销售点在杨永秀的帮助下已建了起来,只是省内各地区所在地还没设销售点。
这段时间简直把柳入江累坏了,工厂才开始生产,方方面面的事都得亲自过问,督促各部门严格按操作规范执行。只有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每一个员工在工作中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才能挣来最好的产品信誉。
唐云江在打包入库车间不按规范操作,被柳入江发现后,被开除出矿泉水厂。这一处理对整个厂震动很大,大家再也不敢吊儿郎当,各自加倍小心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能进矿泉水厂上班,整个乡的人都认为是一种荣耀。工资和福利待遇比一般的厂高,光这一点就让人眼馋,进去了的人自然懂得珍惜。本村在矿泉水厂里工作的人更比外村人荣耀,心里装有几分主人的自豪感。厂里的高技术、全自动生产、先进管理模式,在当地老百姓的心目中被认为是顶尖的、了不得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到厂里做事。找村里亲戚和乡、村干部帮忙来说情的天天都有,经常可以看到家长带着子女由村里亲戚领着去找村委会。特别是销售部招的人更多,年轻人都想到外面去闯闯。但招收标准高,至少要中学毕业,口齿伶俐,五官端正,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责任心强,肯干才行。招聘由柳入江和村管委会的人集体审定。这样一来也就省去了干部们的许多麻烦,保证了招聘人员的素质,杜绝了讲人情、走后门的不正之风。有的人见知青招工那阵用的方法行不通了,就和回水坨村的人开亲。总之,千方百计地把人先弄到回水坨村再说,好享受招工时先照顾本村人的这个优惠条件。
一时间回水坨村的年轻男女都成了抢手货。媒婆走家串户,连肖二娃、唐桂香这样不够年龄的年轻娃娃,家里也给说上了一门亲事。真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个村子富了,人气也旺起来,大家都削尖脑袋往里钻。
村管委会觉得这件事得制止,目前村子还没兴旺发达起来,人口却不断地涌入。如果个个是人才,当然是好事,但进村的大多数是一般劳动力,这样就会影响国家提倡的计划生育和晚婚政策。因此村管委会专门开会,针对这些情况制定了几条制度:凡是女儿出嫁的,户口必须迁走,独生女除外,允许招婿上门;家里养的全部是姑娘的,只能留一个在家;结婚双方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法定年龄;外村来的工人,要先交两百元务工保证金,合同期满后退还。制度一出台,在喇叭上播出,立即引起了一些年轻女子和家长的不满,纷纷来找杨永国和赵志明理论。
张二虎的女儿张翠花还没等喇叭停下来,就找到村管委会。她倒不是因为要被制度隔在门外,而是强出头,想为姑娘们打抱不平。她和一群姑娘围住赵志明、杨永国,跟他们论起理来,说:“你们这是土政策,违反了宪法,公民有选择自己居住地的权利。村里修电站、建矿泉水厂哪个女的没出过力?我们女孩长大结婚也是自然规律,为什么非要把我们赶出去跟男的过。现在提倡男女平等,男的为什么不可以到女方家生活。大家就是不出去,充其量这辈子在家当老姑娘。看你们怎么着!”
她一说完,一群姑娘都一齐表态说:“我们就决心这么办。”
杨永国给她们解释道:“土地刚承包下去几年,这一签二十年才变。村里出嫁的女子不走,田退不出来,结婚来的媳妇拿什么田地去给人家补上。
过一两年后又生了娃娃,总不能让人家母子俩没有承包田吧?一家三口种一个人的田,如果是你,能服气吗?生产队预留了几亩机动田,前两年就分完了,让现在嫁进来的媳妇怎么生活?”
不管杨永国怎么说,张翠花等一伙人就是听不进去,固执己见地说:
“这我不管,要田你们拿去。反正姑娘们不愿走,你们总不至于把这些人饿死。”
赵志明在旁边听了,插话进来帮杨永国:“你总和她们理论个啥,规矩就是规矩,是集体讨论定的。她爹也参加了会,又不是针对某一个人,她冒什么头。让她回去跟她老子争辩去。现在修水泥公路的大部队都来了,沿路驻的连队我们管委会还得去看望一下。”说完,他拉上杨永国就往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