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热闹,你看我们俩知道了,不请都会来。这不单单是人们在一起吃顿年夜饭的事,它可沟通人与人之间、邻里之间、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增进相互间的感情,加强理解与团结,也能显示出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大家的精神风貌,有利于以后的工作。我看这是个好事和创举。一年到头才搞一次,又是自愿参加,不是全村人在一块大吃大喝,搞奢侈浪费。只是你们要给参加的人讲清楚,桌子只有那么大,要贡献出自己家拿手的好菜,大家各显手艺。”他一说完,引得会场里的人哄堂大笑。
人们先前只顾说话、高兴,没有注意两位乡领导什么时候来的。他们是到部队参加座谈会,顺便过来看看。杨永国和赵志明忙走过去把他俩请到会场前边坐下,汇报了总结会前面说的一些内容。张明山和杨永志听后,对他们发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很感兴趣。特别是对他们决定定期向群众张榜公布村里收支账目,让群众监督,用以保持干部廉洁性和群众的积极性,减少矛盾的做法很感兴趣。他们认为这一做法很有创意,值得推广和借鉴。他们决定在全乡各村广泛推行,好让老百姓放心。这个保护干部和群众干劲的点子,是他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在村级班子建设和管理上又为全乡做出了榜样。
两人还沉浸在高兴中,部队就派人来催乡村两级领导去他们那里开座谈会。大家便结束会议,跟来的战士走了。
他们才走到营区大门,孙营长和连长就迎了出来,战士们排在道路的两边拍手欢迎。他们走到临时布置起的会场桌子前坐下后,战士们才迅速转身坐好开会。营长首先代表部队讲话,感谢乡村两级领导和群众对部队建设的支持与帮助,还介绍了部队建设任务的进展情况,以及征求地方政府和当地百姓对部队的意见和建议。杨永志接着在会上讲了话,除了感谢部队的支援外,重点强调了回水坨村有今天的变化是和部队的帮助分不开的:“没有部队就没有回水坨村今天的面貌,乡上决心以后要更好地做好拥军工作,帮助部队解决好各种困难。”村上干部也表了态:做到特事特办,随叫随到,有问题立即解决,不影响部队作业。会议开得像一家人拉家常似的,相互谦让,亲亲热热地开到下午五点过。部队请他们吃过晚饭后,大家又一起去沟内看了工程进度才结束。
通往回水坨的这条水泥公路像一条灰白的丝带,飘逸在龙门山阳坡的崇山峻岭中。它时而起伏,时而回旋,时而伸直,时而曲折而下,又像一条从山中腾飞而出的长龙。它是战士们用了近半年的时间才修建而成的。路两边的堡坎水沟等附属工程一完工,他们就派人清理场地,每隔一段路还挂上一条祝贺公路通车典礼的红布条幅。通车典礼在县城召开,时间是除夕前一天的上午。剪彩后,由县城开出的车队要跑拢回水坨,典礼才算结束。
这天,太阳一早就把自己打扮了一番,脸蛋涂得红红的,站在远处的山头上看着准备过年的人们。然后,它慢慢地把周围的天空染成了红色,把热量和温暖传递给大地和天空。回水坨的大人小孩不到十点就拥到公路上,最前面是村里的舞龙、舞狮和高跷队。接着是修路的部队,再后边便是全村依队集合起来的村民。
队列里的妇女今天来得很少,都在屋里忙着做长桌宴上招待客人的饭菜。各家各户的女主人都想在宴会上露一手,人人拿出了自己的绝活,希望自家做的那几样菜一端上桌就被大伙儿一抢而光,那才是最露脸的事。长桌宴已多年没有搞了,这次大伙儿都想争这个面子。故有的妇女不会做菜,男人便在头天晚上特地到外边请厨师做几样菜拿回来,到时下锅热热端出来就是。
棕榈街上从长生小学大门开始,一直到小溪岸,两边都搭满了桌子。后面来的见没有了地方,干脆在街道的中间又摆上一路长桌。只等公路上鞭炮一响,各家就往桌上放菜,请解放军的任务就由各户的男人和孩子完成。
十一点刚过,就见公路上的人们骚动起来。车队还在前面山上,路两边欢迎的人群就涌动起来,舞龙的、舞狮的、踩高跷的演出队便开始表演起来,准备放火炮的早就跃跃欲试,只听赵志军一声点火令下,立刻响声震天。公路上立即成了一锅煮沸的水。参加庆典的几十辆汽车跟在舞龙灯、舞狮子和高跷队后进入村内,之后在充满浓浓火药气味与烟雾的水电站院内掉头,往回开去。
这边汽车一走,部队正要回住地,赵志明便上前给带队的孙营长说,请战士们参加全村群众办的长桌宴。营长还没答应,大家就一哄而上,各家去拉各家的客人。战士们都被村里的农户拉着往棕榈街上自家的桌子上去了。
孙营长也无法再拒绝,只得和村长、书记一道向棕榈街上走去。
大伙儿远远就闻着了饭菜的香味,赵志明、杨永国陪着孙营长经过村民们摆起的三行长桌,见每个桌前都坐有战士,大家摆上了自己最好的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