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变革
1182200000187

第187章

他的车子一到,徐秀珍、周英和云生都迎了出来。周英让儿子快叫表舅父,云生忸忸怩怩还有点不好意思,半天才害羞地喊了声“表舅父”。

向忠民四十多岁的人了,还没有孩子,所以对孩子特别喜欢。当他听周英叫儿子快喊他时,便停在云生面前等他叫自己。云生叫完,向忠民假装没听见,说:“大声点,我没听清楚。”云生又叫了一遍,他才亲热地用手刮了下他的鼻子,抱着他和徐秀珍一道往家走去。

周英忙让儿子下来:“都快十岁的小伙子了,上楼你表舅父抱不动。”

云生听完母亲的话,在向忠民怀里几挣几扭就要下地。向忠民怕他摔着,只得让他下去。

跟在后边的徐秀珍对云生说:“还不快说谢谢。”云生站在楼道转弯歇脚的平台上,往下扯了扯缩在一起的衣服,又往上提了下裤子,这才照奶奶的话说了声“谢谢”。他提裤子的动作引得几个人都笑了起来。

赵志清笑完,打趣地说:“我儿子就是有卓别林滑稽的天赋,他刚才提裤子这个动作比滑稽大师还做得惹人发笑。”

“去你的,别往儿子脸上贴金了。”周英接上话。

他们说着笑着,一会儿就到了三楼赵志清新分的房子。这是一套三室两厅的住房。等大家坐下后,向忠民拉着徐秀珍的手,反复看了看她的眼睛,又问了她视力恢复情况。

徐秀珍高兴地回答说:“一切都很好,十几年在半明半暗中摸索着做事的日子多难呀,如今能重新看见东西,方便多啦!要不是你和你爹,我这眼睛是瞎定了。”

向忠民又问了些别的事,因忙着地区的事,便告辞要走。徐秀珍知道他忙,没再留他,只是说:“你代我向你爹和全家人问好,说我这辈子都感谢他们的情意。”

长生小学校舍竣工了,它像一只白色的天鹅立在五里坝最北面靠山边的地方,是全村最好、最高的房子。按照规划,这一带是文化区,以后的村俱乐部、图书馆、医院、村办公楼都在这一片。竣工这天,一楼的楼梯口被剪彩用的红布带拦着。立在教学楼前的旗杆上,系着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是升旗仪式用的。旗杆后面放了几张新课桌,没有铺桌布,布置者的用意就是要在大家面前显示一下,要到会的人心中有一种羡慕感。

一早,村里的孩子就穿上统一的白色带红条纹的校服。娃娃们这一着装,显得格外精神和与众不同,简直成了回水坨村的明星,走到哪都特别显眼,个个像仪仗队员样。娃娃们自己也觉得荣耀,走起路来连胸口都挺得老高。孩子用过早饭,就被家长们拉到学校去了。家里没有念书娃的村民也赶去看热闹,瞧新奇。学校建成是全村人心目中的大事,更吸引人的是学校要升国旗,村里人还从来没见过,要去长长见识。

太阳还没出来,学校的操场上就聚集了不少人。村小学自王梅华随军后,从中心小学调来了两名公办教师,加上本村的三名民办教师,共计五人。一人一个班,已不再是当年的规模和那种复式班上课的方式。

张翠花今年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也被安排在学校当民办老师。她一直不死心,还在边上课边复习,准备明年再考大学。今天一早,按校长的安排,她负责大会的接待,请长生婶和县教育局领导、村干部一道给学校剪彩。

上午十一点,学校竣工典礼正式开始。只听校长宣布升国旗,叫大家起立,前面一百多个学生便一齐立正站好。两名经过挑选的学生出列,用不太标准的正步走到旗杆下握着绳子,校长才又喊奏国歌,向国旗敬礼。这时在教室旁边等着的民乐队便一齐吹奏起来。这帮人就是给黄有新做生时吹奏的那些人,只不过把锣鼓取消了,添了笛子和芦笙,演奏起来还像那么一回事。学生们敬着少先队礼。操场上赶来看热闹的村民们站得乱七八糟,校长叫敬礼时,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有几个家长也把手举得高高的,翻起个巴掌。操场上一片严肃的气氛,国旗在民乐的演奏声中,慢慢地升到了杆顶。校长才喊出:“礼毕,坐下。”这时操场上立即又喧闹起来:有的家长在谈自己的感慨,有的在评论升国旗的那两个孩子……这时全乡各学校前来祝贺的人还在陆续赶到,校长介绍完前来参会的单位、领导后,赵志明介绍了学校筹备、修建的情况。人们根本没认真去听,而是在说着自己对学校的感受;外村来的老师和同学更是觉得自己的学校和长生小学相比,有很多赶不上的地方,光统一校服这一点,让人看了就显得特别精神、悦目。接下来是各级领导讲话与兄弟学校来宾的祝贺发言。最后,校长请长生婶给孩子们讲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