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变革
1182200000090

第90章

大队上那些养了一堆孩子的困难户,以往差生产队的款年年都欠着,等于是全大队的人在帮他养娃儿。生产队搞决算前分粮食和东西是按人头分,由于他家人多分的东西就多,占尽了便宜。包干到户后,他们再也享受不到过去那样的好事,所以对这次的试点改革,心里几十个不愿意。再加上按人头承包的土地那样多,劳动力又少,比过去集体种田时得多付出几倍的劳动、几十倍的汗水。因此上回周健搞那个反复,他们一百个赞成,举双手拥护。可是手还没放下来,就又恢复回去了,还是一家一户自个儿种。见其他人都在自己承包地里兴高采烈地忙着,他们也坐不住了。自己想自己的办法,各人打各人的主意。农具不够,有的卖点粮食去买,有的去借。劳动力不够,就找自己亲戚来帮忙。原先还存在的一些幻想没了,很快就把坝子里空着的田耕了起来。在工作组组织的先种完地的农户帮助下,他们赶在播种季节内把粮食都种上了。军烈属的田地也在赵志清带领的一帮党、团员的努力下种完了。

这些人也不觉得累,高兴地在田边河滩上跳起舞来。没有乐器,人们就敲起手中的锄头扁担,有的拍着巴掌。姑娘、小伙子们踏着简单的节奏,跳起快乐的锅庄。有些在田里干完了活的中年人,也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也想和年轻人一道洗刷掉身上的疲惫,加入到行列中尽情地跳起来。虽然他们的动作不是那么灵活,开始有些踩不上节拍。但他们心里和年轻人一样高兴。人们尽情地跳着、唱着,动作是那样整齐一致。舞姿看起来虽不怎么优美,但在人们心里认为是最开心的一回。柳茹辛跳得更欢,在人群中,她那矫健的身躯、柔软的细腰、优美的舞姿特别引人注目。大家纵情地比着、跳着、笑着、唱着,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杨永国这会儿没有参加跳舞。他看着面前全部播种完的坝子,瞧着跟前人们欢喜的劲头,心中充满无限的感慨和自愧。他又想起了土改后的第二年,人们也是这样在自己分得的土地上下种。当时天旱无水,就改种玉米。

土块干得像笋壳样,一敲空空地响。全靠大家一担担地挑水浇地,白天黑夜地干了十几天才种上不到三亩地,累得坐到田里爬不起来。那时没有人来帮你,和眼下全然不同。现在,有党支部领头,组织人几天工夫就帮你种上了。想到这儿,他站在自己的田埂子上,一手扶着锄把,脸向着田坝望着,心里充满着幸福的激情。看着自己的这几亩地,他的心情再也不能平静。他轻轻地自语着:是啊!这些年自己是懒了,思想也在变。一涉及自己的既得利益和那点蝇头小利,就忘了五里坝的百姓,忘了党的教导。自己对生产管理方式上的改革不积极,持观望态度。在队里当干部这么多年,为百姓们干了些啥子看得见的大事?他在心里问着自己。想了想,他觉得没有一件能和眼前相比的事,自己只是当了一个看守干部。大家连温饱都没解决。这次是赵志清他们搞的包干到户,才使大队起死回生。人们的精神面貌有了一个大的改观,处处显示出一种以前没有过的,春天里才有的生气,一种蒸蒸日上的气势,一种努力奋发向上的劲头;人们有了脱贫致富的奔头。他还看到了群众跟党走的积极性,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关系又回来了。就说这回播种吧!个人认为解决不了的问题,支部一发动,人们的积极性就上来了。比集体生产那会儿还种得仔细,连田埂都铲得光光的。整个大队显得特别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老百姓通过包干到户,生活开始变好了,精神面貌改观了。自己为什么不去积极支持、积极参与呢!发展经济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倡导的政策路线,是小平同志为首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为国家民族的兴旺、富强做出的战略性决策。是他老人家这些年费了多少心血,熬了多少个不眠的夜晚,排除一切干扰而确定的道路。这是杨永国前些日子才学到的新说法。可是对这样的好事,自己开始思想还想不通,不理解包干到户的深远意义,埋怨自己倒霉摊到了这事。忘记了包干到户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改革尝试,社会主义制度这个根本没变。土地所有权是国家的,社员只是耕种使用。这是他通过前些时间在公社学习后的收获,杨永国就这样在心中想着,反思着自己近一段时期的思想和工作。

河滩上姑娘们的舞蹈跳得更欢了,杨永国便向跳舞的地方走去,加入人们的行列中跳起来。他多年没跳这种舞了,一加入舞蹈圈子就跳得特别起劲。他好多年没这样和大家一起高兴过了。他觉得自己的心重新与群众贴在一起,连在了一起,跳到一起。歌声、笑声、敲击声,响彻在整个河滩上空。