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变革
1182200000075

第75章

向忠民又把脸转向下边的社员:“时间变了,情况变了,我们的政策、管理方法也得跟着变,不能死抱住过去的条条框框不放。思想僵化,装不进一点点新鲜的东西。对跟过去做法稍有不同的新生事物,见了就像见着毒蛇一样,非要把它一棍子打死。这不是共产党人对工作创新的态度。再要坚持过去那些不切实际的搞法,就会更加脱离群众,失去群众,使他们彻底丢掉对共产党的信任和期望。所以说群众的温饱大如天,群众的心愿重如山。老百姓的事,就是我们共产党人自己的事。他们才是党的生命和力量的源泉,要注重他们关心的、现实的、直接的利益。正如赵志清同志所说的,现在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果我们不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满足他们的需要,顺应他们的呼声和要求,及时地加以领导,把蕴藏在他们中间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就失去了共产党人的作用,失去了党的先进性,失去了彻底改变农村面貌的大好机遇。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有这个紧迫感、危机感,有责任帮助人民富起来。”

向书记一说完,场上立刻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特别是一、三两个队的社员看到向书记给他们做主,支持他们所做的一切,心中特别高兴。有的把巴掌都拍红了拍痛了,还在使劲地拍。赵志清、赵志明心中那个欢喜劲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头顶的乌云顷刻间都烟消云散,变革前进路上的所有障碍、阻力,都被向书记给一扫而光。

特别是赵志清,见自己的做法得到向书记的支持和肯定,两眼含满了激动的泪花。是党给了他力量,给了他信任和支持。于是,他对向书记说:

“我们一定按你的指示办,好好总结经验,随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出一套发展生产的管理办法来。”

周健一直心里都不好受。从向忠民在会场上露面的那一刻起,就已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还不点名地对他进行批评。后来向书记说的那些话他一句都没记住,脑子里全蒙了,感到面子上很不好过,社员们都在用鄙视的目光看着他。会场上的人们这会儿全处在一种胜利者的狂欢之中,这情景使他心中更加难过,更加不自在。周健没预计到会在这项工作上砸锅。他向来跟上边都是跟得很紧的,特别是抓阶级斗争,他认为是抓得有成绩的。他不服气地在心里问着自己,也在问着向忠民。好在他想完这些,会也散了,便跟着人群往外走去。

散会后向书记等人来到王梅华家,看了下高素芬住的地方,并问了问学校情况,向书记便说去看望“文化大革命”中一起挨斗的老朋友柳刚。进得屋来,柳刚忙起身让座,拿围腰在凳子上擦了擦才让他们坐下。许久没见面的两人都有很多话要说。

柳茹辛忙去倒水,还特意在里面放了些父亲采的蜂蜜,招呼说:“向叔叔请喝水。”

向忠民接过水杯,见柳茹辛长结实了些,皮肤也晒黑了一点,便关切地问:“下来近一个月了,生活习惯了吧。农村可不如城里,生活艰苦得多。

可它却是个大熔炉,很能锻炼人。要好好地向其他同志学习。”

等他说完,柳刚就坚决留向忠民等人在家吃中午饭,并得意地说:“今天中午我请你吃玉米饼蘸蜂蜜,还有山鸡、兔肉。你可是很久没吃我做的拿手菜洋芋糍粑了。”

向忠民一听,赞同地说:“我到这来,就是来饱口福的。你不请我,我也不会走的。就要等着你中午做饭给我吃。”他对司机吩咐道,“去车上把我带来的那两瓶好酒拿来,中午我们好好地喝两盅。”

大家帮忙做饭,杨永志、高素芬和柳茹辛去地里掰新玉米、摘豇豆、黄瓜。柳刚把在山上套着的野兔、野鸡、山雀肉,从挂在灶孔前的鼎锅吊杆上取下来,洗干净煮上。向书记和秘书削洋芋。可真是麻子打哈欠——总动员了。

这些年柳刚一个人在山里放羊,从老猎人那学会一套下套的本领,他自己又加以改进,大到麂子,小到山雀都能套住。回来剖了,抹上盐巴在灶前烘着。今天招待向书记的东西都是他平时弄到的。

向忠民见他煮了不少东西,便说道:“你这家伙还真有能耐,什么都能干。虽吃了不少苦,可还真把你磨炼出来了。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有段坎坷经历,也是一个宝贵财富。今天我来找你是有事要交你办,用上你的专业特长,把你们大队水电站建设的可行性方案搞出来。报地区局审批立项后,好搞施工设计。我已和水电局的同志商量过。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得先解决动力问题。下午先一道去看坝址。我回去后再从水电局给你派两个同志下来,加上你女儿,由你领着把初步方案先做出来,报上边批准后争取春节过后就动工。第一步先解决照明、打米、磨面的需要。把妇女们的负担减轻,从推磨舂米的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丢掉煤油灯,家里换上电灯,使山村的夜晚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