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变革
1182200000072

第72章

想到父亲能发表出一番颇有预见的政治见解,跟他关心国家大事,天天听收音机分不开。杨永志送的这东西还真成了父亲一天都离不开的精神食粮,充实了他的生活。想到这,她的心里又增加了一层对杨永志的感激。

召开忆苦大会,周健在回水坨大队确实费了一番工夫。他认为,用共同的阶级仇恨已把贫下中农胸中的那根绳连接起来了,增强了团结,提高了觉悟,觉得在全大队群众大会上批赵志清、赵志明他们那一套资本主义单干做法的时机已经成熟。广大贫下中农是热爱党和社会主义的,只要给他们讲清了危害,他们会觉悟的,会跟党走的。周健受的教育是为了摆脱贫困、抵御灾荒,只有联合起来,向社会主义前进才能达到目的。而分散的个体经济,就是封建统治的基础,也是使农民永远贫困的原因。只有在农村中消灭了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才能使农民共同富裕起来。农村这块阵地社会主义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必然要去占领,必须要把通往资本主义的各个路口都堵死。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我们当了多年的卫士,这次也一定要当好。过去的几十年,我们能从这条路上走过来,并非一帆风顺的。

在任何时候都会有人想跳出来阻止、破坏我们。赵志清、赵志明他们就是一个例子。这次把赵志清他们批倒后,不是以后就没人再出来搞资本主义。他主要是想通过批判,提高回水坨大队的党员、干部群众的觉悟,增强警惕性与识别能力。所以周健要在回水坨大队下这番心思。另外,他早就想给不支持自己工作,老在下边与他唱反调的这两人一些小小的报复,让他们知道跟自己作对的下场。周健坚信两个队歪门邪道的东西都是在赵志清的唆使下搞起来的,更坚定了要把他批倒的决心。于是在召开全大队批斗大会前,他决定先找赵志清谈谈。通过这四五天的停职检查,赵志清应该有所觉悟和认识。这阵周健把赵志清叫来,让他把检讨书交上来。

赵志清也来得干脆,回答说:“我没有什么可检讨的。”说完,他把几张纸扔在了桌上。

周健拿起桌上的几张纸,见上面只写了“检讨书”三个字,其余什么也没有。周健看完,牙咬咬地说:“你要学张铁生交白卷吗?你这种对待组织的态度,首先应该批判。”

“我这三张纸的检讨书就跟无字牌一样。我们的做法对否?让以后的人去评说。让时间和事实去证实。”赵志清解释着自己为什么不写检讨以及交了三张白纸的原因。

“我看你是不碰南墙不回头,实在顽固不化、无可救药了。你知道你问题的性质是什么吗?这是明目张胆地在破坏社会主义体制,搞资本主义发家致富,和毛主席的指示背道而驰,也是和当前的坚持’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对着干。这是反对党的政策、反对党中央决议的行为。由于你有这种思想,几次煽动群众围攻党的干部,简直反了天了。不是看你的出身好,早把你抓起来了。你现在对组织的帮助还持抵触情绪,一点儿没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最简单也要考虑你的党籍问题。”周健进一步威胁着。

“这我早有思想准备。我相信以后组织会给我平反的,时间和事实会证明我是对的。”赵志清对周健的警告一点也不在乎,他坚信自己的做法是对的。

周健拿他毫无办法,只好说:“那就只有让你上全大队的批判大会了。

我就不信把你们搞的那些资本主义东西批不臭。”

“讲话讲理,煮饭煮米。你虽然是书记,也要遵循这个原则,拿官来压人是不行的。不能说别人搞的都是资本主义,你做的就是社会主义。我们这些人说了都不算,要用实践和老百姓拥护与否去检验。”赵志清继续与周健争辩着。他知道这是周健要报复他,决定要在全大队大会上对他进行批判所下的正式通知。到时会上将有一场激烈的辩论。他明白这场斗争将关系到两个队刚开始的变革能否继续下去的问题,是回水坨大队一千多人切身利益的大事。再站高一点看,这是农村要不要打破目前的生产管理方式,要不要让农民富起来的大事,绝不是他赵志清一个人的私事。他得认真对待,做好反击辩白的准备。他得利用这个场合,把这些年农村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弊端、问题都讲出来,以及为什么要进行改革的道理讲清楚。这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住的历史潮流。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有力武器去证明过去“左”的做法和“四人帮”所搞的一切,是造成回水坨和全国农民十多年没多大变化的根本原因。用上季生产管理方式上的改变所取得的成绩,去说明他们的做法是对的。得找杨永志和两个队长以及坚决拥护包干到户的社员合计合计,怎么去应对,去抗争。想到这里,他就不再理会周健,出门找这些人商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