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变革
1182200000074

第74章

像他这种个子的人,缺的粮就更多。说分钱吧,每年队里两角钱一个工分,三扣两除,拿到手就二三十元钱,看病吃药都不够。有的人家连借信用社钱的利息都还不上,又哪来的零用钱。各家各户一年四季还要买灯油、称盐巴,亲戚邻里间的人情世故都需要钱。你一点钱都拿去应付这些事了,又哪来的钱买衣服、修房子、置家具。农村都是如此,几十年看不出有多大变化,都是’左‘的做法和’四人帮‘这些年搞假社会主义的结果。”

赵志清刚说到这里,张明山走上前来。他见站在面前的肖永才四十多岁,标准的山里农民打扮,上身穿了两件汗褂,下身一条与众不同的裤子,小腿缠着布带,像军人打的绑腿,脚上是一双边耳草鞋,脚背用棕包着。知道他这样,一来是保暖,二来上山避免蚂蟥叮咬和杂物刺伤腿脚。张明山忙替肖永才把衣服扣上,让他回到下面。张明山虽没说什么,但会场上的人都看得出他非常沉痛的心情以及自责的表情。

赵志清停下自己的发言,等肖永才下去后,接着说:“这十几年他们把党心搞散了,把党群关系搞坏了,把政府和老百姓的血肉关系搞没了,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人民群众希望我们共产党人站出来,领着他们进行变革,帮助他们实现脱贫的愿望,让他们能富裕起来。这就是事实,这就是现实老百姓的呼声。站出来带领着他们干,是我们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我们在一、三两个队生产管理方式的做法没有什么不对的,是符合社员要求的,是积极的、切合实际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他一说完,场下立即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赵志明的巴掌拍得更响,使在他身后坐着的周健听起来像打雷一样。不快的心情叫周健恨不得用两个手指去把耳朵塞住。

大家的掌声停了后,还有一个人的巴掌在继续拍着。大家回头一看,原来是县委向书记。他从会场的后边走来,边拍手边夸奖说:“讲得好,这才是一个共产党人的凛然正气。”

向忠民的出现,立时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和目光。他是到万山公社检查工作的。到公社后,办公室秘书告诉他,社长和书记都在回水坨大队。前两天爱人高素芬回来,代表工作组大多数同志的意见,向他汇报了回水坨大队的情况,要求他抽时间来一趟,解决回水坨的问题。今天他就顺便下来了。

听说全大队正在开批斗赵志清的大会,他就让司机把车停在外面,和秘书悄悄来到会场。从开始到结束,他听完了赵志清全部慷慨激昂的发言,由衷地感到高兴。他为党内有这样求真务实、执着地追求改革的同志而感到高兴。

他看到了党和国家兴旺发达的希望。他走到了台前,对赵志清说:“你不愧是部队培养出来的好干部,有魄力,有开拓精神。我支持你们的做法。”他又转向大家说,“步子还可以迈得大一点,有什么问题我给你们兜着,成绩算你们的,错误算我向忠民的。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天不会塌下来。就是搞糟了,纠正回来就是。仅两个生产队,四百多亩土地,二百多口人,要允许尝试,注意总结经验和做法。农业生产到底采用什么方式进行管理,农村怎么发展,要靠我们广大农村干部在工作中认真地去探索,去实践,去总结。

一个好的、真正能够得到人民群众拥护,起到促进生产发展的政策,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下到上、从上到下,经过多次、多个地方的调查研究总结出来的。就是这样还不一定对每个地方都适合,要在执行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去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用实际效果去检验。你们现在这个做法到底对与错,要让人民群众去做结论。”说到这里,他把头转向周健,“你说是吧?”

周健从向书记对赵志清的一番称赞话中,心里已经明白,他在回水坨大队的做法已被向忠民全部否定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忙站起来尴尬地回答:

“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